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每當提到數字化,我們的第一聯想便是城市里那些高大上的應用,工廠里的智能化流水線,園區里的智能監控,機器人與物聯網設備等等,讓城市的發展如虎添翼。
但實際上,不只是城市,鄉村里也有廣闊的數字化場景和應用空間,隨著數字化觀念的日益普及,以及企業及政府數字化意識的不斷提升,其應用的范圍也將越來越廣。
誤區一:鄉村發展底子薄弱,數字化無從談起
一直以來,農林牧副漁等產業發展,都是靠人工來實現,不僅僅效率低,還面臨著人口向大城市流失的風險,且鄉村地區本身人口基數偏少,老齡化嚴重。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
很多人就因此認為,數字化在城市里都還沒做起來,鄉村哪里有發展空間呢?
盡管當前鄉村的數字化還處于起步階段,應用程度還很淺,范圍也比較窄,但拉長周期,從產業轉型升級和國內國際大循環發展來看,鄉村的數字化,將會經歷由淺到深的加速應用和發展過程。
我們認為,數字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口氣吃成個胖子。而應遵循發展規律,數字化將會經歷從感知到認知,從輔助管理經營到主動智能決策的過程。
早期,可以通過在一些經濟基礎和資源稟賦較好的地區,建立若干試點,形成數字化的樣板和參觀區域,會起到顯著的拉動相應。
以江蘇某地級市下屬鄉鎮為例,該地級市位于長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帶上,受益于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發展,經濟基礎和實力都非常好,年度工業總產值超100億元,又擁有優良的交通區位和消費市場。
當地有4萬畝的高標準農田,產業合作社負責種植和生產,鄉村旅游正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假如選取若干農田做示范,便可以形成有特色的“數字稻田”。在該區域通過各種傳感器和智能終端,比如氣象站、無人機、稻田機器人等,可以將到稻田的水肥、環境、蟲害等一系列數據收集起來,這便是第一步感知數據。
然后呢,通過不斷的數據積累、分析、比對、挖掘,建立若干數據之間的聯系,找尋內在邏輯,便可以深入發揮數據本身的價值,發展到數據認知,從而幫助管理者更好的做出生產決策。
在以前,農歷二十四節氣,是農業生產中的重要物候,先人們通過觀察這些物候數據來進行農事活動,形成了寶貴的種植經驗。
如今,通過數字化技術的加持,這些數據可以更好地被觀察和記錄,發揮出更高的價值。
“從看得見,到看得懂,到看得深”,我之前在全球領先的視頻技術解決方案服務商工作過一段時間,當時曾經有這樣的說法,是為了描述視頻技術發展的三個階段,從模擬時代到高清時代,再到智能時代。
數字化的發展應用,同樣如此。
數據的智能應用,需要時間的積累。正是不斷訓練和積累,通過這些數據的深入解讀和分析,我們可以看懂和掌握種植的規律,讓靠天吃飯的運氣成分盡量減少,讓農業生產種植更有底氣和針對性,讓主動干預和決策成為可能。
誤區二:數字化就是硬件的堆砌,越高大上越好,設備越多越貴越好
一年多以來,每周保持1-2次的出差頻率,我們走過很多鄉鎮作現場調研。
交流下來,一個普遍存在的情況是,政府等相關部門在制定鄉村發展規劃時,都陷入了“重視硬件投入”的路徑依賴。
不可否認,硬件投入固然重要,并且看得見,可衡量可考核,一直以來都是如此。
但數字化建設,除了硬件投入之外,還應重視“軟件”的投入,并且要在硬件投入之前,謀劃和規劃軟件投入的內容。
這里的“軟件”,不僅僅指操作系統等傳統的軟件,還有發展規劃、品牌文化、內容創意、體驗設計等等偏智力和創意的投入。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應該是成為鄉村數字化的“底層操作系統”。
也許你會問,至于嗎我?為什么這么說呢?
