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規模農業的困境,小農經濟的出路
如果開車從洛杉磯到紐約全程 5500 公里,一路上除了偶爾迎面的卡車,你幾乎看不到人煙。取而代之的,是兩邊的曠野上每隔一段距離都能看見橫陳著的巨型農機和噴灌設施。這讓我想起了之前在網上看到的那段話:“美國有 3.3 億人口,農業從業人員約 350 萬人,占比不到2%,一個美國農民可以養活 94 個人,吃不完的糧食還能出口給全世界…中國有 13 億人口,3.3 億農民,所以一個農民只能養活 4 個人…所以美國農業生產力水平是中國的20倍。” 這種單一維度的論斷當然不具參考價值,但背后其實隱藏著規模化農業和小農經濟,這兩種農業經濟模式在未來的必然博弈。
美國是前殖民地國家,經過近 200 年的土地流轉,形成了約 220 萬個規模在 150 公頃以上的大型農場。從 1920 年代開始,美國的農場就開始采用大型農機,集中作物品種并且大規模使用化肥和農藥,這使得美國農業的規模和產量急劇上升,到了1960 年代便成為全球第一農業大國。然而規模化的農業生產雖然帶來了生產效率的提升,同時也將自然生態逼上絕境,從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因為單一化種植和大量農藥、化肥的使用,美國的農村生態不斷惡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同時也常常爆發一系列自然災害。其實,傳統規模農業的本質和工業生產一樣,它需要通過聚集資源和資本,并通過高效配置來獲得更大產出,但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這里面的自然資源很難再生,所以傳統的規模農業在較長的時間維度里,本身是不可持續的。
從市場供求的角度,傳統的規模農業還面臨一個挑戰,那就是農業生產和銷售的彈性問題。美國的大農場為了充分實現產能最大化通常選擇只生產一種農作物,而農戶為了應對市場需求變化帶來的風險,也都選擇了種植玉米、小麥等基本糧食作物,或者像大豆這類基礎油、蛋白質原料作物。而從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后,美國國內消費能力下降,農民被迫接入全球供應鏈,應對國際市場的需求變化,這一變化使得許多美國農場的規模優勢失去了競爭力。而那些規模較小、基礎設施建設(貸款)較少的小農場快速做出了反應,他們開始種植能滿足國際消費市場的多樣化農產品并大量使用新技術,這些農場在 2010 年以后快速崛起,成為了美國農業的新生力量。
相比于規模農業,另一種模式是小農經濟,這是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和地區的農業生產型式。小農戶受限于土地規模和產值,沒有辦法使用大型農業機械來生產,也不直接參與國際市場的期貨交易,所生產的農產品通常是自給自足,或者在當地市場進行銷售。中國就是典型的大國小農,小農戶數量占農業經營主體的 98%,農業機械化程度和農產品流通性都遠低于美國等規模農業國家,中國農民的平均收入與美國農民比也相差甚遠。
小農經濟一度被當作是中國農業農村發展最大的制約因素。但隨著近幾年無人機、機器人、人工智能、物聯網與云計算等大量新技術在中國農村的推廣,小農戶也能通過技術創新和差異化種植獲得新的競爭機會,“機器換人”不僅幫助農民提高了單位耕地的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更能幫助小農戶生產高品質、多樣化的農產品。相比之下,美國等傳統農業大國的規模農業經濟,在全球消費市場的快速變化中,可能因單一化種植和生產彈性不足而失去競爭優勢。
曾經的制約,如今的優勢
小農經濟、城市化、消費升級、企業創新和政策支持,是中國智慧農業快速發展的五大驅動力。在中國,小農經濟具有幾千年的歷史,比起美國,更具有分散性、孤立性特征,這讓大型地面機械缺乏規模化發展的機會,而農民對小型化、智能化的生產工具需求量非常大;近二十年,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導致的農村地區勞動力缺失也愈加顯著,人力成本不斷升高;與此同時,快速增長的經濟促進消費升級,城市消費者對高品質食物的需求正在倒逼農民改進生產方式;企業創新和智能制造的優勢讓新技術得以快速轉化成新工具在農村普及,也帶動了新金融的“上山下鄉”。以上四個因素的共同作用,再加上政府持續不斷的政策支持,讓智慧農業在中國得以高速發展。