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縱觀人類一萬年的農業發展史,大體上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一是原始農業,約7000年;二是傳統農業,約3000年;三是現代農業,至今約200年。20世紀7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現代農業在給人們帶來高效的勞動生產率和豐富的物質產品的同時,也造成了生態危機:土壤侵蝕、化肥和農藥用量上升、能源危機加劇、環境污染。面對以上問題,各國開始探索農業發展的新途徑和新模式。生態農業便是世界各國的選擇,為農業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生態農業是一個農業生態經濟復合系統,將農業生態系統同農業經濟系統綜合統一起來,以取得最大的生態經濟整體效益。它也是農、林、牧、副、漁各業綜合起來的大農業,又是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綜合起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農業。
生態農業最早于1924年在歐洲興起,20世紀30-40年代在瑞士、英國、日本等得到發展;60年代歐洲的許多農場轉向生態耕作,70年代末東南亞地區開始研究生態農業;至20世紀90年代,世界各國均有了較大發展。建設生態農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已成為世界各國農業發展的共同選擇。
生態農業規劃先行法國是歐洲第一農業生產大國,其農業產值占歐盟農業總產值的22%,農產品出口長期位居歐洲首位。近年來,隨著環保理念越發深入人心,對生態農產品的市場需求快速增長,法國農業逐步走上了生態發展之路,并于20世紀90年代制定實施了生態農業發展計劃。
目前,法國生態作物種植面積約為100萬公頃,從事生態農業的單位或農戶達2.5萬個,其規模雖還不算大,但發展前景被普遍看好。近年來,法國生態農產品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
為進一步鼓勵生態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法國政府于2008年再次頒布了“生態農業2012年規劃”,旨在提高生態農業產量,同時將生態農業面積擴大3倍,力爭達到占可耕地面積的6%。這一規劃提出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設立專項基金,用于支持生態農業結構調整,形成產品生產、收購、加工、銷售的渠道;第二,對從非生態農業向生態農業轉變的農戶提供免稅等優惠待遇;第三,加強對生產部門的技術支持和對相關人員的知識培訓;第四,在制定農業法規時,充分考慮生態農業的特性和要求,從政策層面上放寬限制;第五,在生態農產品消費方面,政府加強引導,目標是到2012年,使生態農產品的消費比重超過20%。
德國是個發達的工業國家,但農業也不落后。在嚴重的工業污染面前,為了保持生態平衡,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已成為近年來德國農業發展的新趨勢,生態農業在德國工業污染不斷加劇時脫穎而出。面對礦物燃料釋放的二氧化碳等工業廢氣的日益增多,以及由此而帶來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嚴重污染和對生態平衡的不斷破壞,德國意識到了廣泛發展“工業作物”種植業的重要性,即種植那些可以用來生產礦物能源和化工原料替代品的經濟作物,從中提煉新能源和化工品。德國人把這種經濟作物叫做“能源作物”。在德國,能源作物首屈一指的是油菜籽,它不僅可以用來提煉化工原料,還可提煉植物柴油,而植物柴油是代替礦物柴油的重要動力燃料。此外,馬鈴薯和玉米等也是德國重要的能源作物。用能源作物生產的洗滌劑、黏合劑和染料等在德國市場上日益走俏。
內容選自產業研究報告網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生態農業市場運行態勢與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生態農業的發展得到了德國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來,國家每年撥款約折合3000萬美元的費用,用于“工業作物”的研究和開發,并成立了生物原料和生物能源研究中心,專門負責這方面的科研以及促進和協調全國“工業作物”的種植和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由于政府的支持,德國“工業作物”種植業近年來發展較快,為化工和造紙工業提供了數量可觀的原料。
20世紀80年代初,由于有機農業造成玉米等農作物的減產,實際利潤減少,美國在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的基礎上提出了“可持續農業”的新農作制度。可持續農業強調農業在生態上能自我維持,多級循環利用,經濟上又有高效益。它要求對農村土、水、種、肥、藥、電、糧等各種生產要素進行統籌謀劃和系統開發,遵循“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以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農牧結合是美國大部分大型農場的共同特征。農場注重養殖業與種植業之間在飼料、肥料等方面的相互促進與相互協調關系。養殖場的動物糞便或通過輸送管道或直接干燥固化成有機肥歸還農田,既防止環境污染,又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殘茬還田免耕法幾十年來一直是美國免耕農田的主導技術。其主要是將小麥、大豆、花生等作物秸稈采用機械化粉碎還田和高留茬收割直接歸還農田等,并采用專用的6行或4行大中型免耕播種。大量試驗表明,這種方式可以明顯減少化肥用量,增加土壤有機質,保持水分,防除雜草。目前,美國約有70%的農田采用這種技術。
在日本,小農經濟在農村占有絕對優勢,資源的節約與充分利用是日本發展生態農業首要考慮的。在政府與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日本發展生態農業的形式多種多樣。一是再生利用型。即通過充分利用土地的有機資源,對農業廢棄物進行再生利用,減輕環境負荷。二是有機農業型。即在生產中不采用通過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而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維持農業生產過程的持續穩定。三是稻作-畜產-水產“三位一體”型。即在水田種植稻米、養鴨、養魚和繁殖固氮藍藻的同時,形成稻作、畜產和水產的水田生態循環可持續發展模式。四是畜禽-稻作-沼氣型。即農民在養鴨、牛等家畜過程中,將動物的糞便作為供制造沼氣的原料。同時,農作物的秸稈經過加工用來作家養畜禽的飼料,或作為沼氣的原料,沼氣又可為大棚作物提供熱源等。(來源:全球農業趣聞)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80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人工智能+農業案例】朝一養殖:如何玩轉“人工..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