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臺灣精細農業啟示錄:不僅是地,還是風景是文化。
“這盤來值了!”從臺灣回來的考察團回來之后,都會這么說!走進臺灣農莊、牧場、農會實地考察,收獲頗豐。
兩岸從最初的交流到看門道,再到精準借鑒、深度合作,不斷深入。臺灣農業以精致聞名,已跨入世界先進農業行列。
臺灣與大陸西南地區都是人多地少,山地丘陵為主,家庭經營占據主流,規模經營也強調“適度”。大陸有很多休閑農業也做的很好,與臺灣也有諸多相似。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臺灣的精致農業能給我們農業轉型提供什么借鑒啟示?
創意農業
彩色稻田成景點,實驗林場有療愈模式
農業價值廣泛,傳統生產價值只占20%。如何挖掘剩余的80%?臺灣的“創意”,給了大家不少啟示。
花蓮縣“種稻子”的事,讓我們印象頗深!
兩年前,當地一位私企老板斥資數千萬,引入彩色水稻種植,吸引了萬千游客。
彩稻是一種變種水稻,它的葉子不止是綠色。在稻田不同的位置栽種不同的稻米品種,通過精細巧妙的排列組合,不同顏色的葉子,在稻米生長過程中自然鋪陳出美麗的圖畫,形成多姿多彩的“彩色稻田”。
將稻子用來作畫、供人觀賞,稻田成為旅游景點,這是文化創意農業,由傳統農業種植衍生出的一種新業態。
臺大農學院的“森林與農業療愈”,也讓人耳目一新。
臺灣農學院有面積50萬畝的實驗林場和實驗農場,在休閑觀光農業之外探索健康療養農業,形成了療愈模式。森林與農業療愈,包括食療、瑜伽、心理治療、呼吸調整等多個方面,有成體系的治療方式、專業的引導者,參與者以活動方式參與,經過三天兩夜的治療,壓力可得到有效緩解。
為了驗證這一點,學院出資,由參與者自行選擇醫院,提前做醫學檢查,接受治療后再做同項檢查,可明顯看出心血管、腦波等指標趨于向好。此研究由農學院和醫學院合作,相關的科學論文《森林環境對人心血管疾病及生活品質之影響》,已于2016年被著名醫學期刊PLOS選用發表。
農學院院長徐源泰說,如果將農業發展分階,生產性農業為第一階,休閑觀光農業為第二階,健康療養農業則是第三階。“我們的健康療養農業有著醫學研證。”
用醫學研究做依據,用數據來說話,這種模式很值得借鑒。大陸有很多地方自然資源優良,也在主打“森林康養”牌,如能引入新模式,和脫貧攻堅相結合,無疑將實現多贏。
在大陸,有著不少森林中的小鎮,交通便利、設施完善,不過業態多為農家樂,若發展健康療養農業,可實現轉型升級。
“臺灣休閑農業第一人”張清來有著這樣的名言:農地不僅是地,還是風景、是文化。農業不應僅僅是農業,它還是文化業、教育業、環保業、旅游業。
這樣的理念正被很多臺商臺農帶到了大陸。大陸很多地方現代農業獨具優勢,臺商臺農“登陸”應帶著臺灣的先進科技及模式,結合當地優勢,共同推動雙贏!
