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2年,100個合作縣域,構建10萬畝單產提升示范區”。
2025年3月16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北方旱作區中低產田土壤健康養護與產能提升協同技術與示范”項目組在京正式啟動“百縣萬頃土壤健康與單產提升示范行動”。
該行動是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把科研成果向田間地頭轉化的全新嘗試,通過“產學研用”相結合,實現科研成果落地,推動土壤改良與單產提升,為全國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單產提升在即,重點要改良土壤
2024年,我國糧食產量突破1.4萬億斤,人均糧食占有量超過500公斤,糧食供給保障能力持續增強。但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費結構升級,今后一個時期糧食需求還會增加,總體上糧食供求將呈緊平衡狀態,不僅要保數量,還要保質量、保多樣,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
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2023年我國糧食單產較十年前增長約12%,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約20%的增產潛力。為此,國家提出“2025年農業單產提升方案”,旨在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科技賦能和全產業鏈優化,系統性突破單產瓶頸。
國土“三調”結果顯示,全國共有8700多萬畝即可恢復為耕地的農用地,還有1.66億畝可以通過工程措施恢復為耕地的農用地,全國鹽堿地共有1.15億畝。假設都算作農用地,離滿足14億人口的耕地需求缺口仍然很大,所以穩面積面臨的壓力和困難還是非常大。
另外,目前我國糧食面積17.9億畝,是197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依靠擴大面積增加產量的空間十分有限,產能提升的主要途徑是提高單產。
眾所周知,“藏糧于地”,夯實糧食單產提升的耕地基礎。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提升單產首要是改良土壤。我國耕地退化嚴重,質量等級偏低,中低產田占比高達三分之二以上。
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總農藝師鄭戈在致辭中表示,立足國家戰略,土壤健康是“藏糧于地”的根基;要聚焦技術突破,打造綠色增產樣板;要把項目執行的各個環節做扎實,構建多方協同的監測反饋網絡,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以微生物技術為突破口,助力10萬畝單產提升
為落實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良田、良種、良法、良機”四良協同的部署,項目組成員單位聯合合作縣域農技推廣中心,以“農業新質生產力”——微生物綠色防控和產能提升技術為核心,“科研+企業+地方”聯動,構建“功能菌株-現場發酵-活菌現用”模式,行動計劃兩年內覆蓋全國100個縣,打造10萬畝示范田,改良土壤并降低作物病蟲害發生率,達到減少化學肥料及農藥使用量、促進作物增產增收的目標。
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持續聚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2023年文件明確提出“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要求到2025年建成10.75億畝高標準農田,并強化農業科技裝備支撐。
然而,與世界農業強國相比,科技對我國糧食增產的貢獻率仍然偏低。因此,要加大科技攻關力度,提升成果轉化率,增強端穩“中國飯碗”的底氣。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姚宗路表示,“微生物技術是破解土壤退化與產能瓶頸的關鍵之一,“百縣萬頃”行動不僅推動單產提升,更是一次技術應用轉化模式的全新嘗試,目的是探索一條生態與經濟雙贏的農業綠色轉型路徑,“百縣萬頃”行動的啟動,將加速我國農業功能微生物資源從實驗室邁向田間應用。”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副研究員毛麗麗也談到,本次行動通過微生物綠色防控技術,以項目課題組提供功能菌株為支撐,構建“功能菌株——現場發酵——活菌現用”模式,推動土壤改良與綠色防控,實現單產提升與農業可持續發展。
據預測,2030年農業微生物技術可使作物增產1.3億~2.5億噸,減少500萬~2000萬噸糧食損失。因此,加強農業微生物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對保障國家食物安全意義重大。
“科研+企業+地方”多方協作,賦能綠色農業
近年來,中國農業科學院舉全院之力,全方位拓展“一農”向“三農”的科技支撐與戰略服務,積極推動農業科研硬技術與鄉村振興軟科學統籌協同、由分割式到融合式布局的歷史性轉變,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項目負責人、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梅旭榮研究員說,綠色農業是一項系統化工程,需要多方協力,尤其需要科研單位、政府和企業等多方的主體深入參與、協同,共同構建綠色農業的生態網、產業網,并不斷地整合、融合從而提高綠色農業綜合服務體系。
本次“百縣萬頃土壤健康與單產提升示范行動”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山西農業大學、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北京綠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代表、專家發起、與共同參。
梅旭榮研究員還表示,本次行動以科學規劃、全程可控、技術落地為原則,以項目組、協作企業、縣域政府為重點參與方,攜手形成“科研+企業+地方”的運作模式共同打造綠色增產樣板;同時,再以縣級農技推廣中心或同級農業服務機構為執行方負責各地項目落地和資源整合、強化布局,構建全國協同推廣網絡。
另外,本次項目行動還制定了詳細的步驟:即日起正式開啟縣域合作方的征集,對于申請的縣/區將重點考察技術基礎、組織能力、區域代表性;于4月中旬完成評審并確定合作縣;隨后進入執行階段,由項目組科研單位提供功能菌株資源和技術指導,綠氮生物應用自主研發的快速培菌機(DME培菌機)開展菌劑現場發酵與配送服務,解決微生物菌劑應用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合作縣域農技推廣中心負責監督菌劑施用及數據采集;10月份開始,各合作縣域提供應用效果評估,由項目課題組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出具該行動的年度總結報告,并據此經驗為第二年的行動實施打好基礎。
截止目前,該項目組已與來自山東、山西等縣域、農業主管部門正式簽約合作,并收到來自全國10多個地方縣域政府的合作申請需求,即將大力啟動縣域合作招募與收集工作。(文/溪雅)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60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