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農業如何破解傳統農業發展瓶頸?
近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聯合印發通知,公布了第六批 299 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名單。在鄉村振興過程中,這些企業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做法?一起來看看吧!
德康集團:帶農增收是社會責任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是抓好產業扶貧工作,尤其是要發揮好龍頭企業的主力軍作用。“龍頭”強壯,培育鄉村產業扶貧“領頭羊”,才能帶動“龍身”發展。
在我國貧困地區,產業基礎薄弱,貧困戶因為觀念、技術、市場、資金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獨立發展產業難度很大,失敗率很高。產業扶貧要具有可持續性,一是在貧困地區發展出有競爭力的產業,二是把貧困戶組織起來,讓他們加入到由現代經營主體主導的產業鏈中去,貧困戶只做他們有能力做的事情,而像產品選擇、技術、管理、市場則由經營主體負責。在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和產業扶貧中龍頭企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走不長遠,我們作為國家級龍頭企業,更應該承擔應有的責任。”四川德康農牧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康集團”)副總裁姚海龍直言。為更好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助力脫貧攻堅,德康集團在全國范圍內結合農民工返鄉創業,大力推廣“公司+能人+貧困戶”“公司+村黨支部+貧困戶”養殖模式,先期在貧困村規劃建設家庭農場,按“流轉金+入股分紅+務工+輻射帶動”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
“公司+家庭農場”生豬養殖模式,是指由公司向家庭農場提供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培訓指導、統一物料供應、統一防疫治療、統一生產管理、統一回收銷售的“六統一”服務。與德康集團合作的養殖戶,技術、選址、建設、設備、飼料、防疫等一系列問題都由德康集團提供,農戶只需出勞動力按照標準模式飼養,公司將根據此前簽訂的合同統一回收,保證養殖戶的收益。
萬事開頭難。“在推廣這些模式的初期,我們會遇到比如環保、土地、交通等一些政策上的問題,但是我們積極和地方政府溝通,這些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姚海龍說。
問題解決后,德康集團開始發展以生豬代養模式帶領農戶發展規模養殖、生態養殖,讓昔日“虧本”的養豬業成了當地群眾致富的好產業,專門從事商品豬業務的江安德康生豬養殖有限公司屬于四川德康農牧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便是最好的證明。公司在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域內承擔建設年出欄 30 萬頭歐盟標準生豬產業體系項目。德康集團和江安縣政府摸索出了“公司+家庭農場”的豬只代養模式,由德康集團統一提供豬苗、飼料、防疫等惠民保障舉措,并在每頭保底代養費 170 元的基礎上進行回收。
這樣的模式在保障產業生態圈的良性循環、真正確保食品安全的同時,培育職業農民、精英農民,傳承家業成效顯著,帶動農村發展、農民致富、產業興旺,將“共創、共享”“共贏、多贏”的理念落到實處,受到所在地政府及合作養殖戶的高度認同。2018 年,江安縣實現年出欄生豬 21 萬頭,帶動 2700 名貧困人口務工就業,人均增收 6000 元。
通過這場“生豬保衛戰”,德康集團及時改短板,提升管理水平和意識,保護了農戶的利益,實現了持續帶動農民增收的目標與使命。“未來,在保證利潤額同時,我們將繼續發揮龍頭企業帶農增收的社會責任,把我們與地方簽訂的項目做扎實,持續經營,為當地農民增加就業機會。”談及未來規劃,姚海龍這樣說。
據了解,2019 年前三季度,德康集團豬業扶貧總計 36190.54 萬元,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 2018年 的 34560 萬元。
德康集團發揮在貧困地區幫扶脫貧致富的“領頭羊”作用只是眾多龍頭企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不斷加大投入,強化政策扶持,目前出臺支持龍頭企業參與扶貧省廳級文件 80 余件,2018 年以來組織專家指導貧困地區龍頭企業發展 26700 余次。截至目前,832 個國貧縣共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 1.44 萬家。新啟動的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認定,各地申報的 300 家企業中有 70 家來自 832 個國貧縣,激發了貧困地區鄉村產業發展的生機活力。
