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產業興旺是一個需要長期探索的過程,這個過程既是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需要,也是進而完善我國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需要;既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需要、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需要。農業農村部、中組部、財政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去年聯合下發了《關于做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鞏固提升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
按照《通知》的要求,我市農業部門近年來從鞏固提升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路徑出發,指導各地展了大膽實踐,初步形成了適合我市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的七種路徑(類型),為下步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01 基本情況
我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2020年6月完成。全市1854個村(街、居)經過清產核資、成員認定、資產量化、組建股份經濟合作社、賦碼登記等階段工作,搭建起了發展集體經濟、壯大農村產業的平臺。
為鞏固提升產權制度改革成果,2020年以來結合年度資產清查開展了以“三清理一規范”為主要內容的清產核資“回頭看”行動,共清收各類集體資金16767萬元;收回長期侵占的集體土地2528畝;清退無償占用集體資產733余處;清理不合理合同19009份;長期以來存在的不合理承包合同得到糾正規范、拖欠的集體資金得到清收、鞏固了清產核資成果,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產業振興打下了基礎。
截至目前,全市農村集體資產總額186.82億元,比上年度增長6.4%,比2017年度清產核資時點的142.5億元增長31.1%;經營性資產總額62.68億元,占總資產比重為33.55%,比上年增加4.19%;有經營性資產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1082個,占比58.36%,比上年增長12%;全市1854個村集體經濟組織中,1497個有經營收益,占比81.98%,比上年增長15%。
02 七種類型
01、“采摘觀光、文旅結合”型
山陽區蘇藺村利用緊鄰城區、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利用有限的土地于大力發展特色果蔬種植,走出了一條“采摘觀光+文旅結合”型集體經濟發展道路。一是利用50萬元發展集體經濟試點項目資金,自籌270萬元,建起了15個溫室大棚,先后引種蟠棗、無花果、車厘子、冬棗、葡萄、火龍果等優質果蔬品種,年產鮮果300噸,產值400萬元,通過休閑采摘、電商銷售,村集體年收入20萬元。二是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文旅產業,打造集農產品采摘+水上游樂項目。2021年,該村利用閑置造紙廠的舊廠區引進虹晟開發旅游有限公司,公司投資1000萬元建起了擁有水屋、滑梯、人工海嘯等項目的水上樂園,村集體以閑置廠房的入股該參與分紅,年收入30萬元。三是利用其他舊廠房對外出租,年收入50萬元。
孟州市西虢鎮莫溝村位于孟州市產業集聚區內,背靠順澗水庫,汶水河貫穿南北,村內遺存有元末明清窯洞183孔,該村開發利用空閑宅基地和土窯洞,建設高端民宿,發展鄉村旅游,成功打造出了“美麗鄉村、老家莫溝”的鄉村旅游品牌,村集體年收入200余萬元。
02、“社企托管、集約發展”型
武陟縣喬廟鎮以土地流轉為突破口,積極推進農業經營模式變革,開創了依靠土地規模經營實現產業興旺的可行之路。其經營模式先后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1.0模式流轉,即“合作社(大戶)種植”。農戶將土地流轉給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再由村合作社將土地承租給專業合作社,村集體定標抽成。其中楊村、韓村、楊洼一街等村將土地承包給河南菡香專業合作社,楊洼二街將土地承包給園上草專業合作社,杜村公開招標了四個種糧大戶。村集體收益來源為土地量差(流轉農戶土地面積與實際招標承包的面積差額,約5%左右)和承包費的價差,流轉土地的農戶每年每畝增收200元、村集體增收10萬元。
