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原標題:《良田何處來——全國政協“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雙周協商座談會綜述》】
4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三次雙周協商座談會聚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議題,發揮全國政協“三農”領域人才薈萃的優勢,緊扣影響國家糧食安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有針對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
初夏時節,山東平陰縣的田間,麥浪翻滾。每一次風吹過,鮮嫩的麥穗迎著陽光,都以不可察覺的速度染上金黃的色彩。“再過十天半個月,就收割啦!”
不過,很難想象的是,之后這片麥田將引入黃河水,搖身一變為稻田。再過幾個月,平陰又會在“稻花香里說豐年”。實行一季麥一季稻輪作法,是近年來平陰縣因地制宜建設高標準農田的探索實踐。“引入黃河水、旱田改水田,將沿黃灘區的澇洼地改造成稻藕套種的水田,既改善了種植結構,又增加了產出效益。”平陰縣政協常委、自然資源局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科科長曹寶鈺介紹。
“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切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言猶在耳。
4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三次雙周協商座談會聚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議題,發揮全國政協“三農”領域人才薈萃的優勢,緊扣影響國家糧食安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有針對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
那么,高標準農田“高”在哪里,怎樣保障糧食安全,建設資金從哪里來?我們從這場雙周協商座談會說開去,看一看被稱為“良田”的高標準農田“源頭”。
標準“高”在哪兒
14億多人口要吃飯,這是中國最大的國情。建設高標準農田就是解決吃飯問題的一個重要抓手。
什么是高標準農田?
“高標準農田是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農田,是耕地中的精華。”2021年9月16日,《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正式印發,借鑒2013年以來總體規劃和各地實踐經驗,明確了新一輪高標準農田的建設目標——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
建成一畝高標準農田,能多打多少糧食?
高標準農田的首要目標是提升產能,完成“一季千斤、兩季噸糧”的任務。座談會現場,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部長唐仁健作了詳細介紹:“據專家測算,高標準農田項目區糧食產能一般能增加10%-20%,規模經營比例、機械化水平提高30個、15個百分點,水、肥、藥利用效率和抗災減災能力也顯著提升。”
小田變大田,農田樣貌、產能都在“提擋升級”。截至2022年底,我國已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為每年完成1.3萬億斤以上糧食總產量的任務夯實了基礎。
有了統一規劃和建設標準,各地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也就“有的放矢”。現在,經歷過一個完整四季考驗的高標準農田,情況如何?有哪些問題和經驗?
今年全國“兩會”剛結束不到一周,民建中央和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聯合調研組趕赴河南、寧夏、甘肅、青海四地,直接扎到麥田里,與地方相關部門負責同志、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代表們攀談,交流探討當地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調研組既看到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顯著成績,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比如:規劃上下一般粗,標準不具體,監督、驗收把關不到位,有的建完后不好用、不能用。”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建中央專職副主席孫東生是調研組組長,認為需要高度重視和解決好這些問題。他建議因地制宜、分區分類科學制定地方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我國地形地貌復雜、農業分布區域較廣,氣候、土壤、水資源等農業基礎條件差異性大,需要分類施策。”
如何銜接新規劃?全國政協常委、農業農村部原副部長張桃林親歷了新規劃的編制,建議精準銜接“三區三線”劃定,加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面細致摸清耕地及高標準農田數量質量狀況、空間分布等,在此基礎上落實并充分銜接新一輪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盡快編制完善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方案。”
旱澇怎么保收
