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12月底,一年一度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如期召開,定調2024年“三農”工作。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分析了當前“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和挑戰,并部署2024年“三農”工作。會議指出“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等未來重要工作。會議同時還強調,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
那么,2024年“三農”工作具體怎么干?如何理解“三農”會議中的一些重要提法?
01
如何理解這些重要提法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樹立大農業觀”,何謂大農業觀?大農業觀又要怎樣樹立?
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林萬龍表示,大農業觀有多重含義,大農業觀可以從產業鏈的角度去理解。農業是一個產業鏈,包括生產、加工、倉庫、運輸、銷售等,也包括各種和農業相關的如肥料農藥領域的工業產業、社會化服務等服務業,所以它是一個三產融合的產業。
多元的產業鏈條構成了農業產業豐富的內涵,同時,林萬龍認為,在功能方面,農業同樣是多元的,農業的功能不止是提供食品,在提供食品之外,還有休閑、文旅、生態環境營造等各個方面的功能,所以應該充分認識到農業的多功能性,真正認識到農業多元的價值,這有助于幫助我們樹立大農業觀。
如何發展大農業?林萬龍表示,首先要觀念先行,認識到農業功能的多元性,才有可能樹立大農業觀,認識到農業產業鏈條的價值,才有可能落實大農業觀。
在落實大農業觀的具體措施方面,林萬龍表示,首先要打造多種業態,在種植養殖這些傳統的農業業態外,同時打造農業加工、電商、休閑觀光等多種農業業態,促進農業的多元發展。其次要加強科技興農的力量,農業的多元化要依靠科技來實現,舉例來說,藻類可以作為食物,但直接吃藻類,很多人難以接受,如果通過科技,把原材料變成大眾可食用、可接受的產品,就很容易推廣了。
同時,202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到:“要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農林牧漁并舉,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大食物觀”正式被提出是在2015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此后“大食物觀”屢次出現在國家重要會議或文件里。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樹立大食物觀,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并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如何理解大食物觀?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鐘鈺表示,過去,人們一提到糧食,只會想到饅頭、米飯等,但實際上,肉、奶、水產品、果蔬類等也是糧食的轉化,大食物觀的糧食范疇,包括一切能夠滿足人類能量需求并具有營養健康價值的食物。
如何踐行大食物觀?鐘鈺認為,核心路徑在于科技裝備創新,國家通過科技裝備創新開拓食物來源途徑,進而滿足人們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另外人們也要樹立大農業觀,通過農林牧漁統籌發展,來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同時,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
本次會議明確提出,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值得注意的是,一周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及,強化農民增收舉措。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姜文來表示,促進農民增收是一個“硬杠杠”。我們需要讓農民獲益,感受到政策帶來的好處,農民增收也是“三農”工作實際效果的體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增加農民收入,也有利于促進農民消費,擴大內需。在如何促進農民增收上,關鍵還是要在產業上做文章。
02
“三農”工作三大重點值得關注
重點一:“千萬工程”學習和運用重要性提升。
會議討論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討論稿)》。
專家表示,“千萬工程”的學習和運用被提高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上。2024年,很多工作將圍繞“千萬工程”展開,很多政策也會陸續到位,推動“千萬工程”取得更大成效。
會議強調,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從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出發,找準鄉村振興的切入點,提高工作實效。
“千萬工程”部署自2003年。這項緣起于浙江鄉村環境變革的探索,催化帶動了生態變革、產業變革、社會變革,成為鄉村振興的“試驗田”、中國夢的“起手式”。中央財辦等部門在今年7月印發了《關于有力有序有效推廣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的指導意見》。各地積極學習,辦成了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
李國祥表示,明年的推廣力度和成效還會更大?!扒f工程”的特點是小切口、大成效,應該用更大力度推廣。
重點二:確保明年糧食產量1.3萬億斤以上。
會議強調,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推動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鞏固大豆擴種成果,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做好農業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確保2024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李國祥認為:“2023年,我國克服較為嚴重的自然災害等多重不利影響,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我們積累了很多經驗,對明年糧食生產目標的落實將發揮重要作用”。
會議強調,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健全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制度體系,優先把東北黑土地區、平原地區、具備水利灌溉條件地區的耕地建成高標準農田,適當提高投資補助水平。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
天風證券認為,糧食安全保障核心在于提升產量,破局方案主要包括優質種子培育、良好種植管理和高效糧食流通。
重點三:精準務實培育鄉村產業。
會議強調,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精準務實培育鄉村產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
李國祥認為,鄉村產業發展要起好步、走得穩、行得遠,能夠造福農民,必須尊重經濟規律,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發展要效益,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關于“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李國祥認為,應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盡可能地讓農民參與鄉村產業發展,注重把產業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通過就業帶動、保底分紅、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讓農民能夠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
內容來源:城市金融報,農業行業觀察全網推薦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86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