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近日,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數據局綜合司聯合印發《數字鄉村建設指南2.0》(以下簡稱《指南2.0》)。那么,從數字鄉村1.0到數字鄉村2.0,政策迭代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地方?
數字建設成為鄉村振興政策亮點
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戰略方向,也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必由之路。自數字鄉村出現以來,國務院、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高度重視,對數字鄉村建設作了重要部署。農參整理了匯總自2018年至今的政策文件以及重要內容,如下表所示:
2018年國務院先后發布了2項體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文件。其中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一文中,首次提出“數字鄉村”概念,并指出要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彌合城鄉數字鴻溝。自此,“數字鄉村”開始從中央走向地方,成為縮小數字鴻溝、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從2020年到2022年的三年間,國務院、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等部門開始加大力度,對數字鄉村政策進行了更細致的部署。2020年國務院在加強現代農業設施建設中強調要利用互聯網等新技術在農村建立大數據中心,實現在農業領域的新應用。而到了2021年,政策由現代農業設施建設傾斜到了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當中,指出移動通信、千兆網絡等在鄉村落地的重要性,并于2022年釋放出整年的目標:5G技術實現全部覆蓋的壯舉。
根據《中國數字鄉村報告(2022)》的數據顯示,截至到2022年底,5G網絡覆蓋所有縣城城區,實現了“村村通寬度”“縣縣通5G”的偉大壯舉。
從1.0到2.0,變在哪?
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必由之路。2019年5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對數字鄉村建設作出系統安排。2021年7月,中央網信辦等七部門辦公廳聯合發布《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以下簡稱《指南1.0》)。從提出數字鄉村概念到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從最初的1.0模式發展到2.0模式,政策迭代后又有哪些變動?
《指南2.0》主要對《指南1.0》進行了5個方面的優化完善。一是將原“公共支撐平臺”內容納入“涉農數據資源”,強調更好發揮數據要素價值。
《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中曾強調,“公共支撐平臺”是實現各類數字鄉村應用的系統基礎。例如在解決“三農”領域突出問題時,公共數據平臺可以利用數據共享融通農村、公安、市場監管、自然資源等部分數據,匯總形成村到省各級層面的真實數據,平臺再根據實際數據向上反饋到國家基礎數據庫,提供人口、土地空間等基礎數據。到了2.0模式,開始向“涉農數據資源”傾斜。從背后的角度來看,此次轉變基本覆蓋了耕地種植、農產品市場、銀行保險等方面,涉及領域更加細致。而對于農產品市場的交易行情,在數據的精準呈現下可以幫助村民更好的把握好市場方向,從而對自身種植的產業做出加法或者減法以最快的速度適應市場。
二是將“智慧農業”從“鄉村數字經濟”中單獨成章,更好指導各地智慧農業發展。
根據《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的講述,在農業生產數字化、農產品加工智能化、鄉村特色產業數字化監測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等日常環節上,通過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快速實現農業生產環境的智能化感知和預測。而這也僅是在1.0模式中整體范圍的前景規劃,到了2.0時代,改變了原有的整體隊形,像開啟單挑模式一樣把智慧農業單獨拎了出來,強調大力推進種植業數字化,有效降低農作物損失率。
三是將“建設發展模式”和“建設過程管理”整合優化為“建設方法”,進一步突出指南的可操作性。
整合建設發展模式和建設過程管理成建設方法,是本次2.0模式中可操作性最強的一次變動。以往不論是建設發展模式還是建設過程管理,大部分并不是以一個整體建設思路來進行,也僅僅是從模式和管理上做出了試驗,也容易導致在建設中出現了或是只顧模式或是只顧管理的被動局面,無法在環節上形成良好的聯動。從修訂后的2.0模式,在建設方法中以實際需求為導向,緊緊圍繞“為什么建、建成什么樣、怎么建、誰來建”等系列問題通過摸排調研的方式科學分解和制定目標任務,持續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另外在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上明確了資金渠道、資源配置、軟硬件基礎設施的規定和用途,有效避免了各部分重復建設的沖突性,從而突出了指南修訂的可持續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指南2.0》的細化保障措施,補充市級層面工作任務,明確省、市、縣三級任務分工。同時在完善典型案例方面,結合近幾年創新實踐成果,對案例進行了優化完善,提升指南的可參考性。
《指南2.0》主要有哪些特點?
《指南2.0》按照《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部署要求,按照“建什么、怎么建、誰來建”的思路,從建設內容、建設方法和保障機制等方面構建了數字鄉村建設框架,《指南2.0》共包括4個部分19條。其中,第一部分是總體要求,共3條,包括數字鄉村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建設框架。第二部分是建設內容,共8條,包括鄉村數字基礎設施、涉農數據資源、智慧農業、鄉村數字富民產業、鄉村數字文化、鄉村數字治理、鄉村數字惠民服務和智慧美麗鄉村。第三部分是建設方法,共3條,包括規劃設計、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第四部分是保障措施,共5條,包括加強組織保障、強化多元共建、加強安全保障、深化試點探索、營造良好氛圍。
《指南2.0》立足實際、服務大局,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新形勢下數字鄉村建設的新要求。總的看,有以下3個特點:
一是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數字鄉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各方主體要緊密配合、上下聯動,按照“平臺上移、服務下沉”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國家級、省級系統平臺等資源,推動信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數據資源整合共享。
二是更加強調因地制宜,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根據各地發展基礎、區位條件、資源稟賦,采取相應的發展策略和政策舉措,分類有序推進,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堅決防止形式主義和面子工程。
三是更加突出多方參與,數字鄉村涉及應用場景多,既涉及產業發展,也涉及公共服務,需要準確把握不同場景下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以市場化方式激發各類主體活力、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下一步然后推動各地用好《指南2.0》?
據悉,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做好以下3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宣傳解讀。組織行業專家開展《指南2.0》內容解讀,指導各地更好把握數字鄉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內容框架、建設方法等,結合本地區發展實際,因地制宜推進數字鄉村建設。二是強化試點應用。以開展第二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為契機,鼓勵各地在實際工作中用好用活《指南2.0》,聚焦重點領域和難點問題,不斷探索符合自身實際、具有區域特色的路徑模式,打造一批典型發展樣板。三是做好跟蹤監測。加強對各地數字鄉村建設的跟蹤指導,持續開展數字鄉村發展水平監測,及時總結推廣各類優秀案例和典型模式,不斷優化完善《指南2.0》內容。
結束語:數字鄉村建設,是連接科技和鄉村融合的最終形態。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對當前數字鄉村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1.0到2.0的轉變,也為鄉村振興的數字化之路描繪了新藍圖。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45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