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01 現代農業產業園如何建?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又叫現代農業園,一號文件中也同樣提到“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聯合體,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健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中央財政通過以獎代補方式對創建的產業園給予適當支持,申報成功扶持資金一般達上億元,產業園區可以獲得還林造林補貼、水電路補貼、農機購置及更新補貼、土壤改良及提升補貼、基建補貼等福利。
02 現代農業園發展現狀
現代農業園建設一直以來都是農業界的熱點,如今的農業想要發展好,就要做大規模產業的形式。國家也高度重視現代農業園發展,2021年農業農村部發布新認定38個現代農業產業園為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自2017年以來,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批準創建了151個全產業鏈發展、現代要素集聚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其中已認定87個,帶動各地創建了3189個省、市、縣產業園,基本形成以園區化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格局。
在87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中,全國31省市皆有產業園入選。其中四川省經認定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數量最多,目前共有7個;江蘇省和山東省分別有6個現代農業產業園被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黑龍江及湖南省各有4個。其余各省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分布如下: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7年,現代農業園的建設成為未來四年發展的方向與重點,“五區一園四平臺”成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這里的“一園”就是指現代農業園。現代農業園是打造現代農業示范的載體、現代農業技術裝備集成的載體、新主體“雙創”的載體、優勢特色農業發展的載體、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載體。
03 現代農業園區資金補助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最實際補貼政策。現代農業園想要更好建設,就離不開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國家目前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資金支持:
① 從國家現代農業園創建看
中央財政給予適當獎補支持,一些省區市也加大了對省級現代農業園的支持,并要求地方統籌現有渠道資金向產業園傾斜,鼓勵通過財政資金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園區建設,加強投融資創新,提升金融服務保障水平。
② 從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看
國家要求現有高標準農田、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及節水改造等向“兩區”傾斜,完善均衡性轉移支付機制,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強化對“兩區”金融保險政策支持。
③ 從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看
鼓勵各地在黨中央、國務院相關規定基礎上,研究出臺投資、財政、金融、科技、土地、環保、水利、林業等扶持政策,支持相關項目向特優區傾斜。
④ 從可持續試驗示范區看
要求現有各類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資金項目應向試驗示范區傾斜。各地對現代農業園建設的補貼政策不一,我們舉個實例,就拿山西長治市來說:
在支持山西農業發展上,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農業投入,先后實施了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田間工程、畜禽規模化養殖場、種養業良種工程等重點工程項目。2017年和2018年,分別安排山西省21000萬元、19000萬元,計劃建設高標準農田17.5萬畝、15.83萬畝。2017-2018年,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3713萬元,支持建設山西巨鑫偉業公司設施園藝、高平市園藝作物、永濟市畜禽養殖數字農業試點項目。
04 如何實現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化發展
對于國家而言,推動現代農業園區產業化發展,既是農業園區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推動農業園區發展的重要動力。對于農友們來說,這又是一個實現致富的好機會。那么該如何實現現代農業園區產業化發展?
