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舉國悲痛!
“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但袁老未竟的事業與夢想將會由繼承者延續!
眾所周知,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20多年來,袁隆平院士帶領團隊開展超級雜交稻攻關,分別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實現了大面積示范每公頃10.5噸、12噸、13.5噸、15噸的目標。最新育成的第三代雜交稻叁優一號,2020年作雙季晚稻種植平均畝產達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雜交早稻畝產619.06公斤,全年畝產達1530.76公斤,實現了周年畝產稻谷3000斤的攻關目標。
早在2018年,88歲的袁隆平說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國際稻都夢’,希望雜交水稻覆蓋全球。”
第一個夢想已經實現了,第二個夢想正在加速推進。
目前,雜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美國、巴西、馬達加斯加等國大面積種植,年種植面積達800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量比當地優良品種高出2噸左右。
3大創舉,震驚世界!我們一起來細數下:
創舉一、雜交水稻
中國雜交水稻發展是“磨難中成長”。除了袁隆平之外,還有丁穎、李必湖、顏龍安等科學家的心血與付出。
袁隆平從1953年大學畢業分配到安江農校,到1971年調往湖南省農科院前,一直生活、奮斗在這個偏僻的學校。在這里,他確立了為之奮斗一生的雜交水稻事業。
其實,中國雜交水稻理論研究經歷多位專家的嘔心瀝血,袁隆平曾說“自己是站在同行及前輩的肩膀上”。
眾所周知,雄性不育性的發現是雜交水稻研制成功的第一步。然而,水稻雜交難度大,要想成功,就要先育出只有“單一性功能”的水稻。中國稻作科學的奠基人丁穎曾用人工辦法給水稻“去雄”,但實際效果不佳,也未能大面積推廣。
在政府的指示下,1967年,由袁隆平、尹華奇與李必湖三人組成的“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組”正式成立,全力尋找不育系。其中,利用不育系來培育雜交水稻并非袁隆平的首創,并專注于“三系法”雜交水稻的研究。
其實,日本學者則在1917年就發現了野生不育系,并于1968年培育出“三系法”雜交水稻,但由于效果不好,并未在該國推廣開。
在湖南省安江農校早稻品種試驗田,袁隆平被一株“鶴立雞群”的水稻吸引了:株型優異,穗大粒多,這顆竟然有160多粒,遠遠超過普通稻穗。
期間幾年,袁隆平遭遇團隊散貨和分家、研究進展停滯,但雜交水稻研究及推廣事業從未間斷。
1975年以后,袁隆平以自己的不育系配成的優勢組合“南優2號”,在湖南洞庭湖地區大規模試種。后來,洞庭湖地區幾十萬畝水稻遭遇矮縮病,顆粒無收,“南優2號”也因此被逐漸淘汰。
1973年10月,在全國雜交水稻會議上,袁隆平發表論文《利用“野敗”選育“三系”的進展》,正式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76年,雜交水稻開始進行大面積推廣,全國達到208萬畝,增產全部在20%以上。
1982年,國際水稻研究所學術會首次公認:中國科學家袁隆平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從“三系”到“兩系”的轉變是中國雜交水稻新的探索,1995年,袁隆平主導的“兩系法”雜交水稻大面積生產,平均產量比“三系”增長了5%~10%。袁隆平提出“超級水稻”的概念。
2000年,袁隆平的超級雜交水稻畝產700公斤目標實現;2004年,800公斤目標實現;2005年,超級稻第三期小片試驗田達到900公斤。
目前,中國雜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研究和推廣,種植面積達到150萬公頃。雜交水稻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對世界減少饑餓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88歲的袁隆平曾多次表示,“我有兩個愿望:一是2010年超級雜交水稻能實現畝產900公斤的目標,二是將雜交水稻在全世界推廣到1500萬公頃,多養活1億世界人口。”
