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農文旅商”融合發展助力鄉村產業發展的實踐與探索
——以陜西省寧強縣巴山鎮為例
陜西省寧強縣巴山鎮位于陜西省西南部,屬秦巴山區。近年來,巴山鎮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主線,抓牢產業振興“牛鼻子”,堅持問題導向精準破題,探索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基地+文化旅游+數字電商”融合發展之路,助推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01 產業發展現狀和困境
一是產業規模效益不高。鎮域產業發展缺乏以點帶面、連線成片的整體規劃,村域之間土地、人才、信息等要素未有效整合。食用菌、高山有機蔬菜等特色產業分散,管理難度大,種植成本高;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規模不大、組織化程度低,牽引帶動作用不明顯;“庭院經濟”發展受小農意識影響,各自為陣,不成體系,應對市場風險能力差。
二是特色產業層次較低。稻漁綜合種養、道地藥材種植處于起步探索階段,未形成統一的種植養殖規范和技術標準,無法進行標準化生產;產業發展缺乏深度、廣度,“小而精”的特色產品培育不足,“高大上”的生態產品包裝不夠,缺乏“拳頭”產品和地域品牌;農副產品種養現代化程度不高,科技支撐不足,智慧化管理水平較低。
三是產業融合發展不深。產業鏈條短,主要以發展第一產業為主,二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農戶增收主要以初級農產品銷售為主,缺乏對農產品的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和市場推介,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弱;基礎設施存在短板,服務保障能力不足,鄉村旅游促消費作用不明顯;電商平臺體系不健全,服務模式單一,物流覆蓋程度低,“互聯網+”農業處于初步探索階段。
四是鄉村建設人才缺乏。鎮村年輕干部中懂農業、愛農業、善管理的技術干部缺乏,特別是對數字電商、智慧農業、集體經濟管理等領域,干部專業能力有待提升;城市化導致從事農業人員流失嚴重,特別是中青年人才單向流失嚴重;新型職業農民數量較少,農村致富帶頭人才少,尤其缺少兼具種植、養殖、管理、銷售等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鄉村技術人才培養儲備機制不健全,人才培養模式簡單,效果不明顯。
02 推進產業融合升級的實踐探索
一是始終堅持規劃先行。依托“網紅小鎮”優勢條件,以鎮級電商服務中心為平臺,建設電商產業孵化基地,打造全流程數字電商服務體系。跨村規模化流轉土地,建設以稻漁養殖、特色菌果、道地藥材為主的萬米羌南產業長廊;在海拔較高的村建設以甘藍、辣椒、土豆為主的萬畝高山蔬菜長廊。深入挖掘農耕文化、羌族文化、紅色文化歷史傳承,規劃云海草甸、棧道花海、稻香田園、石羊龍潭、羌人新顏、紅色記憶六大功能板塊,呈現出既有分區又有聯動的發展布局。
二是積極盤活資源資產。按照“山上菜、田間稻、林下藥、四季果、常年菌”的發展模式,采取村級牽頭、土地托管、規模流轉的方式,盤活資源資產1000余萬元,推進“小田變大田”,將相對集中的土地統一流轉至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通過招引龍頭企業帶動生態產業規模化發展,打造“山頂、山腰、山腳”三個立體產業帶。按照“品牌統一、企業參與、利益共享”思路,加強“種養加銷”全過程可溯源管控,完善種植養殖標準化技術體系,積極開展“綠色”“有機”申報認證,打造“云巔巴山”公用品牌。
三是深入推進產業融合。主動融入漢中市“漢家樂”民宿發展計劃,建設具有巴山特色和羌族風格的“羌人新顏”民宿。挖掘農耕文化、保護非遺技藝,在大型節慶活動中展示羌繡技藝、羌編工藝等非遺文化,農閑時節在自家庭院發展“指尖經濟”。將農業生產與體驗式場景相結合,建設稻香田園、打造夢里田園、完善果蔬采摘園等農旅融合景觀節點,舉辦插秧育苗、耕田投魚、果蔬采摘、谷物晾曬等農事體驗活動。
四是強化數字電商賦能。積極推進數字巴山建設,搭建“黨建+大數據+鄉村振興”數字鄉村平臺,構建“黨建信息展示、產業發展賦能、智慧旅游分析、綜合基礎治理”等四大功能板塊。推進以巴山車厘子園水肥一體智能系統為示范引領的智慧農業建設,提升農業科技含量和生產效率,打造智慧農業示范基地。依托鄉村振興數字電商學院培訓電商人才、孵化電商主體,策劃組織“網紅達人”直播帶貨,建設產品供需平臺,推動農產品“線上”交易和“訂單式生產”。
五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探索“兩培養兩提升”機制,從退伍軍人、致富能手、產業大戶中選拔村“兩委”后備人才,把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把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員,全面提升黨員示范帶動作用和致富帶頭人引領指導作用。依托鄉村振興數字電商學院基地,邀請西安郵電大學教授、“網紅達人”、歸鄉科技企業負責人開展座談交流和業務培訓;組織村組干部、致富帶頭人赴江蘇、四川、湖北等地考察,提升帶頭發展產業和村集體經濟管理能力。
03
產業發展的成效