周黑鴨:用標準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產業發展快,全靠“龍頭”帶。對于貧困地區來說,有一個龍頭企業最大的意義就在于其可以帶動一個產業在當地落地生根。
一個個基地拔地而起,意味著一方產業逐漸興旺起來。如此,鄉村振興最根本的因素也就具備了,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成功也就指日可待。龍頭企業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主體,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目前,龍頭企業在構建現代農業體系、加速推進貧困地區產業轉型升級中具有重要作用。
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是集食物保障、原料供給、經濟發展、文化傳承、市場服務等于一體的綜合系統,是多層次、復合型的產業體系。構建現代農業體系要在整合渠道上發力。周黑鴨通過近年來的發展逐漸摸索出了一些新穎有趣的業態創新、打造品牌提升用戶黏度的形式。越來越多的體驗店落地開花,在滿足年輕人味覺的同時,滿足他們更深層次的價值歸屬訴求,實現了功能的拓展以及現代農業體系的初步構建。
在位于湖北省武漢市的國家龍頭企業——周黑鴨的總部體驗館內,就可以親身體驗到“觀光工廠”的魅力:5G 動畫、加工流程、主題玩偶……作為深加工企業的周黑鴨已經融入了觀光元素,打造出一座座觀光工廠。
所謂觀光工廠,即將傳統工廠與觀光旅游有機結合的新型工業旅游景點,以工廠生產設施、生產流程、工人作業等工業生產風貌作為旅游項目,配以相應的解說、導覽、DIY 體驗等服務,讓游客獲取觀光、休閑、科普、手工制作、購物等多元化體驗。以周黑鴨為代表的龍頭企業打造的觀光工廠使傳統工業企業展現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不僅能提高經濟效益,擴大產品和品牌的影響力,還可以豐富旅游產品、完善旅游產業鏈條,是工業和旅游業轉型發展的方向之一,也是農產品加工廠、食品加工廠走向構建現代農業體系的必然選擇。
黨的十八大以來,龍頭企業逐漸成為鄉村產業轉型升級的引領者。伴隨著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消費方式變化以及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廣大龍頭企業積極踐行產業融合發展理念,全方位構建現代農業體系,推動農業與文化旅游產業“聯姻”、與“互聯網+”深度結合,發展休閑農業、創意農業等新興產業,拓展電子商務、網絡互聯等新興業態,引領鄉村產業轉型發展、提質增效。觀光、休閑農業迅速興起,農業多功能性不斷拓展,這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龍頭企業以主動姿態全面融入鄉村振興戰略,把農業農村作為長期發展的“大本營”,積極發揮產業集聚和市場競爭優勢,充分與農村資源優勢、人文條件、經濟基礎相結合,通過兼并重組、聯合合作、平臺建設等形式,構建聯通城鄉的要素鏈、產業鏈、供應鏈,帶動資源要素下沉,發展根植于農業農村、與當地農民密切合作、彰顯地域特色和鄉村價值的新產業新業態,率先實現農業鏈條延伸、功能拓展、業態創新,為推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尤其是推動貧困地區的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強大的引領作用。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不斷支持龍頭企業在貧困地區通過建基地的形式發展產業,挖掘鄉村產業扶貧“新綠金”,引導龍頭企業與貧困縣合作創建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原料標準化基地。
“我們通過在貧困地區建立標準化基地的方式來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目前據統計,與我們有間接合作關系的農戶達 1255 戶,其中精準扶貧戶有 36 戶。”周黑鴨相關負責人說。作為鴨脖市場 TOP2 企業,周黑鴨發揮著作為龍頭的優勢和責任,帶動了湖北省肉鴨產業的轉型升級,帶動周邊養殖農戶致富。不僅加速了貧困地區產業轉型升級,更推動了現代農業體系構建。
目前,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與國家級貧困縣合作創建綠色有機基地超過 1300 萬畝,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超過 9700 家,832 個國家級貧困縣共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 1.4 萬家,在幫助農戶脫貧增收的同時加速推進了貧困地區的產業轉型升級。
