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蒼梧縣是六堡茶的原產地和核心產區。六堡茶有1500多年種植歷史,興于唐宋,盛于明清,至清朝嘉慶年間被列為全國24名茶之一。近年來,蒼梧縣緊緊圍繞自治區打造“千億元茶產業”和梧州市構建廣西茶產業“半壁江山”的戰略部署,發揮六堡茶原產地及核心產區的優勢,堅持規劃為先、項目為重、政策為大,從原產地、原種茶、原工藝三大優勢和茶苗、茶園、茶企、茶師、茶市、茶城六大關鍵環節著手,舉全縣之力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把六堡茶產業打造成為強農富縣的鄉村振興支柱產業。
01 建茶園提規模,夯實產業發展“壓艙石”
(一)做好茶苗良種選育繁育。與浙江大學、桂林茶科所、梧州市農科所等科研機構合作一起開展育種資源收集、鑒定、繁育和新品種選育等工作,完成在當地茶樹品種中10個六堡茶優質品系資源收集和評價、篩選,正在開展“六堡1號”“六堡2號”良種選育、培育工作。建設種質資源庫,已經申報國家植物品種權和新品種登記,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件,發表論文2篇。建立種苗繁育圃1個,扦插繁育104個單株,扦插苗木數量10000多株。建立種質資源圃1個,種植保存優異性狀茶樹資源80多份。
(二)大力推進生態茶園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臺了《蒼梧縣六堡茶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蒼梧縣茶園獎補實施方案》等多個扶持政策,茶園獎補資金從2020年每畝1000元提高到2021年的每畝2500元。做好生態茶園建設要素保障,摸排出全縣適宜種植區148萬畝,統籌林木采伐指標8萬多畝,優先保障茶園建設。開通茶園建設林木采伐等行政審批綠色通道,3天內予以辦結。全面推動全縣茶園建設,規劃百畝以上茶園127個,千畝以上茶園21個,現有茶園面積17.78萬畝,近兩年新增種植面積7.78萬畝。全縣苗圃基地從2020年的50畝增加到2000多畝。
(三)積極推進綠色茶園認證。堅持打好生態底牌,走綠色生態、名優品牌的路子。實施“三品一標”提升行動,支持企業開展綠色、有機認證,健全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和合格證使用制度,實施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管理。園內獲得有機認證茶園面積1萬畝,綠色認證茶園面積5萬畝。目前,全縣六堡茶企業獲得有機產品認證證書24張、香港優質“正”印認證書12張、廣西優質認證證書7張,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5張。
02 抓項目強龍頭,提質產業發展“源動力”
(一)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引進一批六堡茶龍頭企業,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生產基地”等經營模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打造“種植—加工—終端市場”茶產業鏈。梧州茶廠、梧州中茶公司、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六堡茶龍頭企業在蒼梧建立生產基地。支持茶企技改升級,新建、擴建連續化、自動化、標準化精制加工生產線,園內已建成蒼梧縣沁怡六堡茶業專業合作社、廣西大營六堡茶有限公司等8條六堡茶加工生產線。支持茶企同業整合、兼并重組,打造競爭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的龍頭企業,廣西農墾集團與縣農投集團合作成立農墾三源有限公司,發展成為集加工、倉儲、產品展示、技藝傳承等功能于一體的龍頭骨干企業。
(二)引導企業集聚發展。結合國家特色小鎮建設、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在園區統籌整合各項資金,已整合產業園獎補資金、專項債資金約1.8億元,加快建設產業集聚區、六堡茶交易區。集聚區內已建成文化廣場、綜合服務大樓、公共茶倉(一期)、廣西農墾蒼梧縣六堡茶加工與陳化基地、道路及配套設施。園內現有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自治區級龍頭企業8家、市級龍頭企業2家,自治區級示范合作社6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家,獲得SC認證企業44家、茶葉專業合作社108家、家庭農場49家,初步形成企業集聚效應。
