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2025 年,作為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進程中的關鍵節點,承載著無數農民的殷切期盼與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在新的一年里,一系列精心謀劃、高瞻遠矚的政策將如春風化雨,潤澤廣袤田野,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愿景注入磅礴動力。
01 糧食安全基石再加固
“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 糧食安全,國之大者,始終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2025 年,政策將持續聚焦糧食生產,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一方面,嚴守耕地紅線不動搖。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加強用途管制,堅決遏制 “非農化”、防止 “非糧化”,確保 18 億畝耕地實至名歸。各地將進一步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中央財政持續加碼補助,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 “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 的高標準農田,提升耕地質量,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為糧食高產穩產打造堅實 “底盤”。
另一方面,向科技要糧,賦能糧食增產。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向新高度,預計超過 65%。從種業振興行動持續發力,自主培育的優良品種市場占有率穩步攀升,到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向著 80% 邁進,智能農機裝備在田間地頭大顯身手;從精準農業智慧灌溉新技術廣泛應用,實現節水節肥、精準管控,到綠色防控技術力病蟲害防治,減少農藥使用,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全方位賦能,助力糧食單產提升、品質升級。
不僅如此,為化解農民種糧的后顧之憂,農業保險制度更加完善。主糧保險的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保險賠付標準更加合理,賠付流程簡化提速。一旦遭遇自然災害、市場價格波動等風險,農民能及時獲得足額賠付,穩定種糧收益預期,讓農民安心種糧、放手種糧。
02 防返貧底線穩筑牢
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2025 年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5 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至關重要。
精準幫扶持續發力,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將更加健全。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精準識別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時跟蹤其收入、支出、“兩不愁三保障” 等情況。一旦發現風險隱患,迅速啟動幫扶程序,因戶施策、精準幫扶,或通過產業項目帶動增收,或安排公益性崗位兜底保障,或開展技能培訓助力就業,確保風險及時化解,脫貧成果穩如磐石。
產業幫扶檔升級,增強脫貧地區和群眾的 “造血” 功能。各地將立足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打造 “一鄉一業”“一村一品” 格局。中央財政銜接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重穩定在 60% 以上,助力培育壯大一批競爭力強、帶動面廣的特色產業。同時,加強產業配套設施建設,完善產業鏈條,提高產業附加值,讓脫貧群眾深度融入產業發展,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就業幫扶精準施策,穩住脫貧人口務工就業基本盤。通過勞務協作、就業幫扶車間、以工代賑等多元渠道,確保脫貧勞動力務工規模穩定在 3000 萬人以上。加大技能培訓力度,讓脫貧群眾掌握一技之長,提高就業競爭力,實現從 “體力型” 向 “技能型” 轉變,吃上 “技能飯”、端穩 “致富碗”,依靠雙手創造美好生活。
03 鄉村產業騰飛新引擎
培育特色產業,打造 “鄉字號”“土字號” 品牌。各地深挖鄉土資源,結合地域特色、民俗文化,發展諸如贛南臍橙、五常大米、安吉白茶等一批獨具特色、競爭力強的農產品,推動 “一村一品” 向 “一鄉一業”“一縣一特” 升級。同時,加大品牌培育力度,通過品牌設計、宣傳推廣、質量管控等全方位扶持,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譽度,讓優質農產品走出大山、邁向全國、闖入世界,賣出好價錢,鼓起農民錢袋子。
推動產業融合,拓展農業多元功能。以 “農業 +” 為引領,深度融合二三產業,催生新產業新業態。“農業 + 加工”,延長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讓初級農產品搖身一變成為搶手的精深加工品;“農業 + 旅游”,休閑農業、鄉村民宿、農事體驗等蓬勃發展,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勞作變體驗,既滿足城市人對詩意田園的向往,又為農民開辟增收新徑;“農業 + 電商”,打破城鄉信息壁壘,農產品搭上互聯網快車,實現線上線下同步熱銷,拓寬銷售渠道,激活鄉村經濟 “一池春水”。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激發產業發展活力。加大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扶持力度,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等政策組合拳,助力新型經營主體做大做強。家庭農場專注精細化生產,農民合作社凝聚農戶合力闖市場,農業龍頭企業發揮產業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形成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帶動鄉村產業集群發展、抱團發展。
04 鄉村建設繪就新畫卷
鄉村建設,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也是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體現。2025 年,鄉村建設行動將持續發力,讓鄉村舊貌換新顏。
人居環境整治向縱深,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農村廁所革命持續推進,在中西部地區加大戶廁改造力度,新改戶廁質量過硬、管護到位,讓農民用得舒心、放心;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人口密集區建設集中處理設施,偏遠地區采用生態處理模式,基本消除農村黑臭水體,還鄉村一泓清水;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體系不斷健全,垃圾分類減量深入人心,“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 模式高效運行,鄉村處處干凈整潔。
基礎設施建設速補齊短板,打通鄉村發展 “脈絡”。農村公路建設提檔升級,不僅實現村村通硬化路,還向通組入戶延伸,柏油路、水泥路修到農民家門口,公交線路覆蓋更多鄉村,讓農民出行 “抬腿上車”;農村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規模化供水工程加速推進,水質凈化處理達標,水量穩定充足,農民喝上放心水;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持續推進,供電可靠性顯著增強,動力電通到田間地頭,滿足農業生產用電需求;5G 網絡、千兆光纖加速向農村延伸,數字鄉村建設蓬勃興起,農民暢享智慧生活便利。
