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德國作為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其農業生產效率非常高。德國農民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一個德國農民可以養活144個人,這一數字是1980年的3倍。但要想長期解決全球饑餓問題,每個農民需要至少養活200人。這就需要更加高效、可持續的農業新技術。目前,德國正致力于發展更高水平的“數字農業”。
在過去十幾年中,德國農業生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業生產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德國非常注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及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他們在大幅提高農業生產力的同時,也在堅定地走生態農業的路子,使農業得到可持續發展,從而形成了農業人才培養——現代農業——生物多樣性的成功模式。具體來看,德國農業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農業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
1999―2007年間,德國農業企業數量從大概472 000家減少到374 500家,下降了20.6%。在這些企業中,從事糧農生產、林業和漁業的農業人員接近130萬人,相比1999年減少了12.9%。德國農業人口在不斷減少情況下,機械化程度卻在不斷提升,機械設施作業范圍從1999年的36.3 hm 提高到2007年的45.3 hm。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升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1950年,一個農業工人產出的農產品只能養活10個人,而今天可以養活大約140人。德國農業以家庭化經營為主,以家庭為單位形成小農場、小農業企業的經營模式。同時通過農業企業與職業學校的共同合作,德國農業職業教育也為德國農業輸出了大批高技術人才,有力推動了德國現代農業的發展。
二、獨具特色的生態農業
機械化的作業也造就了德國獨一無二的具有鮮明地區特色的耕作環境,即在耕作環境與原始環境中都保持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生態農業的發展得到了德國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來,德國政府每年撥款5000萬馬克用于“工業作物”的研究和開發,并成立了生物原料和生物能源研究中心,專門負責這方面的科研以及促進和協調全國“工業作物”的種植和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由于政府的支持,德國“工業作物”種植業近年來發展較快,全國“工業作物”種植面積在1996年就超過了50萬公頃,為化工和造紙工業提供了數量可觀的原料。
為了發展生態農業,德國在農民的培訓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其主要措施是:教育農民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生產技術;培養家庭農場經營者、農藝師和農業技術員;培養相當于大專水平的高級農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農業人才。
三、農業社會化服務歷史悠久
作為世界合作社發祥地,德國早在1867年就制定了第一部《合作社法》。農業合作社在德國農業生產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有的合作組織很大,如德國畜牧協會等,其會員遍及全國,95%的畜牧養殖戶都是其會員。主要原因是農民參加合作社可以從中獲得很大的經濟利益:一是在生產交易活動中減少中間損失;二是在資金融通方面能免除債息過高的風險;三是在農產品加工方面共同享受增值的好處;四是在共同使用大型農業機械和設施方面互通有無;五是通過農業產業內部分工,能享受和提供完善的社會化服務,如良種供應、病蟲害防治、衛生防疫、機械維修技術培訓、信息咨詢等。
1970年以來,德國的大多數農業合作社為了擴大影響力,紛紛走上聯合發展之路。許多合作社都加入了地區性合作社聯盟、專業性合作社聯盟和全國性合作社聯盟,這些聯盟在互通情報、控制市場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農場主投資開辦的合作企業是合作化的第一層次,地區聯盟或專業性聯盟開辦的企業就屬于第二層次,而全國聯盟或跨國聯盟則算作高級層次。這三個層次的結合與發展,體現了現代德國農業經濟結構和技術管理水平,是德國農業合作事業全面發展的結果。
四、“數字化”生產為德國農業帶來強勁動力
“數字農業”基本理念與“工業4.0”并無二致。通過大數據和云技術的應用,一塊田地的天氣、土壤、降水、溫度、地理位置等數據上傳到云端,在云平臺上進行處理,然后將處理好的數據發送到智能化的大型農業機械上,指揮它們進行精細作業。
德國在開發農業技術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并由大型企業牽頭研發“數字農業”技術。據德國機械和設備制造聯合會的統計,德國去年在農業技術方面的投入為54億歐元。
在今年的漢諾威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上,德國軟件供應商SAP公司推出了“數字農業”解決方案。該方案能在電腦上實時顯示多種生產信息,如某塊土地上種植何種作物、作物接受光照強度如何、土壤中水分和肥料分布情況,農民可據此優化生產,實現增產增收。
擁有百年歷史的德國農業機械制造商科樂收集團(CLAAS)與德國電信開展合作,借助“工業4.0”技術實現收割過程的全面自動化。他們利用傳感器技術加強機器之間的交流,使用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作為交流通道,使用云技術保障數據安全,并通過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分析。
德國電信兩年前提出了數字化奶牛養殖監控技術。農民購買溫度計和傳感器等設備在養殖場安裝,這些設備可以監控奶牛何時受孕、何時產仔等信息,而且可以自動將監控信息以短信形式發送到養殖戶的手機上。
現代德國農民的工作離不開電腦和網絡的支持。他們每天早上一開始的工作就是,查看當天天氣信息、查詢糧食市價和查收電子郵件。現在的大型農業機械都是由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導航系統控制。農民只需要切換到GPS導航模式,衛星數據便能讓農業機械精準作業,誤差可以控制在幾厘米之內。
信息通訊技術的發展也讓農民的工作更加高效便捷。柏林的一家名為“365FarmNet”的初創企業為小型農場主提供了一套包括種植、飼養和經營在內的全程服務軟件。該軟件可以提供詳細的土地信息、種植和飼養規劃、實時監控以及經營咨詢等服務。而且通過該軟件可以方便地與企業的合作伙伴取得聯系,以便及時獲取相應的服務幫助。
目前,德國農業數字化建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農村地區寬度覆蓋率還不夠高,尤其是德國東部農村地區;另一個問題是數據安全問題,現在,并不是所有的農民都愿意將自家農場的數據上傳到網絡,很多人對網絡安全的可靠性仍持懷疑態度。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77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人工智能+農業案例】朝一養殖:如何玩轉“人工..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