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農業如何破解傳統農業發展瓶頸?
農產品加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柱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年均增長速度超過 10%,明顯高于同期 GDP 增長速度。雖然近年來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作為推動農業現代化和支撐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力量,未來 30 年我國農產品加工業仍然面臨著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2017 年,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總體上增速穩步回升、質量效益持續改善,供給結構不斷優化,出口貿易恢復增長,發展態勢穩中向好。
? 增長速度穩步回升
2017 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增加值增速為 6.5%(扣除價格因素),較上年提高 0.7 個百分點(見圖 1)。實現主營業務收入 19.4 萬億元,比上年增長 6.5%,增速較上年上升 1.2 個百分點,延續自 2016 年年初以來的企穩回升態勢。
? 質量效益不斷改善
2017 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實現利潤總額 1.3 萬億元,比上年增長 7.4%,增速較上年上升 3.1 個百分點(見圖 2)。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 6.7%。規模以上企業平均規模 2.4 億元,比上年增長 0.2 億元。規模以上企業人均主營業務收入 127.9 萬元,比上年增加 13.6 萬元。規模以上企業虧損深度 4.1%,比上年下降 0.5 個百分點。
? 食用農產品加工量和區域集中度均提高
2017 年,全國面粉、大米、精制食用植物油、鮮 / 冷藏肉等主要加工產品產量均穩步提升,且產量向優勢地區進一步集中。面粉、大米、飼料、鮮肉與冷藏肉、冷凍水產品和速凍米面食品的產量分別為 13801 萬噸、12584 萬噸、28466 萬噸、3255 萬噸、863 萬噸和 568 萬噸,較上一年增長 1.8%、4.3%、5.3%、5.1%、6.7% 和 5.9%。小麥粉的前五省集中度(產量最多的五省占全國總產量比例)為 82.6%,較上年提高 0.6 個百分點;大米的前五省集中度為 64.0%,較上年提高 1.0 個百分點;食用植物油的前五省集中度為 46.4%,較上年提高 1.7 個百分點。
? 出口貿易恢復增長
2017 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完成出口交貨值 10980 億元,比上年增長 7.1%,增速較上年上升 4.9 個百分點。從海關數據看,主要食品行業商品累計出口總額 518 億美元,比上年增長 5.4%,較上年上升 3.1 個百分點。其中,谷物制品、植物油、干制蔬菜、淀粉和冷凍飲品出口增長較快,出口額比上年分別增長 37.7%、22.9%、23.0%、31.4% 和 45.4%。主要食品行業實現貿易順差 9.2 億美元,較上年收窄 62.3%,為近五年最低值。
? 加工轉化水平不斷提高
農產品加工將農產品原料經過加工處理后形成新的商品,實現價值的提升。隨著加工業的不斷發展,我國農產品加工轉化水平也越來越高。如圖 3 所示,2004 年,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不到 1:1,到 2017 年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增長至 2.28:1。
? 食品工業占比越來越重
從行業產值結構上看,食品工業和紡織工業是農產品加工業中的兩大主要行業,多年來兩者產值合計占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的比重超過了 70%。改革開放以來,食品工業在農產品加工業中的比重明顯上升,紡織工業比重顯著下降。2005 年紡織工業占比略高于食品工業,到 2017 年食品工業占比則高達 61%,成為農產品加工業中的主體部分。
? 區域結構差距逐漸改善
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直接影響,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及東北地區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水平差異較大,近年來在逐步改善。2005 年,東、中、西及東北地區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之比為 72.4:12.6:9.9:5.1,東部地區占全國的絕大部分。到 2016 年,這一比值變為 50.4:26.3:16.3:7.0,東部地區占全國的比例比 2005 年下降了 20 多個百分點,中西部及東北地區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總量與東部地區差距基本平衡。
? 向主產區聚焦趨勢明顯
在山東、江蘇、河南、廣東、湖北等全國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排名前五的省份中,傳統農業大省占了四個,2016 年主營業務收入總量占全國的 48.3%,近五年的年均增長率達到 11.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0.6 個百分點。憑借原料資源和傳統飲食文化優勢,一些具有濃厚區域特色的農產品加工業聚集區已經形成。山東、河南、四川、內蒙古等 10 個畜禽養殖大省,肉類加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到全國總量的 60%。依托資源和文化優勢,湖南辣味食品、安徽炒貨食品、福建膨化食品、河南冷凍食品、四川豆制品等在全國的比重和影響力持續提高,其中河南速凍食品占全國的 60% 左右。
