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導語:食為政首,谷為民命。農業農村,是中國的飯碗和命脈所在,即使什么都拋棄了縣城,唯有農業始終會與縣域經濟休戚與共。地理標志性產品能為縣域經濟發展帶來哪些機遇呢?
舶來的名詞,延續農業文脈
提到農業、農產品及其副產品,繞不開一個名詞:地理標志產品,簡稱地標產品。實際上,地理標志并非我國自然產生的名詞,早在1883年的《巴黎公約》中地理標志產品就開始體現,后逐漸完善,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加入WTO后,根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開始引入這一概念。
在中國,地理標志產品主要分為兩類:一是來自本地區的種植、養殖產品;二是原材料來自本地區,并在本地區按照特定工藝生產和加工的產品。
中國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和各具特色的地域自然條件孕育了豐富多樣的地理標志產品。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瑰寶,依托原產地特性,發掘與運用地理標志資源,是中國品牌農業發展的可行之道。
物化的鄉愁,或可點“土”成金
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我國農業的發展及品牌農業創新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并強調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的供給放在突出的位置,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質量安全監管,同時還要走質量興農之路,要突出農業的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要做好“特”字文章,加快培養優質的特色產業,打造高品質,有口碑的農業金字招牌。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開展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提升行動。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加強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農產品品牌”。
2020年,《中歐地理標志協定》正式簽署,我國275種地理標志產品獲得出口歐盟的保護。不論是庫爾勒香梨、青海冬蟲夏草,還是安岳檸檬到保山小粒咖啡等,這些特色品牌農產品都從“土字號”變成了“金名片”。
各地區打造了一批以地理標志產品為引領、一二三產融合、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的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樣板。地理標志產品品牌建設有機會成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脫貧攻堅和區域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抓手。
多數特產緣何泯然?
當多數被認證為“天賦異稟”的產品落得泯然眾品、平淡收場時,人們就忍不住要去思考其中原因,是不努力、還是努力錯了方向?
缺乏頂層統籌,盲目行進,在試探中止步
對地方特色產品申請地理標志在逐年增多,但申請地理標志保護卻只是品牌化的起步,申請成功也絕非等于品牌建設完成。
但對于多數縣級地方政府而言,對于地標產品的支持,幾乎止步于地理標志保護的協助申請。
由于地方政府缺乏品牌營銷和維護的意識、手段、辦法及能力,因此從客觀上看,很多地標產品沒能從產品化延伸到品牌化領域,哪怕是區域性品牌,因此也很難深度挖掘地理標志性產品經過品牌打造后所帶來的經濟價值。
心不圖則利不足
從產權角度看,地標產品的地域性決定了地方政府是地標產品IP的所有者,也理應是地標產品品牌化的主體。
而現實卻是,一些地方政府對地標產品品牌化的主體、客體和具體路徑等都存在盲區,甚至認為地標產品的品牌化是市場行為,政府不應該參與,因而導致地方政府對于地標產品整體規劃缺失,地標產品的品牌建設必然也會手段和路徑匱乏。
對于地標產品行業協會而言,這些活動在縣域范圍內的組織,大多很難發出更大的聲音,更不用說有成本和精力為地標產品的品牌推廣鼓與呼,因為維持生計已是不易。
對大多數缺乏地域性品牌建設能力、分散的企業或生產者或傳承者而言,對不能立竿見影地標產品的品牌建設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于部分生產企業只想從地理標志產品中獲利卻又不想擔責,積極性不高是可想而知的。
由于缺乏品牌建設經驗和理論指導,區域品牌與投資生產的企業品牌之間并沒有形成良性的互動機制,在跌跌撞撞的艱難探索之后,地標產品卻依然沒有給地區和企業帶來品牌的疊加優勢,最終導致的結果是政企均感到乏力,如此循環反復后,有的地方甚至連地標產品僅存的特色都丟失了。
酒香也怕巷子深
品牌建設的目的,是為了更多地把產品推廣出去,從而帶動經濟發展,品牌建設與產品推廣要齊頭并進。
一些地理標志產品雖然有很高的品牌價值,但不去深度思考消費者心理需求,品牌的推廣沒有創新體現,營銷手段單一,只會臨淵羨魚,不去退而結網,結果是產品卻沒有推廣出去,對農民致富、區域經濟發展拉動作用十分有限。
例如:“萊陽梨”的品牌價值就達到了5.65億元,可是“萊陽梨”商標使用率不足20%,梨的價格也一直上不去,60%以上在市內銷售,年銷售額也只有1.2億元。
地理標志到區域品牌的躍遷
地理標志認證是符合既定的種植標準、在產品特性上達到具體要求,對生產者來講是一塊金字招牌,但品牌是得到消費者認可,在消費者心智中形成印象,打響品牌的難度遠大于一個產品的認證。地理標志要想真正走近消費者,必須系統推進品牌建設。
地理標志到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蝶變,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首先,做好品牌的頂層設計。要進行充分、翔實的地理標志資源調查,從歷史人文世界、綠色生態世界、品質美味世界三個角度豐富品牌框架,高站位、差異化站位,一切圍繞把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來開展。
其次,強化品牌形象管理。地理標志給人的感覺就是土特產,品牌化的過程中把土特產轉變成地區名片,必須要形成獨有的、統一識別的品牌印記,品牌只有傳播出去,才能產生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的價值。品牌的識別系統包含了品牌logo的設計、包裝的統一規范等。鐵丁老師指出,包裝的“三分之一法則”既能保證區域品牌基本信息展示的統一性,也兼顧授權產品的個性,很好地實現了區域品牌為當地企業背書的目的。
再者,做好品牌宣傳工作。品牌是干出來的,也是講出來的,地理標志往往“藏在深閨”,要通過區域品牌建設,以消費者喜聞樂見的方式,構建多元化的品牌傳播體系,增加品牌曝光度,被看見,才能被認知,進而被認可。
來源:中農農業研究院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837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