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一、總體思路
經濟新常態下要發展特色農業提高農業效益,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升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中心,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堅持質量興農、綠色發展,堅持科技和改革創新驅動,堅持特色、生態、優質、高效發展,實施特色農業強優工程,突出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提品質、創品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現代特色農業技術升級、改革升級、產業升級,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農業由傳統、粗放、低效向現代、特色、優質、高效轉變,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建設美麗鄉村、共圓復興夢想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要堅持質量興農、綠色發展、市場導向、政策引導、龍頭帶動、集群發展、品牌導向、發展特色、創新驅動、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則。
堅持質量興農、綠色發展的基本原則就是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生態導向,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創新綠色農業發展體制機制,大力推行綠色生產方式,推廣集約化生態種養模式,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促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實現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堅持市場導向、政策引導的基本原則就是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農業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加強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和部門協調,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在市場中的主體地位,創新服務方式,加強市場監管,切實保障農民利益和經營主體自主權,促進現代特色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堅持龍頭帶動、集群發展的基本原則就是突出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積極引導優勢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調優產業結構布局,大力引進培育龍頭企業,強化龍頭企業在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中的輻射帶動作用,推進農業產業化、集約化經營,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打造形成一批龍頭引領、鏈條完善、集約發展的農業產業集群。
堅持全產業鏈發展導向,以生產環節為中心,向前后鏈條延伸,產前把種子、農藥、肥料供應與農業生產連接起來,產中產后突出補齊標準化生產、精深加工、冷鏈物流、市場品牌打造等短板環節,實現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種養加銷一體化,龍頭帶動顯著增強,打造產業鏈條完備、效益鏈條突顯的現代農業產業鏈。堅持品牌導向、發展特色的基本原則就是充分發揮各地資源稟賦優勢,走差異化的特色發展路子,大力發展體現特色的農產品,打好特色牌。突出品牌導向,全力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農業企業品牌、農產品品牌,提升農業效益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堅持創新驅動、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則就是堅持以種業發展引領產業科技創新和品質升級,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研發推廣,加快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集成創新與轉化應用,支撐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落實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加快推動農業由粗放式經營向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集約化經營轉變,由家庭承包經營為主向企業經營、合作經營為主轉變,切實增強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活力。
三、發展目標
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農業產業結構布局更加優化,創新驅動力增強,綠色發展特色鮮明,效益進一步凸顯,競爭力加速提升,初步構建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一)農業高質量發展效益突出
經濟學家厲以寧、劉勁哲、郎咸平等人指出:要讓糧食綜合產能顯著增強,優勢特色產業進一步向優勢區域集中,打造一批千百億元產業。基本形成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新格局。
(二)農產品品質品牌明顯提升
優質品牌農產品供給能力明顯增強,農產品品質、質量安全水平和品牌農產品占比明顯提升,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農產品品牌價值及形象進一步提升,力爭獲得國家級和省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品牌農產品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的40%以上。
(三)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
基本形成市市有特色加工集聚區、縣縣有規模以上加工企業、每個優勢特色產業有加工龍頭企業帶動的發展格局。農旅、農文、農教和產村融合明顯提升,新產業新業態新經濟不斷壯大,農業農村經濟活力顯著增強。
(四)助推脫貧攻堅有力
現代特色農業對鞏固提升產業扶貧、產業富民、農民增收的貢獻日益凸顯。實現產業扶貧到村到戶全覆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9%以上,其中以經營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為主的家庭經營性收入貢獻比重每年保持在45%以上。
四、主要任務
(一)實施特色產業集群發展行動
