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近日,《中國鄉村振興綜合調查研究報告2021》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聯合發布,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魏后凱、苑鵬、王術坤。
《報告》覆蓋廣東省、浙江省、山東省、安徽省、河南省、黑龍江省、貴州省、四川省、陜西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10個省(自治區)、50個縣(市、區)、156個鄉(鎮)、308個行政村,獲得農戶有效問卷3833份、村莊有效問卷308份,搜集15554人的家庭成員信息?!秷蟾妗穱@“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大主題,系統地分析了中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進展情況。
勞動力結構對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出挑戰
《報告》指出農村人口老齡化現象尤為值得關注。從調查樣本情況來看,全體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達到了20.04%,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達到了13.82%,完全達到了“老齡化社會”的標準,并非常接近“老齡社會”標準。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的比重達到了23.99%,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達到了16.57%,超過了“老齡社會”標準,距離“超老齡社會”的標準只差3.43個百分比。和全國老齡化數據相比(2019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的18.1%,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2.6%),農村地區的老齡化程度遠超全國情況。
受教育程度是另一個重要的人力資本特征,從調查數據來看,15-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中初中教育程度的占主體;15歲及以上人口中文盲率高于全國水平近2個百分點;18-22歲高等教育適齡人口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低于全國水平近9個百分比。
《報告》調查顯示,全部勞動年齡人口中近1/3全職務農,他們當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僅占10%左右(其中大專及以上占1.21%),平均年齡超過50歲。目前這樣的勞動力結構無疑對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出了巨大挑戰。
九成以上農戶家庭擁有至少1部智能手機
《報告》顯示,全國近兩成村莊實現“戶戶通”寬帶,九成以上農戶家庭擁有至少1部智能手機,村戶層面的網絡接入條件已經充分具備。但農村居民在手機使用方面存在明顯群體差異,網絡信息還未能充分共享,信息化手段對農民生產生活的賦能作用有待提升,造成鄉村數字化中的多維不平等問題。
首先從信息接入工具看,手機使用呈現群體分化。其中,東部地區家庭網絡條件相對較好,農民手機每日平均使用時長也明顯高于全國。此外,手機使用與農民年齡、文化素質等密切相關,82.20%的農戶能夠使用智能手機,50歲以上農民占不使用智能手機群體的97.05%,初中以下受教育程度者占僅用手機接打電話群體的90.19%。無智能手機的受訪農戶,其家庭成員以50歲以上老人為主,留守群體特別是老齡群體對手機功能的適應能力不足,較少接觸到數字紅利。
與此同時,鄉村的信息共享水平也待提高。農民更關注與生產生活聯系密切的信息,將近7成農戶認為信息獲取很及時。但仍有1/4農民認為較難通過手機或者網絡獲取日常需求信息,其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30%,50歲及以下出生的占14.78%,低教育程度和老齡群體相對較難通過網絡獲取日常需求信息。報告認為,需要針對不同地區農民的差異化需求,特別是結合農村留守人口的信息使用特點,暢通農村信息傳播渠道,加強農村地區人口使用信息資源的能力。
最后從信息參與方式看,鄉村信息化手段的利用尚不充分。從村級交流和農村電商兩類參與形式看,一方面,網絡已成為農戶獲得村級信息、參與村內事務的重要渠道,但約有32%的手機用戶從未通過微信群參與村內重要公共事務交流,需重點結合農村老齡群體改善數字應用場景,提升網絡應用的適老化水平。另一方面,伴隨鄉村信息條件改善,農村電商成為農戶參與市場的重要途徑,但僅6.22%的受訪農戶有產品通過網絡交易,市場價格波動風險、資金周轉能力弱,物流條件和配套不足等是較為突出的困難。
鄉村數字化中的多維不平等問題本質上是鄉村數字鴻溝在信息感知、獲取、利用等層面的呈現,成為引起數字時代群體分化和差距的重要因素,在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過程中應當引起足夠重視。對此報告建議,接下來需要加快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過程,需要對信息接入、獲取、利用等不同維度的不平等現象予以關注,強化數字紅利的包容普惠性。
農戶種植糧食作物以銷售為主,收益普遍較低
《報告》顯示,中國農作物收益普通較低,其中,大豆最低,稻谷和小麥收益相對較高。調查數據顯示,在不考慮作物補貼以及自家勞動力和土地機會成本情況下,小麥、水稻、玉米、大豆和油菜畝均收益分別為517.8元、742.9元、437.0元、105.9元和523.6元。按照土地流轉市場價格計算,將自家土地成本考慮在內,上述5種農作物的畝均收益分別為51.6元、438.8元、69.6元、-71.6元和204.5元。按照農村勞動力市場價格計算,將自家勞動力投入也考慮在內,上述5種農作物的畝均收益均為負值。
《報告》顯示,糧食生產的市場化程度較高,農戶收獲的糧食主要用于銷售,而自家食用和自家飼用的數量占比較小。當然,農戶糧食各用途構成也因品種而異,對于小麥、水稻和大豆而言,其主要用途是銷售和自家食用,而玉米的主要用途是銷售和自家飼用。調查數據顯示,從全國層面看,四種糧食品種中小麥和大豆的銷售比例最高,分別為70.0%和70.8%,其次是玉米,銷售比例為55.0%,水稻的銷售比例最低,為39.8%。
《報告》顯示,農戶對未來糧食市場的變動具有較為穩定的預期,惜售和儲糧行為不明顯,農戶會選擇一次性銷售自家絕大部分糧食。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銷售糧食的總次數為1次的農戶占比最多,而且除水稻外,其他糧食品種最大一次銷售量占全年銷售量的比重平均高達90%以上。2019年,小麥、水稻、玉米和大豆最大一次銷售量平均占比分別為97.5%、88.3%、96.8%和95.7%。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71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