2.0模式流轉,即“社企托管”。農戶將土地流轉給本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由集體與農業技術公司的技術指導進行合作,通過科學種植,穩產增收。黃村流轉全村土地2600畝,托管給河南棠興農業公司種植,利潤由公司、村集體和農戶三者分成。2022年村集體收入由2019年的不足1萬元年收入增加到300萬元。
3.0模式流轉,即“村戶分成”。農戶將土地流轉給本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由合作社自主經營,按市場價折算投入成本,除去成本后所得收益與群眾進行分成。楊洼三街由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流轉土地560余畝,拿出3名村干部專業種植經營,所得收益按照1.5:8.5與群眾分成,2022年群眾每畝收益達1350元,村集體收入35萬元。
武陟縣大虹橋鄉老城村集體流轉全村1500余畝土地,經招標發包給種糧大戶和專業合作社等11個經營主體,農戶不僅比自發流轉增加了流轉費收入,而且每畝土地還作為一股與成員身份股一起參與收益分紅,僅土地股農戶連續三年的分紅由50元、100元增加去年的150元。集體收入由改革前的空白增加到去年的25萬元,實現了村集體和成員雙增收。
03、“整合資源、抱團發展”型
溫縣針對薄弱村集體經濟發展缺資金、缺項目、缺資源的實際,大力推行“抱團+資金”“抱團+資源”“抱團+產業”的模式整合資源、打破村域界限,抱團發展,形成了村級集體經濟鄉村齊抓共管的發展格局。趙堡鎮汜水灘村、北孟封村等5個村通過整合土地資源,鎮政府整合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項目資金抱團建設小型倉儲庫、加工租賃車間,5個村實現集體年增收8萬元以上;2020年番田鎮前峻山、前北馬、東留石等6個村依托前峻山村成立跨村的興田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前峻山流轉90畝土地,實施禮品西瓜基地項目,培育吊瓜、趴地麒麟瓜等品種,市場前景好、產品銷路順,去年增收達到50萬元。專業合作社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經營,收益由各村分配,持續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去年溫縣又將鄉村振興銜接項目資金171萬元投入該專業合作社,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將為這6個村集體帶來長期穩定的經營收益。
04、“要素合作、聯合發展”型
溫縣番田鎮東留石村開發集體土地資源、動員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入股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走出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可行之路。2018年建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后,該村探索出了“一干多支”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耙桓伞奔匆源骞煞萁洕献魃缱鳛楫a業發展的骨干,發展糧食種植、食用菌生產項目的控股股東都是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充分保證村集體、全體村民的利益?!岸嘀А本褪且源骞煞萁洕献魃绨l起,廣泛吸收農戶入股,成立多個專業合作社,解決了股份經濟合作社有資源無資金的問題。該村目前已成立了土地、食用菌兩個專業合作社,實現集體經濟多渠道發展。“一干多支”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既保證了成員利益、又激發了集體經濟活力,為村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打好了基礎。為調動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參與集體經濟發展的主動性、積極性,有效破解干部干、群眾看,“剃頭挑子一頭熱”的問題,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探索確立“三種股份”為集體經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一種是土地股。農戶把土地交給村集體經營,成為了土地經營的股東,調動了成員關心集體經濟發展的積極性。二是資金股。村集體發展經濟缺乏啟動資金,該村在成立土地合作社、食用菌合作社時吸納農戶資金入股,農戶按出資入股額進行首次分紅。三是勞動股。成員在村集體的合作社勞動不直接得工資,而是掙工分,年終按工分折合成股進行分紅,不僅把閑散勞動力充分利用了起來,還解決了集體產業發展流動資金短缺問題。
2021年5月26日,東留石村舉行了土地專業合作社經營分紅大會,村集體分紅103635元,股東分紅44415元,348名全體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二次分紅17380元。目前,該村集體經營土地465畝,經營雙孢菇大棚6000㎡,年純收入40萬元左右。該村又爭取項目資金400萬元,籌建了工廠化食用菌車間一個,建成后年預計可實現純收入60萬元左右。
