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2030 年我國預制菜行業零售規模有望達 6017 億,對應 21-30 年CAGR 為 12.7%,未來驅動在于 B 端餐飲企業需求明確、C 端消費習慣培育后市場有望擴容。
美國:標準化程度高、渠道議價力強,以食品綜合企業(如雀巢)為主。
日本:注重口味配方,企業通過上下游一體化擴張,以渠道型/資源型企業為主(如日冷、味之素)。
從海外經驗來看,產業鏈協同(如渠道協同或者配方協同)帶來的效率和規模效應,能夠支撐更大市值的企業。
中國2020年廣義預制菜規模4220億左右(出廠口徑),其中,狹義預制菜1070億、速凍調理肉制品1200億、速凍米面750億、凈菜900億、自熱食品130億。
B端:C端接近8:2,對比日本,2020年冷凍調理制品B/C端比例接近1:1,我國C端預制菜尚有較大成長空間。p 遠期空間:預計未來中國預制菜市場保持15%左右增速,其中速凍菜肴保持20%增速高速增長,預計2025年,預制菜市場規模或達8000億元。
行業規模:廣義規模約4220億
黃金賽道:多因共振,黃金年代開幕:
預制菜行業市場容量廣闊,一方面,B 端餐飲企業需求明確,降本增效訴求下預制菜滲透率逐步提升;另一方面,疫情期間完成天然的消費者教育,C 端消費習慣培育后市場有望不斷擴容。
預計 2030 年零售口徑行業規模有望達 6017 億,出廠口徑行業規模有望達 4628 億,對應 21-30 年 CAGR 為 12.7%。競爭格局方面,預制菜企業呈現數量多而規模小,多數企業區域性較強。當前行業穩態格局尚未形成,核心競爭要素主要體現在規模效益下的成本優勢,效率高者有望勝出,集中化仍為主線。
深度復盤了日本預制菜市場,70-80 年代系行業爆發階段。對比日本,我國預制菜行業正經歷同日本爆發階段類似的宏觀及產業背景,中國預制菜市場未來將朝著高滲透率、高集中度的方向發展。通過探究日冷集團與神戶物產的成長路徑,預制菜企業做大做強的共性要素在于產品品類多元、渠道 BC 兼顧與供應鏈布局完善,產品開發能力是擴大受眾的重要途徑,完善渠道和供應布局可有效提高協同效應。
廣義預制菜包括速凍調理食品、冷藏&常溫預制菜
預制菜可視作多個品類的集合,是食品加工、餐飲業工業化進步的產物,預制包括食品加工半成品與成品。
廣義預制菜,從溫度帶考慮分為冷凍、冷藏、常溫類。從品類形態考慮,包括速凍菜肴、烘焙半成品、中式面米、速凍肉制品等調理食品與凈菜、常溫料理包、自熱食品。
狹義預制菜是速凍菜肴食品。消費升級:預制本質不是新業態,而是原有業態的效率提升,本質是消費升級投資范疇
特征:邊界模糊,品類豐富,細分差異大
預制程度、原料可獲得度、工藝復雜度
原料可獲得度:上游供給穩定性、原料價格穩定性影響原料管理難度? 工藝復雜度:不同品類預制菜工業化水平存在差異
行業驅動:提升效率,符合餐飲工業化趨勢
預制菜提升烹飪效率,改造餐桌,符合餐飲工業化趨勢。
預制菜相比于正常做菜流程,大幅節約了洗切腌制等加工時間,加快出餐速度。
狹義預制菜(速凍菜肴),可以看做是“速凍食品+復合調味料”的結合。
底層是食品工業化,附加值在于口味還原
底層邏輯是食品工業化,預制菜行業沒有很強的進入壁壘,與食品工業一樣,部分類目存在一定的原料資源屬性。其附加值在于口味還原(加工工藝和口味配方)。
需求端看,大部分預制菜生意可分為可選與必選,對企業的要求不同。
必選(高頻):比如生腌制品,屬于偏高頻的生意,使用者比較精明(廚師和中老年群體),復購較多,類似基礎調味品,消費頻次偏高頻,購買者有一定的使用習慣。但缺點是發展速度不會太快。這類生意看重渠道可獲得性、產品穩定性、口味通用性。
可選(低頻):比如爆款類熟制品、休閑面點和烘焙,以營銷或是客情關系驅動,類似偏休閑屬性的飲料、鹵味,需要一定的營銷成本去獲客。這類生意看重企業長期營銷和洞察消費者心智的能力,考驗企業打造爆款的能力,迅速使單品進入C端、B端,形成大單品。
發展歷史? 上世紀90年代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等快餐店出現,國內出現凈菜配送、冷凍蛋糕。
? 2000年后,深加工的半成品出現,冷鏈等硬件條件不成熟,行業整體發展較為緩慢;
? 2014年,預制菜行業在B端步入放量期;
