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既是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的關鍵舉措,也是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由之路。
以山西晉城為例。
山西省晉城市委在第八次黨代會上,旗幟鮮明提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新晉城”目標,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撐,堅持系統謀劃、全域推進,唱地方戲、打產業牌、謀特色路,探索了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十種模式”。
支部領辦模式
鼓勵村集體依托可支配的資源、資產、資金,由黨組織領辦創辦土地、農業生產經營服務、文旅康養、農產品精深加工等農民專業合作社,將黨支部政治引領、合作社產業組織、群眾能動作用等要素有效融合,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或提供集約化服務。
沁水縣嘉峰鎮18個村黨支部全部領辦集體經濟合作社,鎮一級整合成立股份制公司,按照農業、服務、文旅3大板塊,全鎮域統籌規劃運營。在農業生態板塊,村集體聯合農戶流轉土地入股生態農業園區,通過“保底分紅+收益分紅”實現增收。在企業服務板塊,由鎮股份制公司與企業統一簽訂服務協議,組織村集體合作社服務企業創收。在文旅品牌板塊,打造6個國家歷史文化名村教學點,委托鎮股份制公司與職業技能培訓平臺合作運營,教學點所在村按協議比例獲得收益。2021年,全鎮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5000余萬元,平均每村278萬元,百萬元以上的村占到83%。
聯建共富模式
創新村村聯建、村企聯建、產業聯建、城鄉聯建“四聯并進”模式,探索跨區域創建黨建聯盟或黨建共同體,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抱團發展。
陽城縣皇城村聯合周邊郭峪、大橋、史山、溝底4個村,五村一體組建聯合黨委,充分發揮皇城相府龍頭作用,整合優質旅游資源,拓展持續發展空間,一體推動煤炭深加工、旅游、制藥、制酒、地產等產業板塊集群發展,實現5村旅游綜合收入突破1億元,各村集體收入均超200萬元。
產業鏈條模式
聚焦全市生豬、家禽、肉羊、蜂業、蔬菜、中藥材六大特優產業和蠶桑、黃梨、甘薯三大特色產業,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增值收益。
晉城市作為全省生豬生產優勢區,針對生豬產業市場化程度高、產業鏈相對完整的特點,實施總投資20億元的生豬擴能轉型項目,著力打造“飼料加工—核心育種—生豬養殖—屠宰加工—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全產業鏈,實現全市生豬年出欄200萬頭、綜合產值200億元。通過土地+資金入股等方式,可帶動165個村每年村均增收10萬元;高平市鐵爐村充分發揮“鐵爐貢梨”品牌優勢,由黨支部領辦專業合作社,建成全市單體規模最大的黃梨種植基地,同步配套梨膏、梨飲品等深加工生產線,構建“選種—種植—深加工—線上線下銷售—休閑觀光”產業鏈,年綜合產值1500萬元,帶動集體增收180萬元。
土地盤活模式
對村集體閑置廠房、土地、基礎設施等集體資產,摸清總量,明晰產權,通過承包、轉租、拍賣、資產置換等方式提高閑置資產利用率,增加村集體收入。
高平市溝北村借勢農村“四塊地”改革,喚醒明清古宅、舊村窯洞等沉睡資源,創新建設“尋夢小鎮”主題樂園,通過“黨員群眾出房參與、村集體出地管理、社會資本出錢經營”的方式,投資8000余萬元,完成舊村房屋修繕、整村夜景裝點、3D墻體彩繪、戶外拓展基地和向日葵、薰衣草花海景點建設,將一個沒落的“空心村”打造成游客爭相打卡的“網紅村”。2021年,“尋夢小鎮”綜合收入1300余萬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70.4萬元,村民人均增收2.5萬元。
能人帶動模式
持續實施“群雁矩陣”工程,健全完善農村干部“選、儲、育、管、用”全周期培養機制,大力選拔懂發展善經營、能夠帶領群眾共同富裕的優秀人員到村任職,讓干事創業“尖刀力量”成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最大增量”。
