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當前,低碳農業已成為全球農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我國是農業大國既有發展低碳農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又有著廣闊的可持續發展前景。在推進低碳農業的發展過程中,如何實現農業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01
探索生態農業種養循環模式
近年來,國家把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發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相繼出臺了多個重要文件、規劃和指導性意見,指出要按照“以種帶養、以養促種”的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理念,以就地消納、能量循環、綜合利用為主線,構建集約化、標準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種養加協調發展模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目前,各地已經探索出許多獨特而實用的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
1.北方的“四位一體”(沼氣池—畜禽養殖—廁所—日光溫室)庭院農業模式,是把日光溫室、畜禽舍、沼氣池、廁所有機地組合在一起的種養循環模式。將畜禽糞便等有機廢棄物投入沼氣池提供發酵原料,產生的沼氣作為能源為日光溫室供熱,沼液、沼渣作為有機肥改良土壤,形成種植與養殖的良性循環。
2. 南方的“豬—沼—果”生態農業模式,利用山地、大田、庭院,建設畜禽舍、果園、沼氣池,同樣以沼氣為中心,用于解決農村生活用能,果園套種飼料作物,用于畜禽養殖飼料需求。
黑龍江省鶴滋源現代化牧場,通過完善糞污處理系統,把糞污全部變廢為寶,對牧場周邊種植基地進行糞肥全量還田,2021年牧場把堆積的7600噸干糞和9000多噸液體糞肥進行還田處理,還田面積達到7400多畝,減少化肥施用量20%左右,農作物收割后,秸稈又可加工成有機飼料,減少飼料支出成本。通過農牧結合、種養循環,發展出一套糞肥資源化利用和綠色農業發展新模式。
3. 林糧、林禽復合生態模式,在果園、林下種植飼料作物、食用菌、中草藥,養殖畜禽等,種植業為養殖提供飼料,養殖業為種植提供有機肥。
山東省蒙陰縣將百萬畝林果每年產生的12萬噸果樹枝變廢為寶,以果木果枝為基料,粉碎制成菌棒菌袋,進行菌菇種植,再利用“廢菌包或細小果木枝條+畜禽糞便+微生物菌劑”的輕簡化堆肥技術,制成生物有機肥進行還林還田。
4. 池塘魚—菜共生模式,是把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結合起來形成循環的生態系統,魚類餌料、排泄物在養殖水體中作為水生蔬菜的營養來源,經過植物吸收的水體得到凈化后又用于水產養殖,實現水的循環利用。
潛江市大力推廣蝦稻共作模式,按照標準實施的蝦稻共作生態種養模式,充分利用稻田秸稈資源,將水稻種植、小龍蝦養殖有機結合,通過資源循環利用,減少肥料使用50%以上,減少農藥用量70%,蝦和稻品質同步提升,每年四五月份收一季蝦,八九月份再收獲一季蝦,實現“一稻兩蝦”,畝產龍蝦約200公斤,蝦稻600公斤,每畝平均增收5000元。
02
構建低碳循環產業鏈條
農產品加工環節的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主要是加工過程中水、電、熱能的消耗。構建低碳循環模式,關鍵是節約循環利用各類資源,農業企業可構建“資源—加工—產品—資源”的循環鏈條,支持農產品加工業與休閑、旅游、文化、教育、科普、養生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
一是加強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在農產品產地建設烘干、儲藏等設施,延長供應時間,在田間地頭開展商品化處理,減少產后損失。
二是改進農產品精深加工。推進適度加工,合理確定加工精度,減少過度加工造成的資源浪費。利用生物技術開發健康產品,減少營養損失。對農業加工園區進行循環化改造,應用高效節能環保技術和機械設備,推進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
三是發展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把農產品加工副產物“吃干榨凈”,對碎米、稻殼、麥麩、餅粕等糧油類副產物,果皮果渣、菜葉等果蔬副產物,動物皮毛、骨血、內臟等副產物進行梯次加工和高值利用,高效利用資源,實現減損增效。
03
實施農業產業鏈碳足跡管理
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關注產品的綠色低碳屬性,產品碳足跡核算評價已經成為行業綠色發展的熱點趨勢。產品碳足跡的有效管理不僅積極回應了市場對環保的迫切需求,而且能夠顯著增強企業的綠色產品競爭力。我國一直積極部署低碳轉型任務,加快提升我國重點產品碳足跡管理水平,促進相關行業綠色低碳轉型。2023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發布《關于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2024年3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征集“新三樣”碳足跡國家標準項目提案。目前企業碳足跡管理已成為評估企業可持續性和社會責任的重要指標。
加強農業碳足跡管理有助于農業生產者將生產過程中的水、電、氣等能源進行集中管理和監控,構建統一集成的能源管理平臺,能夠主動、及時地發現生產過程中能源消耗問題,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其次,生產者可以摸清碳排放“家底”,識別高碳排放的生產環節,有針對性的開展減排行動。此舉有助于企業向消費者和合作方展現社會責任和技術實力,通過差異化低碳產品形成競爭優勢。此外,龍頭企業和供應鏈核心企業還可通過其行業影響力,倒逼上游商家披露碳排放信息并采用更嚴格的減碳標準,從而帶動產業鏈的低碳化發展。就農企而言,把低碳發展融入企業運營管理體系,將助力提高公司經營管理水平,吸引更多投資者。
通過產品碳足跡的核算和信息披露,消費者可以快速識別低碳產品,在購買農產品時做出更加明智的決定,選擇對環境影響較小的產品,從消費端推動可持續農業的發展。
04
助力農企低碳發展的政策建議
1. 擴大培育綠色產業。大力發展以綠色低碳生態循環為增長點的農業新產業新業態,推進種養加銷一體、農林牧漁結合、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的現代復合型綠色循環農業產業體系建設。
2. 優化農業生產結構。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帶動農業轉型升級。以綠色金融、龍頭企業為主體,積極構建農業綠色供應鏈,推行全程綠色低碳標準化生產,探索低碳農產品、節能農產品的認證、標識和管理,引導農業企業、經營主體強化減排固碳技術應用。打造一批農業綠色低碳產品品牌,建立健全農產品碳足跡追溯體系,拓展供給方式和供給渠道,不斷壯大新型產業增長動能。
3.加強低碳農業財政支持。完善農業農村綠色低碳投融資政策,支持國家開發銀行等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積極利用抵押補充貸款工具,依法合規為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產業提供低息中長期信貸支持。完善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政策,激發市場主體農業綠色低碳投資活力。加大對低碳農業技術創新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序推進農業綠色低碳金融產品和服務開發,設立農業農村碳減排貨幣政策工具,創設農業綠色低碳投資基金,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為農業農村綠色低碳項目提供長期限、低成本資金。
農業的低碳和綠色發展并非遙不可及的目標,而是農業產業發展的新常態。隨著碳中和理念的深入推進,農業領域正不斷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在未來,技術創新與環保措施將成為農業發展的關鍵。農業企業應致力于增強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積極進行戰略調整,以滿足市場需求,為社會提供低碳環保的產品與服務。同時,鼓勵消費者、農戶和合作伙伴共同投身于“低碳價值共創”的行動中,攜手構建新型農業,共創綠色未來。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46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