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戰后日本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經歷著人口流失、土地荒廢、村落凋敝、文化斷層的四重“空心化”困境。
進入21世紀后,城市居民開始重新發現鄉村的價值,農村不僅是糧食供給地,更是涵養心靈的“精神之鄉”。日本的城鄉融合模式,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基因。從藝術振興到文化體驗,再到如今的數字化傳播,日本鄉村在振興經濟的同時,也在努力保持傳統與現代的和諧共生。
藝術解碼城鄉融合
在日本,藝術作為一種獨特的鄉村振興手段,近年來逐漸成為提升鄉村經濟、文化和社會活力的重要途徑。位于日本新潟縣的越后妻有地區,自2000年以來,以大地藝術節為核心,通過全球規模的藝術展覽,吸引了大量國內外游客的關注,極大促進了該地區的旅游業發展和當地文化傳播。
越后妻有地區位于新潟縣信濃川流域的南部,包括十日町市和津南町兩個區域,其名稱“妻有”自中世紀沿用至今。“妻有”在日語里有“走到盡頭”之意,越后妻有地區被人們賦予特殊的含義——一片靜止在時光盡頭的土地。該地區面積約760平方公里,相當于東京23區(東京都轄下的23個特別區)的1.2倍。
隨著戰后經濟高速增長,以及泡沫經濟時期東京“一極化”趨勢加劇,越后妻有地區同其他地方一樣,遭遇了人口流失和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人口學家在該地區進行調查時就發現,由于交通不便、冬季雪期漫長以及經濟發展滯后,越后妻有地區面臨著嚴重的衰退問題。
1994年,時任新潟縣知事平山征夫提出一項由廣域市町村合作開展的個性化項目,即“新里創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區域合作促進地方振興,并獲得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此過程中,越后妻有地區作為一個由6個市町村組成的區域被指定為重點發展對象。
在最初構想階段,“新里創計劃”并未將現代藝術作為核心主題,而是圍繞當地的食品、雪景和傳統文化等資源進行探索。隨著項目不斷推進,項目方逐漸意識到,藝術能夠為這些資源帶來更多的附加值。“越后妻有藝術項鏈建設構想”應運而生,成為了這一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2000年起,越后妻有地區每3年舉辦一次“大地藝術節”,這一藝術節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際現代藝術節之一,每屆持續約50天。藝術節的基本理念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通過現代藝術的形式,發掘越后妻有地區獨特的自然景觀、風土人情與鄉村文化,并通過跨地域、跨世代、跨領域的合作,向全球傳遞地方魅力,推動地方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越后妻有地區通過現代藝術的引入,不僅賦予本地空置房屋、廢棄設施等以新的生命,還通過藝術作品的展示吸引了大量游客。根據第五屆藝術節的統計數據,86.4%的服務行業經營者表示,藝術節期間銷售額提升,95.7%的經營者希望繼續舉辦藝術節。藝術節的舉辦推動當地從傳統農業經濟逐步向文旅產業和服務業轉型,形成了鄉村經濟的發展新格局。
文化體驗助力城鄉融合
在日本推動城鄉融合的過程中,文化體驗成了促進城鄉交流與協同發展的關鍵力量。城鄉居民通過文化體驗活動進行互動和加深理解,不斷推進了城鄉融合。
紀美野町是位于和歌山縣北部的一個小鎮,近年來充分挖掘和利用豐富的自然、歷史和文化資源,城鄉融合發展搞得有聲有色。
紀美野町75%的面積被森林覆蓋,因此其積極推動綠色旅游,尤其是通過農家民宿的形式,邀請城市居民到鄉村體驗農業生活。這不僅有助于城鄉之間的文化交流,也為鄉村帶來了經濟收入。
2月21日,人們在日本東京淺草一商業街游覽拍照
紀美野町積極與多方合作,如紀美野町民宿協會、紀美野町旅游協會、助力定居紀美野會等,推動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同時深入挖掘當地傳統文化,與當地節慶、手工藝、傳統技藝等結合,舉辦各種活動吸引城市居民參與。例如,讓城市居民參與農耕體驗、手工藝制作(如棕櫚編織)等活動,在親身體驗中理解鄉村文化,并增強對地方文化的認同感。
