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農業農村主要扶持政策與項目主要包括產業發展政策與項目、農業支持保護政策與項目、資源環境保護政策與項目三個方面。2023年仍有部分項目有申報機會,2024年需要重點項目創建申報,獲取資金支持的,現在就要關注起來了。要充分了解資金項目的背景、內容以及對資金項目的理解和運用的方法技巧,科學把握當前農業農村主要扶持政策、做好鄉村振興的各項重點工作。
02、現代農業產業園
【主管部門】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
【申報時間】每年3-4月
【申報主體】縣(市、區)級人民政府
【激勵政策】1億元資金支持(批準創建下發30%,通過中期評估安排30%,通過評價認定后下達剩余獎補資金)
【項目要求】1、主導產業特色優勢明顯,原則上數量為1~2個,產值占產業園總產值的比重達50%以上。2、規劃布局科學合理,已制定產業園專項規劃,形成園村一體、產村融合的格局。3、建設水平區域領先,高標準農田占比較高,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高于本省平均水平,現代要素集聚能力強,生產經營體系完善。4、綠色發展成效突出,生產標準化、經營品牌化、質量可追溯,產品優質安全,綠色食品認證比重較高。5、帶動農民作用顯著,園區農民可支配收入原則上應高于當地平均水平的30%。6、政策支持措施有力,政策含金量高,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7、組織管理健全完善,形成了產業園持續發展的動力機制。
04、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主管部門】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
【申報時間】每年3-4月
【申報主體】省(自治區、直轄市)級人民政府
【激勵政策】每個集群1.5億元資金支持(省廳統籌分配)
【項目要求】1、所選產業應是省級政府確定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已列入省級“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規劃優先支持范圍。2、主導產業省內全產業鏈產值應達到100億元及以上,新疆、西藏可放寬至50億元。3、全省范圍內應有多家從事主導產業的國家級或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帶動。4、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應將其主導產業落實到具體品種類別,不得籠統地將水果、畜禽、水產等綜合性行業作為主導產業。5、涉及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布局區域有重合的,原則上使用中央財政資金疊加投資比例累積不超過20%。
06、返鄉入鄉創業園
項目特點: 以培育初創型和成長型企業為重點,推進要素集聚、政策集成、服務集合,高質量建設一批縣域返鄉入鄉創業園。
建設名額: 到2025年,在全國縣域建設1500個功能全、服務優、覆蓋面廣、承載力強、孵化率高的返鄉入鄉創業園。
建設要求: 參照《關于推進返鄉入鄉創業園建設 提升農村創業創新水平的意見》(農產發〔2020〕5號)。
08、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主管部門】國家發展改革委主導,會同其他六部委發布
【申報時間】每年10-11月
【申報主體】區縣或地市人民政府(視所屬級別)
【激勵政策】4000萬元政策支持
【項目要求】按照“當年先創建、次年再認定”的原則。1、原則上縣(市)級政府是擬創建示范園的申報主體;優先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縣創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2、已成立由本級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領導小組,并明確具體的示范園管理機構;3、具備較好的產業融合發展基礎或特色產業優勢,且建設示范園的意愿明確;4、示范園發展思路清晰、功能定位明確,用地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具有較強的示范、引導和帶動作用;5、各省(區、市)根據上述要求,結合本地實際細化確定的具體創建條件。
10、鄉村振興示范縣、示范鄉鎮、示范村
創建計劃: 采取先創建后認定方式,建設100個左右鄉村振興示范縣、1000個左右示范鄉(鎮)、10000個左右示范村,聚焦鄉村振興重點任務和薄弱環節,發揮示范引領和要素集聚作用。
12、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項目特點: 統籌示范區建設布局,充分發揮創新高地優勢,集聚各類要素資源,著力打造農業創新驅動發展的先行區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試驗區。
財政支持: 中央財政通過現有資金和政策渠道,支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孵化、成果轉移轉化等
申報名額:2025年將布局建設一批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申報條件: 參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4號)》
14、全國 農業全產業鏈重點鏈和典型縣建設
項目特點: 全國農業全產業鏈重點鏈(側重于省域范圍內重要農產品)和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側重于縣域范圍內優勢特色農產品),立足區域優勢,在產業規模、市場份額、參與主體、品牌傳播等方面已有一定基礎,并從理念、技術、機制等多方面,引領和驅動本產業和本區域農業全產業鏈建設。
建設領域: 1、重要農產品。主要針對稻谷、小麥、玉米、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豬肉、牛羊肉、乳制品、天然橡膠等11種重要農產品。2、優勢特色農產品。主要針對縣域內占據主導地位、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特色農產品(包括糧經作物、園藝產品、畜產品、水產品等)。
申報名額:2021年全國共認定32個農業全產業鏈重點鏈,66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
申報條件: 參照《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全國農業全產業鏈重點鏈和典型縣建設工作的通知(農辦產〔2021〕8號)》
16、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優先行縣
項目特點: 聚焦縣域農業農村發展實際需求,引導科技、人才、資本、信息等要素向縣域集聚,激發縣域經濟活力,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促進農業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副產品有效供給,因地制宜共建一批產業科技化、人才專業化、生態綠色化的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
建設計劃: 到“十四五”末期,共建60個左右的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
建設要求: 參照《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工作的通知(農辦科〔2021〕10號)》。
18、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
【資金總額】 1650億
【審批權限】下放到縣級,強化縣級管理責任,縣級可統籌安排不超過30%的到縣銜接資金,支持非貧困村發展產業、補齊必要的基礎設施短板及縣級鄉村振興規劃相關項目。