數字化建設,從來就不是所謂的空中樓閣,而是要有實際的應用場景來承接。
作為落地的主體和項目,而這一個個項目哪里來呢?顯然是要靠整體布局謀劃而來。這就需要站在區域發展的角度來整體考慮。否則,幾百甚至上千萬的硬件投入,最后只能是打水漂,一點實際的經營產出都沒有。
所以,數字化,不僅需要硬件投入,更需要“軟件”投入,要策劃和創意先行,應用范圍從單點向多個維度去擴展。
拋棄一蹴而就不切實際的想法,早期的試點非常重要,驗證需求后,再推廣復制相對容易,而并非一上來就大搞項目,投入大量資本。
同樣還是以江蘇某鄉鎮為例,該地擁有300畝的荒地,之前曾經由于挖礦而留下來了巨大的礦坑,現在已經種植了成片的枇杷,希望發展成為一個特色果園搞旅游。
調研下來,我們認為,基于獨特的礦坑地貌和豐富的微地形,可以“數字果園”為抓手,聚焦在水果體驗設計上,從園區的動線布置中,將多種水果采摘、礦坑花園、特色垂釣、園藝中心、水上運動、數字燈光秀等業態有機串聯起來,再通過數字體驗的形式來展現當地的特色文化和歷史內容,形成若干的體驗路線。
有了這樣的項目整體規劃,在進行數字化果園旅游時,就有了一個個可落地的具體項目,項目的營銷推廣考慮在前,然后再進行數字化的規劃建設,這樣就能有的放矢,讓數字化投入能夠產生經營性收入。
后期,從單個園區輻射到整體區域,從生產種植環節到供應鏈上若干環節,從數字果園到數字旅游等深入結合,就能以點帶面,逐步發展擴大。
誤區三:數字化是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在鄉村搞并不實際,離我很遙遠
不少人對鄉村的認識,還停留在上個世紀,認為鄉村都是破破爛爛的。
但現實中,隨著越來越多的美麗鄉村建設,很多地方的基礎風貌越來越好,生態環境日益改善。
猶如城市里的社區一樣,在鄉村,也會有大大小小的“未來社區”不斷涌現出來。
游客來鄉村參觀,通過一個個“數字展館”,就有了生動而直觀的體驗,也帶動了鄉村的旅游,催生了鄉村中的餐飲、民宿等休閑產業的發展。在這里,數字化成為一種技術賦能的手段,讓鄉村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特產風貌、人文精神等諸多內容,以創新的內容和形式來展現。
這是江蘇的一個美麗鄉村,其中的鄉村特色展覽館“吳方言展示館”是這樣的,雖然展示面積并不大,但來到這里,還是會感覺有種不一樣的親切感。里面不僅有傳統的展板,也有數字化大屏和聲光電按鈕,游客可以點擊,馬上就有當地的吳方言讀出來,也有和日語的生動對比,甚至還有吳方言內部各個地方的細微差別,都是通過數字化的形式來呈現出來,甚是有趣。幾位阿姨一邊參觀,一邊還參與答題互動,很投入的感覺。
可見,數字化并不僅僅是面子工程,當其融入到地方特色的文化和發展建設中,會成為推動地方發展的重要力量和放大器。
很多地方的鄉村參觀,下車后,游客馬上就會通過數字大屏對鄉村的全貌做整體了解,還可以看到鄉村的數據動態。各類數據成為鄉村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與網格化管理緊密結合。
數字化能力,從單一的管理管控,正發展成為基層鄉村治理的底層能力。
無論是數字稻田,還是數字果園,或是數字展館,都只是鄉村數字化發展的一個側面。因為數字化在鄉村的應用場景還有很多,并且其價值還未被充分發揮。
當然,新的事物落地總會經歷一番曲折的歷程。只有避免上述3大誤區,從各地實際出發,從區域整體考慮,擁抱數字化,才能找到鄉村數字化的未來機會。
內容來源:頭條號-誠橙品牌,農業行業觀察全網推薦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76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