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一片金黃稻田、一間白色小屋,在田埂邊沖一壺咖啡、嘗幾塊甜點,靜靜享受愜意時光。去年以來,“稻田+咖啡”在昆明刮起一陣風,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周末生活,也帶火了鄉村旅游。
鄉村咖啡店為何會成為流量密碼?它和鄉村振興碰撞出什么火花?“稻田+咖啡”出圈的背后,是一場回歸心靈的放逐,也是一趟留住鄉愁的旅程,吸引青年人才回鄉筑夢。
回歸自然 美麗鄉村引
從昆明市區開車出發,半小時即可到達位于五華區西翥街道大村社區的“麥和稻田”。白色的外墻,青灰色的屋頂,加上落地玻璃窗,充滿文藝氣息的咖啡店讓人眼前一亮。沿著田埂上鋪就的棧道,從咖啡店向田間深處延伸,兩側放置著帳篷、露營椅、蒲墩,置身其中,讓人心曠神怡。
與城市咖啡館不同,“麥和稻田”周圍四季美景更迭,不斷有顧客涌入。在七八月旺季,“麥和稻田”穩居抖音、小紅書等平臺本地熱搜榜。成千上萬的咖啡館分布在昆明大街小巷,人們為何要遠程驅車來鄉村喝一杯咖啡?五華區西翥街道大村社區黨委書記、“麥和稻田”創始人段聶道出了其中奧秘,即讓游客獲得三個“還不錯”的感受:拍照水平還不錯、長得還不錯、品位還不錯。他還有自己的一套“引流”方法,出片的景觀加上適度的主動“推流”,一些消費者在打卡“麥和稻田”后成為“自來水”,在社交平臺上曬照片、分享體驗, “小稻田”一度成為“大網紅”。
在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副秘書長唐麗霞看來,將城市要素嵌入鄉村,是打破城鄉割裂現狀,讓鄉村價值多元化、農業功能多樣化,借助城市動能推動鄉村振興的有效手段。2019年,中國農業大學與昆明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選擇昆明近郊的6個村開展都市驅動型鄉村振興實驗示范,唐麗霞負責統籌協調6個實驗村的工作。團隊根據不同村的資源特色,將民宿、研學、非遺體驗等業態嵌入其中,形成“七彩夢鄉、萬溪梨園、福安六坊、雁塔花巷、康旅石橋、彝青人家”等特色鄉村振興品牌。
尋找特色 契合鄉村發展需要
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人才是關鍵。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需要各類人才來書寫。
近年來,昆明市把青年人才黨支部建設作為回引優秀人才、儲備村組后備干部、培養村級組織“領頭雁”、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在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全覆蓋建立141個青年人才黨支部,從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本鄉本土大學畢業生等群體中匯聚青年黨員3186名。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回引人才帶回擔當、智慧、干勁、資金及人脈,完美契合當下鄉村振興發展需求,成為一股強大的內生動力。
初中就外出求學的段聶怎么也沒想到,從農村出來的自己,又以另一種方式回到農村。
大學畢業后,段聶走上自主創業之路,憑著眼光獨到、吃苦耐勞的品質,在多個行業做得風生水起,甚至把生意做到了國外。作為頭雁計劃回引人才,2019年,段聶拋下生意,帶著開闊的視野和豐富的資源,懷著一份鄉愁回到家鄉。走馬上任五華區西翥街道大村社區黨委書記后,段聶一邊走村入戶,摸清村里的基本情況,一邊四處奔走,爭取項目和資金,尋找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 經過一段時間調研,段聶發現家鄉守著那么好的資源卻沒有好好利用起來。西翥街道大村社區處于昆明“1小時經濟圈”,交通便利、青山綠水、歷史悠久,還有西游洞等豐富的文旅資源,但整體缺乏特色,傳統農家樂獲客能力有限,游客簡單消費后便匆匆離開。
如何走一條差異化發展的路子?段聶日思夜想、絞盡腦汁。一次,他在村里轉來轉去,在一片黑壓壓的塑料大棚前停下了腳步。把破壞景觀的大棚拆除,恢復生機盎然的稻田,喝咖啡、聞稻香、捉泥鰍,為城市居民打造鄉村夢,這不就是特色嗎!于是,打造昆明首家“稻田咖啡”店的計劃在他的腦海里萌生。
創新思路 開啟共創集體產業之路
計劃容易,做起來卻一波三折,阻力來自三方面:一是村民不相信眼前這位“85后”書記;二是村民不理解,為何要去種不賺錢的水稻;三是缺錢,全村集體賬上負債15萬元。
行動是最有力的證明。抱著回來一心一意發展家鄉的決心,段聶咬牙跺腳把手上所有的產業都處理了,一切歸零。他決定以“黨委+合作社+企業+村民”的經營模式,探索出一條美麗鄉村建設和經營創新之路。1個月時間里,段聶和其他班子成員挨家挨戶給村民做思想工作,逐漸取得村民的信任。為保障村民的基本收益,在村民原基礎土地租金上每畝提高300元—500元,每畝租金可達2200元—2500元。村民作為股權量化的股民,每兩年還可享受一次集體經濟分紅。
2022年4月初,段聶正式開啟共創集體產業之路,創辦屬于4505人的“企業”,通過土地流轉收回近百畝田地,啟動“麥和稻田”項目,改變稻田傳統經濟業態,以體驗模式帶動消費。西餐廳、露營地、藝術展、音樂節等業態紛紛加入,一經推出,深受市民、游客追捧。
段聶興奮地介紹,去年半年時間營業額達270萬元,今年預計突破400萬元,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集體收益剩下的資金,還被用于基礎設施改善、優秀學子獎勵、貧困幫扶以及產業再發展”。眼見的收益讓村民感到振奮,也讓段聶懸著的心落了下來。