? 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的特點十分突出
我國農產品加工企業約有 50 萬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 82000 多家,但其中主要是中小型企業,大型企業極少,中小型企業數量占全部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的比值達到 97.9%。2016 年,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 10 億元及以上的企業有 2726 家,約占規模以上企業總數的3%,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 100 億元的企業有 94 家,約占規模以上企業數的千分之一。
? 政策引導行業穩健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現代農業的深入推進,農產品加工的作用日益凸顯,越來越得到重視。國家相繼出臺了多項重要政策引導農產品加工業的健康穩定發展。2015 年、2016 年國務院陸續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93 號文)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93 號),闡明了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方向和重點。2019 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支持主產區依托縣域形成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這些方針政策對行業發展起到了清晰的引導作用。
? 以營養健康體驗為特色的食品工業將是農產品加工業的重頭戲
隨著我國現代化、城鎮化的不斷推進,消費者結構和消費結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食品工業在農產品加工業中的占比會進一步提高,而食品工業中營養健康、定制體驗是未來的新特點。英國著名的食品專業咨詢機構 “New Nutrition Business”2016-2018 連續三年發布的十大食品、營養、健康趨勢,都將植物基食品、運動營養食品、全谷物食品、高蛋白食品、低脂低糖食品、營養復配食品、醫用食品、休閑便利食品、個性化定制食品、生物制造食品等作為未來食品發展的方向。我國《“十三五”食品科技創新專項規劃》預計,中國食品消費正由生存性消費向健康性、享受型消費轉變,老年消費者會更加注重食品的功能性和健康性,中青年群體更多關注多元化、品牌化、個性化、定制化的食品及便捷的調理食品,食品創新的重點在營養型健康食品創新開發與低碳制造,中華傳統與民族特色食品的工業化加工,傳統釀造發酵、食品添加劑與配料綠色制造和方便調理食品制造等方面。《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 年)提出,要著力發展保健食品、營養強化食品、雙蛋白食物等新型營養健康食品,開發適合老年人群營養健康需求的食品產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和治療膳食,提升嬰幼兒配方食品和輔助食品的質量。由此可見,國內外專業機構都將食品的營養健康、功能醫療、休閑便利、個性定制等作為發展趨勢,我國還強調了中式食品、民族特色食品的開發利用。
? 智能化助推我國農產品加工裝備產業跨越發展
農產品加工機械設備是農機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重要物質裝備支撐。美國、日本和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農產品加工裝備技術水平相對較高。德國加工流程自動化程度先進,生產效率高,工藝流程合理,成套供應能力強;美國以水果和蔬菜的加工機械為主,機電一體化集成能力突出;日本以中小企業為主,品種多樣,具有體積小、精密度高、易安裝、操作方便、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多年以來我國農產品加工裝備是農產品加工行業的短板。近些年,經過不懈努力,我國農產品加工裝備產業有了明顯進步。以食品加工裝備為例,2015 年出現歷史性拐點,食品裝備的出口額首次超越進口額,貿易順差從 2015 年的 6.09 億美元大幅提升至 2016 年的 11.8 億美元。我國從食品裝備的凈進口國變為凈出口國,成為行業標志性事件。不過總體來講,我國出口裝備的附加值相對較低,而進口裝備的附加值相對較高。今后,立足現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和勢頭,融合我國在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優勢,發展智能化農產品加工裝備,有望快速塑造我國在該領域的領先優勢,實現“彎道超車”。(本文作者程勤陽,系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業專家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品牌農業與市場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929 篇
瀏覽:16862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