陵川縣營盤村黨支部書記李正科,曾任山西省萬森眾合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2021年返村任職后,憑借自己多年發展積累資金、豐富管理經驗、敏銳市場意識和長遠發展眼光,依托營盤村地處王莽嶺核心區的優勢,個人籌資620萬元,將村閑置宅基地和集體房屋建成高端民宿酒店,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20萬元。目前,全市已有159個村通過能人帶動實現集體增收。
服務創收模式
依托工業園區的企業集聚效應,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組建成立各類服務實體,以勞務承包的方式承接建筑施工、家政服務、企業后勤、基礎設施建設等業務,吸納農民就業并從中獲得收益。
沁水縣嘉峰鎮煤層氣抽采企業密集,每年需地方供水45.2萬方。鎮黨委統籌指導各村與煤層氣勘探公司簽署供水協議,按“統一標準、統一調度、統一結算”的方式集中供水。以承擔全鎮30%氣井用水的潘河村為例,村集體股份合作社按每立方60元的統一價格向抽采氣井供水,20元作為運營成本,發包給供水的村民和小微企業;40元作為村集體收入,用于環境整治、設備維護等,每年可使村集體增收100萬元。
文化輸出模式
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加強文化遺產活化利用,叫響叫亮一批極具影響力的文旅品牌,以文化軟實力拉動村級集體經濟增長。
澤州縣司徒村依托“老山西民俗印象基地,新晉城美食旅游地標”文旅品牌影響力,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鐵花”進行商業包裝,打造“千年鐵魂”文化品牌,輸出到湖南、江蘇等地,策劃運營《千年鐵魂·湖南人》《千年鐵魂·江蘇情》等實景劇項目,品牌輸出和建設運營收入1.2億元,帶動村集體增收1500萬元。
古堡活化模式
實施百里沁河生態經濟帶工程,聚焦沿線15萬間明清古建筑、117座古城堡等文旅資源,統籌推進生態修復治理、古堡活化利用、交通網絡提升、產業優化升級,打造區域新的增長極。
陽城縣中莊村充分利用太行古堡群開發契機,將有1500年歷史的布政李府古建筑群整體開發,采取“產權不變、長期租賃”的方式,集中開發明清風格民宿,配套當地傳統美食“八八宴”,引領“住古院、品古宴、游古村”新時尚。2021年,布政李府接待游客近5萬人,通過門票、餐飲、住宿、停車等收入,村集體增收80萬元。
企地合作模式
充分發揮煤炭、煤層氣企業周邊村的區位、交通和人口優勢,聚焦企業產業和生活需求,統籌整合企村資源,找準企地合作共贏的發展路徑,構建共建共享、利益聯結長效機制,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
高平市釜山村將自身發展需求和長平煤礦資金優勢高效對接,合作建設以“智慧產業—農耕體驗—教育科普”為一體的農旅融合產業園,實施生態采摘、主題公園、水上樂園等項目,通過項目建設運營,每年可帶動村集體增收140萬元。
特色小鎮模式
突出全國康養產業發展大會永久會址和全省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市“兩張名片”,以“特色小鎮”“百村百院”工程為項目支撐,整市選取129個村落和108個明清院落,建設了“睡眠”“國學”“愛情”“蜂蜜”“騎行”等68個康養特色小鎮,打造莊園、云錦、水墨、古韻四大系列特色院落,做到“一村一主題、一院一特色”,形成“點線面”結合、全域康養的新型經濟業態。
陵川縣丈河村依托太行一號旅游公路,通過校地合作“12大基地”建設,共創智庫示范基地,高標準打造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法式風情康養小鎮,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00萬元,帶動周邊8個脫貧村集體收入全部突破10萬元。
內容來源:人民論壇網,農業行業觀察全網推薦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32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