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一、農民積極性不足,鄉村振興缺乏內生動力
鄉村振興需要農民主動作為主體參與,但調研顯示,大部分農民認為鄉村振興主要依靠政府,其中83.9%的農民認為產業興旺要靠政府,66.2%的農民認為生態宜居要靠政府,62.6%的農民認為鄉風文明要靠政府,83.5%的農民認為治理有效要靠政府。
鄉村振興政府才是主體,自己只是配角,這已經成為了許多農民的固有想法,有農民表示,“沒有政府的投入,鄉村多少年都發展不起來”,“鄉村振興不是農民的事,是政府和干部的事,看政府投入”……
盡管國家加大“三農”投入,但是農民的主體性及內生動力并沒有提高,當農民看到國家在脫貧攻堅中對貧困戶和貧困村的大量扶持,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便產生了政府會完全負責鄉村振興的錯誤觀念。
鄉村振興盡管需要政府來主導,但是也需要農民的主動參與,農民沒有主體性,鄉村振興便會缺乏內生動力和持續性,因此要引導農民改變觀念,認識到自己的作用,發揮主體積極性,共同推薦鄉村振興。
二、鄉村缺少年輕人,青年返鄉意愿低
鄉村振興需要年輕人,這是農民的共識,但目前農村90%以上的年輕人都離開了,留在村子的大多是留守老人、婦女和兒童。一位村干部表示,年輕人在城里念完書就在城里找工作,沒回來,這樣農村如何振興。
調研還顯示,盡管農民都認為鄉村振興需要年輕人,但又不愿意孩子回鄉發展,因為鄉村沒有工作機會,賺不到錢,養不起家,教育和醫療資源也跟不上。
一方面,農民普遍認為沒有年輕人,就無法振興鄉村,另一方面,農民又不想年輕人留在鄉村,因為沒有工作,掙不到錢。其中最關鍵的因素,便是鄉村沒有就業機會,正如農民所說,“對年輕人,就業是最大的吸引力,就業問題不解決,年輕人不會回來,回來干什么?”
可見,鄉村振興需要青年人才,但鄉村自身環境難以吸引青年返鄉。因此要增強鄉村發展吸引力,豐富發展機會,提高教育醫療條件,關鍵是為年輕人提供充足的就業,提高青年返鄉積極性,使之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三、無人種地,糧食安全面臨挑戰
研究發現,77.3%的農村家庭的農活由60歲以上的老人完成,農業老齡化和“老人種地”已經成為常態。并且,這一群體在過去幾十年基本上沒有改變,從20年前到現在,這些60歲以上的農民仍在耕種土地,但他們堅定地認為自己將是最后一批種地的人,再過5到10年,農村就沒有人愿意去種地了。
同時,年輕人不愿回村,即使回村也不會從事農業生產,“誰來種地”的斷層已經顯現。
當前,我國有2.3億小農戶,占農業經營主體的98%以上,從業人員占農業從業人員的90%,耕種全國70%的耕地面積,如果小農戶未來沒有人耕種土地,那將嚴重影響我國的糧食安全形勢,即使只是為了解決自己家庭的食物問題,小農戶也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一位農民說到,“當70%的農民都能自給自足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感到安全了”,“如果我們國家有4億到5億的農村人口都需要購買糧食,那將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四、重點村不僅不具備示范作用,加劇村莊發展不平衡
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時普遍采用打造重點村的方式,然而,這些重點村的選擇條件要求已經具備很好的發展基礎。
某農業農村局局長表示:“重點村不僅要求環境好,各方面都要好,如果只有環境好,而沒有產業和文化,也不行。”重點村建設還會獲得大量財政和社會資本支持。例如,某重點村在五年內獲取投資超一億元,這是其他村子無法學習和借鑒的。這種重點村不僅沒有起到示范作用,也沒有可復制、可推廣性。
并且,過量的投入導致資源的虹吸效應,地方政府需要連續投入項目和資金無法抽身,許多投資以虧損結束,重點村負債現象普遍。
同時,重點村重點項目由外部運營,村民沒有參與和收益,且大量資金流向重點村,致使其他村子沒有項目和資金支持。并且因為每年有上級安排的大量資金需要使用,導致部分重點村出現為了建設而建設的情況。這不僅導致村莊之間攀比現象的出現,還擴大了村莊發展差距。
五、民宿多、游客少,盲目開發制造鄉村旅游繁榮幻象
鄉村旅游是許多地方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也是許多重點村的發展目標。許多縣提出“全域旅游”的發展構想,部分鄉村計劃或已經開展了鄉村旅游,并將旅游視為發展唯一途徑,通過發展民宿、藝術小鎮等形式來吸引游客,帶動餐飲等服務業發展。