? 2016年后冷凍烘焙在B端逐步興起放量;
? 2020年,疫情影響下,C端迎來消費加速期。
驅動歸因:分工專業,提升效率,節約成本減少損耗
? 2010-2014年 上菜要求速度加快,下游需求驅動上游變革
? 2014-2020年 餐企人工租金成本上行,驅動上游加速發展
? 2021-未來 食品工業化、產品升級(工藝、冷凍技術、上游供應穩定性)
B端:滿足核心需求——加快出餐速度、標準化
對于B端滲透率有不同理解,預制菜有多種類型(菜品全預制、部分食材預制、餐廳中使用某一預制菜)。
至少有使用預制菜(90%+):酒店、連鎖餐飲、團餐滲透基本完成,有使用預制菜,未來更多是工藝改進、產品升級帶來的空間。
部分工業化改造(40-50%):一道菜品中預制食材(50%)+輔料(蔬菜類50%),調研反饋如豬肚等處理環節復雜、耗時、耗人工的食材,餐廳大部分采用預制,食材占比在40-50%。
完全工業化改造(<5%):整道菜品預制化,這類預制菜在B端滲透存在反對阻力(廚師更傾向于部分使用預制菜,并加以自己的改良,創造出烹飪和擺盤環節的差異化),滲透率低于5%。
B端:2020年中國B端狹義預制菜(速凍菜肴)規模約827億,B端占比78%。
餐飲行業在疫情之后步入常態化低增長(7%)。以2021年4.7萬億餐飲收入計算,2025年我國餐飲收入預計在6.2萬億。
假設未來預制菜占餐飲食材成本支出比例提升至20%,B端廣義預制菜規模預計在5083億,狹義預制菜(速凍菜肴)1525億,增速CAGR為17%。
底層邏輯:餐飲連鎖化率、房租和人工成本持續上升, B 端預制菜需求提升;供給端工藝技術改進
C端:疫情加速了高線城市消費者教育
C端預制菜尚在培育期,行業在疫情后得到高關注,一線城市等生活節奏快的區域率先放量。
預制菜的風靡是否意味著C端已經爆發?? 個別品類爆發,如年夜飯半成品菜,消費者認知度已經很高,全品類爆發還需要時間。? 與生活節奏有很大關系,一線城市率先放量,三四線城市依然處于消費者培育階段。
品類王者:盈利能力強、單品規模大
盈利能力強、做大單品,選潛在專業化細分龍頭
主線一:盈利能力強,定價制勝——產品定價權,產品差異化,例如上游原料壁壘、制成工藝壁壘;——觀念溢價,消費者觀念上對價格接受度高,比如佛跳墻屬于典型的消費觀念高定價+實際低成本。
主線二:單品規模大,效率制勝——標準化程度。西餐>中餐;面點>菜肴——應用場景豐富度。? 一是適合渠道多樣性,產品需求差異度小,渠道覆蓋空間大,B端和C端渠道可以同時覆蓋。? 二是預制程度,加工深度決定菜品的應用場景。
可標準化程度:西餐 >中餐;面點>菜肴
標準化程度:西餐 >中餐;面點>菜肴? 西餐易標準化:標準化菜品+標準化廚具+標準化烹飪方式。
? 西餐中的快餐,如肯德基、麥當勞,選品都是易流程化標準化生產的菜品(三明治、漢堡),門店訂制廚具數字化加工,標準化程度比較高。西餐廳(牛排、意面)也能做到菜品標準化,加上有溫度恒定的煎鍋,簡單操作就能煎出上好的牛排。
中餐烹飪技法太豐富,煎炒烹炸里面最難標準化的是“炒”。油溫、食材、調味,稍有變化出品就會不同。即使是食材一致,不同廚師燒紙的菜品依然有差異。
中餐在個別品類上也有標準化相當高的產品,如面點類,慶豐包子、巴比饅頭。
? 包子生產基地完全實現餡料和多種菜品標準化配方、標準化生產,外加冷鏈運輸,包子上的褶子都完全標準化。
渠道適用性:中式米面>西式烘焙
渠道適用性:不同品類,渠道適用的邊界不同
? B+C (全渠道覆蓋):如中式面米、西餐(牛排)、西式烘焙半成品;
? B(大B):宴席菜肴,如扇子骨、蒜蓉開背蝦、孔雀開屏魚;規格上,大包裝適用酒店團膳;
? B(適用某一菜系):比如魯菜中的德州扒雞,常見于某類菜系中;
? C和小B:家常菜,回鍋肉、宮保雞丁;規格上,小包裝適用C端。
預制程度:加工程度影響應用場景和生產工藝復雜度
產品預制程度加深 應用場景越細分,規模會縮小(通常附加值上升)
應用廣度,比如:生腌制品>熟制品
產業鏈:上下游極度分散,渠道價差大,渠道商議價力較強
B端下游客戶分散,需求分化。餐飲行業集中度低(20年中餐連鎖化僅10%),單店或1-5家連鎖經營的中小餐飲商戶主導市場;
上游預制菜廠家體量較小,體量普遍在2億元以下;
基于以上兩點,目前渠道商在產業鏈中議價力較強。
B端:不同業態需求分層,連鎖餐飲/酒店看產品力,鄉廚看性價比和客情,團餐重視食品安全與供應穩定性。
