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近日,農業農村部決定開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工作。試點工作以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主攻方向,突出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構建以產品為主線、全程質量控制為核心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試點打造一批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培育一批高標準引領的綠色優質農產品精品,選樹一批標準化帶動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和質量提升的示范典型,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和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試點工作將在“十四五”期間試點構建30個農產品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及相關標準綜合體,制修訂相關標準200項,遴選命名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300個,按標生產培訓5萬人次,培育一批全國知名的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全產業鏈標準化協同推進機制基本形成。
構建以產品為主線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按照《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工作指南(試行)》,選擇一批影響力大、帶動力強、產業基礎好的農產品,以產品為主線,以強化全程質量控制、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為導向,開展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梳理、比對分析和跟蹤評價。按照“有標貫標、缺標補標、低標提標”的原則,編制全產業鏈標準體系表,加快產地環境、品種種質、投入品管控、產品加工、儲運保鮮、包裝標識、分等分級等關鍵環節標準的制修訂,逐步建成布局合理、指標科學、協調配套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
集成與各地生產模式相配套的標準綜合體。結合各地優勢產區的種養品種和生產模式,以全產業鏈標準體系表為指引,按照國家標準《農業綜合標準化工作指南》(GB/T 31600-2015)及有關要求,因地制宜集成一批特色鮮明、先進適用、操作性強的標準綜合體。支持各地以地方、團體或企業標準等適當形式發布標準綜合體。指導推動各地將標準綜合體轉化為簡便易懂的生產模式圖、操作明白紙和風險管控手冊,確保生產經營和管理者識標、懂標、用標。
打造以質量提升為導向的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聚焦優勢產業產區,充分發揮農業技術優勢單位的技術支撐和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的組織協調作用,遴選命名一批基礎好、技術水平高、產業帶動力強的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嚴格落實農業綠色發展、全程質量控制等相關標準,強化生產檔案記錄和質量追溯管理,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加強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培育一批質量過得硬、品牌叫得響、帶動能力強的綠色優質農產品精品。
構建以基地為載體的全產業鏈標準實施機制。以標準化基地為主體依托,組織開展“四個一”貫標活動,即編制一套簡明適用的標準宣貫材料,組建一支根植基層的標準專家服務隊伍,組織一批有影響力的觀摩培訓活動,培育一批綠色優質農產品精品。充分發揮基地示范帶動作用,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標準化生產能力,帶動小農戶按標生產。組織開展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及相關標準綜合體的實施應用跟蹤評價,不斷優化標準體系,提升標準實施水平。
未來的全產業鏈鄉村將更加注重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這對于鄉村振興而言已是必備的要求,意味著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
遠洋通過“企業+農戶+村集體”的合作模式,建立村企合作公司,成立農村合作社,探索特色田園鄉村發展的實施路徑。其中,遠洋作為社會力量主體負責承擔農業產業、農產品經營、鄉村旅游、研學教育、村內建筑、景觀及部分公共性載體的投資建設。而村集體負責合作社經營運作,基礎建設、資金管理。與此同時,村民也可以通過村集體入股合作社,這樣村民不僅可以在大茅村就業、創業,獲得勞務性收入的保障,還可以通過集體以閑置土地使用權和閑置房屋入股平臺公司,獲得分紅收益。
未來:以農業+全產業鏈賦能
自然的鄉村環境、全面的產業服務以及鄰里間的社交關系,將讓大茅村的發展全面開花。無疑,從生態環境、政策角度、資金扶持力度方面來講,大茅生態村建設有一定的優勢。但在產業發展層面仍有較大的空間,侯敏表示,如何從自產到聯產并發展農業產業鏈,至關重要。
確實,農業是其他產業的基礎,多維度的融合、高效率的運營,再加之消費者的服務,才能構成一種生生不息的產業形態。而且放在整個市場來看,農業與加工業、高科技產業、旅游業、服務業等“農業+”全產業鏈出現“加速融合”的趨勢,市場規模具有很大的空間 。
侯敏表示,農業+全產業鏈的生態是自我進化的,而大茅生態村的探索便是時間培育下的驅動力與新思考。在他看來,未來會著重發展“農業+科技”、“農業+教育 ”以及“農業+康養”等。
“農業+科技”
我國現階段農村已經大面積普及互聯網和信息化覆蓋,但數字經濟基礎還十分薄弱,大茅項目有很好的高科溫室大棚基礎,且現階段農業產業規模較小,數字化農業覆蓋成本較低,難度較小。未來在海南自貿區背景下,有望占領“熱帶農業+互聯網”高地,合作開發數字農業示范平臺,搭建“農業+大數據”分析模型等。
“農業+教育”
大茅項目已構建“自然博物教育”框架,IP培育“中國自然博物第一村”。且通過舉辦全國首屆自然博物競賽,為大茅村梳理課程體系,將農業科普融入自然博物教育體系,將農民培訓成為講師助理。
“農業+康養”
以農業為帶動的“康養旅居”田園綜合體是大茅項目的終極發展目標,目前,“康養+旅居”的融合模式相對成熟,且多點開花,各成一派,而與“農業”真正相融合的文旅項目尚未可知。未來將主打農業產品的康養價值,充分利用大茅生態環境和設施條件,落地旅居型產品和康養服務項目的研發。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35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