昊王米業:“訂單農業”聯農戶興產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龍頭企業順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形勢,逐漸成為優質高端農產品供給的主力軍。各地積極發揮龍頭企業貼近市場、聯結農戶的優勢,突出調結構保供給、去庫存增效益,引導龍頭企業將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和經營理念引入農業,帶動農戶發展既適宜本地資源稟賦,又具有市場潛力的特色產品,助力現代農業產業加速由產品經濟、數量經濟向綠色經濟、品牌經濟轉變,成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排頭兵。
時勢造英雄。這一過程中涌現出許多優秀的龍頭企業,寧夏昊王米業集團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為發揮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作用,昊王米業集團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為契機,重點圍繞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綠色、健康、安全、營養”這一核心,在實施傳統糧食企業發展模式的同時,積極創新發展,通過建基地、建平臺、聯農戶,進一步打造寧夏大米品牌,開辟了“舉龍頭、壯龍身、擺龍尾,強體、富民、興企”的新模式,有效促進了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實現了寧夏精品大米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顯著增加了農民收入水平。
2018 年 3 月、2019 年 4 月,昊王米業集團連續兩年召開了帶動大米產業發展兌付優質糧食訂單獎勵資金現場會,拿出 488.8 萬元對優質訂單種植戶進行現金獎勵。2018 年,昊王米業集團通過優質優價收購水稻 3.59 萬噸,直接補貼稻農優質優價款 718 萬元,輻射靈武、永寧、興慶區、賀蘭、惠農、青銅峽、利通區及靈武農場、暖泉農場、前進農場等區域。涉及合作社 39 個,惠及農戶 2970 戶,在發揮龍頭企業帶動和示范作用、助力脫貧攻堅的偉大事業上抹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近年來,助力產業扶貧也逐漸成為龍頭企業承擔的重要社會責任。公司大力實施“訂單農業”,根據企業自身經營和加工需要,采取自建、共建、訂單收購等方式,采用“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的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經營模式,2018 年開展土地流轉面積 315 畝,在全區建立“五優”水稻種植基地 34421 畝,訂單基地 57430 畝,帶動農戶 8492 戶,每戶農民年增收 13500 元,總增收11464萬元。通過以上產業環節,2017年農民畝均創收4660元,戶均創收 27961 元,人均創收 5520 元。
2019 年,昊王米業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優質優價”訂單收購水稻的方式與靈武市馬家灘鎮大羊其村 14 戶建檔貧困戶、20 余戶貧困戶簽訂了《脫貧攻堅扶貧協議》,累計支付優質優價水稻款 15 萬余元,實現貧困戶戶均增收 1000 余元。
長期以來,龍頭企業是引領農業科技創新、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借助農業科技水平迅速提升的東風,廣大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創新機制靈活、研發針對性較強、成果轉化率較高的優勢,將產學研、農科教集于一體,推動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核心競爭力增強,不僅率先踐行現代農業,而且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帶動產業鏈各主體打造完整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公司牽頭組建的昊王優質大米產業聯合體依托產業扶貧履行社會責任,組織村企社開展主題黨日、節日慰問、幫助困難黨員、貧困戶解決就業脫貧等一系列共建活動,以產業發展夯實黨建基礎,以村企共建引領農村經濟發展,實現黨建強隊伍強、黨建強產業興、黨建強村企旺、黨建強小農富,探索創建稻米產業共建示范鏈,以黨建促產業發展、強村集體經濟、帶農民致富;依托靈武市鑫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為 593 戶移民群眾托管奶牛,每戶每年固定收益分紅 1500 元,養殖分紅達 88.95 萬元,村集體分紅 1.779 萬元,四個牧場帶動移民區就業 70 余人,年勞務增收 294 萬元;流轉移民耕地 2692 畝,流轉增收 102.3 萬元,移民金融貸款每戶 5 萬元托管兩頭牛,72 戶每年分紅 21.6 萬元,共計帶動移民增收 508.6 萬元。
來源:農民日報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929 篇
瀏覽:16858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