高端酒店/宴席:看重食品安全、SKU、口味,不輕易更換供應商,對服務要求高
鄉廚:看重口味、性價比,粘性稍差
團膳:看重食品安全,不輕易更換供應商
連鎖快餐:采購量大,喜歡打包式采購,配送頻次高,去廚師化要求更高
外賣店:看重性價比,追求高毛利,品質低于堂食餐飲,通常采購料理包形式。
B端不同渠道競爭關鍵要素對比
滲透空間:廚師與后廚工業化之間的博弈
預制菜對后廚改造:連鎖餐飲(正餐)>酒店宴席>團餐。
預制菜滲透上限與廚師有關,連鎖餐飲本身對去廚師化要求最高,預制菜占比提升空間大;而廚師與工業化改造之間的博弈,會阻礙一些渠道里面,預制菜的滲透,比如高端酒店。
預制熟制品(對專業廚師依賴度低,只需要簡單加熱的食品):在后廚使用更多是被合理利用,廚師加以改良,相對而言在B端推廣的程度更受限。
C端:線上關鍵是觸達用戶,線下核心是創造復購
C端:線上低頻產品,看如何觸達用戶、認知度,線下渠道核心是實現高頻復購
用戶畫像上明顯分層,農貿渠道在于產品持續復購,電商渠道關鍵在于消費者觸達(營銷)。
線上而言,20—35歲是核心年齡層,收入高,有品質需求,客單價偏高,關鍵是如何使消費者認識產品、產生購買沖動。
線下農貿渠道多為40+歲中年人,家庭有做飯需求,客單價30+,相互比價選購,對品質口感和性價比要求高。
區域小品牌眾多,全國品牌待突圍
C端預制菜市場主要集中于華東地區,異地擴張速度不快,頭部企業50-80%的銷售仍然集中在華東區域。
專業加工型:味知香、好得睞、彭記坊、盤點美味;
餐飲品牌:海底撈、盒馬鮮生、西貝、肯德基等;
新零售平臺:叮咚、美團、盒馬等;
上游延伸型:龍大美食、圣農、新希望。
競爭優勢在于渠道、供應鏈比拼(原料采購、成本管控)。
線上獲客成本變高,渠道平臺比品牌商占優。
互聯網平臺入局:2020年疫情爆發,叮咚盒馬紛紛布局快手菜,以最快的速度在后端尋找供應鏈企業,在平臺上線快手菜,21年雙十一期間兩大平臺預制菜銷量增速在50+%。
線上渠道很大概率,勝出的就是互聯網平臺,比如叮咚、盒馬,掌握了未來十年核心的客群流量,z世代在消費者中比重不斷增長,z世代的消費習慣更偏向電子化、線上化。
對預制菜廠商而言,線下渠道優于線上,但不排除自建線上渠道(小程序等)獲客。
線上渠道可以品牌宣傳,叮咚 、抖音等線上平臺有一定推力,但要靠線下形成自然流量
線上勝出的應該是叮咚、盒馬類平臺商,依賴平臺流量,長期看線上渠道獲客成本在變高。
渠道平臺:叮咚盒馬通過反向定制,在C端更有可能勝出
線上平臺如美團買菜、叮咚買菜和盒馬在疫情后都迅速布局預制菜板塊,擴大原有SKU,通過與供應商ODM模式合作銷售預制菜。
渠道平臺優勢是洞察需求、自有流量,通過向供應鏈反向定制滿足需求,不再是傳統產業鏈條中,以B2C模式進行售賣。
盒馬:基于鮮品半成品的全品類全場景平臺
預制品:盒馬更多圍繞“三餐品類”的完整性開發半成品、預制菜。“盒馬會做齊消費者所需要的所有品類,盒馬的研發團隊會親自參與和介入所有半成品品類的研發工作。”
半成品:第一、自有品牌3R業務線,ODM模式;第二、其他品牌。不斷升級的品控體系,提高供應商準入標準,定制差異化商品
王家渡:BC端同時發力,餐飲與零售完美結合
眉州東坡旗下供應鏈品牌,餐飲品牌強大背書。
大單品模式:明星爆款王家渡低溫午餐肉腸年銷量1億以上。此外“王家渡低溫午餐肉腸”、“王家渡川味香腸”、“王家渡東坡扣肉”、“王家渡麻辣香鍋料”等產品廣受消費者好評。
B、C兩端發力:
B端借助眉州東坡的物流配送中心、中央廚房及供應鏈,進行配送。2021年,王家渡全面布局全國4大戰區,目前與巴奴毛肚火鍋、樂凱撒、真功夫、和府撈面等知名餐飲企業達成合作。
C端與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美團優選等深度合作,也覆蓋伊藤洋華堂、物美、家樂福、永輝、沃爾瑪、大潤發、全家等零售商超、便利店。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63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人工智能+農業案例】朝一養殖:如何玩轉“人工..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