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01 什么是生態農業
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它不僅要求禁止使用殺蟲劑、除草劑和化肥,保護土壤、水源和空氣不受化學污染,而且注重農業的生態循環,通過良種培育、農地輪作、合理種植養殖,利用動植物天然的能力和農地的生態循環,預防動植物病疫和農地貧瘠化,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02 生態農業有哪些模式?
未來發展綠色農業,生產綠色農產品,不僅能夠得到更多的政府扶持和農業補貼,也會受到市場的歡迎。下面是農業部總結的10種生態農業模式,供新農人們參考。
01、北方“四位一體”生態模式
“四位一體”生態模式是在自然調控與人工調控相結合條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氣、太陽能)、保護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溫室養豬及廁所等4個因子,通過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陽能、沼氣為能源,以沼渣、沼液為肥源,實現種植業(蔬菜)、養殖業(豬、雞)相結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環系統,這是一種資源高效利用,綜合效益明顯的生態農業模式。運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區室內外溫差可達30℃以上,溫室內的喜溫果蔬正常生長、畜禽飼養、沼氣發酵安全可靠。
02、南方“豬-沼-果”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
以沼氣為紐帶,帶動畜牧業、林果業等相關農業產業共同發展的生態農業模式。
該模式是利用山地、農田、水面、庭院等資源,采用“沼氣池、豬舍、廁所”三結合工程,圍繞主導產業,因地制宜開展“三沼(沼氣、沼渣、沼液)”綜合利用,從而實現對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態環境建設、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民收入等效果。
工程的果園(或蔬菜、魚池等)面積、生豬養殖規模、沼氣池容積必須合理組合。在我國南方得到大規模推廣,僅江西贛南地區就有25萬戶。
03、草地生態恢復與持續利用模式
草地生態恢復與持續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規律,按照草地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基本原理,運用現代草地管理、保護和利用技術,在牧區實施減牧還草,在農牧交錯帶實施退耕還草,在南方草山草坡區實施種草養畜,在潛在沙漠化地區實施以草為主的綜合治理,以恢復草地植被,提高草地生產力,遏制沙漠東進,改善生存、生活、生態和生產環境,增加農牧民收入,使草地畜牧業得到可持續發展。
包括:牧區減牧還草模式、農牧交錯帶退耕還草模式、南方山區種草養畜模式、沙漠化土地綜合防治模式、牧草產業化開發模式。
04、農林牧復合生態模式
農林牧復合生態模式是指借助接口技術或資源利用在時空上的互補性所形成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產業或組分的復合生產模式(所謂接口技術是指聯結不同產業或不同組分之間物質循環與能量轉換的連接技術,如種植業為養殖業提供飼料飼草,養殖業為種植業提供有機肥,其中利用秸稈轉化飼料技術、利用糞便發酵和有機肥生產技術均屬接口技術,是平原農牧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技術)。
平原農區是我國糧、棉、油等大宗農產品和畜產品乃至蔬菜、林果產品的主要產區,進一步挖掘農林、農牧、林牧不同產業之間的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能力,對于我國的食物安全和農業自身的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包括:“糧飼-豬-沼-肥”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林果-糧經”立體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林果-畜禽”復合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
05、生態種植模式及配套技術
是在單位面積土地上,根據不同作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采用傳統農業的間、套等種植方式與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相結合,從而合理充分地利用光、熱、水、肥、氣等自然資源、生物資源和人類生產技能,以獲得較高的產量和經濟效益。
06、生態畜牧業生產模式
生態畜牧業生產模式是利用生態學、生態經濟學、系統工程和清潔生產思想、理論和方法進行畜牧業生產的過程,其目的在于達到保護環境、資源永續利用的同時生產優質的畜產品。
生態畜牧業生產模式的特點是在畜牧業全程生產過程中既要體現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的理論,同時也要充分利用清潔生產工藝,從而達到生產優質、無污染和健康的農畜產品;其模式的成功關鍵在于實現飼料基地、飼料及飼料生產、養殖及生物環境控制、廢棄物綜合利用及畜牧業糞便循環利用等環節能夠實現清潔生產,實現無廢棄物或少廢棄物生產過程。現代生態畜牧業根據規模和與環境的依賴關系分為復合型生態養殖場和規模化生態養殖場兩種生產模式。
包括:綜合生態養殖場生產模式、規模化養殖場生產模式、生態養殖場產業開發模式
07、生態漁業模式及配套技術
該模式是遵循生態學原理,采用現代生物技術和工程技術,按生態規律進行生產,保持和改善生產區域的生態平衡,保證水體不受污染,保持各種水生生物種群的動態平衡和食物鏈網結構合理的一種模式。包括以下幾種模式及配套技術。
池塘混養模式及配套技術池塘混養是將同類不同種或異類異種生物在人工池塘中進行多品種綜合養殖的方式。其原理是利用生物之間具有互相依存、競爭的規則,根據養殖生物食性垂直分布不同,合理搭配養殖品種與數量,合理利用水域、飼料資源,使養殖生物在同一水域中協調生存,確保生物的多樣性。
包括:魚池塘混養模式及配套技術、魚與漁池塘混養模式及配套技術。
08、丘陵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利用型生態農業模式
我國丘陵山區約占國土70%,這類區域的共同特點是地貌變化大、生態系統類型復雜、自然物產種類豐富,其生態資源優勢使得這類區域特別適于發展農林、農牧或林牧綜合性特色生態農業。
包括:“圍山轉”生態農業模式與配套技術、生態經濟溝模式與配套技術、西北地區“牧-沼-糧-草-果”五配套模式與配套技術、生態果園模式及配套技術。
09、設施生態農業及配套技術
設施生態農業及配套技術是在設施工程的基礎上通過以有機肥料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學肥料(無機營養液)、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為主要手段進行病蟲害防治、以動、植物的共生互補良性循環等技術構成的新型高效生態農業模式。
10、觀光生態農業模式及配套技術
該模式是指以生態農業為基礎,強化農業的觀光、休閑、教育和自然等多功能特征,形成具有第三產業特征的一種農業生產經營形式。
主要包括高科技生態農業園、精品型生態農業公園、生態觀光村和生態農莊等4種模式。
03 什么是綠色農業、綠色農業特點
01、什么是綠色農業
是指以生產并加工銷售綠色食品為軸心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綠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按照特定方式進行生產,經專門機構認定的,允許使用綠色標志的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在具體應用上一般將“三品”,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合稱為綠色農業。
02、綠色農業3大特點
綠色農業有三大特點:
1)注重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合理地使用化學物質,著力實現清潔生產,將廢棄物進行有機化處理,實現資源循環利用,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
2)倡導“以人為本”。綠色農業要生產出營養合理、衛生安全、數量充足的綠色食物。生產過程中以安全為標準,合理使用農藥、化肥。
3)倡導農業全程一體化管理。將農產品的產前、產中和產后全程進行綠色化管理和控制。
小結一下:
1、生態農業是生產過程中既要促進生態保護,又要依賴生態的有效支撐,針對的是農業生產體系;
2、綠色農業主要講防污染,也就是整個生產過程都是無污染、無公害的過程,針對的是農業生產經營方式。
內容來源:中農農業研究院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25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