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導語:農業—食物系統是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的“壓艙石”,是保障就業的“蓄水池”,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后院”。
我國農業產業2020年發展現狀簡析
谷物種植結構調整繼續推進。2019 年,稻谷播種面積和產量持續下降;小麥、玉米種植面積下降,單產及總產增長。
大豆振興計劃實現良好開局。大豆生產繼續回升,產量達到 1 810 萬噸,同比增長 13.5%。
其他作物產量基本保持穩定,棉花產量下降。馬鈴薯產量維持在 1 億噸以上,出口總量超過 50 萬噸;受自然災害等不利因素影響,棉花單產同比下降3.1%,總產量下降 3.5%,凈進口量達到 179.8 萬噸,同比增加 16.2%,美棉進口比例顯著下降,巴西成為我國最大的棉花進口來源國。糖料、蔬菜、水果產量穩定增長;鮮或冷藏蔬菜出口量同比增長 3.5%,按人民幣計價出口額同比增長24.9% ;鮮、干水果及堅果凈進口量由 2018 年的 224 萬噸增至 2019 年的 348 萬噸,按人民幣計價貿易逆差同比增長 63.4%。
豬肉產量大幅下滑,雞肉產量增長明顯。由于非洲豬瘟疫情延續,2019 年生豬存欄同比下降 27.50%,豬肉產量 4 255 萬噸,同比下降 21.26%,但從下半年開始生豬存欄量開始環比上升;牛肉產量同比增長 3.56%,牛源供求依然趨緊,犢牛價格不斷上升;肉羊養殖積極性高,生產規模持續擴大;肉雞生產大幅增長,白羽和黃羽肉雞雞肉總產量同比增長 11.40%,產能居歷史高位;雞蛋產能提升明顯,產量同比增長 5.78%,蛋價及淘汰雞價格高位盤整;奶業生產結構逐步優化,奶類產量保持增長;水產品產量基本穩定,7 大重點流域禁漁期實現全覆蓋,國內捕撈量下降明顯,全國水產品養捕比達到 78∶22。
守住“口糧絕對安全,谷物基本自給”的戰略底線是我國谷物產業最根本的競爭力目標,而不是促進出口、參與國際競爭。2019 年,稻谷、小麥和玉米三大谷物的自給率達到 98.75%,為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和抵御突發事件沖擊提供了堅實保障,也是我國谷物產業競爭力的現實反映。
園藝作物和禽類產品等農產品的競爭力目標是積極主動參與國際競爭。園藝作物和禽類產品等農產品具備較強的市場化屬性,也具備較強的國際貿易比較優勢。
從成本競爭力來看,我國主要農產品生產成本快速增加,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是推高農產品生產成本的最主要原因。1992—2018 年,剔除物價上漲因素,我國小麥每畝人工成本實際增長了 1.7 倍,每畝土地成本實際增長了 6.2 倍。其中,2005—2018 年,我國小麥每畝人工成本實際增長了 1.06 倍,每畝土地成本實際增長了 1.91 倍。而我國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犧牲部分產業競爭力來換取農民增收和社會穩定,在經濟增速放緩、制造業由勞動力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的轉型期,具有重要的社會效益。
從全要素生產率(TFPI)來看,改革開放以來,技術進步是我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主要驅動力。(全要素生產率是一種衡量某個產業整體生產效率的一種指數,是核算經濟增長來源的組成部分之一,為了方便閱讀,下面文字中將統一叫做:農業產業生產率。)
1978—2018 年,我國農業產業生產率增長 2.61倍,年均增長 3.26%。而在這40年中,我國農業的生產效率雖然整體上呈現增長趨勢,但我國農業技術進步的趨勢卻逐漸變緩。
表現之一就是體現技術進步的技術變化指數(ETI)對我國農業產業生產率增長的貢獻逐漸降低,從1978年—2005年間對農業產業生產率指數增長的貢獻超過 100%,到2005—2018年間對農業產業生產率指數增長的貢獻僅為 10.45%。
與此同時,2005 年以來我國農業生產成本開始迅速上升,主要農產品的貿易優勢逐漸喪失,農產品貿易逆差不斷擴大。而我國農業競爭力總體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農業科技進步不能帶來農業產業生產率的有效增長,農業科技投入相對不足是農業科技進步未能突破瓶頸的重要因素。
因此,有必要堅持農業科技優先發展,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在基礎性、公益性科研領域建立穩定可持續的財政投入機制,以問題為導向開展一體化農業科技創新,推出農業科技綜合解決方案。
(一)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及農業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產生了重大沖擊。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 GDP 同比下降 6.8%;全國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下降 3.2%。
根據相關研究模型結果表明,此次疫情情對國民經濟、農業和農業食物系統的沖擊顯著。與無疫情基期相比,全國 GDP 下降約 25%,工業受創最大,下降近三成,服務業下降 24%,農業下降的幅度相對小一些,為 16%。
在農林牧漁部門中,畜牧業和林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大一些,漁業和農林牧漁服務業其次,種植業最小。畜牧業和林業 GDP 均下降 20% 左右,種植業、漁業和農林牧漁服務業下降 16% ~ 18%。
相對無疫情的基期,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的年人均收入都下降 5% 左右,2020 年城鄉居民收入同比增幅可能僅為 1% 左右。
(二)生豬產能變化及恢復趨勢判斷
受到非洲豬瘟等因素影響,2019 年全國生豬產能大幅下滑。在不考慮外部沖擊的情況下,預計生豬產能到 2020 年底可基本恢復至常年水平的 80% 以上,2022 年基本恢復到 2017 年正常水平。
(三)草地貪夜蛾對 2020 年我國玉米產業的影響
草地貪夜蛾是起源于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多食性害蟲,2016 年從非洲開始,迅速在撒哈拉以南的 44 個國家蔓延。2020 年我國玉米產業可能面臨草地貪夜蛾導致的減產風險。研究發現,全國玉米單產損失可能小于 2.5%,供需潛在缺口增至 353 萬~ 966 萬噸的區間。
結語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面對國內外風險與挑戰,必須穩住農業,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89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