(三)建立健全標準體系。依托劉仲華院士指導的廣西科技重大專項“六堡茶八新雙增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示范”項目實施,爭取經費4000萬元,從六大板塊19個課題開展技術攻關,推動全面提升。配合自治區、梧州市相關部門機構搭建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等各層級互補的茶產業標準體系,發布實施1項六堡茶國家標準、1項研制六堡茶國家實物標準樣、18項廣西地方標準、21項團體標準和一批企業標準,實現從茶樹育苗、栽培管理、茶葉采摘、六堡茶加工、包裝、貯運等各環節標準化生產,完善六堡茶批號編碼、沖泡品飲、場地環境、倉儲要求、斗茶規范等產業服務標準體系。六堡茶標準體系涵蓋生產、加工、運輸貯存、銷售、倉儲等各個環節,有力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規范發展,推動六堡茶提質增效。
03
抓政策擴市場,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
(一)構建政策支持體系。組織編制蒼梧縣“十四五”六堡茶產業整體規劃,制定《蒼梧六堡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和《蒼梧縣推動六堡茶加工企業做大做強扶持政策三年(2023—2025年)行動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在用地保障、財政扶持、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應用、人才支撐等方面有明確的政策措施。推動創設“一政、一企、一學”聯合發展模式,將支持六堡茶產業發展的政、產、學等資源放到一個統籌盤子。其中,“一政”是蒼梧縣設立正科級事業單位蒼梧縣六堡茶產業發展中心,從政府層面加強統籌六堡茶產業發展;“一企”是蒼梧縣組建縣屬國有企業蒼梧縣農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引導六堡茶企業組團打品牌,抱團謀發展;“一學”是在蒼梧中等專業學校設置茶學專業,培育更多茶產業專業人才。
(二)拓寬市場銷售渠道。加強與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茶產業分會等協會的合作,引導企業進駐北京馬連道、廣州芳村等大型茶葉市場,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長沙以及南寧等城市開設了200多個銷售點。支持建立茶葉電商交易平臺,鼓勵企業與抖音、天貓、京東等知名電商平臺建立產地倉等直采模式,增強線上推廣和線下服務,開設了網店、微店共計258家,旗艦店103家。
(三)實施人才培養工程。深入推進“茶鄉英才”工程,成立六堡茶創新創業人才孵化基地,實行“黨建引領+國有企業+第三方合作機構”運營模式,借力區內外優秀高校智力資源,融合浙江大學茶學系蒼梧教學實習基地、六堡茶產業學院、六堡茶星創天地等20多個平臺,打造特色鮮明、活躍度高、持續化運營的人才小高地、創新大平臺,促進六堡茶人才鏈與六堡茶產業鏈有機融合。實施“周末人才”計劃,柔性使用高端智力資源,引進浙江大學教授梁月榮、桂林茶科所教授覃秀菊等知名專家學者加強六堡茶技術攻關、講學培訓、技術指導等合作,建立一支110多人的高層次茶產業人才隊伍,為六堡茶標準體系和六堡茶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等領域提供柔性智力支持。大力培育非遺傳承人,積極做好非遺傳承人評定與申報工作,鼓勵現有非遺傳承人升檔晉級,提升整體水平和影響力,逐步形成國家級、自治區級、市級、縣級不同層級的非遺傳承人體系,壯大非遺傳承人隊伍。現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人,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9人,市縣級非遺傳承人242人。
