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太空經濟成為未來經濟發展新方向。
數據顯示,全球太空經濟市場規模在2022年達到了5460億美元,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將實現41%的速度增長。
另外,這一增長趨勢得到了多個權威機構的預測支持,其中一些機構甚至對太空經濟的未來潛力給出了更為樂觀的預估。例如,摩根士丹利預計到2040年,太空經濟的規模可能突破萬億美元,而美銀美林則更為大膽地預測到2045年,全球太空產業規模將增長至2.7萬億美元。這些預測反映了太空經濟在未來的巨大增長潛力和對全球經濟的貢獻。
作為太空經濟細分賽道,以太空蔬菜、太空育種等興起的太空農業也成為未來農業新暢想,推動世界農業轉型升級。
什么是太空農業?
太空農業是繼地球農業、海洋農業之后,以航天技術為基礎,開發利用太空環境資源而開辟的一個嶄新的農業領域。
太空農業利用太空的特殊環境條件,如宇宙射線、高真空、微重力等,對農作物種子、微生物菌種、昆蟲等進行誘變育種,以產生有益的遺傳變異,從而選育出高產、優質、抗性強的新品種。同時,太空農業也包括在太空環境下直接種養生產農產品,以解決太空人員的食物來源,并有望將這些農產品返銷地面,以補充地球上的稀缺資源。
其中,太空農業的主要內容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空間誘變育種:利用衛星或高空氣球將作物種子、微生物菌種等樣品搭載進入太空,在特殊環境條件下誘發染色體畸變,進而導致生物遺傳性狀的變異。通過這種方式,科學家們可以快速地選育出具有優良性狀的新品種。例如,自1987年以來,中國已開始利用返回式衛星和高空氣球搭載農作物種子進行空間誘變育種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2)太空環境下的直接種養:在太空站或衛星等太空設施中直接種植和養殖農產品,以滿足太空人員的食物需求。這種技術不僅有助于解決太空人員的飲食問題,還可能為地球上的農業生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目前,俄羅斯、美國、日本等國家已經在太空環境下成功種植了多種農作物。
所以,太空農業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新興領域,它結合了航天技術和農業科學,為人類開辟了新的食物來源和農業生產方式。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研究的深入,太空農業有望在未來為解決全球糧食安全問題作出重要貢獻。
太空蔬菜是怎么實現的?
太空蔬菜顧名思義就是來自將蔬菜通過太空來孕育,種子經過太空失重,缺氧等環境中,通過各種極端的環境下,通過外部的刺激從而達到基因突變。
太空蔬菜早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就已經將植物的種子送到了太空中。當然這也是最早一批的太空蔬菜了。
太空蔬菜的種植是一個復雜且精細的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選種
首先,需要選擇適應太空環境的蔬菜品種。這些品種通常具有較短的生長周期,如小白菜、空心菜等。選好品種后,要對種子進行消毒和沉降等處理,以確保種子的質量和發芽率。
2)育苗
處理好的種子會被放入特制的營養液中,在控制良好的氣候條件下進行育苗。這一階段需要精確控制溫度和濕度,同時注意水肥的供給,以保證幼苗的健康生長。
3)栽培
當幼苗生長到一定程度后,它們會被移植到特制的土壤模塊中。這些土壤模塊內裝備有CO2和光源供給,以模擬地球上的自然環境。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水分和養分供給是關鍵技術。為了解決水不容易深入根系的問題,研究人員開發了特殊的技術和設備,以確保植物能夠正常吸收所需的水分和養分。
4)施肥與控溫
太空蔬菜的營養來源主要依靠特制肥料供給。同時,為了保持植物的正常生長,需要定期檢查土壤狀況和植物的生長狀態,并做好施肥管理。此外,由于太空環境溫度較低,需要使用加熱設備調控氣溫,保證空氣流通和適宜的濕度。
通過以上步驟,太空蔬菜得以在太空環境中成功種植。這項技術不僅為宇航員提供了新鮮的食物來源,還豐富了他們的飲食選擇,降低了對地球的依賴性。同時,太空蔬菜的種植技術也為地球上的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3大特點,甩開傳統農業幾十倍
農業行業觀察透視發,太空蔬菜主要特點:
特點一、種子成活率高
太空蔬菜種子是將普通蔬菜種子搭載于航天衛星,經過太空失重、缺氧等特殊環境變化,內部結構發生激變,返回地面后,經農業專家多年培育而成。
早在1999年11月21日,我國成功發射的“神舟”號飛船亦搭載10多種植物種子飛越太空,中央電視臺1套新聞聯播、七套農業新聞節目予以多次報道。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能夠培育太空蔬菜種子。
