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7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負責人劉涵,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負責人劉莉華,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負責人陳光華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邢慧娜持發布會。
今年以來,受國際形勢和疫情影響,全球糧食市場劇烈波動,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今年我國糧食生產情況怎么樣?接下來將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全年糧食產量、端牢“中國飯碗”?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負責人 劉莉華——
糧食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今年的糧食生產遭遇了去年罕見的秋汛、農資價格持續高漲、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國際農產品市場大幅波動等特殊的困難。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格外關心,出臺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超強的措施抓糧食生產。在中央政策支持和各地工作的推動下,從目前情況看,今年糧食生產形勢總體還是不錯的。夏糧早稻秋糧三季糧食,夏糧已經豐收到手,增產28.7億斤,早稻收獲過六成,產量有望保持穩定。為全年糧食豐收打下了基礎,為穩物價穩預期增信心、穩定經濟大盤提供了支撐。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在秋糧,秋糧占75%,能否實現全年糧食豐收關鍵還得看秋糧。從我們目前掌握的情況看,今年秋糧豐收還是有一定基礎的,主要是有兩點判斷:
一個判斷是,面積增加。大家都知道,面積是產量的基礎。目前,除部分雙季晚稻和晚秋糧作物外,秋糧面積大頭已落地。初步預計,今年秋糧面積有望超過13億畝,比上年有所增加。面積主要增在三個方面:一是各地層層壓實責任,整治撂荒地、清理“非糧化”、發展間套種,努力種足種滿;二是春夏播期間氣象條件總體比較有利,土壤墑情比較好,比如去年華南因旱種不下去的今年也都種下去了;三是糧食價格比較好,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比較高。
另一個判斷是,長勢總體正常。秋糧的大頭在東北,東北糧食占了秋糧的1/3以上,今年東北大部雨水好、墑情足,除了局部地區強降雨造成農田內澇、部分玉米受災外,大部地區的作物長勢都好于常年。南方水稻長勢也總體正常,黃淮海、西北地區主要是玉米大豆,長勢也不錯。
現在距秋糧收獲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7、8、9三個月既是秋糧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旱澇、臺風等災害多發重發的時期,還是病蟲危害最嚴重的時候,奪取秋糧豐收還要過多個關口,任務還十分艱巨。下一步,我們將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一環不松、一招不落,全力抓好秋糧生產,確保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重點是抓好三件事:
一是抓好面積的落實。關鍵是要確保晚稻和晚秋作物應種盡種,種在適播期,特別是指導“兩季不足 一季有余”的地區努力發展再生稻,能增一畝是一畝,能增一季是一季。
二是抓好秋糧田間管理。分作物、分區域制定完善秋糧田間管理技術意見,繼續組織我們部里包省包片工作組和科技小分隊深入生產一線,指導農民搞好秋糧的肥水管理,落實關鍵措施,確保安全成熟、促進單產提高。
三是抓好防災減災。重點是要做好洪澇、夏伏旱、高溫熱害、臺風、早霜、寒露風等災害的防范,實現“龍口奪糧”。加強草地貪夜蛾“三區四帶”的布防、水稻“兩遷”害蟲等重大病蟲害的防治,實現“蟲口奪糧”。
現在是小麥購銷的旺季,農民群眾最關心的是豐收后糧食能否賣出好價錢。那么,小麥今年的購銷形勢如何?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負責人 劉涵——
今年小麥實現豐收增產,各方反響積極,市場購銷兩旺。據我部調度分析,今年新麥上市以來,市場運行主要有兩大特點:一方面,價格行情歷史最好。由于新麥的質量明顯好于去年,籽粒飽滿、容重高,市場需求旺盛,收購均價穩定在每斤1.5元左右,比去年同期高約3毛錢,是近年來最好的市場行情。另一方面,收購進度正常偏快。糧食加工、貿易、儲備等企業收購意愿較強,入市積極、購銷活躍,市場收購平穩有序,進度略快于上年。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統計,截至7月15日,主產區累計收購新麥3731萬噸,同比增加169萬噸。據對主產區調度,由于小麥單產高、價格好,再加上中央財政兩次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種糧增支影響,農民今年的種糧收益普遍好于上年,實現了豐產又增收。
從后期走勢來看,小麥產需平衡有余,收購價格將小幅波動。考慮到夏季高溫多雨,糧食保存難度比較大,建議農民朋友們把握好售糧的時機和節奏,防范壞糧風險和市場風險,獲得更好的收益。
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中提到,氣候變化會導致植被帶分布北移,國家需要開展農業氣候資源動態評估和精細區劃。今年溫度和降雨量都比較極端,那么今年氣候變化是否已對農業生產產生了影響?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負責人 劉莉華——
中國也是全球氣候變化影響顯著的區域,農業氣候資源在發生著改變。比如,我國降水量平均每10年就增加5.1毫米,呈現出一種“降雨帶北擴”的趨勢,西北地區“暖濕化”比較明顯,北方冬小麥的種植界限在向北、向西擴張。氣候變化也導致我國極端氣象災害的事件增多,災害異常性和不可預見性越來越大,給農業生產帶來的挑戰也越來越大。
比如,黃淮海常年多發生旱災,去年秋天就遭遇了極端罕見的洪澇災害,9月、10月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4倍,是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有的地方一個月下了一年的降雨量,導致土壤過濕、機器不能下地,我們國家有1/3的冬小麥晚播,我們千方百計才穩住了冬小麥的面積。
