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發展農業農村現代化”。要想發展鄉村振興,既要找準合適的發展模式,也要避免發展雷區。那么,關于鄉村振興的15條禁止性規定,你都知道有哪些嗎?
01、2個“嚴禁”
嚴禁工業和城鎮污染向農業農村轉移。
嚴格禁止下鄉利用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所。
02、2個“不得”
不得違規違法買賣宅基地。
不得借鄉村振興之名違法違規變相舉債。
03、3個“不搞”
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和發展走勢分化特征,做好頂層設計,注重規劃先行、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典型引路。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不搞層層加碼,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義,久久為功,扎實推進。
04、1個“一律不準”
除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外,各部門一律不準再組織其他檢查考評。
05、2個“防止”
防止內部少數人控制和外部資本侵占集體
防止脫實向虛傾向,嚴格管控風險,提高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和水平。
06、2個“嚴懲”
對挪用和貪污扶貧貸款的行為嚴懲不貸。
加大基層小微權力腐敗懲處力度。
07、1個“查處”
科學確定脫貧摘帽時間,對弄虛作假、搞數字脫貧的嚴肅查處。
08、3個“打擊”
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宗教惡勢力。
嚴厲打擊黃賭毒盜拐騙等違法犯罪。
依法加大對農村非法宗教活動和境外滲透活動打擊力度。
09、3個“整治”
繼續整治農村亂建廟宇、濫塑宗教造像。
嚴厲整治惠農補貼、集體資產管理、土地征收等領域侵害農民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繼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
要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文化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全國各地,因地制宜,已涌現出許多新模式,如下文中的四大“落地性模式”、八大典型發展模式,這些模式的生動實踐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鄉村振興畫卷,一起來看看吧!
四大“落地性模式”
鄉村民宿型
白居易曾說:“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隨著城市環境的惡化,城市人口“避霧霾、避忙碌”的需求,鄉村民宿是最佳選擇。
而黃土貴精品民宿,在山野之地為人們打造了一個鄉村家,讓人們可以去體驗那種“晨興而起 · 荷鋤而歸”的生活狀態,去感受那份“低頭種菜 · 抬頭賞花”的鄉土情懷。
項目依托:鄉村風光與農房改造
項目定位:鄉村精品民宿
項目業態:鄉村小院、養生餐飲、自然教育、農耕體驗、農夫超市、私塾課堂等。
文化創意型
依靠傳統文化創新創意的藝術村/民族村/文創村等,該類型主要依靠歷史文化名村、少數民族村、鄉村藝術家、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對當地民俗文化進行活化創意,以文化創意為主帶動當地的農業和旅游發展。
項目依托:特色小吃與風俗演藝
項目定位:旅游風情小鎮
項目業態:實景演藝:千年鐵魂和又見老山西、3D裸眼演藝長平之戰和問佛、六尺巷、非遺民俗街、棲嬉園、蝴蝶館、動物園、兒童樂園、老年大學等。
田園休閑型
依靠都市休閑農業做精做美的國家農業公園/農業休閑園(休閑田園、休閑牧場、鄉村營地、養生莊園、市民樂園等),該類型一般是滿足一二線城市都市人群需求的近郊項目,利用生態的鄉村環境為都市人提供一個親近大自然的田園式休閑方式。
項目依托:花卉種植與花境營造
項目定位:休閑觀光農莊
項目業態:花卉種植、銷售;花田、花海觀賞;花卉加工、文創;花舍、花屋民宿;花田、草坪婚禮;花藝、花境培訓;花卉養生、美容等。
康體運動型
以鄉村田園為生活空間,以休閑運動、農活體驗為生活內容,以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為生活目標,達到回歸自然、修身養性、康體療養等的目的一種生活休閑方式。
八大典型發展模式
一、“三融合”發展模式—浙江德清模式
近年來,浙江德清立足實際,根據鄉村發展的優勢條件和發展特點,探索獨具特色的“融合發展德清模式”,包含“產業融合”、“產村融合”和“城鄉融合”等三個層次。
1.突出旅游經濟發展。依托自然資源,積極發展現代高效生態等休閑觀光農業、休閑旅游、民宿等鄉村旅游項目。
2.突出資源要素配置。2015年有效整合資金、土地、人力等要素資源,德清縣以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為契機,全面激活農村產權收益;
3.引進數字技術賦能。將數字技術與鄉村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催生新業態、新動能。如,推動生產智能轉型,推動業態“鏈上嫁接”。
