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她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全國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國家現代農業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她是農業部薯類作物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主任,農業部薯類專家組組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創新工程“馬鈴薯育種與栽培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她帶動寧夏、貴州、甘肅、河北等地農民發展馬鈴薯產業以脫貧致富。曾多次被聯合國世界糧農組織(FAO)和計劃發展署聘請為專家和顧問,是世界大名鼎鼎的薯類專家,她叫金黎平。
在地里根本分不清誰是農民誰是博士
金黎平1964年出生在浙江東陽的一個小村莊,1977年恢復高考后,她成為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作為全村的希望,大學畢業后,金黎平選擇繼續讀研。1984年,她考取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的研究生,從此便在馬鈴薯產業扎下了根。當時有人不看好她所學的專業,金黎平卻說:“人的生命很寶貴,寶貴的生命是干事的,只要對社會有貢獻,在自己有能力的情況下,去幫助更多的人,這就值了!”
2003年起,金黎平帶領團隊在六盤山區的寧夏固原涇源縣和原州區建立了馬鈴薯研究試驗基地。為了節省時間,她和同事在固原山區時,常常帶著干糧下田,中午在田邊簡單吃一點,鋪個蛇皮袋席地休息一會兒接著干,直到晚上八九點,回了住處,還要繼續整理資料。他們一顆一顆地采收、分裝,一份一份地登記、評估,一個一個地整理、歸類,培育出1萬多個基因型,采集了3000多份技術資料,最終篩選出適合當地栽種的優良品種。
金黎平在全國設立了10多個育種基地,一年中一多半時間她都在主產區、育種基地和體系試驗地里忙碌,一起干活的村民形容她:“臉曬得比農民還黑,看上去像個村姑,和我們一起勞動時,根本分不清誰是農民、誰是博士。”一次,當地有個記者來到現場想了解一些情況,他起初不知道金黎平在這里干活,就把她叫來當作農民采訪,后來得知她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馬鈴薯專家金黎平時,那位記者驚愕得說不出話來。因為常年下地干活,金黎平的一些漂亮衣服從沒機會穿,她只能打開衣柜看一看,用手摸一遍。后來,金黎平也漸漸釋然了:“臉黑不黑、衣服漂亮不漂亮都不重要,只要能為社會作出貢獻,我就是美麗的。”
“說實話,育種非常不容易,每個人的臉都是冬天白、平時黑。但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大家都會共同克服!”說起在全國各地的育種基地穿梭忙碌時,金黎平感慨萬千。馬鈴薯育種周期長,且多生長于氣候寒冷、條件惡劣的地區,金黎平帶領團隊成員奔波在全國各地的育種基地,每年約有一半多的時間都在外出差,經歷了許多常人從未經歷的艱辛。
有一次,金黎平和團隊正在河北壩上基地工作,突然下起暴雨,為防止雨水浸泡育種材料,她和團隊連夜搶收土豆入庫。返程途中,迎面行駛的大貨車違章越線,撞向金黎平團隊的車,導致多人受傷,坐在首車副駕駛座上的金黎平傷勢最重,鼻骨骨折、額頭縫了10針。當時金黎平沒有通知家人,也沒有回京治療,依然和團隊一起堅守在壩上。“我是團隊的主心骨,我要是走了,他們心里會沒底。”金黎平說。后來丈夫知道了打電話埋怨她:“你出了車禍,這么大的事怎么不告訴我一聲?”“告訴你也沒用,省得你擔心。”金黎平說得輕描淡寫。
把土豆變成脫貧致富的“金豆”
馬鈴薯是世界上繼水稻、小麥、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糧食作物,中國是馬鈴薯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發展潛力巨大。在我國很多地區,馬鈴薯不僅僅是一道菜、一口糧,還是帶動經濟發展的產業。而我國60%以上的馬鈴薯種植區都分布在貧困區域。金黎平常年在各個馬鈴薯生產區域奔走,許多時間都“泡”在田間地頭。她從事馬鈴薯科研工作38年,參與科技助力產業扶貧近30年,她的足跡遍布了全國的馬鈴薯主產縣。
畢節市是貴州省最大的馬鈴薯主產區,馬鈴薯栽培歷史悠久,但存在馬鈴薯脫毒種薯應用率低、品種結構不合理、生產體系不健全和區域規劃不突出等問題,嚴重制約了當地馬鈴薯產業的發展,以及廣大農民的種植效益。從1997年開始,金黎平和她的馬鈴薯創新團隊幫助貴州研制馬鈴薯脫毒種薯,建立了馬鈴薯原種快繁中心,進行馬鈴薯產業扶貧,開辟出一條科技扶貧和產業扶貧相結合的新路子。經過多年的發展,畢節市的馬鈴薯產業成效顯著,從2000年至2016年,種植面積從233萬畝躍升到520萬畝,鮮薯總產量從242萬噸躍升到718萬噸,現已成為全國馬鈴薯四大主產市之一。馬鈴薯實實在在成為了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金豆”。
河北壩上地區,集中了4個國家級貧困縣,一直是國家重點扶持發展的貧困地區。壩上地區氣候寒涼,積溫少,馬鈴薯是當地支柱作物,也是農民賴以生存的主要經濟來源。早些年前,金黎平就已經開始和當地農科所合作,在河北壩上地區的4個國家級貧困縣建立馬鈴薯研發基地。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張家口壩上地區已成為我國重要的馬鈴薯新品種選育基地和種薯繁育基地,在壩上馬鈴薯基地,金黎平選育出了中薯18號和中薯20號等8個馬鈴薯新品種,大大提高了種植戶的收益,馬鈴薯成為當地農民發家致富的重要作物。
