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7月29日下午14:00, 以“新農業如何進化與避坑”為主題,農業行業觀察、農俠會主辦的農業行業觀察創新沙龍(京津冀站)在北京豐臺科技園區圓滿舉行,來自設施農業、智慧農業、農業機器人、生態循環農業、低碳農業等領域的企業代表齊聚一堂,探討新農業的創新與變革,以及新農業賽道如何創業與避坑。
眾所周知,隨著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程度的加深,現代農業已成為國家、社會、人類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尤其以設施農業、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生態農業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新農業項目成為大佬布局、創業者創業的重要賽道。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作為具有科技基因、產業基因的新農業到底要如何發展、如何躍遷、如何進化,這些不僅僅是重要課題,更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條件。
本次沙龍邀請了北京云洋物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云洋物聯)聯合創始人兼COO/魯錫峰、農政齊民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簡稱:農政齊民)創始人/高上、北京豐合宇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豐合宇泰)總經理/鄭煒、數字化領域專家&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工程,主任/袁帥、中國農業產業分析師&農業行業觀察創始人/李劍,低碳農業操盤手&農物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高級顧問/段老師、華麥投資/董事、合伙人李貴江、方城縣糧芯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張青剛、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農業種植行業經理孫婧婧、廈門瑞賽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華北地區負責人王彬、北京溯農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齊增龍、武漢未農智能科技有限/市場總監牛金會、河南格沃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張建軍、京東農資/運營經理何玉蓉等嘉賓上臺進行分享與探討。
本次沙龍采用破冰與主題分享的方式,嘉賓紛紛上臺就自身的業務及熱點話題、行業趨勢等方向進行分享與發表看法與見解,嘉賓一致認為科技成為新農業的加速器,產業趨勢成為新農業項目的立足點。
以下是來自嘉賓分享的實錄整理(農業行業觀察結合嘉賓分享,進行二次提煉)
主題一、《新農業的生存法則與商業洞察》
分享嘉賓:中國農業產業分析師&農業行業觀察創始人/李劍
李劍表示,新農業成為可實現、可落地的最好農業業態模式!農業值得重做一遍。這已經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中國農業必做的動作。如何重做呢?新科技與新商業是核心,其將會成為農業重做一遍的加速器。
李劍還分享道,新科技+新產品+新應用+新思維+新玩法+新人群成為新農業的方向。新農業是科學化的農業、是工業化的農業。其中新農業的范圍包括智慧農業、數字農業、三產融合、定制農業、農業服務、農場物流、倉儲冷庫、林下經濟、休閑農業、循環農業、綠色農業等幾十個細分賽道與業態,而且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是百億、千億級規模、機會無限,值得深耕。
李劍表示,農業2.0成為過去式,中國農業正邁入3.0~4.0新時代。如今,中國農業正在發生人的躍遷、工具的躍遷、思維的躍遷。這些變革將會成為未來農業主流,未來農業不再是傳統農民,而是以機器人為主要群體,如何利用機器人做農業才是未來農業的主要課題。
最后,李劍還分享了2個全新的概念“新農業+”與“新農業X”,新農業項目一定要縱橫相連,結合自身優勢與資源不斷的跨界與創新。
主題二、《漁菜共生項目如何實踐與落地》
分享嘉賓:農政齊民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創始人/高上
高上分享到,漁菜共生起源于我國的稻田養魚,距今有2500多年的歷史,而且早于國外,1997年,美國才開發出漁菜共生的大型系統雛形。透視全國的實踐,國內目前能做到商業化魚菜共生的只有農政齊民一家。其中,漁菜共生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比如,養魚池排除含有魚糞的水,經過微生物分解被植物 吸收,干凈的水重新回到魚池,形成一個封閉的循環。
據悉,農政齊民公司成立于2017年,經過多年的技術累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工智能算法體系支撐下的魚菜共生智慧工廠生產體系,實現了標準化全流程可控的規模性養殖。并且制定了以“用人工智能重塑安全平穩的生鮮供應鏈讓百姓吃到安全的魚菜”的清晰戰略,另外,還擁有高產(每噸水最高養-50公斤魚、每平方米每年產-50公斤菜)、安全(0土壤、0化肥、0農藥、0營養液、0污染、0排放)、有機(國家級認證的蔬菜、歐標GAP認證的魚)、智能(人工智能算法、全生命周期數據打通)等成熟的技術,而且實現了漁菜共生的標準化建設、標準化育苗、標準化養殖、標準化銷售的全產業鏈布局。
高上還分享到:農政齊民正在全力拓展本地消費。截至目前,農政齊民基于30%本地消費、30%外部供貨、30%渠道批發、10%定制應急的比例,基于大數據的平臺優勢將訂單數據進行產地優化。優先擴大本地消費的訂單,壓縮渠道批發和定制應急的比例,使得農政齊民魚菜共生生鮮工廠不斷強化作為生鮮供應鏈產地前置提升利潤率的屬性。
目前,農政齊民已經在山東臨沂、天津紅光成功等地成功落地基地。與此同時,農政齊民還將積極推進江西豐城(設計階段)、天津薊州區(施工階段)、遼寧朝陽(招標階段)、山東濱州(施工階段)、浙江麗水(設計階段)等縣域的漁菜共生基地落地事宜。
最后,高上還結合自身10多年的創業經驗總結了“一套實踐落地避坑指南”,告誡創業者一定要謹慎投資、認真辨別,否則就是賠的血本無歸。
主題三、《設施農業發展思考與實踐》
分享嘉賓:北京云洋物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OO/魯錫峰
魯錫峰就設施農業行業進行了深度洞察。魯錫峰表示,我國設施農業全國擁有2500萬個大棚,面積位居全球第一。然而,我國設施農業的整體規模小、生產方式粗放、數字化水平有待提高等存在問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設施農業數字化還處于初級階段。但是,隨著政策紅利,我國現代設施農業進入發展快車道,機會無限與市場空間巨大。