① 建設規模化、綠色化、優質化生產基地
依據園區農業產業布局,建設集中連片、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的原料生產基地,推動土地集中整理,完善基礎設施條件,實現田網、水網、電網、路網互聯互通。
② 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
引導龍頭企業發揮產業組織優勢,以“公司+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公司+家庭農場”等形式,聯手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做大做強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實行產加銷一體化經營。
③ 完善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
推進“農戶+合作社”“農戶+公司”“農戶+產業化聯合體”“大園區+小業主”等模式,健全聯農帶農有效激勵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引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林權、設施設備等入股園區企業,以股東身份獲得收益。
④ 加強典型模式總結和宣傳
及時總結各地園區產業化發展典型經驗,研究歸納成熟的技術路徑、發展模式,通過現場觀摩、經驗交流、媒體宣傳等方式推廣應用。
05 滿足什么條件的園區可以申報
對地方申請創建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符合下面條件的,可批準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① 主導產業特色優勢明顯
主導產業為本縣(市、區)特色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在本省區乃至全國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主導產業集中度高、上下游連接緊密,產業間關聯度強,原則上數量為1-2個,產值占產業園總產值的比重達50%以上。主導產業符合“生產+加工+科技”的發展要求,種養規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營銷品牌化的全產業鏈開發的格局已經形成,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② 規劃布局科學合理
已制定產業園專項規劃,并經所在地縣級或以上政府批準同意,明確了產業園發展布局和區域范圍。產業園種養、加工、物流、研發、服務等一二三產業板塊已經形成,且相對集中、聯系緊密。
③ 建設水平區域領先
產業園生產設施條件良好,高標準農田占比較高,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高于本省平均水平,生產經營信息化水平高。現代要素集聚能力強,技術集成應用水平較高,職業農民和專業人才隊伍初步建立,吸引人才創新創業的機制健全。
對地方申請創建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符合下面條件的,可批準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④ 綠色發展成效突出
種養結合緊密,農業生產清潔,農業環境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一控兩減三基本” 全面推行并取得實效。生產標準化、經營品牌化、質量可追溯,產品優質安全,綠色食品認證比重較高。農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長效機制基本建立。
⑤ 帶動農民作用顯著
在幫助小農戶節本增效、對接市場、抵御風險、拓展增收空間等方面,采取了有針對性的措施,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園區農民可支配收入原則上應高于當地平均水平的30%。
⑥ 政策支持措施有力
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統籌整合財政專項、基本建設投資等資金用于產業園建設。并在用地保障、財政扶持、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應用、人才支撐等方面有明確的政策措施,政策含金量高,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⑦ 組織管理健全完善
產業園運行管理機制有活力,方式有 創新,有適應發展要求的管理機制和開發運行機制。政府引導有力,多企業、多主體建設產業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形成了產業園持續發展的動力機制。
06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0種典型模式解析
截至目前,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已將20個產業園認定為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涉及16個省份,多個產業。這些產業園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高度集聚、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經濟效益顯著、示范帶動有力,成為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排頭兵和鄉村產業興旺的領頭羊。
選準優勢特色產業 成為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樣板區:
各產業園做大做強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引領鄉村產業興旺。創建過程中,各產業園立足當地資源稟賦、發展水平、產業特點,科學選擇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加快推進種養規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營銷品牌化,全產業鏈開發格局基本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全國領先。其中,首批認定的20個產業園主導產業覆蓋率和適度規模經營率均達到60 %以上,農產品初加工轉化率達到80%以上。我們來看一下這2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典型模式:
