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今年年初,上海四部門印發了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農業碳匯交易試點工作方案》, 指出要統籌推進全國碳交易市場下的CCER碳匯交易,探索和拓寬農業碳匯生態產品價值市場化路徑。
農業碳匯屬于生態碳匯的一種,是具有碳源和碳匯雙重屬性的特殊產品。一方面,作為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源,農業生產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為57.95億噸,站全球總排放量的12.04%;同時又是重要的創匯領域,低碳農業可以抵消80%以上的農業碳排放。
本文將梳理農業碳匯概念、三大項目類型、重要政策、商業模式、交易案例等內容。
01
上海印發農業碳匯交易試點方案
1月11日,上海市農業農村委等四部門印發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農業碳匯交易試點工作方案》,提出統籌推進全國碳交易市場下的CCER碳匯交易、長三角區域碳普惠機制下的碳匯交易,探索和拓寬農業碳匯生態產品價值市場化路徑。
方案指出要探索農業碳匯交易機制。研究建立減排固碳和核算論證體系,探索開發農業碳匯項目,促進農業綠色低碳生產轉化為碳匯交易產品。鼓勵支持企業,特別是高耗能高排放企業積極參與農業碳匯交易。
方案明確了建立碳匯定期溝通機制、開展碳匯方法學研究、開展碳匯項目試點、推進搭建碳匯綜合服務平臺、鼓勵碳匯交易等五項任務。
國家也發布了多項重要政策來支持農業碳匯項目發展,如:
2012年國家發改委頒布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支持鼓勵農林等碳匯項目申請并交易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
2015年5月28日,農業部會同發改委等部門編制的《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提到,要建立農業碳匯交易制度,促進低碳發展。
2019年生態環境部在《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0660號(資源環境類047號)提案答復的函》中指出:鼓勵和支持農業溫室氣體減排交易,并研究推進將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納入全國碳市場。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提到,開展耕地質量提升行動,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提升生態農業碳匯。
2022年5月7日,農業農村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的《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明確了包括稻田甲烷減排、化肥減量增效、農田碳匯提升在內的十大行動內容。
2023年8月2日,農業農村部在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4814號建議的答復中明確,正在積極探索農業碳減排和利用路徑,對農業碳匯項目納入CCER機制的科學性和實施路徑進行深入研究。
02
農業碳匯概念、范圍
1、什么是農業碳匯?農業碳匯是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實現鄉村振興和生態保護的一種新興模式。農業碳匯的應用與發展可以激勵農業系統主動進行減排與增匯,兩種途徑:一是減少碳排放,產生“碳減排量”;二是增加碳的吸收、固定或封存,產生“碳匯的增量”。“碳減排量”與“碳匯的增量”具有質與量的統一性,都會最終增加額外的碳排放空間。具體而言,農業碳匯交易是以規定的碳排放量為基準線,在農業生產活動中溫室氣體(碳)吸收量與排放量相減得到正數即實現“碳匯”,由此產生的經核證的碳匯量可以進入碳匯交易市場,用來抵消控排企業超出的部分排放量,減輕買方減排壓力,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促進雙方主體的經濟發展。2、農業碳匯內容類型農業碳匯是生態系統碳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身也是一個小型生態循環圈,客體眾多,將以農業對象(碳源)為依據進行劃分。(1)土地土地在生態系統中起著基石作用,無論是傳統農業還是現代農業都無法離開土地資源進行生產活動,目前我國農業農田以土壤為主要碳庫之一。它的價值表現為:一方面,自然形成與人工移培的土壤具有吸收、固定、存儲溫室氣體的功能,可以為農業碳匯起到“固碳”,即“增匯”的作用,用于內部抵消生產活動中的碳排放量后,若還有剩余即產生可用來核驗的“增量”。另一方面,土壤不僅吸收空氣中的碳,其作為貯存體本身含有內碳,農田的使用類型、生產活動和其他變量都會改變土壤的固碳能力和內部循環的平衡狀態。(2)農作物農作物是農業的生產對象,也是農業碳匯的另一個碳庫——活生物量(溫室氣體清單定義的碳庫之一)的組成。成熟或半成熟時期的農作物(地上生物量)通過脫離土壤的地上部分,通過光合作用和吸收已有的溫室氣體,再由根莖(地下生物量)存儲在本體或運輸至土壤中,進行生物固碳。(3)產品減排不是減生產力,實現碳匯不是阻礙發展,而是推動發展。農業是支柱型產業,產出與供給是國民的根本。農業生產活動的產出,包括農作物本身與副產品孳息,還包括農業廢棄物,如因自然原因掉落的作物,遺留的秸稈,化肥、農藥的殘留元素等。一年多熟以及可以繼續生產孳息的農作物的農產品收取則對碳匯的影響較小。掉落的農作物、成熟農作物莖葉(穗)的部分(秸稈)是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資源,秸稈中存有農作物光合作用的一半以上的產物,是正面的剩余產品。
