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緊接著之前的大范圍商業模式,接下來會對每個農業主體進行小范圍商業模式的闡述,本次為對農民主體的農業商業模式。
中國農民的艱辛
在中國,農民有7億,雖說真正還在從事農民行業的沒有7億,其中職業農民、新農人、大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對于后者,有各種各樣的商業模式所圍繞,他們也熱衷于接受新事物,包括軟件和硬件。但是對于占比較大的普通農民,卻極少被互聯網企業、互聯網改造后的大企業所關注。
一直有人在說,未來的商機在農業,農業會帶來幾個巨頭,現在的巨頭也在關注和投資農業,但是到最后,農業商業化趨勢到底會去往何方,到底對占大比重的普通農民有什么幫助和價值輸入。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哪怕是現在各大廠商所做的扶貧采購,也不能完全帶給農民足夠多的價值。因為真正幫助中國農民的商業模式是持續性幫農民把農產品銷售出去,價格合適最優。從側面可以反映出農民最大的需求是賣出去,第二需求是價格合適。
中國農民相比歐美農民,由于上下產業鏈的差距、我國種植地貌分布廣、南北種植差異大、我國農民人口多成本低等,導致我們的農民在無法完美享受現代化、工業化、信息化便利,甚至連機械化都受限于資金。然而還有那么多的企業想去榨取農民的利益。其實很多針對農民的商業模式,最終的羊毛并不能直接出在農民身上。有些時候政府會是只比較好的羊。
可見針對農民的商業模式的核心價值是兩點,一是綁定政府,二是形成產銷聯盟。其中在種植養殖過程中指導和建議則是服務農業的范疇,是對生產環節的覆蓋和全產業鏈的彌補。
理論框架
首先普通農民不會為物聯網、信息化付費的,無論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就連提供金融保險服務,讓農民支付服務費都是有點艱難。但也不乏農民愿意支付的場景(農民賣蔬菜會出過磅費用)。
其次大戶還是愿意為種植養殖過程中的指導和建議進行付費,可以分析一下大戶相比于普通農民愿意付費的原因:第一是大戶經營規模大,付費的單件成本就降低了;第二,大戶有些是從普通農民擴大“企業規模”而來,有些是初入農業行業,有意愿也有資本接受生產指導;第三,對于大戶而而言,生產指導所帶來的效益是最大化的,可以設想一下一個種10畝果樹農民花1000塊報了個種植班,最后每畝產值增加了100元/畝,沒賺,但是一個大戶100畝,同樣是1000元成本,卻賺了9000元;第四,大戶比普通農民更容易拿到政府的補貼等外部資金流入;
因此針對農民的小商業模式只有如下:
農民主體的理論架構
在上圖中的起點是期待進入農業行業耕耘的上市硬件公司或者軟件公司。上市企業并不是硬指標,主要是擁有良好的企業形象和資金支持,并能夠撬動政府資源,以政府的角度出發,基于政府的角度,構建服務農民幫助農民的體系。
(1)政府主導
要讓政府主導這個體系雛形構建的,就需要為政府采集足夠多的數據。當然在大數據時代,各級政府,尤其是農業部門構建農業大數據展示系統,并采集農業數據已經是常態。這個時候這些軟件公司和硬件公司就可以以項目制的形式優先幫政府建立數據采集渠道,并進行數據成果大數據可視化展示。
(2)政府數據采集渠道搭建
在替政府構建外數據采集渠道,并展示部分數據后,一般就能實現生產側的數據可視化,隨后目標將瞄向銷售側,也可以通過項目制進行,不過這個時候需要引入市場監管部門,不僅僅是農業部門,進行跨政府部門協作,需要引入縣委、市委、省委等。通過農業橫向和縱向相關部門的引入,就能夠在貿易監控、市場監管、貿易統計等領域進行信息化和標準化,甚至還能引入音頻分析。與農業橫縱向部門合作之后,能夠為縣域經濟帶來穩定銷路、政府公益技術示范、真實市場情報。
