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氏、牧原、雙匯、新希望……這 13 家農企,成 2019 上半年中國上市公司市值 500 強!
智慧農業是農業標準化和糧食增產、農業資源保護的解決方法。另有機構預測,2020年智慧農業的潛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68億美元。2018年是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收官之年,2018中央一號文件公布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智慧農業迎來最好的時代!
隨著高科技的發展,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高科技技術紛紛走進了農業領域,加上一系列的政策利好下,讓越來越多的傳統農資企業轉向了農業新興服務領域。尤其,面對新時代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機遇之下,傳統農資企業需要抉擇,而禾大科技抓住這一波紅利,其正在新農業領域用先進的科技“攻城略地”。近日,在第二屆中國農業新媒體年度盛典上,湖北武漢禾大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徐廣河接受農業新媒體聯盟副秘書長、農業行業觀察創始人李劍的獨家采訪,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位資深農資人是如何將科技同農業相結合,開辟一片新的市場。
在加入禾大科技之前,徐廣河是一名深耕農資領域的老兵,與農資結緣20多年。同時,在互聯網農業熏陶下,他又是一位擁有互聯網思維的人。“農資行業已經到了非轉型不可的階段,無論是適合時代還是自身的需求,都必須要去創新,否則就會被時代拋棄。”
“2018年對于農資行業來說,是充滿困難與挑戰的一年。這個時代,對農資企業來說,是一個好的時代,也是一個不好的時代,因為一切都在發生改變。”禾大科技首席運營官徐廣河對行業的現狀展開了分析,“其實,農資行業是一個相對從傳統的行業,很多創新與改變顯得‘慢人一步’。同時,農資行業的鏈條也非常長,作為農資企業不僅僅關心‘農資產品賣出去’、還要關心‘種植戶是否賺錢’、‘農業資源保護’等等問題。因此,現在有很多農資企業開始從農業生產前端開始切入,并幫助種植戶制定詳細的解決方案。這一改變或者是傳統農資發展的一大趨勢。”
據了解,禾大科技成立于2015年,作為國內領先的“互聯網+農業”全面解決方案提供商,率先從土壤大數據著手,建立禾大智慧農業平臺,為農業生產者提供數字土壤地圖、精準配肥方案、遙感動態監測的一體化服務,幫助農業生產從土壤到作物,從播種到收獲,實現種植及管理技術的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和標準化。徐廣河還指出,在傳統農資艱難前行的階段,禾大科技一切都是基于高科技+互聯網技術。其中,禾大科技綜合運用了農業遙感、農業氣象、人工智能、智能滴灌AI、病蟲害AI、土壤CT掃描車、互聯網智能配肥等先進技術,將會給整個行業帶來全新的變化。
把握數字農業紅利 創建土庫平臺
近十年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世界上興起一輪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的農業科技革命浪潮,一種新型的農業模式——數字農業也就應運而生了。
同時,國家對數字農業也給與政策和扶持。早在2017年2月,農業農村部發文推廣數字農業試點,并重點開展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4類數字農業建設如何梳理試點項目,結合產業類型,支持精準作業、精準控制設施設備、管理服務平臺等內容建設。
縱覽國家頂層設計的初衷,我國大力發展數字農業是基于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業資源保護。尤其是土地安全和農產品品質。
業內專家認為,土壤作為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自然資源,它是農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土壤數據更是指導農業生產、保護耕地的重要指標。
徐廣河也認為,中國農業的基礎就是土地,土地集中化是農業現代化的條件,另外土壤的質量優勢農產品品質的保障。但目前,國內的土壤安全數據還存在很多空白之處,這是機會也是挑戰。