金黎平的足跡遍布全國特困連片區和三區三州的馬鈴薯主產縣,她帶領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研發的新品種、新技術和新裝備,使貧困地區馬鈴薯平均增產22.5%,每畝平均增收542.8元。金黎平說:“只有扎根當地的農技人員和科研人員,才是永遠不走的脫貧攻堅主力軍。”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金黎平深知“扶貧必須先扶智”的道理。她從貧困地區對品種資源和科研人才的迫切需求入手,十分注重農技人員的培訓和當地研究人才的培養。金黎平率領團隊常年為各貧困區開展科研和農技人員技術培訓,多次參加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和地方政府等組織的各類科技咨詢和服務活動,先后培養了560余名農技人員。
在寧夏和甘肅兩地,金黎平長期擔任科技服務專家,并擔任寧夏科技廳種業重大專項的首席專家,帶領項目團隊努力提升寧夏馬鈴薯種業研發水平。如今,寧夏的馬鈴薯由昔日供人充饑的土豆,變成了在市場上俏銷的“金豆”,馬鈴薯一躍成為寧夏固原地區鄉村振興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在“馬鈴薯之鄉”西吉縣,農民三分之一以上的收入來源于種植、出售馬鈴薯,家家蓋起了新房。
在產業扶貧的同時,金黎平又是一名公益人士。自1998年開始,她就向災區和貧困地區的學生捐款。2017年,金黎平又捐贈了50萬元,與畢節市人民政府共同成立了助學基金,資助了750名畢節地區的農村貧困學生。
一輩子就是干好這一件事
金黎平說:“研究馬鈴薯,我一輩子就是干好這一件事!”多年來,她一直帶領團隊奔波在科技扶貧第一線。
2019年一次出差,金黎平和同事從北京出發到甘肅,在田里干了半天,又經過四五個小時的路程趕到固原,匆匆吃了幾口飯就下田干到半夜才收工。第二天凌晨6點,他們又驅車奔赴陜西榆林,直到晚上7點才趕到。接著,團隊又去了山西五寨、大同,內蒙古集寧、呼和浩特,河北張北,最后回到北京,7天跑了6個省市自治區。在金黎平看來,農民增收后樸實的笑容,就是她堅持做好這件事最大的動力。
對金黎平而言,科研成果就是最好的回報。這方面,她可謂碩果累累。作為課題主持人,她完成了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高產優質專用薯類及其他作物育種技術和新品種選育”課題和“馬鈴薯種質資源的發掘、保存和創新與新品種培育”課題。她還主持完成了國家“863”、國家科技支撐、948重大項目和農業行業專項資金、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課題共20多項,令世界矚目。
金黎平還主持完成了從中薯3號到中薯21號系列馬鈴薯品種19個,其中18個品種通過國家審定,并在全國范圍內大面積推廣應用。她長期組織協調全國馬鈴薯產業各領域的研發工作,為國家、地方和企業制訂馬鈴薯種業及產業發展規劃,提供產業發展咨詢和技術培訓服務,在推動產業發展、提高地方和農戶效益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金黎平將科研成果視為命根子。她積累了一大批遺傳群體、品系和品種等種質資源,保存了國內外各類馬鈴薯種質資源2200余份,系統鑒定評價了近1000份資源的表觀性狀和遺傳多樣性,建立了我國馬鈴薯審定品種特征特性數據庫,育成了20多個鮮食和加工用新品種在全國推廣,僅育成的早熟品種就累計推廣了7800多萬畝,是名副其實的國際一流馬鈴薯專家。
在馬鈴薯領域一路打拼,金黎平榮譽滿冠,曾獲得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她領銜研究的“早熟優質多抗馬鈴薯新品種選育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全國農業先進工作者”“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及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一個接著一個。她還是國際塊根塊莖類作物學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曾多次被聯合國世界糧農組織(FAO)和計劃發展署(UNDP)聘請為專家和顧問,并與國外許多馬鈴薯研究專家學者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群眾游行中,金黎平作為杰出代表登上了“鄉村振興”的方陣彩車!她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育成了中薯3號、中薯5號和中薯27號等30多個中薯系列新品種,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應用。金黎平的頭銜非常多,每當別人提起時,她都只是淡淡一笑:“我只是一個普通的馬鈴薯科研工作者。”
金黎平的丈夫在北京一家單位上班,妻子一年到頭如此繁忙,他只好擠時間包攬了家里的所有事務。一次,金黎平半開玩笑地問丈夫:“你娶了我不會后悔吧?我這么忙,又曬得這么黑。”丈夫卻認真地回答:“你為國家忙大事,為貧困地區老百姓脫貧致富操心,做出了成績也有我的一半功勞呢!”“是的,是的,你是我強大的后盾!”金黎平也一臉認真。她的女兒一見到媽媽的論文發表,或又得了什么獎,總會在第一時間夸獎媽媽:“媽,你真棒!你可是我們全家的驕傲啊!”每當此時,金黎平黑紫紫的臉龐都會露出開心的笑容。
2020年金黎平獲得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5月29日,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金黎平作為向習近平總書記寫信的25位優秀科技工作者代表之一,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她說:“總書記的回信,是對我們科技工作者最大的鼓勵和信任。我作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將加倍努力,為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作出更多貢獻。”在2021年中國農科院的一次大會上,金黎平的主題報告《論中國馬鈴薯產業發展的戰略地位與脫貧攻堅》引起了轟動。金黎平在鄉村振興的路上已經踏上了新的征程······
來源:《伴侶》雜志學習強國號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33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