政府機構的數據標準,以及行業的數據標準,歷來都是項目的機會所在,尤其目前云計算廠商將數據都獨立成為數據中臺,配合以大數據平臺和數據治理。
(3)政府引導生產側服務平臺建立
在為政府建立外部數據采集后,是能夠實現從銷售側幫助農民,還需要在構建銷售端信息化后,在生產側為農民構建服務平臺,可按照種植和養殖構建養殖業服務平臺和種植業服務平臺。對于這兩個平臺,上市大公司需要幫助政府,以政府為先導,構建這兩個服務平臺,并能夠從提供的服務中進行線下商業模式設計,賺取相應的資金。
1)養殖業服務平臺
在養殖業服務平臺上,能夠為養殖戶提供軟件層面如養殖視頻學習、咨詢問答,智能化養殖應用、養殖推薦、疫情防治;硬件層面的物聯網設備;服務層面的圈子培訓、交易技巧、農技培訓等。具體如下圖所示。
養殖業服務平臺示意圖
其中品質標準的涉入,會為企業帶來真正介入當地特色農產品或品牌農產品建立進程,并能根據特定要求排他性推薦飼料。
而養殖推薦和疫情防治則能充分應用數據采集的成果進行智慧養殖應用的開發和應用,并基于這些數據提供給肉禽類養殖的質量追溯,再結合業界普遍使用的區塊鏈技術,抬高企業技術水平的同時,為農業口新技術落地創造最佳實踐案例。數據一般情況下是不會騙人的,將帶給消費者不一樣的體驗和信任來源。
2)種植業服務平臺
在種植業服務平臺,則是咨詢問答、AI病蟲害識別、農資團購、測土配方、金融擔保和莊稼醫院。
相對于養殖業服務平臺,種植過程單體收益低,物聯網硬件設備應用場景少,農資成本占比大,病蟲害種類多等因素。種植業服務平臺類比養殖業服務平臺會有所區別,沒有硬件層,具體如下圖。同樣在這些領域有些公司可有所作為。
種植業服務平臺示意圖
(4)塑造意見領袖
當然這些不能一開始就直接服務于普通農民,而是需要基地/農場的優先試用,形成意見領袖,讓意見領袖示范帶動。而意見領袖的引入,則又需要為他們帶來渠道,即與貿易企業形成產銷合作聯盟。通過產銷聯盟將產地中的大頭孵化為產地所需的意見領袖。對于意見領袖,擁有優先接觸產銷聯盟中銷端的資源權利,允許意見領袖超自身農產品供應量去與銷端談判,并作為販子的身份出現在產地的普通農民面前,逐步在質量和品相領域引導普通農民的農產品向意見領袖的農產品靠齊。逐漸形成一定區域內的品質相近的農產品,在降低意見領袖的經營成本的同時,意見領袖可賺取差價,激發其做意見領袖的目的性。提高普通農民的品質和收益,形成區域品牌,最終一勞萬眾受益,只需要維護區域品牌和打假即可。
在塑造意見領袖的過程中,就需要知識性平臺、產銷對接平臺等的建立,并需要硬件設備監控普通農民的生產過程或者是收獲過程,保障品質,還需要以政府為主導,與當地農產品的主要銷地談判交流,明確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并逐步維護與消費者和銷地政府的渠道,甚至還可以引入部分保障金措施等保障雙方政府的公信度和權益。這些環節,都是上市的硬件or軟件公司可以發力和幫助建立之處。
(5)產銷聯盟驅動
在產銷聯盟和基地/農場的示范聯盟成立過程中,上市的硬件or軟件公司又有很多可以操作的空間。
首先聯盟形成需要渠道資源和政府站臺,其次聯盟運行需要組織架構和保障體系,最后聯盟評價需要軟件評估和硬件數據采集。這三個點就不仔細展開闡述,反正每個小點均是價值。
而產銷聯盟形成后,撮合的上市硬件或軟件公司,在贏得企業社會責任感和免費對外公益宣傳的同時,還能以扶貧脫困贏得政治資本,最后還能夠以科研立項形式獲取相關部委的一定金額的補貼,可謂一箭多雕。
內容來源:農業一二事 ,農業行業觀察整理編輯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75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人工智能+農業案例】朝一養殖:如何玩轉“人工..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