二、“七化發展模式”山東壽光模式
壽光圍繞產業的標準化、園區化、品牌化、職業化、市場化以及鄉村宜居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打造鄉村振興“壽光模式”。
1.產業標準化。部省共建的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落戶壽光,成立了4名院士領銜的67名專家團隊,啟動了118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研制工作。
2.農業園區化。自2018年以來,壽光市建設了占地3萬多畝的18個現代農業園區,大力推進蔬菜產業的轉型升級,一個大棚就是一個“綠色車間”,一個園區就是一個“綠色工廠”。
3.農產品品牌化。“壽光蔬菜”成功注冊為地理標志集體商標,打造了“七彩莊園”“壽光農發”等一批企業品牌以及“樂義蔬菜”“金彩益生”等一批蔬菜單體品牌,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達到16個。
4.新型職業化。壽光積極培育新型職業化農民,開展了30萬農民科技大培訓,吸引了一批80后、90后青年人才回鄉創業。
5.經營市場化。壽光拓展市場化經營體系,與阿里、京東、拼多多、字節跳動等全面合作,通過線上渠道銷售的蔬菜占比大幅度提升。
6.鄉村宜居化。2019年,壽光市全面啟動“美麗鄉村”暨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提升三年行動,設立專項獎補資金;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全面實施農村廁所、道路、供暖、供氣、污水處理等“十改”工程,不斷推進鄉村綠化工作。
7.公共服務均等化。壽光還加快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如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準化建設,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
三、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河北遷西“花香果”模式
唐山遷西“花鄉果巷”特色小鎮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打造以生態為依托、旅游為引擎、文化為支撐和市場為導向的國家級田園綜合體。
1.推進一產現代化發展。依托水雜果良好的種植基礎,打造果品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2.推進農文旅產業融合。打造“新六產”鄉村發展新業態,重點打造六個層次的鄉村文旅產業:鄉村景觀、鄉村休閑、鄉村度假、鄉村產業、鄉村娛樂、鄉村聯動,實現鄉村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的重構。
3.推進村容村貌整治。按照鄉村振興生態宜居的要求,通過垃圾專項治理、農村污水處理、農村廁所革命、生態環境保護等措施,提升村容村貌。
4.推進鄉村振興賦能。一方面,通過科技賦能。在示范區全面開展智慧生活、智慧生產、智慧服務、智慧管理,打造智慧鄉村。另一方面,通過教育培訓賦能。制定花鄉果巷振興學堂和開展小花小果能工計劃,旨在打造成為京津冀鄉村振興的研討高地、培訓高地、實踐高地。
四、產業振興“抱團發展”模式—遼寧盤錦模式
近些年,盤錦市以建設盤錦鄉村振興產業園為突破口,把建設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將盤錦市打造成了一個產業振興的平臺載體,變投入為產出,走出鄉村建設示范、產業振興輸出的“盤錦模式”。
1.打造生態品牌。充分發揮區域優勢,按照“打生態牌、走精品路,實施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水稻、河蟹、棚菜、鴨子特色生態農業。
2.打造特色產業。著力打造農業產業化,扶持壯大了一批龍頭企業。形成了“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格局。目前,盤錦成為北方最大的糧食、河蟹專業市場。
3.打造“休閑旅游+農業”。依托農村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采取政府推動、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辦法,發展生態休閑觀光農業,把種莊稼變為“種風景”。
4.打造高科技“5G”農業。借助5G+AI精準種植養殖、5G+無人機植保、人工智能病蟲害智能診斷,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打造高效農業。
五、全產業鏈模式—四川崇州“天府糧倉”模式
成都市崇州圍繞打造“水稻+”產業鏈,形成農商文旅跨界融合發展模式。圍繞種植一棵稻(水稻種植優化),做精一粒米(水稻精深加工),做旺一個家(稻鄉田園生活),最終落實一個夢(鄉村振興大計,美麗鄉愁夢想)展開。
1.水稻種植優化。與高校及社會水稻科研機構合作,共同開發、科研育種,以優化種子篩選培育;結合農業科技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與農民建立合作模式等。
2.水稻精深加工。建立水稻粗加工、精深科技加工產品體系及水稻周邊加工產品體系;建立一套從餐桌到田間的質量可追溯系統以保障產品品質;建立品質大米標準體系。