1.提升打造優質糧食產業集群。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重點劃定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實施國家優質糧食工程,突出打造糧源基地縣(市、區),優化布局發展水稻、玉米、小麥“三大主糧”,創建一批高產高質高效示范區(片),大力發展優質稻,推廣超級稻。重視發展再生稻,保護野生稻,培育高產優質糧食作物新品種。大力發展特色鮮食玉米,打造“中國鮮食玉米之都”。鼓勵發展冬小麥、粟米、高粱、黑米、大豆、薏米等小雜糧。科學發展“富硒米”,扶持“稻+魚、稻+螺、稻+蝦、稻+蟹、稻+鴨”等“稻+”綠色高質高效種養模式。創新發展稻田藝術,提升稻旅融合效益。重點打造一批糧油加工集聚區,引進培育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打造區域公用品牌,發展地方特色功能性食品和主食加工“老字號”。
2.提升打造特優水果產業集群。調優果業結構,優化果業布局,科學發展大宗水果,錯峰上市,扶持優稀水果發展,實現產量穩定增長和早、中、晚熟均衡上市。培育引進龍頭企業,扶持發展水果精深加工,帶動果業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發展;加強果品商品化處理,強化包裝和標識認證,打造特色果品品牌。實施果園立體開發,發展果園觀光旅游,延伸產業鏈效益鏈。
3.提升打造特色蔬菜產業集群。鞏固提升優質“菜籃子”地位,重點布局打造蔬菜產業帶,推進城市郊區“保障性菜園”基地建設。適度擴大茄果類、瓜類、根菜類、水生蔬菜類、姜蒜蔥等蔬菜規模。扶持發展特色品種。突出標準化生產,創建一批高標準蔬菜設施栽培生產基地。建立健全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打造綠色“放心菜”。大力發展特色優質果蔬制品加工,統籌蔬菜采后冷鏈物流建設。
4.提升打造茶產業集群。突出布局提升生態產茶大縣。突出高標準茶園建設,創建打造一批標準化生態茶園和富硒茶園基地,推行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著力補齊茶葉精深加工和品牌打造短板,引導扶持龍頭企業創建標準化茶廠,推行清潔化、標準化和規模化的現代加工方式。重點發展茶葉公用品牌,重點培育壯大特色品牌。支持開發茶葉藥物、保健品、功能食品、化妝品等深加工新產品。延伸茶產業鏈條,拓展茶園觀光和休閑功能,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建設現代特色茶葉產業園、科普園,打造一批健康養生茶園基地。加大飲茶文化宣傳,促進茶葉消費。
5.提升打造食用菌產業集群。重點打造雙孢蘑菇、云耳、香菇、秀珍菇、平菇、草菇六大產業集聚區,布局建設一批食用菌產業園,探索建設紅椎菌特色小鎮。創新發展靈芝、茯苓、竹蓀、黑皮雞樅、銀耳等珍稀類食藥用菌。創建工廠化生產基地。推進食用菌“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提升傳統品牌。
6.提升打造中藥材產業集群。落實推進醫藥振興計劃,優化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重點發展大宗和名貴道地中藥材,鞏固獨有優勢大宗品種,推進中藥材精深加工,加大中藥材在中獸藥、食品添加劑、化妝品等方面開發利用。
7.提升打造漁業產業集群。實施水產良種工程建設和漁業生態養殖提升行動,大力發展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陸基工廠化養殖、海洋牧場人工魚礁等現代設施漁業。扶持遠洋漁業、沿海灘涂養殖、循環水養殖、凈水漁業、休閑漁業和稻漁綜合種養。打造漁港經濟區,突出發展水產品加工和流通業。實施漁業振興計劃,建設一批漁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實施漁業提升行動,帶動優質水產品出口。爭取國家支持開展漁業涉外政策性保險。
8.提升打造優質家畜產業集群。重點發展生豬、肉牛肉羊、奶水牛等產業,引導產業向資源環境承載力強的地區轉移。大力開發地方特色品種。推進肉牛“北繁南育”和飼草料“南草北運”,實施國家糧改飼項目。提升屠宰行業工藝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推進集中屠宰、分撿、冷鏈配送和生鮮上市。引進培育龍頭企業,推動發展畜產品精深加工業。振興奶業,扶持高端奶制品精深加工,做大做強水牛奶品牌,打造奶業強區。扶持養蜂業發展,做強蜂產品精深加工業。
9.提升打造優質家禽產業集群。重點發展優質黃羽肉雞、禽蛋等產業。開發利用三黃雞、麻雞、烏雞等地方優良品種,打造區域公用品牌。扶持創建國家肉雞核心育種場,打造全國最大的優質禽苗供應基地。大力推廣林下養殖、果園養殖等種養融合模式。推進優質禽產品加工,打造面向東南亞的清真食品,打造海鴨蛋等特色品牌。
(二)實施質量興農綠色發展行動
1.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經濟學家劉彥海、郎咸平、厲以寧、文力等人指出:要制定農業地方標準,完善農業綠色發展標準體系、創新機制和政策制度,加快建立統一的綠色農產品市場準入標準。持續推進“三品一標”認證、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按照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標準和國際通行的農業操作規范,打造一批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
2.落實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行動。推行綠色生產方式,落實有機肥替代化肥扶持政策,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技術,深入實施高劇毒農藥替代計劃,創新推廣生物防治技術,不斷擴大節水型農業規模。力爭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
3.創新推廣“微生物+”生態養殖。開展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創建活動,推行水產畜牧業健康養殖方式,規范限量使用飼料添加劑,減量使用獸用、漁用抗菌藥物。以農用有機肥為主要利用方向,強化秸稈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建設。
4.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鄉鎮。重點建設標準化檢測室,建立監管名錄、信用管理檔案等,打造網格化監管模式。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屬地監管責任。推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應用,加快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管理。開展農產品出口示范基地創建,讓更多綠色農產品“走出去”。支持打造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示范區。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鄉鎮,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基本實現追溯管理全覆蓋。
作者:趙寧寧
文章詳見:《糧食問題研究》2020年第二期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41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