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從 1949 年到 2020年
我國人口由 5.4 億增長至 14億
糧食產量
也由 1.1 億噸增長到 6.695億噸
人均糧食產量
從 209 kg/年上升到480kg/年
在耕地面積有限的情況下,要保障糧食有效供給,必須大幅度提高作物單產。隨著消費者對農產品安全意識的提高和我國開始提倡建設“三品一標”高品質農產品品牌。在良好的經濟環境和政策扶持下,全國商品有機肥企業數量迅速增加,有機肥資源利用供給側在升溫,但農民施用有機肥的意愿卻不強烈。
緣何需求側如此冷淡?如何破解有機肥推廣應用難題?
02、需求側瓶頸分析:農民施用存在三“不”
有機肥資源利用率不高主要由于需求側的消費者施用意愿不強烈和供給側的商品有機肥企業無法獲得市場競爭力。需求側不足,究其原因存在三“不”:
不愿用——成本過高
不會用——知識缺乏
不敢用——假冒偽劣
一“不”農民不愿用。相較于化肥,有機肥肥效慢,用量大,對土壤改善作用需長期才可見效,加上有機肥施用機械化水平不高,基本還停留在人工撒施階段,傳統施用方法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劉梅等研究發現,種植業收入占比總收入的比重對施用有機肥有顯著負影響,表明非種植業收入比重越高的農戶,越不愿意施用有機肥。目前有機肥主要用于蔬菜、水果、茶葉等利潤較高的經濟作物,對于大田糧食作物,主要還是以化肥為主。在沒有經濟和補貼激勵的情況下,一般農戶不愿選擇施用有機肥。
二“不”農民不會用。農村青壯年男性人口外出務工比例高,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嚴重,導致年長農村人口、成年女性農村人口成為種植主力,這些人受教育程度不足,對有機肥作用認識和環境保護意義認知較為欠缺。農戶選擇規避可能因使用不當所帶來的損失風險,進而更多選擇施用化肥。
三“不”農民不敢用。有機肥原料來源種類多、復雜,原料價格不穩定,所含物質難以一一辨明,有機肥施用可能存在一些風險,如重金屬、抗生素、環境激素、微塑料等可能會對產地生態環境與農產品安全產生影響的風險。鹽分過高、腐熟不夠對作物生長不利的風險。人體病原生物、動植物病原體(包括菌種、毒種等)、害蟲等帶來的生物安全風險以及進口有機肥料帶入的有害生物入侵風險。市場上商品有機肥質量參差不齊:2015 年秋季山東省對 119 個有機肥料進行抽查,不合格產品 26個,合格率僅為 78.1%。2018年12月,山東省農業廳抽查有機肥樣品81個,其中不合格產品計14個,不合格率約為17.3%。2019年12月,國家市場監督總局抽查有機肥樣品 200 個,不合格產品計25 個,不合格率12.5%。農業農村部2020年抽查有機肥樣品197個,不合格樣品24個,不合格率12.2%。有機肥監督抽查產品不合格項目主要集中在酸堿度不合格、有機質和養分含量不達標、重金屬超標等。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農戶對有機肥質量信心不足,也阻礙了農戶購買商品有機肥。
03、供給側瓶頸分析:生產技術和服務有待提升
我國有機肥原料資源豐富,為有機肥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但企業生產技術、經營服務還有待提升。
一是企業農化服務不成熟。生產使用脫節,企業生產什么肥料,農民就被動地使用什么肥料,有機肥產品供給與農業高質量發展需求不匹配。農化服務是連接肥料企業和農戶之間的重要紐帶,但為農戶提供從產品選擇、運輸到農技咨詢的全套有機肥農化服務尚缺乏。
二是企業產業化經營不健全。實施差異化策略,企業追求與市場同類現有產品不同的產品,以便于消費者識別和選擇。基于原料來源和加工生產方式,有機肥企業難以建立差異化的產品生產與營銷模式。農產品加工業畜禽養殖業所產生的廢棄物是穩定、低價的原料資源,以此原料生產有機肥的行業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精制有機肥、有機無機復混肥、生物有機肥是有機肥市場主流產品。
三是企業品牌化經營不明確。良好的農資品牌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質量保障,也為企業獲得信任和口碑。有機肥原料資源分布較分散、利用不便及商品化有機肥投產要求和產品運輸成本較高等原因,有機肥生產企業的生產規模普遍較小,知名商品有機肥品牌與較高市場占有率企業還不多。近幾年,政策紅利的支持下,農業綠色發展和有機肥供需關系不平衡,使得有機肥行業競爭愈發激烈。如何從傳統的價格競爭轉移到企業品牌建設上來,滿足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需要有機肥企業去積極思考。
四是生產技術薄弱,技術研發需加強。目前原料發酵是有機肥生產的主要技術,通過調節原料種類、碳氮比與含水量,控制發酵過程通氧量、溫度、pH值和添加微生物菌劑,從而控制產品的發酵程度。常見的發酵技術有條垛式發酵、槽式發酵、塔式發酵。不少企業技術力量薄弱、技術人員少、生產機械簡陋、生產工藝落后,缺乏檢測設備與檢測手段,不合格有機肥產品時有出現,為企業帶來經營風險。專用化、多功能化、有機無機配合、機械施肥等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 將有效提高有機肥利用率,進一步節約用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
04、發展建議:應以市場和技術創新為導向
未來,我國有機肥產業要因地制宜,以市場和技術新為導向,朝著綠色高質量方向發展。
以綠色發展意識提升有機肥資源綜合利用。我國有機廢棄物資源豐富,減少農業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壓力,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內容,在科學減少化肥用量的同時,合理施用有機肥對提升耕地土壤肥力、農產品增質和減輕環境污染有著重要的意義。政策導向對于有機肥行業發展將起著關鍵性的引導作用。稅收、價格、補貼、科研、推廣等政策變化直接影響到有機肥生產企業的成本效益、市場環境及競爭環境,影響農民收入水平和農民對有機肥投入的積極性。要注重政策的針對性、系統性和持續性。以政策和技術補助等手段激勵有機廢棄物資源的綜合利用,對農戶施用和企業生產經營合理支持。
以市場經濟規律促進有機肥生產經營。自行堆肥與商品化是有機肥料資源利用的有效途徑。應結合實際情況和市場經濟規律,明確不同地區有機肥資源利用方向。種植戶自行堆肥是以實現農業廢棄物資源就地消納為目標,實現循環利用。商品有機肥以市場效益為發展方向,企業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生產。為加強商品有機肥市場競爭力,企業需要根據區域農業產業優勢和原料來源優勢,規劃生產規模和運營模式,嚴格生產技術標準,加大有機肥生產技術研發投入,做到有機肥生產工藝優質化、產品無害化和營銷利潤最大化。監管部門加強監督抽查與風險監測,保護消費者利益,保護農田生態環境。
以技術創新驅動有機肥合理施用。實施精準施肥、科學平衡施肥,做好測土配方施肥,建立適合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的有機肥施用技術規范,建立適合我國不同區域特點的有機廢棄物資源高效利用技術模式。注重與農藝措施相結合,不斷發展省時省工的機械施肥技術。鼓勵新型規模生產經營主體,扶持社會化服務組織,建立有機肥科學施用技術推廣示范區。
以建立安全施用規范降低有機肥利用風險。開展有機肥施用安全風險評估研究,完善有機肥產品標準,嚴格有機肥原料來源清單制,健全我國有機肥產品質量保障體系,鼓勵有機肥生產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規范生產過程與工藝;加強有機肥料生產的無害化技術研究與推廣。
內容來源:北方農資周刊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25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