【使用范圍】
(一)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1、健全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強監測預警,強化及時幫扶,對監測幫扶對象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性措施和事后幫扶措施。安排產業發展、小額信貸貼息、生產經營和勞動技能培訓、公益崗位補助等支出。2、“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對規劃內的易地扶貧搬遷貸款和調整規范后的地方政府債券按規定予以貼息補助。3、外出務工脫貧勞動力(含監測幫扶對象)穩定就業,可對跨省就業的脫貧勞動力適當安排一次性交通補助。采取扶貧車間、以工代賑、生產獎補、勞務補助等方式。繼續向符合條件的脫貧家庭(含監測幫扶對象家庭)安排“雨露計劃”補助。
(二)支持銜接推進鄉村振興
1、支持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支持必要的產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脫貧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補齊必要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小型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短板。主要包括水、電、路、網等農業生產配套設施,垃圾清運等小型公益性生活設施。3、實施興邊富民行動、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少數民族特色產業和民族村寨發展、困難群眾飲用低氟邊銷茶,以工代賑項目,欠發達國有農場和欠發達國有林場鞏固發展,“三西”地區農業建設。
(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其他相關支出。
20、國家森林鄉村
【發布部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申報主體】行政村
【激勵政策】掛牌宣傳,專有標語標識
【認定程序】采取推薦、評審和認定相結合的方式。
【項目要求】(一)鄉村自然生態風貌保護。采用村莊風貌原真性、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景觀保護、人文歷史遺跡保護等4項指標進行評價。
(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采用村莊規劃布局、生態修復治理、生態防護功能3項指標進行評價。
(三)森林綠地建設。采用林木覆蓋率、四旁綠化、宜林地綠化、庭院綠化、鄉村公園綠地5項指標進行評價。
(四)森林質量效益。采用森林健康狀況、森林結構、樹種豐富度、涉林收入水平、涉林就業情況5項指標評價森林質量及其生態經濟社會效益。
(五)鄉村綠化管護。采用制定村規民約、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森林火災防控、防止亂砍濫伐4項指標進行評價。
(六)鄉村生態文化。采用挖掘保護生態文化歷史、繼承弘揚傳統生態文化、植綠愛綠保護生態環境意識、人居環境整治效果4項指標進行評價。
22、國家級綠色種養循環試點
【主管部門】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肥料與節水處
【申報時間】每年4-6月份
【申報主體】縣(市、區)人民政府
【激勵政策】1000萬元資金支持
【項目要求】1、耕地、水、氣候、生物等重要農業資源底數清晰,基本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與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農業發展格局。2、科學使用化肥農藥,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實現農藥化肥使用負增長。實行種養結合,發展循環農業,推進畜禽糞污、秸稈、農膜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秸稈綜合利用率高于本省及全國平均水平,分別達到70%和83%以上。3、近兩年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抽查合格率不低于97%,沒有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比例達到10%以上。4、有穩定的技術依托單位,在技術模式引進、集成創新、先行先試、示范推廣等方面路徑清晰、科學合理。5、政府重視,建立先行區建設組織領導及部門間分工協作協調機制,編制完成先行區建設規劃及實施方案,出臺支持先行區建設的政策性文件,整合資源用于先行區建設。
24、國家數字農業試點
【主管部門】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
【申報時間】以每年公布文件為準
【申報主體】以縣為單位組織實施,由縣(市、區)級農業(漁業)局或其下屬法人單位作為建設單位牽頭申報。
【激勵政策】中央預算內投資不超過2000萬元,且不超過項目總投資的50%。
【項目要求】1、實施主體為區域內具有數字農業建設需求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支持國家農業遙感應用等公益性科研單位開展農業遙感數字農業建設試點。2、實施主體自籌不低于項目總投資40%,并提供出資承諾書。試點項目縣市應以通過項目整合或財政配套等方式整合資金支持項目建設。3、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應嚴格按照《農業基本建設項目管理辦法》以及相關行業建設標準進行編制。上報可行性研究報告時附帶相應材料復印件或說明材料。
26、國家級生態農場
【主管部門】農業農村部科教司
【申報時間】3-5月
【申報主體】申請主體須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或為從事農產品生產經營的其他類型獨立法人
【激勵政策】資金、土地、科技、人才等政策傾斜
【項目要求】1、基本要求:申請主體登記注冊5年以上,無不良信用、違法記錄,邊界應清晰,土地應集中連片,面積不小于2公頃,要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權和經營權,具備相應證明文件。2、環境要求:與污染源的距離應大于2千米,要位于非農產品禁止生產區,且近5年內未發生過污染事故或生態環境破壞事件。農場生態用地面積應占農場總生產面積的5%-15%。養殖區與人居敏感區應符合衛生防護距離要求或采取有效措施。3、種植要求+4、養殖要求+5、水產養殖要求:生態農場宜使用本農場或本地的有機廢棄物進行堆肥,氮肥用量(折合純氮)比當季作物高產推薦化肥氮用量減少10%以上;氮肥用量應有25%以上來自有機肥料。應采取合理措施培肥和改良土壤,穩定或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應采用綜合防控措施處理病、蟲、草害及外來入侵物種等。6、種養結合要求:畜禽養殖數量與種植土地面積的配比應符合規定。稻漁綜合種養應符合規定。同時種植要求和養殖要求應符合上文提到的相關規定。7、產品要求:應以農產品生產為主,即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50%以上,擁有自主品牌,農產品質量應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規定。如有綠色農產品認證、有機農產品認證和其他認證等應提供認證報告。8、過程記錄要求:應對農業投入品的購買和使用,以及農事操作進行詳細記錄,初步建立農場質量管理體系和追溯體系。宜配備相關記錄人員進行信息記錄,并配備監管人員對信息記錄進行監管審核。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34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