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有近5.1億人生活在農村。即使未來我國城鎮化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80%左右),農村人口仍將在3億左右。同時,我國城鄉收入差距較大,2021年城鄉收入比達2.50。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需要更加重視農業,更加惦念農民,更加關懷農村,在新征程中用新的思路、范式去破解“三農”難題。換言之,民族復興征程上,一定要實現鄉村振興。
以人工智能、新能源、5G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變革澎湃而來,為鄉村振興突破傳統范式,以技術創新應用 引領鄉村變革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也正是基于此,黨和政府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提出建設數字鄉村。
今年的“一號文件”,明確把“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作為35項年度重點工作之一。可以預計,數字鄉村建設將進一步提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將獲得更大用武之地。作為數字鄉村建設的重要參與方,市場主體正著眼于政策導向、“三農”需要和自身能力,積極為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做出更大貢獻。
掣肘鄉村振興的三道坎
“三農問題”是我國從農業社會邁向工業社會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近年來,伴隨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轉換、國家政策扶持,“三農問題”部分癥結得到緩解,但并未徹底解決。
目前來看,鄉村依然是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最突出的表現,實現鄉村振興必須邁過三道坎。
第一,產業發展滯后,經濟轉型升級缺乏內在動力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雖然得到快速提升,但明顯滯后于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目前,農業深加工不足、產業鏈過短,整體附加值過低,且智能化、大型化技術工具應用偏少。同時,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的小規模經營,進一步推高了農業生產的綜合成本。從二產來看,高度競爭的國內統一大市場下,鄉鎮企業競爭力整體偏弱,或處于價值鏈低端,對當地經濟的帶動力大不如前。從三產來看,現代服務業發展對優質市場要素的依賴性更強,但優質要素恰恰是農村的短板。近年部分地區出現的鄉村游內容同質化嚴重,可持續性較差,且容易淪為地產項目。
第二,農村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環境治理尚存在盲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絕大部分鄉村實現了道路硬化,超97%的鄉鎮有了快遞網點、農村基本實現穩定可靠供電服務、超98%農村通光纖和4G。但是,相較于智慧城市建設,鄉村數字化、智慧化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部分地區鄉村智能化平臺建設、數據收集等前期工作尚未完成,部分地區的數字化平臺淪為“曬太陽”工程,事倍功半。此外,我國城鄉環境治理水平差距依然較大,面源污染、垃圾圍村等“臟亂差”現象還比較突出,美麗鄉村建設面臨挑戰。
第三,農民就地增收難,人口結構嚴重失衡,人口老齡化嚴重,不利于社會治理。由于農村產業發展滯后,農村居民(尤其是中西部)通過本地化就業實現增收致富的渠道相對較少、難度較大,外出務工(尤其是到東部沿海)依然是實現家庭增收的主要途徑。年輕勞動力外出求學、務工、就業加速了城鎮化進程,但也造成農村人口結構嚴重失衡。在絕大多數農村,老人和留守兒童成為主力人口。在部分村莊,甚至存在村委會成員全部為55歲以上村民的情況。人口結構的失衡,給當地的養老、教育、就業、治安等帶來一系列挑戰。如何在現有人口結構基礎上,實現鄉村善治、產業適配、生活宜居、社會和諧穩定迫切需要創新性路徑。
AI探索破題“三農”新路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破解“三農”難題,也需要有更多方向性、戰略性細分抓手。
我國數字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諸多領域,不斷催生出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數字經濟不斷做強做優做大。加快建設數字鄉村,加快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在“三農”的深度應用,就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具想象空間的抓手之一。
2020年9月,國家相關部門在全國部署了117個數字鄉村的試點。在政府引導鼓勵下,包括商湯在內的多領域龍頭企業先后探索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賦能鄉村,在廣闊天地中開展廣泛實踐。
目前,以AI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正在重塑農業、農村、農民,對實現鄉村振興產生強大的牽引作用。
第一,AI正浸潤農業全鏈條,加快一二三產融合,激發農村產業動能。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是產業興旺的重要發力點。通過加快農業全鏈條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原本割裂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得以有效鏈接和延伸。這種全鏈條巨變,可以幫助產業規避風險、激活農村閑置資產,培植出新的產業機遇。
在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商湯通過自研的SenseMARS火星混合增強現實平臺,將當地傳統村落和自然景觀進行數字化呈現,復現萬畝梯田五龍戲珠與白鷺群飛等壯觀景象,打造AR契約博物館、牌匾古文物、蔡宅古建筑等,精彩呈現歷史古跡背后的傳承故事(如牌匾背后的捐糧故事、家譜背后的家族躍遷故事等)。另外,通過三大AR視覺應用還開發了AR尋寶打卡獎勵兌換實體優惠券活動,可以與當地農產品銷售掛鉤,帶動一產銷售和鄉村文旅開發。
