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內容獨家來源:農業行業觀察(ID:nyguancha)
中國農產品有很多弱點,其中1)標準化;2)品牌化..這2個問題比較突出。透視這2個問題,其也是導致中國農產品溢價不高、上游企業盈利受阻的核心。
因此,中國農產品上游端必須要變革與創新。其中,除了生產方式變革之外,還有一點就是產地加工逐漸成為政府、傳統農業企業重視,甚至奉為農產品溢價的“救命稻草”。
-010-
產地農產品加工勢在必行!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迅速,但在產地初加工領域由于設施簡陋、方法原始、工藝落后,導致農產品產后損失嚴重,品質下降。
據專家測算,我國農戶儲糧、馬鈴薯、水果、蔬菜的產后損失率分別為7%—11%、15%—20%、15%—20%和20%—25%,遠高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損失率。折算經濟損失達3000億元以上!
業內人士指出,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是聯結農產品生產與農產品流通以及精深加工的紐帶,是現代農業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量的產后損失,不僅嚴重侵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基礎,也給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帶來了壓力和隱患。
據美國ADM糧食產后減損研究所專家估算,全球糧食每年約有13億噸可食用糧食損失于產后,鮮活農產品的產后損失問題更加嚴重。采用適宜的初加工設施可以有效降低農產品產后損失率。
中國農業產業分析師李劍認為,農產品產地加工幫助中國農產品實現標準化、品牌化,從而實現農產品溢價,投入價值大于價值回報。同時,產地加工是一項民生工程,地方政府紛紛也給予補貼和扶持。
數據顯示,自2012年起,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補助農產品產地初加工項目,推廣普及科學適用的初加工設施。2012至2015年,中央財政安排資金26億元,在河北等20個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463個縣(市、旗、團場),補助4.9萬個農戶和5200多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馬鈴薯貯藏窖、果蔬貯藏庫和果蔬烘干房等初加工設施,新增馬鈴薯貯藏能力146萬噸、果蔬貯藏能力160萬噸、果蔬烘干能力110萬噸。目前,這些政策成效正在顯現。政策實施4年來,已推動農民減損、錯季增收94億元,并且設施的使用年限都在15年以上。
就目前來看,國家扶持“產地加工”方式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貸款貼息、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對相關主體給予支持。
然而,盡管國家不斷出臺各類政策扶持“產地加工”,但是在農產品產地加工領域,依然沒有出現巨頭型企業。
李劍認為,中國農產品產地加工依然除了初級階段,商業模式非常單一,未來必須要尋找更多商業模式,需要跳出單一模式,與更多產業融合,才能蹚出一條適合中國農業的發展之路。
-020-
試問一下,各位能清楚的說出中國有哪些農業大產區嗎?為什么呢?原因的多而雜。比如,蘋果產區除了山東煙臺、陜西洛川、還有甘肅天水等。
這些特色產業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產地分散、資源不集中、導致整個產業的現代化程度不高。
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農產品加工行業按產業集群模式發展,超25個省、市制定政策或規劃,旨在推動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的構建和完善。
我國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存在產業集群數量規模較小、產業集群地域分布發展不均衡、產業集群技術水平較低、產業集群品牌競爭力薄弱等問題,與國外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差距較大。
在產業集群現代化程度不高的情況下,國家也紛紛出臺各類政策。比如,
今年,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規劃提出,用3~5年的時間,培育一批產值超1000億元的骨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培育一批產值超100億元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除了建設特色產業集群之外,更為關鍵就是產業融合。
業內人士指出,推進產業集群模式必須要大力發展全產業鏈模式,推進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走高端,加快農業與現代產業要素跨界配置。
因此,未來農產品產地加工需要與大數據、電商、新零售、物流等先進技術、產業融合。
比如,寶能物流集團將通過與大型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物流企業、政府主管部門合作,在渝布局20-30個生鮮農產品產地倉項目。
除了寶能物流之外,阿里也加碼數字倉的建設。
今年之內,阿里巴巴數字農業還將在四川、陜西、山東建設三個產地倉,形成全國農產品五大集運樞紐,并在多個省會城市打造20余個銷地倉。“產地倉+銷地倉”模式,一張數字化的農產品流通網絡將初步成形,一年可以支撐100萬噸生鮮農產品新鮮送往全國餐桌。
目前,阿里通過數字倉實現了從農產品轉變成商品,涉及分選、品控、裝箱、打單等諸多流程,完成了農產品產地加工。
或許,未來農產品產地加工必將逐步數字化、商品化、產業化...這個趨勢誰也阻擋不了!
-030-
我們探究,中國農產品產地加工領域沒有標桿或龍頭企業的原因,除了傳統農業領域缺乏全產業鏈巨頭之外,還有就是產地加工是一個需要重資產投入,但見效或回報甚微的一個行業。
從生鮮農產品渠道來看,農產品產地加工是生鮮農產品“新基建”。目前,90%以上的農產品產地基礎都依托于補貼,創新能力非常弱。
另外,目前中國絕大多數農產品產地加工盈利非常困難,傳統企業只能當作的投入品,除非你的產業鏈完善,依托渠道、流量、品牌等來實現價值轉換。
所以,中國農產品產地加工必要跳出“基建”的概念,如何探索“產地加工”利潤最大化,或許成為地方政府、農業龍頭企業思考的方向。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37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