據悉,自成立以來,云洋物聯一直致力于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改造傳統農業,將 AIoT 技術與農業生產技術深度融合(ABCIoT),實現降本增效,提質增收。公司當前以設施農業為主賽道,圍繞“管好棚、種好菜”和“賣好價”兩個核心環節,致力于打造設施農業產業鏈科技服務平臺。該公司在山東、武漢、杭州等地設有研發與生產基地。
魯錫峰還表示,云洋物聯推出了以軟硬件一體化服務,構建數字化設施農業大生態的“棚聯網”,以“數字化”打通農業產業全過程“完整鏈條”。同時,以芯益農和芯富農為底層驅動和入口,云洋物聯構建棚聯網設施農業大生態。比如,推出了智慧種植管理平臺(芯益農)、產地端數字化交易和本地化產業服務平臺(芯富農)、數據驅動的農產品交易/供應鏈服務平臺(云洋優選)等業務模式。另外,云洋物聯還推出了溫室工程建設服務、物聯網基礎搭建服務、大數據分析服務、園區運營增值服務等業務領域,鍛造了一芯智農,一心益農,全流程溫室解決方案。
在最后,魯錫峰談到云洋物聯的規劃時表示,云洋物聯將以數據為核心,持續發力設施密度提升、數據階段化應用、數據互聯互通,最終實現種植與流通的互聯互通。
主題四、《生態循環農業的進化與突破》
分享嘉賓:北京豐合宇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鄭煒
鄭煒表示,“循環農業?”是北京豐合宇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國家科技平臺自主延伸開發的一套農業生產環境管理體系,由豐合?、代田?和主廚農莊?三個執行分支構成,為涉農機構和農戶提供完整的“生產環境管理解決方案”。其主要包括:生產環境生態維持與加強;能量與物質的梯級和循環利用;生產過程的監控和檢測服務。
據悉,豐合宇泰2010年5月成立。從事農業生產生態環境維持與加強,及循環農業商業化運營。目前,該公司已經在北京金星鴨業有限公司(全聚德鴨胚唯一供應商)、江門市城市綠苑科技有限公司、江門市富美畜牧發展有限公司(世行廣東環保示范)等區域落地了示范項目。
鄭煒還分享到,循環農業要破解邊界問題、源頭如何確定、自然損失如何量化等3大難點。同時,循環農業還需要構建“物質與能量的梯級和循環利用、城鄉生態協同共建”實現生態雙循環。
最后,鄭煒以北京順義都都農場種養結合案例,深度剖析了豐合宇泰實施循環農業的實踐。其中,包含如何從植源類物料的處理、生態墊料、基質種植、陽光棚墊料蛋雞養殖、雞糞肥料化處理與施用等領域的循環農業創新與應用。
主題五、《專精特新企業如何高質量發展》
分享嘉賓:數字化領域專家、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工程副主任袁帥
袁帥表示,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是時代所需。在新發展格局下,推動中小微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已經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另外,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把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作為當前的首要工作任務。如今,“專精特新”企業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四大特征,是我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另外,袁帥呼吁三農產業領域呼吁更多“專精特新”企業。他表示,十四五鄉村振興時期,三農產業呼吁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的出現。三農領域“專精特新”企業往往是產業鏈的組織者和積極活躍者,農業品牌質量的引領者,是推進農業產業化和鄉村產業化的中堅力量,可以成為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轉型的加速器。所以,要做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文章,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深化業務關聯、鏈條延伸、技術滲透,“專精特新”企業在其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主題六、《農業低碳的思考與進化》
分享嘉賓:農物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高級顧問 段老師
政策助推中國雙碳。早在2020年,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提出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另外,2021年,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時再次強調,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
段老師表示,農業是重要的溫室氣體排放源之一,同時也有巨大的碳匯能力。農業涉及糧食安全,是保供的行業。同時,農業碳排放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說較低,因此短時間不會納入控排市場,現階段農業低碳轉型需要和市場需求相結合,產品是重要的切入點。
段老師還分享到,目前雙碳背景下農業產業的最佳切入點:農產品碳足跡。其中,碳足跡是農業產業各個領域和板塊針對雙碳發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和實施路徑。農業市縣、企業在自身及上下游等各環節,依托于LCA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進行開發和計算,能夠有效保證在雙碳事業中長期持續地保持領先地位和多方面價值增長。截至目前,農產品碳足跡直接成果可以實現企業碳盤查報告、產品碳足跡報告、低碳轉型路線圖等三大成果,助力農業生產企業雙碳目標及碳資產變現。
據悉,農物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是一家農業領域“碳中和”專業解決方案服務商。
(未農智能)
(糧芯農業)
(京東農資)
(溯農科技)
(西門子智慧農業)
在破冰分享環節,未農智能、糧芯農業、京東農資、溯農科技、西門子智慧農業等5家企業參與破冰分享,全方位展示了自身的資源和獨特業務。
沙龍總結
新農業的發展,除了政策驅動之外,核心還是要依托于科技的進步,科技成為新農業項目的加速器,并不斷的升級新農業項目。除了科技之外,還有就是人的認知與人的思維升級。相比于傳統農業而言,新農業項目需要更職業的農民、更專業的人才、更專業的公司。目前,這些正在中國大地慢慢地演進。新農業,未來可期!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74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人工智能+農業案例】朝一養殖:如何玩轉“人工..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