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十五五” 時期(2026-2030 年)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五年,也是加速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攻堅期。本報告立足新發展階段,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整合《中國農村發展報告 2025》《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 2025》等權威成果及各地實踐經驗,系統構建 “糧食安全為底線、科技創新為驅動、綠色低碳為導向、城鄉融合為路徑、共同富裕為目標” 的發展體系。報告緊扣國家糧食安全與鄉村振興戰略,突出 “創新鏈 + 產業鏈 + 供應鏈” 三鏈融合,為規劃編制者、政府部門及相關機構提供前瞻性、科學性、可操作性的參考,為 2035 年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01 發展基礎與面臨調挑戰
01、“十四五”時期主要成就
1.糧食安全根基持續夯實
2024 年糧食總產量首次突破 1.4 萬億斤,2025 年預計達 1.426 萬億斤;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超 10 億畝,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 73%。大豆油料擴種、生豬產能調控成效顯著,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穩步提升。
2.農業質效與科技水平雙提升
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 62%,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 96%;“十四五” 以來,技術進步重新成為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核心動力。河南永城面品、浙江現代農事服務中心等模式推動產業融合,安康 “9215” 糧桑間作模式畝均增收 5100 元。
3.綠色轉型成效顯著
單位農業 GDP 溫室氣體排放強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多年負增長,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 78%,秸稈綜合利用率超 88%,農膜回收率穩定在 80% 以上。
4.鄉村治理與產業體系逐步完善
“四議兩公開” 制度覆蓋全國行政村,群眾參與率超 90%;區域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達 5600 多家,應急救災中心 3300 多家,鄉村數字化治理平臺廣泛應用。
02、面臨的主要挑戰
1.資源環境約束加劇
全國耕地面積 19.14 億畝,中低產田占比 70%,東北黑土層厚度較開墾初期減少 50%;氣候變化導致三大主糧減產風險增加,水稻產后損失加劇。北方地下水漏斗、重金屬污染耕地治理任務艱巨。
2.產業競爭力與韌性不足
2024 年大豆進口量 10503 萬噸,糧食進口依存度 19.3%;特色產業如安康蠶桑面臨勞動力短缺、產業鏈短、規模化低等問題,桑園面積從 2014 年 39.4 萬畝萎縮至 20 萬畝。
3.城鄉差距與要素短板突出
2024 年城鄉居民收入比 2.45:1,農村老齡化率 22.3%(高于全國 6 個百分點),高素質勞動力持續流失;農村物流成本占農產品售價 30% 以上(城市僅 12%),丘陵山區機械化滯后(如甘蔗收割依賴人工)。
4.社會化服務與治理待完善
農事服務中心功能單一、覆蓋不足,應急服務協同性弱;鄉村公共服務供給不均,集體經濟發展失衡,數字化應用深度不夠。
02 總體要求
01、指導思想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保障糧食安全為底線,以鄉村振興為統領,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強化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加快形成農業新質生產力。構建 “三鏈融合”(創新鏈 + 產業鏈 + 供應鏈)發展模式,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農業強國建設提供支撐。
02、基本原則
底線思維,穩產保供:守住糧食安全和不規模性返貧底線,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創新驅動,綠色引領:突破 “卡脖子” 技術,推動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
系統謀劃,城鄉融合:破除二元結構,促進要素雙向流動,強化縣域融合。
農民主體,共建共享:保障農民權益,提升獲得感,激發內生動力。
03、發展目標(2030年)
03 重點任務
01、筑牢糧食安全根基,構建多元化供給體系
1.提升綜合生產能力
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建和改造提升 4 億畝,重點加強東北黑土地、西北旱區、南方丘陵區建設,耕地質量平均提升 1 個等級。
推進種業振興,培育高蛋白玉米、高油大豆等突破性品種,主要農作物自主品種覆蓋率超 95%;開展糧油單產提升行動,單產提高 5% 以上。
2.優化供給結構
擴大大豆和油料種植,南方冬閑田油菜擴種,2030 年大豆面積 1.6 億畝,油料自給率 45%。
發展多元化食物體系:建設 10 個農業微生物產業示范區(微生物蛋白產量 100 萬噸),推進海洋牧場建設(水產養殖占比 75% 以上)。
3.強化產后保障與調控
構建 “產儲加銷” 減損體系,推廣低溫儲糧技術,儲藏損失率控制在 3% 以內;建設 500 個農產品產地市場,完善冷鏈物流。
優化進口調控:玉米堅持配額管理,拓展 “一帶一路” 合作,中歐班列農產品進口占比提升至 30%。
02、推進農業現代化,培育新質生產力