一是規模效益不斷突顯。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建成道地藥園、珍稀菌園、精品果園、放心菜園等;萬米羌南特色產業長廊、萬畝高山蔬菜產業長廊布局更加完善,規模持續擴大,發展名貴中藥材,種植蔬果,建成稻漁綜合種養基地,畝均效益達1.12萬元。綠色產品日漸豐盈,巴山“綠珍”系列農產品成功入駐“漢貨入滬”電商平臺,入選京東漢中無界工廠選購產品,獲得“味見漢中”公用品牌授權。
二是產業融合步伐加快。建成夢里田園、高山草甸、花海梯田、羌人新顏農旅融合景觀節點,舉辦“羌風漢韻·田園寧強”云巔巴山春季棧道花海文化藝術節等活動,打造“巴山四季好時節”農文旅品牌,形成“特色產業基地+文化旅游”發展模式。建成鎮級電商服務中心和覆蓋各村的電商分中心,年銷售“土特產”220余萬元。建成車厘子園水肥一體智能化產業基地、三產融合示范園智能滅蟲系統和數字巴山信息管理系統,形成“特色產業基地+文化旅游+數字電商”發展模式,數字技術助推產業升級。
三是促農增收更加有效。突破空間限制,茅坪溝村、石壩子村合力打造輻射面積1500畝的三產融合示范園,探索淫羊藿種苗培育和五味子種植兩個基地“融合”發展,實現中藥材“復合式套種”。建立村黨支部領辦股份經濟合作社發展模式,深入實施農戶“綁定”合作社、合作社“綁定”龍頭企業“雙綁”利益聯結機制,有效解決農戶缺資金、缺技術、缺信息、怕風險“三缺一怕”問題。探索形成“兩培養兩提升”鄉村建設人才培養機制,通過“雙向”培養,使掌握產業發展新技能的10名黨員變身致富帶頭人。
04 啟示與思考
一是堅持規劃先行、優化布局,增強鄉村產業發展的系統性。巴山鎮面對產業“小、散、弱”的現狀,系統謀劃產業發展布局,突破產業發展條塊分割界限,推動三產深度融合,加快數字電商進農村步伐,實現產業結構優化、產品質效提升、鄉村宜居宜業。啟示基層黨組織要順應農業發展變化新趨勢、新要求、新任務,一方面要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全面整治撂荒地,扛穩扛牢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把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建立在耕地充足、糧食安全的穩固基石之上;另一方面,要聚焦建設更高質量的農業產業體系,為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力保障,堅持鎮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一盤棋謀劃、一體化推動、協同性發展,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和服務保障功能。
二是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增強鄉村產業發展的針對性。巴山鎮堅持自然生態保護、特色產業發展和鄉風民俗傳承有機統一,發展稻漁綜合種養、中藥材復合套種,打造巴山農文旅品牌,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實踐證明,推動鄉村產業發展,要立足本地進行謀劃,依托山水林田生態資源,延續村落文化肌理,煥發傳統技藝活力,找到最能體現地域特點和鄉土風情的產業。要緊盯市場形成特色,通過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謀求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形成高辨識度的鄉村特色產業,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高品質需求。要尊重農民主體地位,把農民意愿和首創精神作為重要考量,通過構建緊密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戶嵌入農業產業鏈,實現利益共享。
三是堅持融合發展、數字賦能,增強鄉村產業發展的有效性。鄉村產業高效融合是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巴山鎮在探索形成“特色產業基地+文化旅游+數字電商”發展模式中,一方面推動種植業與養殖業相互套種的結合,并與產品精深加工、商貿物流、休閑旅游等多元化業態融合,推動農業多功能開發和多元價值實現。另一方面,強化農業科技支撐作用,以專家院士工作站、高校科研院所實訓基地為依托,加強科技成果轉化與實踐聯結,提升了農業產出的綜合效能。
四是堅持黨建引領、人才支撐,增強鄉村產業發展的持續性。鄉村建設和產業發展必須堅持黨建工作與業務“雙輪驅動”。巴山鎮為破解鄉村產業發展人才緊缺困境,一方面,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招才、育才、用才,緊緊抓住“萬企興萬村”行動、“我的家鄉我建設”等活動,打好“鄉情牌”“鄉愁牌”,不斷壯大鄉村振興“人才圈”。另一方面,擴充村級黨組織后備人才隊伍,組織村“兩委”、致富帶頭人學習致富本領和建設家鄉的經驗做法,培養了一批扎根農村的“土專家”“田秀才”“直播帶貨達人”等專業人才,鍛造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復合型鄉村建設隊伍,為鄉村振興打下了深厚根基。
來 源:《中國鄉村振興》
作者:于劍·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巴山鎮黨委書記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46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