牧場經營創新
能食、能宿、能看、能賞,還產精美伴手禮
大名鼎鼎的飛牛牧場,竟然只有200多頭牛,用于觀賞的僅10來頭,可每年卻吸引了數十萬人次到訪。
飛牛牧場“牛”在哪里?走進牧場大門,觸目所及并沒有牛,只有鮮花、綠草。經過一片坡地,在自然起伏的山坡上,方見十余頭牛悠閑自在地吃草或打盹。再步行20來分鐘,穿越茂密的樹林,才抵達奶牛養殖區。有養殖就有污染,就有異味,但飛牛牧場卻顛覆了傳統的養殖概念,把牧場打造成了景區、景點,能食、能宿、能看、能賞。
在“奶牛媽媽”的住處,游客能看到牛奶生產的全程,還可以親手擠牛奶。這種零距離的接觸,受到學齡期孩子的熱捧,家長也喜聞樂見,讓孩子參與其中,認識、感知農業。如今,飛牛牧場已成為親子游勝地,九成游客屬于“家庭總動員”。
與飛牛牧場類似,臺灣面積最大的坡地牧場、初鹿牧場,也是集休閑、觀光、體驗于一體。不過初鹿牧場只做“一日游”產品,“要吸引人在這里住下來,目前還達不到,我們就不做。”牧場旅游部負責人說。
不僅僅是觀光。牧場還打造出牛奶的各類衍生產品,成為游客愛不釋手的伴手禮。除了鮮奶、奶酪、煉乳、餅干、棒冰等奶制品,還有牛奶面膜、潤膚霜、香皂,更有奶牛造型的各式創意用品和小擺件。牛奶制品專賣店里人來人往,游客穿梭在貨架間,挑選稱心的物品。
傳統種養、精深加工、觀光旅游深度融合,讓我們感嘆,看到了一二三產業互動、多產業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大陸農家樂雖然已告別“一雞多吃”的陳舊模式,也引入了精深加工、體驗農業等新方式,但對游客吸引力不夠,僅停留于“看”,而臺灣農業更“走心”。走心,體現在細節上,也體現在深度上,圍繞一個產品不斷做深。苗栗縣的公館鄉農會,開發了“好”字系列上百個產品。
看過牧場、農會,的大陸企業家大受啟發,著手把自家產業要打造成多業態的休閑觀光地。
組織農業
花重金高技術推廣、培養職業農民
百度“桃米社區”,出來10萬條搜索結果,“生態”二字頻頻出現。走進這個1999年“9·21”大地震后重建的小山村,猶如步入了原生態的自然區,潺潺溪水清澈,沿溪而上,多種植物并存。有閑情的話,還可找到19種青蛙、42種蜻蜓、58種鳥類,物種的多樣性,令人目不暇接。
生態雖美,但“人”才是桃米的魂。重建中,新故鄉基金會幫助村子找到自己的特點——生態好、青蛙種類多,決定做青蛙觀光,售賣青蛙知識。基金會培訓村民辨識青蛙,社區發展協會帶領村民挖掘產業特色,發展以生態保育為前提的生態旅游。如今,每年的生態產業收入達3000萬人民幣。
桃米社區生產、生活、生態融為一體,在基層組織的引導下,生態保護已成為全村1200多人的自覺行動。
來到花蓮縣壽豐鄉農會的賣場“豐華再現館”,第一眼就看到有機蔬菜售賣專區。壽豐鄉有8000多人務農,農會從2002年起推廣有機栽培,現已打造90畝有機基地,有機食品宅配會員超過一千戶。
農會將每年收入的62%用做技術推廣,和院校合作,研發新產品、系列衍生品,形成了富有區域性的產地商標。通過包技術、包銷路、包價格,指導農民進行有機栽培;同時發展體驗農業,把消費者引到田間地頭,讓他們認識和體驗有機食品,擴大知曉度。“剛開始做有機,要與農民打契約,現在完全不用,大家自覺進行有機栽培。
臺灣農會與農民是合作的關系,但農會成員都來自于農民,每戶務農者可有一人參加農會。農會培養職業農民,引導農民進行規模化生產,這確保了農產品的安全。農會收入除了用做技術推廣,更重要的是,農會面向全臺提供金融信貸,而且本農會的農民貸款,可享受折扣。
農會與農民的合作,讓農民真正成為市場主體,迸發出活力,農會引領了臺灣現代農業的發展。
大陸農業的生產、銷售等很多環節是分割的,金融又是長期的短板。
借鑒臺灣農會的經濟發展模式,有利于大陸構建生產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消費合作等“四位一體”的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面向市場,帶動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
來源:華夏經緯網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89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