3.建設大數據運營平臺。與農業部信息進村入戶項目運營商—北京奧科美公司合作,建設“天府好米”大數據運營平臺。
4.打造一體化田園綜合體。依托川西林盤打造,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立足“稻田+”農創體驗,建設集國際竹稻藝術中心、稻作文化博覽園、稻作文創集聚區等項目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六、旅游與農業融合模式—貴州“三變”模式
貴州省的舍亨村,立足旅游資源,實施產業富村、商貿活村、生態立村、旅游興村、科技強村,建設農耕文化園、百草園和百花園、現代農業科技展示園,提升農業產業觀賞性、體驗性和科普性,實現了農業與旅游業的深度融合。
舍亨村農民企業家陶正學,于2012年成立種植養殖農民合作社;后又成立了高原濕地生態農業旅游開發公司。通過合作社和旅游開發公司,舍亨及周邊村的荒山、河流、洞穴、森林、河灘、自然風光和土地等,被量化成集體和村民的資產,再整合閑散資金和財政扶貧資金變成了村民和集體的股金。憑借自然條件優勢,引進經濟發達地區企業投入資本和技術,成立村級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同開發村莊資源,因地制宜發展村級經濟。如,農家旅館、農家飯店和特色種植養殖。
七、“黨建+”特色模式—安徽省“岳西模式”
岳西縣位于大別山腹地,皖西南邊陲,是革命的老區。近年來,以黨建為引領,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紅色教育基地資源,將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黨建+”一體化老區振興特色模式。
1.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按照安徽省委組織部統一部署要求,依靠基層黨組織,建立鄉村信用評價體系,為引入資金注入鄉村振興奠定信用基礎。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開展農戶信息采集、建立信用檔案以及進行信用等級評定。金融機構根據農戶信用等級批量給予符合要求的信用戶額度授信,發放信用村建設貸款。
2.發展特色產業。突出大健康、大旅游、大數據、大農業等四大產業的發展,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打造“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產業發展格局。以“富裕黨員、合作社、公司等+貧困戶”方式發展特色產業。
3.打造智慧農村。充分運用現代農業科技,積極推廣智慧化農機、病蟲害遠程診斷、農用航空、精準灌溉等新技術,實現農業生產的在線監測、精準作業和數字化管理。
4.打造研學旅游項目。依托獨特的老區資源,打造以紅色文化傳承、軍事文化體驗、國防民防科普為主題的文旅項目,以此帶動休閑民宿康養發展。
八、“五位一體”模式—河南省“孟津模式”
孟津縣作為河南省糧食核心區、現代農業示范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省級示范縣,近年來打造了一種具有區域特色的鄉村振興模式。
1.農旅融合發展。充分發揮現代農業資源和都市近郊優勢,大力整合農業園區、田園風光、黃河濕地、經濟作為等旅游資源,深化農旅、文旅融合發展。如,打造孟扣路果蔬產業集聚群、小浪底專用線高效特色農業觀光帶,以及“多彩長廊”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建設等。
2.吸引鄉土人才。孟津縣充分利用縣職教中心、各鎮黨校、各村“三新”大講堂、黨員教育培訓基地、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等教育資源,開展以實用技術為主的技術培訓,尤其注重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培訓。
3.打造鄉土文化品牌。該縣以鄉愁、鄉情、鄉望為主題,集中展示河洛地區知名古建筑、古文化、古風俗、古技藝等,弘揚農耕文化和中原文明。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如牡丹畫產業等;還深入挖掘剪紙、雜耍、書畫、戲曲等民間藝術、民俗活動等。
4.改善人居環境。近年來,孟津縣通過開展垃圾清零、一村萬樹、廁所革命、拆違治亂等工作,使得鄉村生活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觀,打造出了設施完善、整潔干凈、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5.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該縣不斷探索黨建引領的鄉村治理體系,初步構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格局,打通了為群眾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同時也叫響做實了“有困難找黨員、要服務找支部”服務品牌。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89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