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7月,江蘇農職院、蘇州農職院“太倉班”96名應屆畢業生,不到兩個小時就被用人單位“一搶而空”。有點特別的是,他們的就業單位,是江蘇省太倉市各個農村和合作農場。
在城鎮化的大背景下,農村勞動力持續外移。近年來,太倉通過創新舉措巧妙解決了“誰來種地”“如何種地”等諸多難題,讓太倉現代農業發展持續領跑全國。在農業部發布的《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水平監測評價報告》中,太倉現代農業在近三年中兩獲全國第一,農民收入亦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誰來種地:職業農民被“瘋搶”
遞上身份證、畢業證,拿出在校期間考取的拖拉機駕駛證、收割機駕駛證和插秧機操作證,眼前的“95后”應屆畢業生周春瑋,只用十分鐘就在雙選會上找到了工作。
不同于一般的農校畢業生,包括周春瑋在內的96名大學生,是太倉市委農工辦、市農委聯合農業院校2013年起首批采用“定向委培”模式培養的新型職業農民。錄取學生的學費由太倉市級財政專設資金承擔。
在課程設置上,實施“一個院校+若干基地”的教學實踐模式,核心課程分別由具有產業背景和學院背景的“雙任課教師”授課。每年暑假,委培生進入農場進行操作實踐和村務實踐。“校外實訓基地、太倉基層農村、農業企業、合作農場都是教室。”令畢業生虞艷紅印象深刻的是,在學習“水稻工廠化育秧”這個項目時,大伙兒鉆進育秧大棚,待了半個多月,一步步參與了水稻浸種、催芽等環節,最終掌握了水稻工廠化育苗的技術要領。
“當時收了100個學生,有3個中途放棄,1名掛科太多沒有畢業。剩下的96名畢業生,全都自愿留下來做新農民。”太倉市農委副主任徐永明介紹,學生簽訂五年勞動合同,工資待遇參照所在村(社區)干部副職。按當地政策繳納“五險一金”,表現合格的一年下來起碼四五萬元。
事實上,從2012年開始,太倉就籌劃“定向委培”新型職業農民。
數據顯示,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入推進,太倉全市超過96%的農民通過“三置換”離開了田間地頭。留在農村繼續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大多在50歲以上,未接受過系統的農業職業技術教育。然而,發展現代農業必須規模化經營、機械化耕作、標準化生產。
在這種背景下,2012年底太倉出臺《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意見》,設立900萬元職業農民培育專項資金,著力解決“誰來種地”的難題。除了培養定向委培生,還用3年時間超額完成了“300名村級農技員短期脫產繼續教育、6000名本地中青年農民技術技能培訓”。
如何種地:新經營主體成“主力軍”
合作農場,是太倉近些年出現并大力推進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普通農民,有三種入股模式:以土地入股,拿租金;以資金入股,拿股金;以勞務入股,拿薪金。“實際干活的職業農民,每月發定額工資。同時,為了提高積極性我們另外定了標準。比如一畝地產量1000斤,超過的部分20%給兩個帶頭人,下面員工拿20%,村里拿最后的60%。”
除了合作農場,近年來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太倉建設現代農業過程中相繼涌現。萬家安蔬果專業合作社,建立起了一整套針對不同品種、類別食材的供應系統,讓優質農副產品直達餐桌;三市村家庭農場,以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促進農業增效,“收入超過了普通上班族”;雅豐農場龍頭企業,自主經營面積達3000多畝,種植以“璜涇大米”為主的優質農產品,每年可為村里增加數百萬元收入……
為探索“如何種地”的多樣化模式,太倉專門出臺了《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對于星級合作社,最高給予8萬元獎勵;對于創新應用先進技術,形成新型、高效生產經營模式的,給予3萬~5萬元獎勵。通過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力度,充分調動市場的積極性,構建多元化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
不僅種地:“互聯網+”催生“開心農場主”
行走在太倉城廂鎮電站村的“開心農場”內,開心農場合伙人張晨一邊觀察蔬菜的長勢,一邊拍照通過微信發給租戶們,讓他們及時了解“自家農場”情況。
“用手機在線實時查看蔬菜的種植、生長情況,線下享受冷鏈配送新鮮蔬菜到家的服務。”張晨告訴記者,開心農場半分地一年的租金是3000元。租戶可以決定種什么,半分地最多可以種上四種蔬菜。開心農場會免費提供種子、農家肥、耕種農具等,平時代為管理,在種植、收獲等時節會提前提醒農場主。
3000元的租金看起來并不算很低。但僅第一期項目,就吸引了近百位租戶。在張晨看來,他們愿意租,一方面是覺得太倉電站村的生態環境很好。有了地,節假日可以全家來種種地、收收菜,放松下身心。另一方面,自己種出來的菜,不會亂用農藥,食品安全方面比較放心。
“互聯網+”為農業現代化裝上了加速器。太倉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說,一些現代化的種植養殖基地正逐步告別傳統的人力勞動場景,養殖場管理人員只要打開電腦就能控制牲畜的飼料配備、投送、降溫等工作;工作人員輕點鼠標,就能為遠處的農作物調節溫度、澆水施肥。
農產品電子營銷,同樣發展迅猛。綠陽果蔬專業合作社,2013年合作建設自主電商平臺,當年平臺銷售額達100萬元,帶動農戶近百戶;電站村建立微信公眾平臺,網絡年銷售額達300萬元;新海村“小樹林”蟲草雞加盟1號店,年銷售額超200萬元……
為推進“農業+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太倉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合作,建設生態高值農業示范基地,推進建成省級土壤墑情遠程智能管理監測站,用于提升復耕地肥力,收效明顯。同時,依托互聯網技術探索出的“1+3+x”防控技術集成模式,獲得農業部專家高度評價,將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推廣。
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和農村勞動力持續外移,讓“誰來種地”“如何種地”以及糧食安全成為多地農業需要面對的重大現實問題。太倉通過職業農民的培訓,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探索多種“如何種地”的模式;通過“互聯網+農業”,則讓種地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附加值。
農業行業觀察——專注農業領域的產業媒體,服務中小農業企業經理人、行業解讀、政策剖析、干貨案例、實戰課堂、歡迎訂閱公眾號:nyguancha或微信搜索:農業行業觀察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49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