盲目、粗放、低效率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正在被逐漸淘汰,高效、低耗、可持續的農業技術迎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這樣“五力合一”的技術發展環境,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過去,中國云南、廣西、貴州等地由于山地、丘陵的限制,始終難以實現機械化。那里農民給梯田、臺地的農作物施藥完全依靠人工,生產過程受勞動力的約束,農產品的產量、品質和價格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如今,他們可以通過無人機,對山地、丘陵的農田進行三維測繪,同時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和變量精準噴灑,對果樹、茶園和梯田進行全自主的植保作業,價格還比雇人工便宜。這個背后其實是一系列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在農村協同發展的結果。高清地圖、衛星導航、移動互聯網、智能農機和自動駕駛技術不會歧視小地塊,也不會因為山地、丘陵而增加成本,在傳統農機望而生畏的地方,它們可以大展拳腳。所以現在,我們能吃到云南新平縣的農民在1800米海拔的微型氣候帶種出的“褚橙”;我們也能喝到西雙版納農戶在大山深處培育的“小粒”咖啡。這就是云貴川小農戶的未來,高品質、小規模、多樣化農產品的未來。因為這些農產品,有大量的城市消費者愿意為其買單。
智慧農業在中國農村的普及,也讓數據變成了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成為農村新金融發展的基礎。精準農業設備、智能硬件的普及,能夠讓農情監測、農事管理變得更加科學與便捷,生產過程中的數字化記錄可以幫助農戶以更低的成本獲得平等的授信、貸款和保險支持。基于作物、環境、長勢、管理方式及產量預測的數據,保險公司與金融機構能精準地將農戶的生產行為量化,更好地管理授信風險,提升農村金融保險服務質量。
過去的三十年里,中國的生產力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城市邊緣的工業地帶,農村是經濟低洼地。而隨著新技術、新金融在農村的推廣和普及,產業優勢一旦爆發,農村或將成為中國新經濟的核心。
解決中國問題,帶來全球增長
與此同時,中國消費市場的升級和智慧農業技術進步,也在影響著其它國家,帶來全球經濟的增長。以拉美和一些非洲國家為例,那里種植著大量的高價值作物,如葡萄、咖啡、可可等,它們的農產品是發達國家大型跨國食品企業的重要原料,但利潤稀薄。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和當地人力成本的上升,這些國家的農民也面臨挑戰。
如今,中國的消費升級讓當地農民有了新的選擇,這些國家的一部分農民開始種植高品質、小規模、多樣化的葡萄、咖啡豆等農產品銷往大洋彼岸的中國。而中國的農業無人機、智能種植管理技術也在幫他們更好地管理農田,降低成本。我們看到世界各地,尤其是東南亞、拉美和非洲國家對農業無人機等智能設備的需求越來越大,極飛目前已經在全球 42 個國家提供農業無人機設備與智慧農業解決方案。試想幾年以后,這些國家的農田里都是無人機和機器人在管理農作物,他們的單位生產成本可能比現在的美國還要低,而多樣化的地形與氣候種出的農產品質量比其它地方都要好,這會讓他們的農村釋放出巨大潛力,成為更有全球話語權的經濟體。從這個角度去看,中國智慧農業的發展,將為全球農業經濟與農產品貿易版圖帶來巨大的改變。
在這些年中國智慧農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又一次看到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原力,那就是技術進步與社會演化的摩擦力。一旦智慧農業技術戰勝了小農社會的桎梏,其釋放出的能量,不但會給世界經濟帶來新的增長,許多現階段人類社會的發展問題也會得到有效的解決。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80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人工智能+農業案例】朝一養殖:如何玩轉“人工..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