強化規劃引領,塑造各具特色的鄉村風貌。各地遵循鄉村發展規律,結合自然稟賦、民俗文化,編制實用性村莊規劃,不搞大拆大建,注重保護傳統村落、歷史建筑,留住鄉愁記憶。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風情的美麗鄉村如明珠般散落鄉間,成為人們向往的詩意棲居地。
05 科技賦能農業新動力
提升農業科技裝備水平,是當務之急。政府將持續加大農業科技研發投入,引導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深度合作,形成創新合力。培育一批農業科技領軍企業,讓其在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引領等方面發揮 “頭雁” 效應,帶動行業整體進步。同時,推進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促使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快速走向田間地頭,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種業創新攻關,更是重中之重。種業是農業的 “芯片”,關乎農業發展命脈。2025 年,種業振興行動向縱深推進,科研力量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挖掘更多優異基因,培育高產、優質、抗逆、廣適的突破性新品種。各地加大對種業研發的支持力度,建設一批現代化種業創新基地,完善種業產業鏈,提升種業自主創新能力,確保中國飯碗裝中國糧,更裝優質糧。
發展智慧農業,開啟農業發展新紀元。隨著 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速向農業領域滲透,智慧農業的畫卷正徐徐展開。精準農業廣泛應用,通過傳感器、無人機、衛星遙感等精準感知農田信息,實現土壤墑情、作物長勢、病蟲害情況實時監測,為農事決策提供精準依據,讓施肥、灌溉、噴藥等農事操作精準高效,節本增效顯著。智能農機裝備升級換代,無人駕駛拖拉機、收割機馳騁田野,自動導航、智能作業,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農產品電商、直播帶貨蓬勃發展,線上線下融合,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讓農產品從田間直達餐桌,減少中間環節,農民增收、市民得實惠。
06 土地制度改革新紅利
土地,作為農村發展的核心要素,其制度改革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億萬農民的心弦。2025 年,土地制度改革持續深化,為農業農村發展釋放磅礴紅利。
農村土地承包關系是農民心中的 “定盤星”。2025 年,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 30 年的政策將進入全面實質性推進階段。各地依據中央政策,結合本地實際,穩步開展延包工作,確保農民土地權益長久穩定。這顆 “定心丸” 讓農民吃下了對土地長期投入的 “放心丸”,放心改良土壤、興修水利、添置農機,激發農業生產的內生動力,為農業長期穩定發展筑牢根基。
與此同時,農村土地 “三權分置” 改革走向縱深。放活土地經營權,激活土地資源要素配置,成為鄉村產業發展的 “助推器”。一方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得以在穩定的土地經營權流轉基礎上,擴大經營規模,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實現農業集約化、現代化生產;另一方面,通過土地經營權入股、托管等形式,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變身 “甩手掌柜”,既能獲得穩定的土地流轉收益,又能騰出手來從事二三產業,拓寬增收渠道,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閑置農房和宅基地盤活利用,也是 2025 年土地制度改革的一大亮點。隨著城鎮化進程加速,農村 “空心化” 現象下閑置的農房、宅基地亟待喚醒。各地政府創新思路,出臺政策鼓勵村集體和農民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種形式,盤活閑置資源。有的地方將閑置農房改造成鄉村民宿,依托周邊自然風光、民俗文化,吸引城里人前來休閑度假,讓閑置農房變身 “網紅打卡地”,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為鄉村文旅產業發展添彩;有的地方利用閑置宅基地建設小型農產品加工廠、倉儲物流設施,為鄉村產業發展補齊短板,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助推鄉村產業振興。這些探索在賦予農村土地新活力的同時,讓農民的 “沉睡資產” 變成增收 “活水”,為鄉村發展注入新動能。
07 城鄉融合發展新步伐
一方面,推進城鄉資源共享,為鄉村發展注入新活力。各地持續推動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 “下鄉”,助力鄉村產業升級。通過搭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臺,引導城市企業與鄉村結對共建,將先進的生產技術、管理經驗帶到農村,讓鄉村產業接上城市 “地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同時,加強城鄉人才交流,選派優秀干部、專業技術人才到鄉村掛職幫扶,鼓勵大學生、退伍軍人、企業家等返鄉入鄉創業,為鄉村發展匯聚智慧力量。
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是吸納農村人口轉移的重要途徑。縣城作為連接城鄉的關鍵節點,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各地加大對縣城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投入,提升縣城承載能力,推動農村人口向縣城集聚,實現就地就近城鎮化。完善落戶政策,保障進城農民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權益,讓農民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不僅如此,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進一步加大,全力支持農村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發展。農村教育資源更加優質均衡,師資隊伍不斷加強,鄉村學校軟硬件設施持續改善,讓農村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良好教育;農村醫療衛生條件顯著提升,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能力增強,醫保報銷范圍擴大、比例提高,為農民健康保駕護航;農村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文化禮堂、農家書屋遍布鄉村,民俗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讓鄉村既有顏值,更有內涵。
08 展望未來 共赴振興
2025 年農業農村振興政策亮點紛呈,從糧食安全的堅實保障,到防返貧底線的穩固筑牢;從鄉村產業的蓬勃發展,到鄉村建設的精美雕琢;從科技賦能的強勁驅動,到土地制度改革的紅利釋放,再到城鄉融合發展的穩步推進,無一不為農業農村的高質量發展鋪就了堅實之路。
這些政策的落地生根,離不開各級政府、廣大干部、農民朋友以及社會各界的齊心協力。讓我們攜手共進,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投身到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用勤勞與智慧書寫農業農村發展的嶄新篇章,向著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未來奮勇前行,讓廣袤鄉村成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園,讓農民的笑容成為新時代最美的風景!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53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