創舉二、海水稻
全球有9.5億公頃鹽堿地,亞洲占3.2億公頃,海水稻的研發是一項世界級的超級工程。
據了解,我國鹽堿地主要分布在西北、華北和東北平原的低地、湖邊或山前沖積扇的下部邊緣,以及沿海地帶。如果能將我國近一億畝鹽堿地改造利用,生產農作物,可解決8000萬人的糧食問題。
88歲的袁隆平想再次攻克這一難關。袁隆平團隊已經在山東的青島、東營、還有在江蘇、浙江都布了點主攻“海水稻”,基地利用袁隆平團隊“四維改良法”,改變土地鹽堿化現狀,化灘涂為良田。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海水稻發展到1億畝,最低要求生產300億公斤糧食,生產一個湖南省的糧食總產量,多養活8000萬人口,這是我的夢想。
近幾年,山東已經投入大量資金,著手嘗試解決鹽堿地再利用問題,他們的想法與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一拍即合。
2018年,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將繼續在國內不同氣候區發起,建立5到10處海水稻示范種植推廣基地,用2到3年時間在技術層面和經濟層面,為海水稻產業化推廣提供成熟解決模式。
其實,早在2016年8月,袁隆平團隊正式入駐山東青島國際院士港,主攻雜交“海水稻”科研項目。
為了種植“海水稻”,讓鹽堿荒灘變良田,袁隆平團隊的“四維改良法”應運而生。它整合了物聯網系統、土壤定向調節劑、植物生長調節素及抗逆性水稻四大要素的技術配套方法,讓土壤和作物活起來。
2017年,袁隆平團隊經過多次試驗,從四個維度對鹽堿地進行綜合的改良、并且從180多個品種里選定一個品種,小試驗田里畝產可以達到620公斤。
經過測量、收割、脫粒、稱重、去雜、水分測定等多道工序進行測產驗收。據了解,這次測產的“海水稻”2018年5月初開始插秧,截至收割已經過153天生長期,實際測產樣本是從80份海水稻材料里選出長勢最好的海水稻,即1805品系。
根據農業農村部《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測產驗收方法》中“水稻測產驗收條款”的要求,經測定,“海水稻”理論測產結果為646.3公斤/畝,實際產量549.63公斤/畝。
之后海水稻在新疆、陜西南泥灣、乃至中東沙漠里成功種植收獲成功。袁隆平團隊海水稻正在改造億畝荒灘,增加億畝良田,2020年將“海水稻”推廣種植一億畝是袁隆平的小目標。
創舉三、沙漠種水稻
我國有著960萬平方千米的廣闊土地,但事實上,一直以來我國卻進行著的是“以世界7%的耕地養活世界22%的人口”。我國大片的土地是不適合種植作業的,更有像塔克拉瑪干沙漠這樣的不毛之地。
但袁隆平又做到了。
據中新網報道,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帶領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團隊近日對在迪拜熱帶沙漠中實驗種植的水稻進行測產,最高畝產超過500公斤!這是全球首次在熱帶沙漠中實驗種植水稻取得成功。
從報告中獲悉,2017年,袁隆平團隊把“四維改良”技術也引入了迪拜的種植實驗中,不僅能將所需水肥自動送達水稻根系部,供水稻生長,還能將土壤中滲出的多余水肥回收再利用,精確控制水稻生長所需要的水分和養分,這樣土壤就可以達到種植水稻和植物的可能性。
繼中東沙漠種水稻成功之后,袁隆平又有新動作:讓沙漠變耕地。
據央視報道,2018年開始,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新疆岳普湖縣開辟了向大漠要耕地的試驗田。
袁隆平的奇跡還在發生...
2019年6月15日,在河北省硅谷農科院超級雜交稻示范基地,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團隊選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湘兩優900(超優千號)”通過了該省科技廳組織的測產驗收。平均畝產1149.02公斤,即每公頃17.2噸,創造了世界水稻單產的最新、最高紀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雖然,袁隆平院士離開了我們,但袁隆平的精神、信念、夢想激勵著我們砥礪前行。
關于袁隆平的名言名句
1. 書本和電腦很重要,但是書本和電腦種不出水稻!
