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自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來,國務院相關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紛紛出臺扶持政策,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由此進入快速發展軌道。本文將在厘清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相關理論的基礎上,分析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鄉村產業振興重要途徑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就是以農業為基礎產業,通過產業聯動、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滲透、機制創新等方式,融入新業態和新模式,發展相關的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餐飲、休閑旅游、電子商務等農村二三產業,進而實現農業轉型、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促進產業融合發展順應了現代經濟社會對農村產業發展的新要求,對于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有利于提升農業價值鏈當前,農業發展面臨農業資源環境約束以及農業生產成本“地板”和價格“天花板”雙重擠壓的困境。農村產業融合通過三次產業資源的綜合利用和融合滲透,使三次產業形成緊密的產業鏈,可以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能夠有效延伸產業鏈、供應鏈,提升價值鏈,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實現農業多層次增值增效和農村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從表象上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是從傳統的價格鏈低端向高端延伸,借助信息化技術產生互融互通的新業態,提升農業多功能價值;從本質上看,是內在價值的提升,讓第一產業分享二三產業發展的紅利,讓農業、農村和農民共同從產業鏈延伸中受益。
(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有利于增添農村發展新動能農村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技術、資本等先進生產要素的投入和支撐,而隨著大量勞動力進城務工,農村空心化老齡化現象日益加劇。通過產業融合發展,有利于不斷拓展產業空間,引導工商資本投資農村,技術、人才、信息等現代高端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促進城鄉資源互聯互通,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同步互動發展。與此同時,這些資本與要素將附加值留在了農村,又使農村就業崗位向廣度和深度拓展,為農村發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三)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有利于拓展農民增收新空間農村產業融合導致農業內部分工不斷細化,農業產業向二三產業不斷延伸,從而拓展更多的就業和增收空間。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適應了民眾消費結構升級、消費水平提高的要求,農業的生產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態功能得以不斷開發,新型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互聯網+”農業的市場鏈接作用不斷發揮,隨著這些環節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的不斷完善,農民不僅從種養業中獲得收益,更能從加工流通與休閑旅游等二三產業環節分享到收益。
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國內消費不斷升級、技術不斷進步以及政策扶持不斷加強,農村一二三產業呈加速融合發展態勢,但是總體上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存在一些制約因素與短板。
(一)產業融合發展層次仍然不高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存在各產業之間的融合度和融合水平仍然較低的問題。一是產業鏈條短、附加值偏低。2020年江蘇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的比例為3.2:1,雖然這一比例并不低,但是其背后則是糧食加工一頭獨大。大部分的農業經營主體都是進行原料生產或者農產品初級加工,農產品就地加工利用率不高,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加工更少;“互聯網+”現代農業、農業物聯網、農業電子商務尚處在起步階段,體量小、效益差。二是農業的多種功能開發不足。休閑農業和旅游農業開發建設的項目主要以觀光旅游為主,農業未能與教育、文化、健康等產業深度融合,文化傳承、人物歷史、風土鄉俗等觸及不多。此外,存在發展模式比較單一、項目同質性強的問題,缺乏差異化競爭和深度開發,多樣性、特色化不足。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能力較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數量不足、活力不夠必然導致其帶動產業融合發展的潛力難以充分發揮。一是有實力的農業龍頭企業少。農業龍頭企業是成長較快、創新能力較強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方面能夠起到示范和引領的也主要集中在農業龍頭企業,但江蘇農業龍頭企業總體水平不高,數量少、體量小,更缺少市場影響力強、能夠聯系上下游產業且帶動大量農戶的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二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支撐產業融合能力不強。農民專業合作社整體上呈現出有數量、沒有規模、帶動能力弱的特點,職能發揮不充分,經營管理不規范。絕大多數的專業合作社還處于組織成員糧食種植(畜禽養殖)、為成員提供植保、防治服務的初級階段,缺少集產、加、銷于一體的綜合性農民合作組織,在發布供求信息、提供技術支持、業務培訓、開拓市場、抵御市場風險等方面沒有充分發揮作用。三是家庭農場的主體作用有待增強。從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維度來看,當前家庭農場生產經營結構比較單一,種植型家庭農場占到80%以上,其中糧食種植型農場又是占比最高的類型。整體上經營能力不強,運作程序還不夠規范。家庭農場參與產業融合能力不強,難以發揮出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的重要作用。
(三)要素瓶頸制約仍較為突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土地、資金、科技和人才等方面的制約仍然相當突出。一是鄉村用地制約問題較為突出。在建設用地指標趨緊的情況下,能下放到鄉村的建設用地指標更是少之又少,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營銷企業所需的經營、倉儲等用地供給不足;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所需的休閑度假場所建設用地更是嚴重不足。二是資金投入問題仍然較為突出。受限于貸款期限和額度,從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各類經營主體設備購置、基礎設施及生產基地擴建等方面的投入融資需求難以得到滿足。農村產業融合項目融資渠道不夠通暢,貸款擔保難問題依然突出,且能夠得到銀行貸款的規模十分有限。三是科技和人才支撐不足。農業科技創新成效不明顯,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有待提高。農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在業內具有影響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不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缺乏專業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農村基層缺少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懂經營、會管理的農業經營主體數量不多,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相關人才培養培訓體系還未能及時建立。
(四)農戶分享產業融合發展增值收益依然有限農戶分享產業增值收益是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動力和重要目的。利益聯結方式較為單一,導致農戶難以真正分享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一是農村產業融合的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夠緊密。當前農戶參與農村產業融合的方式還比較單一,大多采取松散型的訂單農業聯結方式,缺少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緊密型利益聯結方式。松散的利益聯結機制會降低農戶參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穩定性,農戶看到經營主體獲利后更加傾向于縮短土地流轉合同的年限,降低了一些具備發展一二三產融合項目的經營主體的投資意愿。二是農戶難以充分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農戶分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收益的模式,主要是以流轉土地收取流轉租金,或是在產業融合發展主體中打工獲取勞務費,農戶參與增值收益利潤分配的現象較少。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主要被參與融合發展的工商資本獲取。