不僅依托傳統文化,紀美野町還結合現代元素開發了多種文化體驗項目。如從2017年開始制作“鄉村咖啡巡游”地圖,舉辦馬拉松比賽、園區高爾夫等大型文化活動。通過這些豐富多樣的活動,城鄉居民得以在共享空間中享受互動的快樂。
另外,紀美野町還成立了助力定居紀美野會,通過開展移居與定居支持活動,吸引了不少城市居民移居鄉村。這些移居者帶來了新的思維、創新的商業模式以及對重新利用鄉村資源的實踐,如開設農家民宿、咖啡館等。紀美野町還鼓勵更多城市移居者參與當地的傳統活動,將傳統習俗轉化為現代人感興趣的文化活動,如神社祭典中的天狗角色表演。這些文化創新不僅讓傳統文化“活”了起來,還創造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新機遇。
日本鄉村通過挖掘和利用本地文化資源(如傳統節慶、手工藝、農業技藝等),創造了吸引城市居民的文化體驗項目。這些活動讓城市居民在了解并體驗鄉村文化的同時,也幫助傳承和弘揚了鄉村文化。
紀美野町在文化體驗和城鄉融合方面取得顯著進展的同時,一些影響繼續發展的短板也逐漸顯現出來,比如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部分旅游景點之間的道路較窄,交通不便,游客流動不暢影響了旅游資源的充分開發。
數字化傳播與社區活動相結合
三種町位于日本本州島東北部的秋田縣,與日本其他地區一樣,它也面臨著人口流失和經濟衰退的挑戰。為扭轉這一局面,包括三種町在內的許多地方開始組建“地方振興合作隊”,特別瞄準都市中的才俊,尤其是那些離開家鄉的人才,招募人才、組建合作隊,以期重振地方活力。
在“地方振興合作隊”的努力下,三種町率先采用數字化傳播策略,期望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展示小鎮的獨特魅力。過去,三種町通過一個名為“mitane town”的頻道發布信息,但遺憾的是,最初僅有90名訂閱者,未能發揮作用。
隨后,“地方振興合作隊”成員利用各年齡段都歡迎的優兔(YouTube)平臺,將頻道名稱改為更親民的“三種町的紐帶”。他們將視頻內容細分為新聞、美食、人物、風景、旅行等六個欄目。每個類別都根據其特點進行了定制化的視頻制作,優兔平臺為三種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者和追蹤者。
近年來,“地方振興合作隊”不斷塑造新的文化活動品牌,如“秋田故鄉手工廣告大賽”等,吸引了眾多參與者。參賽者以三種町的特產——蓮子、哈密瓜、梅子以及稻米為主題,創作了一系列廣告作品。此外,還有專注于本地文化節慶活動如“沙雕節”的幕后制作的廣告。這些廣告在日本東北部6個縣和新潟縣廣泛播出,顯著提升了三種町的知名度,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促進了城鄉間的文化交流和人口流動。
為了振興鎮經濟并構建新的人際網絡,三種町策劃了一系列以“種的市”為名的新集市活動。在這些集市中,三種町邀請來自鎮內外的手工藝品商家,以及烘焙店、餐具、玩具、衣物、家居飾品、流動餐車等各類商品的攤主參與其中。首屆“種的市”與三種町鎮民節同步舉行,吸引了32家商戶參與;第二屆活動則在公園獨立舉辦,吸引了60家商戶,約3000名訪客到場,其中不少是首次造訪三種町的游客。
在這些過程中,人才回流為三種町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地方振興合作隊”的隊員來自各大城市,他們擁有豐富的學識和工作經驗,能發揮各自的專業技能:一些隊員從事傳單、海報等平面設計及視頻制作,助力本地商業活動和文化節慶的宣傳推廣;一些隊員則積極推進家族餐館的改進計劃,從店面形象、菜品研發等方面著手,提升餐館的市場競爭力;還有一些隊員與本地生產者合作,挖掘本地特色產品的潛力,并進行產品開發。
不論是大地藝術節的成功舉辦,還是三種町的發展探索,都讓我們看到跨界合作與社區參與的核心價值。這是地方政府、藝術家、社區居民與外地志愿者深度合作的成果,尤其是在文化挖掘和藝術創作過程中鼓勵當地居民的參與,使得村民成為其中的“重要主體”。
這種外來力量與村民共同創造的深度文化互動方式,不僅使外來和本地文化得到融合,也為鄉村的文化傳承與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本文源自《環球》2025年第7期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45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