其中,在土壤數據的源頭和應用上,科大科技已經成為該領域的先行者。2018年禾大科技主導開發的國內首個數字化土壤數據服務平臺—土庫,不僅推動傳統土壤普查工作向現代化、數據化方向轉型升級,更從土壤源頭著手,精準掌握土壤數據和空間分布情況,為土壤治理和發展智慧農業、數字農業提供了技術支撐。該平臺將取土規劃、現場取土、實驗室檢測、數據建檔與成果輸出等流程進行標準化操作,保障整個土壤普查工作的科學性與精確性,實現從土壤采樣規劃到土壤檢測數據輸出的全程可追溯。同時,通過國際領先的土壤CT掃描車技術,結合獨有的人工智能大數據挖掘算法,禾大科技建立農業高精度的土壤數字地圖。
對此,徐廣河對土庫業務開展,舉了一個詳實的案例。
“比如,在2017年1-4月,武漢禾大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土庫平臺對湖北應城約100萬畝的土地制作國內首個數字土壤地圖。率先在全國范圍內打造數字化應城,依托測土技術,對應城土壤全面體檢,建立一套完整的土壤數字地圖和手冊,可以指導應城農戶種植出品質最好、用肥最優、綠色環保的農作物產品,從而提高作物產量和質量,實現農戶增產增收,同時實現農業可持續性發展。”徐廣河解析道。
徐廣河還表示,數字農業將是未來的大趨勢。切入前端數據只是禾大科技的其中一個環節,禾大科技希望可以切入整個農資產業鏈。同時,禾大開發免費農業APP“田小二”,幫助農戶用手機建立自己的田塊檔案,自動獲取田塊面積、氣象、土壤、施肥方案、遙感影像等農業數據,助力農業大數據走進生產第一線,幫助農戶增產增收。
直擊行業痛點 智慧配肥機幫農民增收
用全球8%的耕地,生產了全球21%的糧食,但同時農化產品消耗量占全球逾35%——化肥、農藥越用越多,地越種越饞,曾是我國糧食連增背后的尷尬現實。為此,農業農村部于2015年提出了農藥化肥“雙減”計劃,并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
“當前,禾大科技的業務開展都基于農業大數據的整合和應用,尤其是土庫的創建”徐廣河說“但,數據必須要推動生產,這樣的數據才有價值。”
據了解,禾大科技自主研發智能終端配肥機,并獲得國家專利認證。利用互聯網平臺+智能制造設備,打通“線上下單、云端配肥、線下生產、全程服務”的新模式,實現測土配方施肥流程的透明化、標準化、智能化、數據化,為農民定制適合作物生長規律的配方肥料,最大限度提高肥料的針對性和利用率。同時,智能配肥機基于農業大數據,幫助農資經銷商和農民實現雙向增收。
徐廣河還算了一筆賬,在湖北應城市黃灘鎮臨江村,村里種田大戶張長華一共種了40畝地,通過禾大智慧配肥機施用定制肥,每畝產量提高了將近40千克。每畝田可以少施5千克肥,卻足足增收了160元。
另外,當前市面上的配肥機大多存在不耐用、功能單一、缺少數據支持,信息無法追溯等問題。
“但,禾大科技智慧配肥機采用不銹鋼材料,內置智慧配肥軟件,與土壤數據庫無縫對接,通過手機APP一鍵下單,云端測土配方計算,自動配肥并提供遠程監控,提升配肥效率。同時所有組件模塊化處理,易維修,數字化液體/微量元素添加,滿足農作物所需求的多元化、個性化的專用肥,實現真正的測土配肥。”徐廣河信心滿滿地說。
建立基層智慧配肥服務站 與農資經銷商共享未來
困難與挑戰并存、農資行業將面臨新一輪大洗牌、行業企業亟待突圍轉型,同時,未來農資行業需要革命性產品。
據了解,禾大科技以智慧服務平臺為紐帶,在智慧配肥機、營養母粒、田小二、土庫、農業+遙感、農業+人工智能等方面持續投入研發,通過賦能+服務,幫助傳統農資渠道商轉型為科技與制造的綜合服務商,重構農資存量市場,從單店經營到共建農資行業“7-Eleven”。
徐廣河著重指出,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下,禾大科技要將自己打造成農業科技產業的路由器。產業路由器是一種以賦能為核心的共享經濟體,與傳統以賣貨為核心的模式有本質區別,只有成為產業路由器,才能讓傳統農資找到出路。
因此,禾大科技針對正在轉型的傳統農資商和已經轉型成功的農業服務機構提出了“平臺服務模式、服務中心模式和服務站模式”三大合作模式,給線下網絡提供包括智慧配肥站建設、平臺應用、軟件服務、土壤檢測、增值肥料代理、物聯網設備、營銷支持等十幾項超值服務。
在品牌模式上,禾大科技采用“禾大科技+合伙人”的聯合品牌模式,利用互聯網+智慧配肥機設備,通過賦能+服務,幫助傳統農資渠道轉型為科技+制造的綜合服務商。
未來,禾大科技將重點發揮農業大數據、人工智能、遙感監測、物聯網、智能制造、新型肥料、農業平臺及軟件等產品與技術優勢,與傳統農資人合力締造農資行業新勢力,助力農資行業轉型。
最后,徐廣河表示,禾大科技是基于產業生態,用科技幫助行業和合作伙伴賦能,這才是禾大存在的意義。
據悉,在第二屆中國農業新媒體年度盛典上,農業新媒體聯盟結合禾大科技的表現和各大媒體的推薦,授予禾大科技“2018年農業科技創新獎”。
相關文章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