01、福建省安溪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撬動安溪縣茶產業的關鍵一役。安溪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在創建中進行了深度規劃,致力于打造鐵觀音產業大格局,花大力氣促進茶產業向茶機械、茶包裝、茶配套、茶創意、茶食品及精深加工等領域延伸,2018年涉茶總產值達106億元,比2017年增長9.1%。
02、思創圣眉山市東坡區現代農業產業園
圍繞泡菜建設多樣基地。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大力建設泡菜原料新品種繁育試種基地、泡菜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泡菜農耕文化體驗基地。2018年,園內蔬菜種植面積達16萬畝,新增7家省級龍頭企業,主導產業集中度達78%,年加工泡菜原料170萬噸,占全國泡菜市場份額的1/3。
03、河南省正陽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龍頭帶動、品牌集中、品類齊全的花生加工體系。河南省正陽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在17萬畝耕地上種植優質花生16.6萬畝,帶動全縣種植花生 170多萬畝,輻射周邊市縣種植花生近1000 萬畝。產業園相繼引進“君樂寶”“魯花”兩個龍頭企業,以及花生天地、正花食品、正味糧油、維維糧油等以花生油、休閑食品、花生飲料、花生蛋白、花生保健食品為主的深加工企業,形成了龍頭帶動、品牌集中、品類齊全的加工體系。園內花生加工企業達到30家,花生機械生產企業 38 家,君樂寶乳業延伸產業鏈,建成了4000多畝的樂源觀光牧場。
04、黑龍江省五常市現代農業產業園
依托優勢特色水稻產業,全產業鏈開發。黑龍江省五常市現代農業產業園依托優勢特色水稻產業,通過多種稻米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目前,園內水稻種植面積達30萬畝以上,全部實現自動化、精準化、標準化、生態化,“稻米觀光 稻米體驗 稻米加工 稻米品鑒 稻米營銷”的全產業鏈開發格局已經成型。
05、湖北省潛江市現代農業產業園
建成標準化蝦稻基地70多萬畝。湖北省潛江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堅持“好水好蝦好稻”理念,通過政府引導、園區創建、市場主導、農民參與,建成標準化蝦稻基地 70 多萬畝。13個萬畝連片基地和65個千畝以上基地,“蝦稻共作”模式已經成為現代農業“小糧倉、小銀行、小水庫和小肥廠”的“四小”典范,種稻養蝦相得益彰。
06、湖南省靖州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依托楊梅、茯苓兩大主導產業,發展產業融合。湖南省靖州縣現代農業產業園依托楊梅、茯苓兩大主導產業,采用大基地、大加工、大營銷和大融合方式,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先后建設了楊梅生態博物館、后山溪楊梅觀光園、飛山文化旅游區、木洞響水楊梅生態園等休閑旅游點以及大批農家樂、農家民宿等,形成“接二連三”“跨二進三”的產業融合發展新業態。
07、山東省金鄉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通過品牌優勢,聚集全國70%的大蒜交易量。在山東省金鄉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智能大蒜精量播種機每天可播種大蒜50多畝。據介紹,一臺機器相當于200名勞動力的工作量,徹底改變了傳統大蒜播種勞動強度大、種植效率低的局面。大蒜覆膜、收獲機械、植保無人機、水肥一體化等先進裝備已在園內大面積推廣應用。此外,產業園通過品牌優勢,聚集了全國70%的大蒜交易量。
08、吉林省集安市現代農業產業園
與科研院所共建國家人參加工技術研發中心。吉林省集安市現代農業產業園以龍頭企業為主體,與中國農科院特產研究所、吉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了國家人參加工技術研發中心。2018年,產業園內企業承擔國家和省市級科技項目9項,投入研發資金7713萬元,比上年增長429%。
09、江蘇省泗陽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桃果全程機械化生產。江蘇省泗陽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結合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在園內推進桃果全程機械化生產,購買各類桃果農機具400臺(套),為桃農提供打藥、施肥、除草、剪枝、摘果等服務,節約了60%的生產成本。目前,桃樹移栽、施肥除草、病蟲防治、套袋摘果、整枝修剪、碎枝還田等環節均實現了機械化作業。
10、浙江省慈溪市現代農業產業園
投入50多億,搭建三大科創平臺。浙江省慈溪市現代農業產業園投資2.1億元搭建杭州灣現代農業研究院、滄海慈湖農創客基地、國際食品研發中心三大科創平臺。其中,國際食品研發中心可入駐國際化高層次研發人才300名以上,引進浙江大學等12家科研單位,組建16個專家團隊,確保每家企業都有一家科研單位對接,每個重大項目都有專家團隊服務。截至目前,產業園已累計投入50多億元,形成了優質糧食和精品果蔬兩大主導產業。
11、山東省棲霞市現代農業產業園
開發系列蘋果深加工產品。山東省棲霞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積極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實施“智慧農業關鍵技術與系統集成”“蘋果園病蟲害預測預報與精準防控”“果園花果精準調控與品質管理”等農業高科技成果轉化項目9個。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農業大學教授束懷瑞,農業農村部果蔬加工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廖小軍等高層次人才17人,開發出蘋果脆片、蘋果酵素、蘋果氣泡酒、白蘭地等系列蘋果深加工產品。