1.強化科技攻關與裝備升級
突破生物育種、智能農機等 “卡脖子” 技術,培育 300 個農作物新品種,研發 200 種新型農機(如二代輕簡型甘蔗收獲機)。
建設 100 個數字農業創新中心、1000 個智慧農場,推廣無人機植保、北斗導航,智慧農業覆蓋率超 50%。
2.推動產業全鏈條融合
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新建 50 個國家級加工園區,加工轉化率≥75%;打造 “農文旅康” 模式,鄉村旅游收入達 1.8 萬億元。
農村電商提質:縣域快遞網點全覆蓋,2030 年農村網絡零售額突破 5 萬億元,電商占比超 25%。
3.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
建設 3000 個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按 “分區域分作物” 布局(如東北烘干倉儲、西南山地農機)。
依托高鐵快運網絡,建設 100 個農產品冷鏈物流樞紐,實現生鮮 24 小時全國達。
03、深化生態治理,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
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東北保護 1.5 億畝),推廣保護性耕作;治理鹽堿地 1000 萬畝,新增耕地 500 萬畝。
推廣全生物降解地膜 100 萬畝,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至 0.58 以上。
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化肥農藥利用率分別達 43%、45% 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超 85%,秸稈利用率穩定在 90% 以上。
綠色能源與生態協同
在 “三北” 地區實施農光互補工程,光伏板下發展設施農業,實現治沙 + 發電 + 種植融合。
推廣安康庫區消落帶桑樹生態修復技術,兼顧生態治理與經濟收益。
04、促進城鄉融合,提升鄉村發展質量
1.完善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
農村公路:20 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優良中等路率≥90%;自來水普及率 96%,規模化供水覆蓋 80% 農村人口。
公共服務:縣域醫共體就診率 90%,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覆蓋 80%;農村養老設施覆蓋率 90%。
2.深化農村改革
土地制度:穩妥推進宅基地改革,累計騰退閑置宅基地 100 萬畝;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200 萬畝,收益分配≥60%。
經營主體:培育 50 萬家家庭農場、20 萬家縣級以上合作社示范社,推廣 “村集體 + 合作社 + 農戶” 模式。
3.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推廣 “四議兩公開”、積分制,村級綜合服務平臺全覆蓋,推動 “互聯網 + 政務服務” 下沉。
開展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村集體經濟強村占比超 50%。
04 重大工程與區域布局風險應對
01、體制機制創新
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工程:投資 1.5萬億元,新建 1.5 億畝、改造 1 億畝,配套高效節水灌溉。
種業振興攻堅工程:投資 500 億元,建設種質資源庫、育種平臺,培育 100 個突破性品種。
智慧農業示范工程:投資 800 億元,建設 100 個數字農業中心、1000 個智慧農場。
冷鏈物流樞紐工程:依托高鐵網絡,建設 100 個跨境 / 區域冷鏈樞紐,降低流通成本。
鄉村產業融合示范工程:建設 300 個現代農業產業園、500 個優勢集群、1500 個農業強鎮。
農光互補生態工程:在西北、華北推廣光伏 + 設施農業,覆蓋 1000 萬畝。
鄉村人才振興工程:培養 100 萬名新型職業農民、10 萬名科技特派員,建設 100 個人才基地。
02、區域差異化布局
05 保障機制
01、強化統籌協調
建立 “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落實” 責任體系,將糧食安全、耕地保護納入黨政考核 “一票否決”。
成立 “十五五” 農業農村現代化領導小組,統籌發改、財政、農業等部門政策協同。
02、完善要素保障
資金支持:設立 2000 億元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基金,發行鄉村振興專項債券;開發 “糧食安全專項再貸款”,種業企業貸款利率≤3%。
土地保障: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將社會化服務網點納入鼓勵類用地;保障產業融合項目用地需求。
科技支撐:建設農業大數據平臺、“天空地” 觀測網絡,推動冷藏保鮮等技術納入農技推廣重點。
03、健全監測評估
構建涵蓋 22 項核心指標的動態監測平臺,實時預警糧食安全、生態治理等領域風險。
2028 年開展中期評估,2031 年總結評估,結果作為政策調整、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據。
06 結語
“十五五” 時期農業農村發展需緊扣 “三鏈融合”,以科技創新突破產業瓶頸,以產業鏈增值提升農民收益,以供應鏈安全保障糧食自主。各地需結合實際細化 “縣域特色產業地圖” 和 “重大項目清單”,強化部門協同與社會參與,確保 2030 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為 2035 年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25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