特點二、營養價值高
太空蔬菜的維生素含量高于普通蔬菜2倍以上,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含量鐵提高7.3%、鋅提高21.9%、銅提高26.5%、磷提高21.9%、錳提高13.1%、胡蘿卜素提高5.88%。太空番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普通番茄25%。太空紫紅薯賴氨酸、銅、錳、鉀、鋅的含量高于一般紅薯3—8倍,尤其是抗癌物質碘、硒的含量比其它紅薯高20倍以上,占食品中的第一位。
特點三、口感美味
比普通蔬菜更加美味可口,如太空甜椒可直接生吃,味道微甜,清脆爽口。太空紫紅薯生食味甜,水分足,如優質水果,熟食集香、軟、甜于一體,色、香、味俱佳,是城市居民、賓館、飯店的上等保健食品。
特點四、產品抗逆性強
太空蔬菜通常具有更強的抗逆性。在太空育種過程中,蔬菜種子經歷了極端環境的考驗,這使得它們對地球上的逆境條件,如干旱、高溫、鹽堿等,具有更強的適應能力。這種抗逆性的提高,使得太空蔬菜在種植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抵御自然災害和不利環境,從而提高產量和品質。
以上4個特點體現了太空農業的創新性、科技性、未來性,前沿性等技術與商業的融合。
太空種菜難在哪里
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我國就經過多次的研究表明,太空蔬菜的特點就是非常大。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對于太空植物的研究的熱度也是慢慢降低了。當然這其中也有著很多的因素導致的。
首先最主要的就是太空育種的成功率太低了,很多人都知道,像基因突變的概率也是非常低的,完全是看運氣。大概在宇宙射線的成功率一般只有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甚至更低。可能給太空中送上去成千上萬的種子,回來之后依然還是沒有任何改變都有可能。
當然太空育種除了成功率太低以外,還有著成本太高的因素在其中。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作為航空設備不僅對各種配件有著極其精密的要求以外,對于技術的要求也是極高的。因此成千上萬的種子上一次太空估計大概要花費幾十萬上百萬之多。在這么的成本下,還不一定能夠保證就一定會成功。
除了以上幾點以外,太空育種也只是完成了第一步。種子在突變之后,還需要培養種植,研究,篩選以及各種實驗才能得出結果。這些種子經過太空之后,只是說有可能會變異,而不是靠太空直接變異,因此還需要太多的手續才可以成型。因此想要將太空種子帶上太空以后,還需要克服很多項技術才有可能。當然想要將太空蔬菜普及開來,還需要很多年的努力才有可能實現。
8大變現產品,成果紛紛落地
1)太空育種
太空育種,也稱為航天育種或空間誘變育種,是一種利用太空特殊環境(如微重力、帶電的高能粒子等)對植物種子進行誘變,使其產生基因變異,從而選育出植物新品種的育種新技術。這種技術結合了輻射、宇航、育種和遺傳等多個學科領域。
太空育種的市場規模巨大。據估算,太空育種市場規模已達到或超過2000億美元。這一市場不僅涵蓋了太空種子的銷售,還包括了由此產生的農業產值、相關產業鏈產品的開發和銷售等多個方面。
請注意,以上市場規模的估算可能因時間、地域、市場需求等多種因素而有所變
其實,太空育種作為一種高新技術,在農業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隨著太空科技和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太空育種有望在未來為農業生產帶來更多的創新和突破。
2)太空花卉
太空花卉是指利用返回式衛星、飛船或高空氣球等載體,將花卉種子或其他繁殖材料帶入太空環境,利用太空中的特殊環境(如空間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場等因素)對種子或繁殖材料進行誘變,使其產生基因變異,再返回地面進行選育的花卉新品種。
經過多年的研究和選育,太空花卉開始進入市場。例如,2024年3月,新航天星空實驗室在其官方淘寶店上新了“太空鮮花”,包括山丹丹新品種“延丹1號”球莖,以及太空育種培育的康乃馨、月季等。
這些太空花卉顯示出與常規花卉不同的特性,如更艷麗的花朵、更長的花期、更強的抗逆性等。
3)太空生菜
太空生菜的種植采用了先進的無土栽培技術,如使用特殊的植物培養裝置和營養液等。這些技術可以確保生菜在太空環境中正常生長,并最大程度地減少了對地球資源的依賴。
早在2016年,中國就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進行了生菜的在軌培養試驗。隨著太空探索的深入和太空科技的發展,太空種植生菜等植物的技術也將不斷進步和完善。
4)太空茄子