建成高標準農田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旱澇保收。調研組在河南了解到,2021年“7·20”特大暴雨暴露了高標準農田重“灌”輕“排”問題,防災減災能力存在短板和弱項,造成重大損失。怎么把“望天田”改造成“高產田”,成為調研組關注的一個問題。
“氣象保障在高標準農田中主要發揮三個作用:監測氣候條件、發布預報預警、研判作物生長優劣程度。”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地球系統數值預報中心副主任龔建東建議積極發揮氣象保障在高標準農田產能提升中的作用,如建設涵蓋自動氣象觀測儀、農田小氣候儀等農業氣象自動化觀測網絡,讓“小儀器”發揮“大作用”。
近年來,部分地方已積極爭取將氣象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2021年,河南在編制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時,首次將氣象保障與“田、土、水、路、林、電、技、管”八大建設并列,作為九大建設內容之一,開展全鏈條氣象保障工作。
同樣遭受大雨困擾的還有黑土地。每年雨季過后,黑土地上都會增添新的“傷疤”——侵蝕溝,導致黑土破碎化和糧食產量下降。
“黑土侵蝕溝最寬的可達5米,最長的可達數百米,”生于黑土地、長于黑土地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所長姜明一逮到機會,就要說一說“侵蝕溝”治理問題:“東北黑土地是除黃土高原外溝道侵蝕最為嚴重的區域!2021年水利部侵蝕溝專項普查發現,耕地中侵蝕溝數量高達49.5萬條,其中80%以上的侵蝕溝分布于耕地中;根據中科院‘黑土糧倉’科技會戰監測結果,自2020年以來,漫川漫崗黑土區新成侵蝕溝數量增加了6.6%,年均每100平方千米的新成侵蝕溝6.5條。”
座談會上,作為“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先導專項的總指揮,姜明建議在設計理念上,推動黑土侵蝕治理與高標準農田建設中的“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充分融合,還要設立“黑土地土壤產能數字模擬”的科學裝置,“通過大科技裝置,實現我國乃至世界首個風、水及凍融等多營力作用下的黑土質量演變過程模擬和預測大型平臺。”
糧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解決靠天吃飯問題,根本的一條是大興農田水利。
作為一個與水打了38年交道的水利人,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李原園開門見山:已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中,還有2億多畝沒有灌排保障,穩產高產的基礎很不牢固。
“建設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重點在于破解水資源制約瓶頸,補齊農田灌溉排水保障的短板。”李原園建議加快推動國家水網建設,優先把耕地灌溉面積建成高標準農田,協調推進灌區現代化建設。
發言最后,李原園提到了“農業水價”改革,這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現實需要,“讓農民用得起水,讓河湖補得起水。”
“錢”從哪里來
“這個決心一定要下,該拿的錢一定要拿!”對于高標準農田建設,總書記念茲在茲。
錢從哪里來?
建成一畝高標準農田,要投入多少錢?
現行標準下,一畝高標準農田的投入要逐步達到3000元,丘陵山區超過5000元。座談會上,唐仁健坦言:“目前中央財政投入不到1100元,地方各級政府因財政困難等原因,投入水平總體不高。專項債主要靠新增耕地指標調劑收益來償還,現在認定、入庫、調劑和收益使用等協調落實難度大。目前,上海、江蘇、浙江、江西、四川等5省市畝均投入水平達到了3000元以上。”
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還差多少錢?
“未來總投資將高達數萬億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董事長錢文揮說。作為農業領域政策性銀行的“大掌柜”,錢文揮介紹了“金融活水”情況:“十四五”以來累計投放農地貸款5363億元。但在實踐中,依然存在建設資金補助標準偏低、資金籌措難度加大、社會投融資意愿不強等問題。
而且,今年高標準農田啟動改造提升任務。這讓唐仁健倍感壓力:“2020年以前建成的8億畝高標準農田,還有很大一部分已超過使用年限,新建和改造提升的任務都非常繁重。”
雙重壓力下的資金缺口怎么補?委員們出主意,想辦法。
全國政協委員、江西農業大學副校長劉木華提議建立“國家糧食安全保障基金”。“建立糧食主銷區對主產區的資金補償機制,結合國家資金投入,設立國家糧食安全保障基金,其中劃定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或建設后的長效管護費用,以調動糧食生產地區高標準農田的建設、管護以及相關主體的種糧積極性。”
錢文揮認為可以探索“兩項指標”,用“自我反哺”的方式彌補建設資金不足。高標準農田項目通常能夠增加耕地面積,產生補充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這兩項指標交易后可帶來較為可觀的現金流。“將指標交易收入作為項目自身現金流和企業還本付息來源之一,不僅不會增加地方政府債務,反而能緩解政府投資壓力并促進財政增收。”
聽完委員發言,部委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將堅持實事求是、盡力而為的原則,處理好財力可能、投資標準和建設規模的管理,處理好新建與改造提升的關系,“進一步明確中央和地方的責任,做到責任一起扛、飯碗一起端。”
小滿已過,芒種將至。站在山東段的黃河岸邊,看靜流東去,不舍晝夜,頗多遐想。而從那泛黃的橫無際涯的良田里,則已經望得見即將豐收的繁忙了。
來源:《中國政協》2023年第11期 作者:馬欣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95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