2.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雜交稻
3. 人就像一粒種子 各方面都要健康
4. 我是70多歲的年齡,50多歲的身體,30多歲的心態,更有20多歲的肌肉彈性。
5. 我成功的秘訣:知識、汗水、靈感、機遇
6. 不愛國就不能成為科學家
7. 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
8. 如果全世界有一半的水稻田種上雜交稻,每一公頃能增產兩噸,(這樣)來算的話呢,每一年可以多養活五億人。
9. 幸好我們國家采取計劃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長,控制人口成幾何基數的增長,我跟你說,馬爾薩斯是對的,馬爾薩斯是先知先覺,你批馬爾薩斯是批不了的。
10. 我一個體會,只要是大方向是對的,不是死胡同,你只要堅持下去,他會達到光明的彼岸的。
11. 第二個不要怕失敗。怕失敗的人最好是不要搞研究,搞研究,絕大部分實驗都是失敗的,不會那么一帆風順的。這是我一點體會,是不怕失敗。
12. 我不是那種書呆子,我這個人呢,思想比較解放,比較自由,考慮問題的時候看書。看書呢,一邊看,當場汲取他們的經驗,一方面還要打問號,這里面很重要的,你專門是死記硬背的,那不行的,你必須根據我們的實踐,提出它的問題在哪里。
13. 科學研究要勇于探索,勇于創新,這個是關鍵。搞科研,應該尊重權威但不能迷信權威,應該多讀書但不能迷信書本。科研的本質是創新,如果不尊重權威、不讀書,創新就失去了基礎;如果迷信權威、迷信書本,創新就沒有了空間。
14. 我搞不懂老外問別人多大年紀了要說“How old are you?” (你多老啊?),所以我到國外問老太婆:“How young are you?”,對方高興壞了!
15.90歲的袁隆平視頻回信勉勵青年,視頻中,袁老送給年輕人八個字:“知識、汗水、靈感、機遇”。
16.只要是大方向是對的,不是死胡同,你只要堅持下去,他會達到光明的彼岸的。
17.性格決定命運,有一點點關系,不是全部。性格很重要,但是不見得決定命運,命運是由各方面來決定的,還有外界條件,還有時代不同了等等。
18.我覺得,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種子健康了,我們每個人的事業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
19.人怕出名,豬怕壯。人出名了,官做大了,自由度越來越小。
20.人就像一粒種子,各方面都要健康。
21.快樂的秘訣,就是要有追求,有希望,身體好。你追求的東西,如果再怎么努力都沒有希望實現,不會快樂。一天到晚想著名利得失,也不會快樂。
22.作為一個科學家,不能迷信權威,迷信書本,也不能因為取得一丁點的成績就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科學是沒有止境的。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創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創常新。
23.要成才,第一要素,也是最基本的要素,是身體要好。身體不健康,心有余力不足,無論你搞什么研究都支撐不下來。我現在還在第一線,只要田里有稻子,我每天都要下田的。身體不好,怎么行?
24.科學研究要勇于探索,勇于創新,這個是關鍵。搞科研,應該尊重權威但不能迷信權威,應該多讀書但不能迷信書本。科研的本質是創新,如果不尊重權威、不讀書,創新就失去了基礎;如果迷信權威、迷信書本,創新就沒有了空間。
25.不要怕失敗。怕失敗的人最好是不要搞研究,搞研究,絕大部分實驗都是失敗的,不會那么一帆風順的。
26.對金錢,我是有看法的,要生活、生產,錢是重要的,錢來路要正。第二,錢是來用的,有錢不用等于沒有錢。但是用錢,第一不要奢侈浪費,第二不要小氣,該用的就用,不該用的就不用。
27.盡管天上有一顆以我的名字命名的行星,地上到處有我的畫像,名字也經常出現在各種媒體上,但我絕對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因為我童心未泯,不喜歡古板,不喜歡一本正經。
28.書本和電腦很重要,但是書本和電腦種不出水稻!
29.人要吃飯、穿衣,要生存,沒有錢不行,但一定要來路正,靠自己的誠實勞動獲得。有了錢,要用在正當處,既不能揮霍浪費,也不要吝嗇小氣。我喜歡樸素的生活。
30.大學畢業的時候,同學給我總結了兩條,愛好:“自由”;特長:“散漫”,加起來就是“自由散漫”。我還就喜歡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31.對金錢,我是有看法的,要生活、生產,錢是重要的,錢來路要正。第二,錢是來用的,有錢不用等于沒有錢。但是用錢,第一不要奢侈浪費,第二不要小氣,該用的就用,不該用的就不用。
最后,送上我們的最深切悼念、懷念、思念!袁老,一路走好!
內容來源:農業行業觀察編輯中心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81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