03
農業碳匯七大商業模式
01、碳票
碳票是農業減排固碳量收益權的證明,具體來說是指碳匯項目經第三方機構、專家審查以及相關部門核驗確定減排量或固碳量后,得到的憑證。個人或公司憑此證明參與碳匯市場,如碳匯買賣、抵押、投融資等活動。目前,碳票已經成為各地探索碳匯流通融資的重要載體。
02、農產品碳標簽
農產品碳標簽是指將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全過程產生的碳排放量或固碳量,以標簽的形式展現出來。相比于碳票主要與種植面積相關聯的特性,農產品碳標簽是依附于農產品、更能體現種植者在減排固碳方面個體差異的標識物。
農戶可以通過三條途徑實現碳匯價值:一是農戶通過出售貼有碳標簽的農產品獲得高出市場平均價格的溢價;二是金融機構可以通過碳標簽精準地找到低碳生產的主體,對其發放綠色信貸,降低農戶的資金成本;三是以區域為單元,將附著在農產品上的減排固碳量集中打包成為碳資產,通過碳交易實現收益。
03、農業碳匯交易
農業碳匯交易包括現貨交易及遠期交易。
農業碳匯現貨交易是指各碳匯項目減排固碳量經由第三方機構評審合格后,在已經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備案的碳交易所競拍交易,或由各地政府搭建平臺交易,各排放企業買家出資購買的過程。
農業碳匯遠期交易是指在碳匯項目注冊備案后,項目主與各排放企業買家簽訂訂購協議,賣家預付定金,在獲得國家主管部門簽發的減排固碳量后根據當年碳匯市場價格再進行實際交易的過程。
目前,在政府的推動下,各地紛紛推出農業碳匯交易首單。如2022年5月,廈門市產權交易中心達成全國首單農業碳匯交易,廈門市同安區蓮花鎮軍營村和白交祠村賣出了全國首筆茶業碳匯,交易量為3357t。
04、農業碳匯信貸
農業碳匯信貸是指碳匯預期收益權質押貸款,即借款人以官方機構評估的預期碳匯價值作為抵押向銀行貸款。在眾多產品中屬林業碳匯貸款在碳匯金融產品中最為常見。全國首單碳匯貸款是興業銀行南平分行向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國有林場發放的2000萬元林業碳匯質押貸款。
05、農業碳匯投融資
目前,農業碳匯投融資有碳匯入股、碳匯債券兩種方式。
其中,碳匯入股是“農戶+農業碳匯+農業企業”模式,農民以碳匯入股當地農業企業,享受股東分紅。然而,這一模式對農業企業或合作社要求較高,不僅要求管理者有較強的個人能力,還要求合作社及農業企業有良好的管理制度,避免存在權責分配不對等以及利益分配不平衡等常見問題。
碳匯債券是指“銀行+債券+客戶”模式。銀行發一定利率的債券,募集資金用于人工造林等農業碳匯項目,助力提升我國碳匯量,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碳匯債券具有安全性高、風險低的特點,是政府拓展農業碳匯價值實現路徑的重要手段。目前,國內碳匯債券僅有森林碳匯債券。
06、政府補償
政府補償是指政府為減少市場失靈而對農業碳匯采取的財政補貼措施。眾所周知,農業碳匯具有外部性的特點,而政府的管制與引導是減少外部性的必要手段之一。
07、農業碳匯保險
農業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面臨著火災、蟲災、凍災等隱患,農業碳匯需要得到風險保障。農業碳匯保險是指農戶或公司等投保組織根據保險合同為保障農業碳匯預期收益向保險人支付保費,保險人對達到一定程度的農業自然災害和病蟲害造成的農業碳匯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04 農業碳匯項目交易案例
01、實行農業碳票機制交易案例
赤水市晟豐農業集團以貴州省赤水市發行的竹林碳票—“赤水丹青碳票”為質押物,成功獲得了赤水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授信2000萬元。目前碳匯市場已經發行了林業碳票(森林碳票)、竹林碳票和農業碳票三種類型的碳票。隨著人們對生態價值認識的不斷深入,各地對于碳匯價值實現的探索不斷發展,不同品類的碳票將更加豐富。
02、實行農產品碳標簽機制交易案例
2021年,貼有碳標簽的“天目水果筍”進入市場;2022年,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團隊幫助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開展水稻碳標簽體系建設,并促成其簽約碳交易項目。
03、實行農業碳匯交易案例
如2022年5月,廈門市產權交易中心達成全國首單農業碳匯交易,廈門市同安區蓮花鎮軍營村和白交祠村賣出了全國首筆茶業碳匯,交易量為3357噸。
04、實行竹林碳匯交易案例
大里村是首批竹林碳匯收儲交易受益村,此前把分散在農戶手里的5425畝毛竹流轉到股份經濟合作社統一經營。收儲后,村里總共領到兩筆錢:一筆是3年一付的竹林碳匯收儲金27.55萬元,另一筆是竹林碳匯賣出后的反哺款1.99萬元。
05、實行農業碳匯信貸政策案例
在福州(連江)碳匯交易服務平臺的引導下,福建恒捷實業有限公司購買了福建億達食品有限公司的1000噸海洋漁業碳匯,并以購買的海洋漁業碳匯收益權作為質押,在興業銀行福州連江支行獲得“海洋碳匯貸”。農戶以碳匯的延期收益權為質押物獲得資金,不僅可以拓展碳匯項目融資渠道,還創新了碳匯生態價值轉為經濟價值的具體方式。
06、實行農業碳匯投融資政策案例
2022年9月,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發行了我國第一單森林碳匯的碳中和債券,所募集的36億元將全部用于支持造林及再造林等森林碳匯項目。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56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