12、陜西省洛川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推進果業綠色循環發展。陜西省洛川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探索家庭農場種養循環、大型養殖與散戶對接循環、果園廢棄物循環利用等模式,推進果業綠色循環發展。在該縣的果園中,樹上掛殺蟲燈、粘蟲板、誘蟲帶,樹下均勻設置水肥灌溉設備的綠色生產模式得到大面積推廣。產業園支持園內企業實施“果、草、畜、沼、水”五配套生態循環模式,建成有機肥加工廠6家,年生產有機肥15萬噸,化肥和農藥施用量均降低5%以上。同時引進枝條生物質發電和反光膜鋁塑分離廠,年回收枝條30萬噸、廢舊反光膜5000噸,果園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13、黑龍江省寧安市現代農業產業園
對俄、朝、韓三國重要的出口蔬菜生產基地之一。在黑龍江省寧安市現代農業產業園,標準化、規模化瓜菜生產園區達到21個,渠路全面配套,噴灌、滴灌實現全覆蓋,水肥一體化面積達5萬畝,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比例達100%,成為我國對俄、朝、韓三國重要的出口蔬菜生產基地之一。
14、內蒙古自治區扎賚旗現代農業產業園
推行稻田養鴨有機農業模式。內蒙古自治區扎賚特旗現代農業產業園堅持讓“綠色”坐正席、唱主角,大力推行稻田養鴨有機農業模式。這種模式不僅能給稻田除蟲、除草,鴨子的糞便也可作為有機肥有效提升土壤肥力。隨著“鴨稻共作”的廣泛推行,稻田養鴨、養蟹、養魚、養小龍蝦等“一稻兩吃”種植模式在產業園遍地開花。
15、黑龍江省慶安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稻米全產業發展,聚焦綠色有機。在黑龍江省慶安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定位稻米全產業發展,聚焦綠色有機精準發力,秸稈造紙、生物質發電、酵素葉面肥生產、秸稈收儲運、土壤修復碳基肥等多種形式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全面開展。目前稻殼汽化發電項目正在推進,已完成秸稈堆漚肥2.5萬噸。
16、江西省信豐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臍橙標準化、優質化、集約化和綠色高產高效。江西省信豐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把臍橙產業作為富民產業,通過推廣“無毒化栽培、綠肥套種、水肥一體化、整形修剪、病蟲害綜合治理”等15大標準化生產技術,使臍橙生產朝標準化、優質化、集約化和綠色高產高效方向發展。果園水肥一體化率達65%以上,生態標準化率達80%,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達60%,測土配方施肥覆蓋面達到了90%。
17、貴州省水城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把國有公司、村集體、企業、農民連成共同體。貴州省水城縣現代農業產業園不斷深化“三變”改革,把國有公司、村集體、企業、農民連成一個共同體,形成村企聯合、產業連片、基地連戶、股份連心、責任連體的“五連模式”,成為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示范樣板。園內共有3.32萬戶農戶(其中貧困戶0.56萬戶)以土地流轉入股獼猴桃產業,實現保底分紅12068萬元;農戶在基地務工實現收入15230萬元,其中貧困戶收入4472萬元。2018 年產業園帶動脫貧16763人,占全縣脫貧人數的26.17%。
18、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現代農業產業園
推行一系列聯農帶農模式。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現代農業產業園以“濰縣蘿卜”和“寒亭西瓜”兩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為依托,大力推行“合作社農戶”“企業 基地 農戶”“協議收購保民收益”等聯農帶農模式。目前已有60%的農戶加入合作社,2018年產業園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萬元。
19、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現代農業產業園
打造“普洱思茅有機茶”公共品牌。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現代農業產業園,以發展有機茶為突破口,打造“普洱思茅有機茶”公共品牌,支持龍頭企業積極推行“公司 村委會 合作社 農戶”“農民入股 保底分紅”等利益聯結機制,充分調動了農民參與產業園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018年實現65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利益聯結全覆蓋,園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750元,超過當地平均水平30%以上。
20、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現代農業產業園
多種利益聯結模式,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現代農業產業園以蔗糖為主導產業,堅持帶農、惠農、富農、興農導向,探索出了“公司 合作社 農戶 保底價 市場二次連動價”的“二次分紅”模式,“龍頭企業合作社 農戶”的“土地流轉優先返聘”模式,“公司 合作社(家庭農場) 農戶 金融”的“保底收購”模式等多種利益聯結模式,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農業產業園的作用是帶動農業發展,所以,產業園的建設要謹防產生虹吸效應,不能阻礙周邊地區的農業發展。園區應該是示范性的,最終要把探索的成果向周邊地區移植和推廣。要堅持為農、貼農、惠農,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就業增收,讓農民分享產業園發展成果。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67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