然而,與許多地方的民宿建設熱和旅游項目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游客少,效益低。例如,某縣的鄉村旅游投入力度很大,條件建設很好,但農民表示,“民宿多、旅客少,人氣上不來,星期一到星期五沒什么人來”。在當地某個村子,原有10余家民宿,目前只剩下路邊的2家還在營業。很多民宿和飯店長期虧本,換了幾個老板,最終還是倒閉。
鄉村旅游的主要問題在于盲目上馬旅游項目,忽視挖掘鄉村特色文化。在全國范圍內,以旅游為目標的各類項目高度同質化,缺乏鮮明特色。很多民宿剛開業便關閉,有的靠政府補貼或舉債艱難維持。一位農民指出,“村里景致沒什么特別,就一條河,游客看一眼就走了,留不住人”。
六、公共文化設施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嚴重
許多鄉村建設了公共文化設施,但利用率低,有村民表示,盡管村里有老人之家、農家書屋等公共設施,但大家普遍很忙,老年人忙農活,沒時間去,年輕人更愿意看手機而不是讀書。
另外,與農民生活相關的公共文化活動也非常匱乏,一些村子開展的公共活動流于形式,文明星級戶、文明家庭等評比表彰活動形式化更為明顯,有農民反映,“村干部評完之后將名單上報鄉鎮黨委就完事了,被評者本人都不知道自己被評上了。”某村干部也坦言,“這些活動實際意義不大,過于注重資料迎檢,很多時候只是為了表彰而表彰。”
各地開展的“送戲下鄉”“電影下鄉”等活動,由于脫離了農村現實,形式化現象更加嚴重。有些村莊只有幾十戶群眾,觀眾比演員還要少。有農民說,“很多時候,幕布一擺,3個放映員,2個觀眾,放電影的人比看電影的人還多。”
農民們認為,現在家里都有網絡,高清電視、手機里面都有電影,看起來很方便,閑時主要在家看電視、玩手機,沒人會去看電影,而且都是老片子,畫質模糊,基本只有放映員在看。
七、老齡化嚴重,鄉村建設忽視老化需求
據調研,許多鄉村老年人口比例平均為33.7%,是城鎮(15.8%)的兩倍。各地農村老人多、年輕人少的現象普遍存在,幾乎所有年輕人都離開了村莊,導致農民普遍感到“村莊空蕩、人氣不旺”。以村支書表示,“農村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躍農門’,也就是要好好學習、遠離農村。一個2000多人的村莊,常年在家的只有幾百人,還都是老人和孩子。”另一位村干部也坦言,“農村最大的變化就是人老了,屋空了,五里之遙、千里之別。”
村莊老齡化帶來了一系列問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打工積蓄用于城市購房,而農村商業因缺少年輕人的消費而逐漸式微。
在這種背景下,未來誰將留在鄉村并不確定。農民普遍認為年輕人不會再回農村,未來農村將更加空心化。加上當前大多數年輕人選擇在城市定居,或在城鄉間流動,返鄉意愿極低。按照目前趨勢,許多村子將高度老齡化。
許多農民對此產生了疑問,提出了“十年、二十年之后沒有年輕人在家,誰來搞鄉村振興?”的問題,還有農民指出“鄉村振興需要考慮誰來照顧老人”,然而,目前依舊許多村莊的鄉村振興計劃主要側重于現代化建設,忽略了老化需求的改造。
八、村民看重公平公正,鄉村治理面臨挑戰
農民對中央政策的滿意度較高,但對村干部則存在不滿意見。
農民認為,村干部最重要的是要辦事公正,要做到“一碗水端平”。部分村干部還存在家族化、幫派化的問題,處理事務常常看重關系遠近,有些村干部只關注自家的產業,將村務工作看作是副業。農民表示,“村干部光忙自家事情了,忙著為自家掙錢,忙著開鉤機、承包工程,沒把心思放在為村莊謀發展上”。
需要注意的是,在近年的村兩委換屆中,新上任的年輕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雖肩負重任,但由于年紀輕、閱歷淺、經驗少、權威弱,且有些人只是為了積累基層經驗,并沒有為村莊發展長期扎根的奉獻精神。他們在帶領村莊發展過程中,常常面臨各種困難和挑戰,難以勝任。
此外,村莊的黨員發展也面臨著家族化、圈子化、關系化、利益化、老齡化、男性化等現實問題。特別是女性黨員占比極低,如某村54名黨員中只有3名女性,另一村55名黨員中只有5名女性。總的來說,村莊的整體黨建工作質量不高,黨組織活動較少,現有黨建工作有時只是“做臺賬,應付檢查”,對鄉村治理的效果產生了影響。
九、短視頻成為了解政策新途徑,農民容易被帶偏
據調研,許多農民通過手機了解國家政策和時事新聞,其中短視頻平臺最受農民歡迎。
農民表示,他們通過短視頻平臺了解到“耕地保護”“農業補貼”“退林還耕”“鄉村振興”“新農合”“農村養老”等政策和養殖技術、市場信息等。
然后為了流量,一些主播常夸大或扭曲政策的核心意義,隨意解讀社會問題。這種錯誤信息非常容易在農民群體中傳播,影響農民對政策的認知和理解,在流量至上的海量碎片化信息面前,農民大多缺乏辨別能力,容易被帶偏。
文章來源:鄉村振興工作委員會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35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