豐富業態 打造區域消費新場景
引流只是手段,注入怎樣的“靈魂”才能留住游客的心?段聶說,流量長虹的關鍵是不斷注入新業態、植入新活動、融入新消費場景,以此滿足消費者對新鮮感的需求。
圍繞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麥和稻田”不斷在做加法。游客除了在稻田拍照、喝咖啡,還能認領稻田成為主人,親自體驗播種和收割的農耕樂趣;利用園區內的農耕博物館、糧食博物館等資源,開展研學、親子活動;舉辦稻田音樂會、藝術展、美術展,豐富文旅消費業態;提供白族扎染、皮革手作、植物拓染等體驗,吸引游客留下來……稻田上正在演繹著更多的可能。“人多的時候,每天可以賣出近200杯咖啡。”咖啡店負責人張金雄告訴記者,按照平均一杯咖啡30元來計算,每天光賣咖啡就有近6000元的營收,加上客人在店里用餐、走的時候購買伴手禮等,日營收額最高可達萬元。
“麥和稻田”的走紅,讓鄉村游有了另一種模樣。在“麥和稻田”旁邊,一大片新的田地已經被流轉。段聶說,這是他們計劃打造的花園農場,屆時將成為西翥鄉村旅游的又一個“爆點”。在段聶的構想中,“麥和稻田”不是一個單純的網紅打卡點,更像是一個巨大的連接樞紐,是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一個示范點,串聯起鄉村周邊的田園、花海、民宿、農場等關鍵要素,打造區域消費新場景,引導周邊農戶或外來人才參與進來,最終形成集體經濟集群。
人才匯聚 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10月17日,段聶入圍第二屆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在昆明鄉村振興的舞臺上,還有無數像段聶一樣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優秀人才。
“鄉村振興對人才提出很高的要求,他們需要具備政策領悟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對接市場能力、經營管理能力、文字寫作能力等。”唐麗霞說。為了培養更多懂鄉村、會經營、為鄉村的青年人才,2021年,中國農業大學與騰訊公司共同啟動“中國農業大學—騰訊為村鄉村職業經理人培養計劃”,即“鄉村CEO”計劃。兩年來,累計在昆明培養近30名“鄉村CEO”。段聶就是“鄉村CEO”昆明班的班長。
作為昆明市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實施的都市驅動型鄉村振興創新實驗村之一,安寧市雁塔村成立文化旅游公司,以年薪4萬元至12萬元面向社會招募“鄉村CEO”。趙全康便是其中的一名“鄉村CEO”,負責運營村莊各項業態。在共富鄉村建設試點的幫助下,村莊通過3個多月的數字化經營,實現村集體經濟增長近8萬元。按照規劃,“十四五”期間,昆明市每一個行政村至少要培育一名“鄉村CEO”,有條件的村還將組建“鄉村CEO”團隊。
除了領軍人才,鄉村振興還需要各類人才的參與。去年5月,昆明市出臺《昆明市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十七條措施》,就經營管理、技能、公務服務、鄉村治理等各類人才的培育、引進、保障等方面作出部署。
當下,更多創意正在昆明鄉村遍地開花,吸引一撥又一撥游客涌入鄉村。一脈脈青山,一壟壟麥田,一陣陣咖香,昆明的美麗鄉村夢正蓄勢騰飛。
做好鄉村振興“三大文章”—特色、產業、人才
“稻田+咖啡”是鄉村振興協奏曲中的一個亮眼音符,是鄉村價值多元化、農業功能多樣化的體現,在滿足人們對田園生活向往的同時,通過城市動能帶動農村發展。
隨著公眾審美的變化,聚焦在它身上的目光可能會逐漸消散,但背后揭示的是鄉村振興的普遍邏輯:特色、產業、人才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首先,挖掘本土特色。“麥和稻田”的成功,在于通過差異化舉措拉開差距。在項目開展前,對周邊區域和同類項目進行科學分析,從區域視角來審視和研判發展前景,統籌好與區域內同類項目的關系,最終選擇在有限的空間內,將稻田和咖啡兩個在傳統視角中有巨大反差的事物融合在一起,意外碰撞出火花。經營者憑借先進的互聯網思維,將運營前置,從而讓其一炮打響。然而他們并沒有止步于此,始終在不斷創新和疊加,將具有本土特色的白族扎染、皮革手作、植物拓染等元素嫁接其中,在不斷的碰撞中迸發新的生機。
其次,形成產業鏈條。鄉村振興,不僅是基礎設施改善、村莊環境提升,更重要的是發展新產業、培育新業態、激活新動能,帶動群眾實現可持續發展。“麥和稻田”的背后是一二三產有機融合,公司化、市場化、品牌化的先進運營思路,覆蓋餐飲、教育、科技、文化傳播等領域的產業鏈條。在以黨建為引領的科學管理模式下,全村協作發力,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最后,抓住人才第一資源。鄉村振興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段聶似乎提供了一個范本。豐富的經商經歷,讓他具有開闊的視野、豐富的資源和成熟的經營管理能力,在社會治理中發揮出人才優勢。情懷和責任,是他源源不斷的內驅力。為了吸引人、留住人,需要對人才給予物質、政治上的優待,通過筑巢引鳳,將更多人才會集到鄉村振興舞臺上,讓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顯身手。
文章來源:農文商康旅研究院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23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