(五)管理體制和政策存在障礙體制機制障礙和政策不配套也是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不足的重要原因。一是協同推進機制尚不健全。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涉及農業、土地、科技、財政、環保等十多個部門,相關部門往往過于強調本部門的政策要求,容易忽視農村三大產業融合發展的實際需要,加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面臨的用地難、融資難以及環評難等問題,各有關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仍有待加強。二是產業融合發展扶持政策有待加強。一些部門對按照市場需求引導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重視不夠,沒有充分關注流通、信息等服務環節以及消費引導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部分地區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相關的農村道路、水電氣供應、倉儲物流、信息網絡建設等基礎設施不發達,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互聯互通銜接性有待提升。
三、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對策建議
構建融合發展的長效機制,政府應發揮好引導、組織、推動作用,為融合發展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經營環境。
(一)加強融合發展規劃制定,強化規劃示范引領作用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事關鄉村產業振興,事關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政府應該高度重視,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一是強化產業融合發展規劃制定。堅持科學規劃,突出規劃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的引領提升作用。圍繞特色農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子商務等產業,抓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系列規劃編制工作,強化剛性管控,確保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有效推進。二是優化農業特色產業區域布局。結合優勢農產品區域和現代農業布局規劃,對主要農產品生產、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立足本地資源優勢,扶持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企業發展體驗農業、康養農業、創意農業等新業態。
(二)創新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激發融合發展內生動力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搭建組織載體,創新融合模式,激發市場主體融合發展的活力。一是培育多元化產業融合主體。加強農業產業融合主體培育力度,通過先建后補、以獎代補、折股量化到農戶等方式,重點支持參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二是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創新利益聯結形式,加快發展股份合作、股份制等緊密型利益聯結模式,讓農民成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利益共享主體,增強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后勁。
(三)加強融合發展創新驅動,增強融合發展科技支撐廣泛開展自主創新、協同創新、開放創新,以技術創新推動農村三次產業滲透融合。一是大力發展新一代農業信息技術。深入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推進重點行業業務系統數據與農業物聯網、益農信息服務等數據資源互聯互通,促進農業大數據在農技服務、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農業執法、農機管理服務等智能化精準化農業生產領域集成應用,實現數據融合、服務融合及業務融合,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二是加快建設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提升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能力,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發揮產業技術協同創新聯盟作用,共同開展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科技攻關和創新集成。整合和優化農產品加工產業資源,創新推廣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農副產品綜合利用新技術,為農業產業鏈延伸和產業范圍拓展提供更多可實現的技術支撐。
(四)提升融合發展服務能力,提高融合發展服務水平政府要通過各種優質服務為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提供急需的服務和良好的投資、經營環境。一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四好農村路”建設項目、電網改造項目、信息通訊項目建設,推動城鄉交通、水利、通信等公共基礎設施合理布局、互聯互通,實現鄉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鼓勵多站合一、資源共享,共同推動農村物流體系建設,打通農村電子商務“最后一公里”。二是強化人才服務。加大市場準入、金融服務、財政稅收、用地用電、人才培訓等政策扶持力度,鼓勵外出經商人員、大中專畢業生、農民工返鄉創業,發揮企業家在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中的引領作用。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推進工程為契機,深入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不斷提升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質量,造就一批扎根農村的田秀才、土專家和農民職業經理人。三是強化品牌服務。深入開展“一村一品一店”建設行動計劃,開展“創牌立信”示范評選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改進品牌營銷方式,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堅持區域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三牌同創”,讓新型經營主體當主角,以市場化為主的方式開展品牌經營。
(五)完善融合發展扶持政策,加大融合發展扶持力度完善土地、財稅、投資政策,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一是落實用地支持措施。重點強化產業融合發展的用地保障,將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的一定比例用于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農民利用閑置農房院落發展農家樂,鼓勵集體利用“四荒地”和廠礦廢棄地、閑置校舍等用于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融合項目。二是加大財政扶持力度。財政專項資金重點扶持農業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重點扶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等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主體。轉變財政資金使用方式,除直接投資外,可通過PPP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設立基金、財政獎補、貸款貼息等方式,激發社會資本投資農村產業融合領域的積極性。三是加強融合發展示范創建。結合資源稟賦條件、產業發展特色,鼓勵各地積極探索適合當地的農村產業融合模式,如產業鏈延伸型、農業+互聯網型、功能拓展型、社會化服務型等,促進農業與加工業、旅游業、互聯網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圍繞產業融合模式、新型經營主體培育、體制機制和政策創新,創建一批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鄉鎮和示范企業。
作者單位:江蘇省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89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