雖然其價格比普通茄子高,但憑借其更好的口感和"變色龍"的特點依然得到了顧客的廣泛認可。太空茄子"變色龍"抗逆性強,產量高,普通茄子畝產約3500公斤,而"變色龍"畝產可達5500公斤。
5)太空番茄
植株高大,無限生長型,生長勢強,株形緊湊,葉片直立向上,中熟,大果型,成熟果粉紅色,單果重500克左右。
果形圓形,光滑美觀,果肉厚,肉質沙甜,口感風味極佳,耐貯運,品質優,畝產10000-15000公斤左右,適應性廣,抗病性強。
6)太空土豆
太空土豆,"黑美人",網皮呈黑色,切開后瓤卻是深紫色,生吃還有蘿卜的清香。富含青花素,具有保健和美容等功效,既宜熟食又可生吃。畝產1000斤的太空蔬菜"黑美人",盡管批發價已經達到每公斤20元仍供不應求。種植出來的土豆,85%遠銷東南亞、中東、韓國及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黑美人"土豆還將進入膠南市三星級以上的酒店。
7)太空椒
太空椒用曾經遨游過太空的青椒種子培育而成的.據專家介紹,經歷過太空遨游的辣椒種子,大多數都發生了遺傳性基因突變,返回地面種植后,不僅植株明顯增高增粗、果型增大了,產量也比原來普遍增長了20%以上,而且品質大為提高.作物肌體也更加強健,對病蟲害的抗逆性比較強。瞧,這些太空椒果大色艷,籽少肉厚,除了產量增長以外,維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銅鐵等微量元素含量都比原來高出7%~20%。吃起來是清香潤滑、又鮮又嫩,營養豐富,又紅又辣。
8)太空養魚
我國太空農業或將再次創新,發力“太空養魚”。
“中國透露神舟十八號乘組將進行太空養魚實驗”,馬來西亞《星報》以此為題,詳細報道了中方將開展的這一項目。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在報道中指出,中國將實施首次在軌水生生態研究項目,以斑馬魚和金魚藻為研究對象,在軌建立穩定運行的空間自循環水生生態系統,實現在太空培養脊椎動物的突破。
隨著科技的發展,商業化的落地,我國太空農業或航空農業產品開花結果,并成為未來食品的新替代。
商業模式探索
太空農業作為新興的農業領域,其商業模式多樣且具有創新性。以下是對太空農業商業模式的詳細分析:
1)航天農業觀光園
航天農業觀光園結合了航天技術與農業觀光,為游客提供科普教育、用戶體驗等服務。例如,北京科普航天教育基地就是一個集航天農業觀光采摘、科普教育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教育基地。這種商業模式不僅為游客提供了獨特的體驗,還促進了航天農業技術的普及和推廣。
2)航天育種基地
航天育種基地專注于利用太空環境進行種子誘變育種,并開展航天種植研究和實驗。這些基地通常形成完整的航天農業產業鏈,涵蓋種子選育、種植、加工等多個環節。如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與航天科技集團合作的航天綜合育種基地項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3)太空農場
太空農場是在太空環境下直接進行種養生產的商業模式。雖然目前這一模式主要在空間站或實驗室中進行,但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有可能在太空建立更大規模的農場,以滿足太空人員的食物需求,甚至將產品返銷地面。
4)線上線下融合的農業O2O
這種商業模式將線下的農業資源與線上的電子商務平臺相結合,提供從線上選購、線下體驗、物流配送到售后服務的全流程服務。雖然這一模式并非太空農業獨有,但其在太空農業中的應用也具有重要意義,如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讓消費者了解太空農產品的生長環境和過程。
5)農產品定制服務
結合元宇宙技術,太空農業還可以提供農產品定制服務。消費者可以在元宇宙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農產品品種、規格等,并下單購買。這種個性化的定制服務滿足了消費者對高品質、特色農產品的需求。
如今,太空農業的商業模式具有多樣性和創新性,涵蓋了觀光、育種、農場經營、線上線下融合等多個方面。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逐步成熟,太空農業的商業模式將繼續拓展和完善,為農業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總結下,太空農業的培養和種養為解決地球上的食品短缺問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其更為核心,太空農業正在將會改變農業、升級農業、提高農業的競爭力和話語權。(文/奚淩)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92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