04 抓效益穩增收,增強產業發展“帶動力”
(一)創新利益共享機制。采取“政府引導、企業主體、茶農參與”的模式,引導茶企和茶農建立“命運共同體”,以土地入股、農戶入股模式,吸引廣大農民投身到六堡茶產業。與農戶簽訂產品收購協議,承諾優先收購脫貧戶的茶葉,每年給脫貧戶分紅。既確保了廣大茶農的長遠利益,也為企業鎖定了一批有經驗的茶農,建立穩定的原料來源。一些茶園基地探索采用所有權、經營權、使用權“三權分立”的方式,將茶園出讓給有實力的茶企、合作社使用,提高茶農收入。目前,蒼梧縣六堡茶產業帶動從業人數6.5萬人,直接帶動2.1萬農戶受益,2023年預計六堡茶核心產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5萬元,高出全縣平均水平55%。
(二)完善聯農帶農模式。推行“村黨支部+茶企+集體經濟+農戶”模式,鼓勵條件成熟的村以土地供給、資金入股、茶旅融合等方式發展六堡茶產業集體經濟,逐步形成以茶企為龍頭、村級集體經濟為特色、種植大戶和普通農戶為補充的茶園建設格局,在帶動茶農增收的同時壯大村集體經濟,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以六堡鎮山坪村為例,山坪村過去是貧困村,在黨的二十大代表祝雪蘭帶動下,注冊“山坪瑤家六堡”六堡茶品牌,作為村里統一使用的品牌,帶動山坪村先后改造擴種六堡茶1000多畝,改造低產茶園300畝,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達13.8萬元,村民年人均收入由過去的5000元增長到2萬多元,成為蒼梧縣因地制宜發展六堡茶特色產業、聯農帶農富農、壯大集體經濟的成功代表。
(三)實施數字賦能工程。加強六堡茶產業數字化應用,實施國家數字種植業創新應用基地建設項目,集成600多套農業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化新裝備,在50多個茶園布設數據采集設備,通過對茶園的土壤、氣候、農資、病蟲害等數據進行采集與分析,提供數字化茶園管理、防災減災及茶葉產品溯源等技術服務,構建茶園生產數字化平臺“蒼梧茶數”,進一步提高茶葉產量,保障茶葉品質,增加種植效益。實施數字化管理后,預計茶園2023年茶葉產量比2022年同比增長8%。
05 抓品牌強文化,積蓄產業發展“后續力”
(一)打響區域公用品牌。打造六堡茶區域公用品牌和“茶船古道”文化品牌雙引擎,組織茶企到北京、杭州、深圳等重點城市參加展銷會、推介會28場;組織開展六堡茶開茶節、六堡茶文化旅游節、六堡茶斗茶大賽、鄉村振興暨六堡茶產業發展論壇等活動12次。2022年11月六堡茶制作技藝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六堡茶公用品牌價值從2018年的20.17億元提升到2023年的44.03億元,居廣西茶葉區域公用品牌首位。連續兩年被評為“中國茶葉最具品牌傳播力品牌”和“中國茶葉最具品牌發展力品牌”。
(二)創響企業產品品牌。帶動“三鶴”“中茶”“天譽”等一批優秀企業品牌,在核心產區培育茂圣、三鶴、蒼松、芊河、濡菲、啟源盛、大生、三源、雙貴、沁怡等一批享譽區內外的蒼梧傳統技藝六堡茶子品牌,形成有效的品牌矩陣,并促成了產銷兩旺、量價齊升的市場形勢。2022年,規上六堡茶企業產值超過27億元,六堡茶市場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三)深入挖掘文化故事。深入挖掘六堡茶“茶船古道”歷史文化及六堡茶紅色故事、傳奇故事等,借助中央、自治區媒體,利用電視電影、報紙雜志、“互聯網+新興媒體”等進行宣傳推廣,提升“茶船古道”歷史地位。完成1部影視作品《外來媳婦本地郎》之“有茶有真相”,3本專著《茶船古道》《中國六堡茶非遺傳承人》《中國六堡茶大全》,制作《梧州市六堡茶文化保護條例》。2023年9月,“六堡茶文化系統”列入第七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如今,六堡茶已經成為蒼梧的一張亮麗名片,將乘著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東風,走向全國,走向全世界。
文章來源:現代農業產業園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53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