今年春播以來,農業氣象條件總體還是比較有利,主要氣象災害是華南洪澇、長江中下游局部地區的陰雨寡照,黃淮海、西北、內蒙古中西部階段性干旱,近期東北、西北局部的一些地方的洪澇,這些災害發生的區域都是局部的,過程也是階段性的,影響程度總體偏輕。特別是對糧食和農業生產影響最大的旱災,今年沒有大面積發生。整體來說,目前整個秋糧生產的基礎還是比較好的。
據中國氣象局預測,汛期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極端天氣事件偏多,旱澇災害較重,呈現出“兩頭澇、中間旱”的態勢,東北和黃淮海常年抗旱的地方可能要抗澇,長江中下游常年防汛的地方可能要應對高溫干旱,抗災奪豐收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我們將牢固樹立“防災就是增產、減損就是增糧”的理念,立足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環環緊扣、一招不落,細化實化工作措施,努力做到重災區少減產、輕災區保穩產、無災區多增產,千方百計奪取糧食和農業好收成。重點是三個方面:
一是加強災情的監測預警。分區域、分災種完善災害的應對預警措施和預案,做好救災物資儲備和技術準備。與氣象、應急等部門密切溝通,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提前落實防災措施。
二是加強科學抗災指導。繼續組織專家指導組、科技小分隊等專業力量深入災區開展技術指導服務,落實防災抗災關鍵措施,特別是集成落實秋糧“一噴多促”防災減災穩產增產技術措施,加快作物的生育進程,確保安全成熟。
三是加強病蟲防控。重點是加強草地貪夜蛾、水稻“兩遷”害蟲等重大病蟲的監測預警,組織好統防統治、應急防治,最大限度減輕病蟲危害。
國家級轉基因大豆玉米品種審定標準在上月初印發,這是否意味著政府正在加快推進轉基因大豆玉米的商業化種植?有分析認為,轉基因玉米、大豆品種的上市銷售有望在2023年前后落地,農業農村部對此如何評論?另外,當前對于全球糧食危機的討論正在升溫,美國設置了全球糧食安全事務特使。中國是否會參考類似做法,設置相似職位?中美農業部門在應對全球糧食危機方面會如何合作?
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 曾衍德——
轉基因技術作為一種新技術,世界各國都在加快創新,我國也建立了相應的研發體系和評價體系,培育了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我想說明一點,我們在推進農業轉基因技術的研發過程中,按照中央要求,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主要是以下三點:
第一,依法依規。我們按照種子法和農作物轉基因生物管理規定,制定了轉基因安全評價、品種審定、種子生產經營、植物品種命名等規章制度。
第二,嚴格監管。剛才你說到,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制定了國家級轉基因大豆、玉米品種審定標準,并在6月份發布實施。這個標準主要是在相應的非轉基因品種審定標準基礎上做加法,豐產性、抗病性等基本條件是一致的,只是增加了轉基因品種的抗蟲、耐除草劑等目標性狀的規定。同時,對研發試驗、種子生產經營等關鍵節點的監管都是很嚴格的,對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嚴查一起。執法是嚴格的,效果是好的。
第三,轉基因產業化應用試點在有序推進。對于獲得生產應用安全性證書的轉基因玉米、大豆品種,我們開展一定的試種試驗,目前正在有序推進。從去年的試點效果看,效果是不錯的,今年是第二年,我們仍然嚴格按照規定和要求有序開展試點。
糧食安全是全球共同關注的問題,糧食安全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最重要的物質基礎,這也是當前全球最關注的問題之一。當前看,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緣沖突對全球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供給造成了影響,全球農業貿易體系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也更加突出。我們也注意到,疫情發生以來,有一些國家采取了糧食和農產品限制出口措施,對區域和全球糧食安全造成了影響。中國政府有力應對,采取了有效措施,從工作看,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全力抓好國內糧食穩產保供。我們注重糧食生產能力提升,抓住種子耕地兩個要害,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育種創新,提升糧食產能。現在看,我們這點做得很好。去年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83公斤,遠高于世界公認的安全標準。中國立足于自身資源,成功解決了占全球1/5人口的吃飯問題,這本身就是對保障全球糧食安全的重要貢獻。這一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是世界認可的。
第二,積極推進農業國際合作。中國積極履行國際責任,通過農業南南合作、多邊雙邊糧食援助等,積極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提高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水平。中國是向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捐資最多、派出專家最多的國家。這是我們多年堅持的。
第三,加強中美合作。中美都是農業大國,應在共同維護全球糧食安全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去年以來,中美兩國農業部門的互動良好,雙方在工作層面就加強糧食安全開展合作溝通,未來還在相關政策協調、技術合作、人員交流等方面形成了一些有積極進展的項目意向。這將為全球糧食安全體系和農產品市場注入更多確定性,也有利于維護全球的糧食安全。
內容來源:中國網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89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