同時,數字技術提高一產、二產的智能化水平,極大節約了人力、物力。遙感技術與AI技術的綜合集成應用能在農業病蟲害早起預警、精準農藥噴灑、提升作物品質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實現降低投入、提高產出。AI技術還可以提高農產品篩選的智能化水平。例如,商湯通過AI技術進行甘蔗檢測、篩選,目前已實現90%以上的甘蔗雜質(如甘蔗皮、葉、根等)自動檢測率,檢測效率比人工檢測提高了67%。
第二,AI科技賦能農村“智”治,提高鄉村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務水平。今年“一號文件”明確指出,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公共服務,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通過數字化手段,鄉村治理邏輯得到重塑,事前防控和事中處理、轉向數據決策機制在部分地區日趨成熟。AI科技正彌合城鄉之間的鴻溝,城鄉深度融合,公共資源配置均衡化加速。
在云南保山,平安鄉村AI賦能項目極大減輕了當地行政部門的日常治安維護壓力。通過AI技術,諸如人群聚集、路面垃圾暴露、機動車違停、違規載人、違規秸稈焚燒等突出的社會治理問題可以做到有效識別,精準定位,助力當地政府的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在松陽,商湯科技正協助打造國內第一家以數字鄉村為主題的研學示范基地,開發包括AI課程設計、研學線路開發等內容。目前,商湯正結合AR導覽技術、虛擬主播技術和青少年AI課程體系,設計具有文化特色的研學線路,為江浙滬地區的中小學生提供優質的研學內容,幫助他們在了解AI和AR前沿技術的同時,學習田野調查、營銷技巧等實踐課程。
第三,以AI為手段削減農民在農業生產中人力、物力支出的空間巨大。城市數字化基礎設施陸續向鄉村覆蓋,促進要素在城鄉間雙向自由流動,讓廣大農民共享數字經濟紅利,使之成為數字鄉村的最大受益者。
一方面,AI技術進一步將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例如,利用遙感數據對作物的實時苗情、環境動態和分布狀況進行宏觀的估測,及時了解作物的分布概況、生長狀況、肥水行情,根據所得數據生成涵蓋植保、水肥等不同調優管理措施的空間分布圖,為作物生產管理者或管理決策者提供及時準確的農技指導,減少人力“能耗”。
另一方面,AI科技將精耕農業升級為智能精準農業,減少農業物力“能耗”,間接有利于農民增收。智能化的農業監測,不僅讓農民可以減少農業生產上的人力付出,還能減少物力付出。結合AI技術對病蟲害進行自動監測和早期識別,病蟲害檢出率達95%以上,誤報率低于1%,不僅能夠降低人工作業量,也可以減少農藥化肥等農資的消耗量,既有利于降低成本,又有利于環境保護和農業綠色化轉型。例如,通過智能早期識別,農藥使用量可減少30%以上,病蟲害綜合成本(農資、人工等)每畝可減少100-200元。
AI重塑鄉村的商湯方案
商湯依靠人工智能為主的數字科技,賦能浙江松陽、云南保山等地,探索智慧化手段加持下,縮小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區域差距的城鄉融合區域協同的均衡化發展模式。
但是,作為中國人工智能龍頭企業,商湯在鄉村振興上所追尋的“星辰大海”,不僅是要實現個別地域、應用場景上點的突破,更在尋求如何讓AI與鄉村振興發生更廣泛、更深刻的化學反應,重塑科技變革下的鄉村振興范式。
實際上,商湯堅持依托自身共性基礎能力,深入農業農村場景賦能,人工智能助力數字鄉村建設,已經謀劃出以AI技術為引領的數字鄉村建設框架,并探索以松陽、保山為起點,在更多地區落地生根。
在商湯的“AI+鄉村振興”框架中,旨在依靠一大能力、四大基礎設施,打造覆蓋一二三產業、經濟發展與社會治理的十大場景。
一大能力就是人工智能引爆超級生產力。商湯“堅持原創,讓AI引領人類進步”,致力于讓AI賦能百業,成為像水、電、能源一樣隨處可見、不可或缺的生產要素,并產生引發社會變革的新一代超級生產力。商湯已經為全球700多家企業和政府單位提供人工智能服務,在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駕駛上取得一系列成功,一再驗證人工智能應用所引發的生產力爆炸效應。
商湯之所以敢于嘗試在鄉村振興中引爆超級生產力,還在于其所擁有的SenseCore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這主要包括SenseLayer遙感解譯平臺、SenseMars感知智能及混合與增強顯示系統、SenseFoudry City Dayu城市開放平臺治數引擎、SenseFoudry人工智能軟件平臺。四大基礎設施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技術陣列,為鄉村振興場景打造提供實實在在的前沿技術支撐,讓最古老的鄉村與最前沿的技術融生突變,重塑鄉村。
在此基礎上,商湯正在打造農林牧漁一張圖、傳統古村落AR復原、作物生長綜合監測、鄉村研學、鄉村數字博物館、作物分揀加工、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監測、農村人居環境綜合監測、鄉村治理視覺平臺、縣鄉治理模塊集成創新在內的十大鄉村振興場景。
例如,通過農業資源“一張圖”建設,形成農業資源核心數據庫,全面、快速和準確地掌握區域內農業各類資源的數量、質量、結構和空間布局,做到區域內農業資源狀況一覽無余,為政府決策、交流會商、信息公開提供全方位的應用平臺。這包括但不限于土地權屬信息(承包權、經營權)展示、查詢與管理,涉農上下游企業、水利和氣象等涉農設施空間分布及信息管理,各類耕地(高標準農田)、設施農業、園藝果樹空間分布及信息管理,農村各類生態資源分布及管理等。
從松陽,到保山,商湯攜AI前沿技術優勢,蹚出中國“AI+鄉村振興”新范式的道路清晰、明確、堅定。在數字鄉村建設的國家號召下,商湯的“AI+鄉村振興”正逐步在更多地方、場景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作者:商湯智能產業研究院科技政策與倫理研究主任 宮超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88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人工智能+農業案例】朝一養殖:如何玩轉“人工..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