05、“社會服務、規模增收”型
武陟縣喬廟鎮黃村將全村2550畝土地整體流轉到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合作社與河南棠興農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合作,進行土地托管服務,由棠興公司負責融資、技術管理,建立數字農業管理體系,村集體負責組織耕、種、管、收、銷,收益所得雙方按約定進行分配,實現了集體、農民、農業公司三方共贏。土地整體流轉后,單位面積流轉費增加了,農戶得到了實惠,大多數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增加了工資性收入;土地整村流轉不僅實現了規模化、機械化、智能化經營,還增量450余畝耕地,增加集體收入4.5萬元。2021年春季小麥病蟲害和秋季玉米條銹病嚴重發生,合作社根據專家的意見提前一周預防,產量均高于周邊村20%左右,成本下降了20%左右。
溫縣番田鎮西留石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將流轉全村農戶的土地委托給本地一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經營,集體僅從土地經營年獲得收入70萬元。
06、“盤活資源、物業租賃”型
盤活集體資源,發揮最大增收效益。武陟縣喬廟鎮在搞好整村規劃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臨近產業集聚區幾個村的區位優勢,通過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組織社會力量入股建標準化廠房等形式,對農村閑置各類資源進行全面盤活。馮丈村利用清理的集體建設用地建了2棟2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先后兩次發動集體成員入股,解決了建設資金問題,廠房建成后企業入駐意愿強烈,僅此一項就為村集體增加收入90萬;楊洼三街謀劃建設一期2棟六層48戶保障性租賃住宅樓,主體已建成;韓村利用原派出所房屋,組織群眾入股150萬元,建設商業綜合體,每年集體可收取房租10萬元。喬廟全鎮8個村推進有效利用閑置資源,謀劃項目20個,投資1200萬元,預計年收益達1260萬元。
孟州市南莊鎮司莊村。土地流轉收入4萬、廠房出租6萬元、興建鞋墊廠收入30萬元,年村集體年收入40萬元。大定辦事處段西村利用城鄉結合部優勢,整合建設用地,建設倉儲設施,對外出租年村集體凈收入20萬元。谷旦鎮米莊村原來集體經濟發達、閑置廠房較多,集體通過盤活閑置廠房出租年村集體經濟收入65萬元。
07、“突出特色、產業帶動”型
沁陽市紫陵鎮塢頭村是名聲遠揚的“頭飾加工專業村”,現有頭飾加工專業戶72戶,年產值6億元,皮筋產品暢銷全國各地,通過義烏、廣州等大型小商品批發市場遠銷中東、東南亞、非洲、南美等境外80個國家和地區,產品占有率達到80%。為做大做強這個特色產業,村集體投資建設了以標準化生產加工車間、倉儲物流中心、展廳、辦公樓、電子商務樓、扶貧車間、道路硬化綠化設施為一體的皮筋頭飾產業園,建設了五棟50套頭飾產品加工車間,入駐商戶48家。村集體在產業園區廠房頂安裝的180KW光伏發電設施,每年能為村集體增加7-8萬元的純收入。村集體將村集體的頭飾產業園祺雅頭飾品有限公司電子商務項目以股份制面向村民擴股融資104萬元,預計該電子商務項目在未來三年內將預計為村集體創收20萬元。
孟州市槐樹鄉源溝村通過產業發展帶動集體經濟增收24.5萬元。一是村集體建立的20座大棚出租種草莓和蔬菜,每年租金14.5萬元;二是依托源溝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對周邊大棚種植戶的產品進行統一回收,統一包裝,統一銷售,年創造利潤8萬元;三是依靠村黨建活動中心、老區紅色資源發展會務經濟和鄉村旅游收入2萬元。城伯鎮城伯村利用鄉村振興項目資金,建設糯玉米加工廠,年村集體經濟收入80萬元。
03 三點啟示
從我市探索實踐看,以下三點可給予沒開展經營活動、沒有經營收益的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啟示。
(一)全面開展“三清理一規范”活動,解決集體經濟發展啟動資金問題。結合年度資產清查深入開展“三清理一規范”活動,利用清欠資金解決新型集體經濟發展啟動資金問題;清理出的建設用地解決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用地難題問題;規范承包合同解決集體經營性資產、資源長久且穩定收益問題。
(二)做土地流轉文章,靠面積的“量差”與流轉費“價差”攫取第一桶金。該辦法不僅可有效解決絕大多數“純農業村”集體經濟發展無門路問題,也可消除這部分村“改革無用論”的錯誤認知。通過第一桶金的分紅,增加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獲得感,增強成員支持集體經濟發展的積極性和集體的凝聚力。根據喬廟鎮黃村及番田鎮西留石村的經驗,如果村集體能夠集中流轉600畝土地,自主經營或委托社會化服務組織經營,集體僅從土地上即可增加收入20多萬元,達到“產業興旺星”規定目標。
