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農業如何破解傳統農業發展瓶頸?
農業“三產融合”為農業增值、增效的真實寫照,它昭示著現代農業發展的正確方向和前途。
第一(農業)、二(工業)、三(服務業)產業融合發展。其實就是改革傳統的農業經濟模式。舉個例子:農場。傳統農場就是以養殖或者種植作為主要業務。如果將養種植的成果直接有本農村加工,同時,農場開始領養模式,設計觀光板塊,將休閑。旅游也加進來。 即有農業,也有工業,又包含了第三產業。
農業的“三產融合”,正是將傳統的三大產業理念注入到農業這個“狹義”的產業內循環之中,將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市場服務業深度融合、納入全產業鏈的“工業化”、“產業化”、“市場化”、“專業化”流程,不斷拉長農業產業鏈,延伸農業價值鏈和效益鏈,通過產業間的相互補益和全面開發而放大系統性效益能量(而不是單純的一環一側的改革、創新和增效),從而提高經營者的收入和效益。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中央、國務院供給側改革的升級版,其現實意義將更加重大而深遠。
農業“三產融合”的更深層的意義在于,在延長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提高經營者的收入和效益的同時,將會把社會上的優秀的農業人才、加工業人才、市場營銷與服務型人才和資本資源有效地集中到農業產業上來,從而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和農業全產業整體發展水平,促進農業得到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實現優質高效和可持續良性發展的現代農業發展目標。
在當下中國,“三產融合”在部分地區已經初見其形,比如“生產+加工+銷售”的一條龍產業鏈,“吃、住、玩、土、特、奇、鮮”的休閑農莊服務鏈,再比如以“互聯網+”模式、借助“電商”平臺推廣農產品,引導農民、農業從“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的“新農人”、“新業態”等等。
三農融合的相關政策
1、2015年12月24日,、各部委緊鑼密鼓制定十三五規劃的關鍵時期,我國“三農”最高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就農業現代化做出重大部署,著重提出“挖掘農業內部潛力,把產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入農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并首次明確提出要大力鼓勵商業化運營農村服務業。
2、2016年1月4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以新型城鎮化為依托,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并就發展產業融合方式、培養產業融合主體、完善產業融合服務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農業“三產融合”正式進入快車道。
3、2016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農民工、中高等院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開展創業創新給予政策支持。
《意見》提出,重點是支持發展規模農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和各類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4、三產融合項目將是重點扶持對象。今年國家提了好幾次三產融合,三產融合項目是國家大力發展的項目之一,而且補貼也非常多,其中休閑農業最典型的產業,也是最快能拉動城鄉一體化的項目,其產業升值空間也很大。
三產融合價值何在?
張紅宇說,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農業發展到現階段的必然產物。新常態下對農業要有新認識,也要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農民增收尋找新出路。農業本身就具有多功能性,不僅有生產功能,也有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傳承等功能。每一種功能都會衍生出無限可能。
農業發展智囊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三產融合是當前農業發展的重大機遇,也是激發新型業態產生、擴大農業發展空間的重要措施。據李國祥介紹,“在歐美日韓等國家,農業占本國GDP比重在1%~2%,但因其農業與二三產業的融合很發達,就打開了農業影響度,占比很低的農業卻能帶動比重占到10%左右的產業。對于目前面臨增產不增收、比較效益過低的我國農業而言,“三產融合”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楊建國則從實際工作角度指出,三產融合一旦落實,將解決困擾中國農業的兩大難題——誰來種地和如何種地,“因為延長產業鏈的農業要求農民與時俱進,它們將不僅是生產者,也是經營者,他們將從傳統農民轉變為產業工人或者職業農民,他們不僅僅要掌握農業生產知識,還要具備信息分析、生產管理、組織協調等能力,哪怕他們不全面參與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比如只參與生產,對他們的能力要求也將是全新的、更高的,也就是說不管是儲橙、柳桃還是潘蘋果,他們不僅營銷手段是新的,他們的生產、加工、物流過程也是不斷更新的,對農業生產和管理人員都提出了高要求。“
農業三產,有人也稱為農業項目綜合體,是基于一產和二產的農業種植,主打農業觀光采摘,旅游餐飲,垂釣燒烤,娛樂會議等為一體的農業產業,更趨向于農業服務業,一產種植業作為基礎,促進二產和三產的發展,利潤源由基礎種植的收益轉為農業服務業,從農業特色打造,品牌傳播,產品定位,創造更多的利潤源。讓三產農業帶動一產和二產,形成良性循環。
三產融合怎么做?
中央農村會議提出,要充分發揮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在結構性改革中的引領作用,農業支持政策要向規模經營主體傾斜。楊建國認為,這可以理解為,三產融合將以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為主要對象,支持政策將向這些龍頭企業傾斜。
李國祥解釋,在整個農村的大產業鏈中,誰來將每一個產業環節緊密的關聯起來,將是一二三產業融合成敗與否的最關鍵點。
目前來看,我國雖然合作社數量眾多,但能發揮融合作用的合作社實在有限。所以,最終能夠扮演這個突破性角色的只有龍頭企業,只有他們具備經濟基礎和技術條件去做這項融合的工作。
至于國家扶持三農融合的具體政策是什么,中國農科院研究員秦富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均認為,下一步我國將通過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諸多涉農項目、涉農資金有望進一步整合,用以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做更完善的產業化發展,充分發揮他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除了財政支持,政府還有望給龍頭提供一些其他的支持性政策,例如農業科技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人才引進支持等。
5大模式
1、農業內部有機融合模式。以農牧結合、農林結合、循環發展為導向,調整優化農業種植養殖結構,發展高效、綠色農業,以高效益、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為主要內容的“一高三新”農業蓬勃發展,一些傳統資源、農業廢棄物被綜合利用,農業潛力被激發。
2、全產業鏈發展融合模式。從建設種植基地,到農產品加工制作,到倉儲智能管理、市場營銷體系打造,再到農業休閑、鄉村旅游,品牌建設,行業集聚等,形成一條龍發展的“全產業鏈”。
3、農業產業鏈延伸融合模式。根據產業主體不同可細分為三個類別:第一種是以一產為基礎的融合型。以現代種養業為主導,向產前延伸開展良種繁育、農資供銷等,向產后拓展加工儲藏、物流銷售、休閑觀光等二三產業,形成三次產業互促并進、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第二種是以二產為紐帶的融合型。以農產品加工業為依托,將產業鏈向前后兩端延伸,由單純的加工向生產、流通、研發、服務等領域交融發展,實現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拉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第三種是以三產為引領的融合型。依托農產品流通、電子商務、鄉村旅游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等三產,建立農產品原料、加工、銷售、物流基地,拓展服務范圍,延長產業鏈條,增加農業附加值。
4、農業功能拓展融合模式。在穩定傳統農業的基礎上,不斷拓展農業功能,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生等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歷史、地域、民族特點的旅游村鎮或鄉村旅游示范村,積極開發農業文化遺產,推進農耕文化教育進學校。
5、科技滲透發展融合模式。在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中,大力推廣引入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引進先進技術生產栽培模式等,實現現代先進科技與農業產業的融合發展。
6、產業集聚型發展融合模式。隨著農業產業發展規模的逐步提高,特別是一鄉(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產業發展呈現集聚態勢,產業、產品品牌和價值不斷壯大,實現產業發展與經濟發展的協調推進。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929 篇
瀏覽:16857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