(三)以資源要素入股市場主體,增加集體收入。村域范圍內的資源要素有限,合作與聯合是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必然選擇。集體資源要素入股其他市場主體,可盤活沉睡的集體資產,通過發展合作與聯合的混合型所有制經濟克服集體經濟組織資源、資金等要素短缺問題。
04 問題建議
01、存在問題
1、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自主權缺失。我市農村集體財務實行村財鄉管,由鄉鎮財政所管理,因財政所沒有嚴格為各村單獨建立銀行賬戶,導致村集體資金被侵占、挪用現象普遍存在,侵害了農村集體利益。村集體的正常合理支出在鄉鎮要經“管區領導、鄉鎮三資辦、財政所、鄉鎮一把手”4道程序審批,一些急需的支出無法及時報賬,嚴重其影響正常經營業務開展。
2、市場主體地位不認可。目前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市場主體地位稅務、發改等部門等不認可,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業務發票開具難,致使經營困難重重。同時還存在稅務部門收取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收益分紅所得稅現象,導致部分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利潤無法對全體成員的身份股分紅。
3、賬目分設不到位。多數村集體經濟組織賬目與村委會賬目沒有分設到位,在現行“村財鄉管”體制下集體經濟組織很難獨立開展經營,根本原因是賬目分設動了鄉鎮政府奶酪對賬目分設不支持。
4、支農項目無法承擔。目前鄉村建設項目繁多,然而現行的項目管理辦法要求必須走招標程序,導致一些諸如農村道路翻修、垃圾處理、排污設施等集體經濟組織完全可以承接的項目無法承擔,標的不大的項目招標不僅浪費國家有限的建設資金還斷絕了一條集體增收路徑。
02、兩點建議
1、宏觀層面,將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深化農村改革重點任務來抓。一要改革現行的“村財鄉管”體制,加快村委會與村集體經濟組織賬目分設步伐,還集體經濟組織財產管理自主權。二要盡快完善集體經濟發展的各種配套機制,搭建包含集體資產股權、承包地土地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在內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探索股權流轉、抵押和跨社參股等產權實現新形式。三要加快數字下鄉步伐,打造高標準、一體化的集體資產運營與監管數字化平臺,在確保集體資產安全的同時,鼓勵新型集體經濟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壯大規模提高收益。四要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出臺步伐,徹底解決市場主體地位問題,為其發展創造有利市場環境。
2、微觀層面,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要整合政府各部門的扶持政策,強化土地政策支持,優化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指標制度。明確并實施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稅費減免與金融扶助政策。國家應將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項目、鄉村建設項目、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項目更多地由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來承擔、實施。協調好銀行、稅務、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部門關系,解放思想、打通梗阻,共同為集體經濟發展創造寬松環境。二要多渠道強化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村兩委會成員特別是村組織書記,逐步形成吸引年輕人投身新型集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激發和形成集體經濟持續發展活力,擴大從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中遴選鄉鎮干部的范圍,暢通其晉升通道。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93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人工智能+農業案例】朝一養殖:如何玩轉“人工..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