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也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處于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關鍵時期的中國種業,應如何在搶抓機遇中贏得主動?如何提高種源保障能力,提高種業創新水平,亟待科學分析研判。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在全國種業創新工作推進會上透露,“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做強優勢,補上短板,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強化種業科技支撐,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建設現代種業基地,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種業體系。
力爭3年內完成現有種質資源登記任務,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主體、著力打造3類企業主體,突出152個制種基地縣為骨干的“國家隊”作用、打造國際化高水平現代種業創新高地……一系列數據里,我國現代種業發展藍圖日益清晰。
力爭3年內完成現有種質資源登記任務
農業種質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是種業原始創新的物質基礎。
近年來,我國農業種質資源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嚴峻,留住好種子、好品種、加強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緊迫性越來越強烈。
“十三五”以來,各地各有關部門積極構建作物、畜禽、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保護體系,資源總量持續增加,利用效果逐步顯現。通過開展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行動、畜禽遺傳資源調查與材料采集,搶救性收集了一大批新資源,全國長期保存作物資源52萬份,畜禽地方品種560個、遺傳材料90多萬份,農業微生物資源10萬份,均居世界前列。
專家指出,當前我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仍然是種業創新的突出短板,資源消失風險加劇、精準鑒定不足、地方特色資源開發不夠等問題值得高度重視。
為破解這些難題,一系列高瞻遠矚的謀劃正在起步。
張桃林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將統籌布局資源庫圃(場區),實施國家和省級兩級管理,力爭到2025年初步建成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體系,鑒定發掘一批優異種質和優異基因,做到應收盡收、應保盡保、有序開發。
資源搶救性收集保護是農業種質資源保護的首要任務。“我國將健全保護體系與保護機制,科學布局國家和省級農業種質資源庫圃(場區),完善保護基礎設施條件,加大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收集力度。”張桃林說,此外,還將推動資源登記交流共享,加快構建農業種質資源大數據平臺,力爭3年內完成現有種質資源登記任務。
張桃林透露,為創新開發利用機制,我國將依托優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搭建資源鑒定評價與新基因發掘平臺,構建分子指紋圖譜庫,探索開展資源保護與利用權益改革試點,研究制定資源賦權政策,推動建立資源共享利用和交易平臺,鼓勵育繁推一體化企業逐步成為種質創新利用的主體。
種業自主創新要“強優勢、補短板”
當前,我國種業已進入到以自主創新為驅動力的發展新階段。近10年,全國審定、登記農作物品種3.9萬個,植物新品種保護年申請量連續4年居世界第一,水稻、小麥、玉米、大豆高產典型不斷涌現,優質化水平不斷提升;審定畜禽新品種配套系93個,占全部審定品種的56%,良種生產性能明顯改善。
然而,從種業科技創新的實際水平看,近年來我國種業科技進步明顯,但自主創新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特別是核心技術創新不足。
專家分析,當前,國外種業已進入“常規育種+生物技術+信息化”的育種“4.0時代”,我國仍處在以雜交選育為主的“2.0時代”,基礎理論和原始技術創新不足。
“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多來自國內,育種群體遺傳基礎狹窄,選擇空間有限。我國畜禽遺傳資源占全球1/6,但鑒定選育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張桃林說,此外,我國農作物育種規模化組織化程度低,商業化育種體系不健全,生豬、奶牛等畜禽品種多世代持續規范的性能測定和選育體系亟待健全。
專家建議,著眼“十四五”,種業自主創新要堅持“強優勢、補短板”,力爭到2025年,以企業為主體、基礎公益研究為支撐、產學研用融合的國家種業創新體系基本建立,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品種,攻克一批突破性關鍵核心技術,重點作物和畜禽育種創新能力接近或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要加大良種聯合攻關力度,加快關鍵技術創新應用,加強國家種業創新力量戰略布局,探索推進科企深度融合的實現方式,支持成立實體化創新聯合體。”張桃林說。
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主體
企業是現代種業創新的主體。種業強,企業必須強。近年來,我國種業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加大、兼并重組明顯加快,行業整體競爭力明顯提升。但與國際巨頭相比仍有明顯差距。
“要堅定不移培育壯大企業主體,提升我國種業市場競爭力,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張桃林認為,基于我國大農業、小農戶和物種類型多樣、生態區域復雜的基本國情和種業發展不平衡的現狀,發展思路上既要扶持培育大而強的領軍企業,也要支持發展專而精的特色企業。要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引導金融、社會資本參與,采取差別化扶持政策,提升企業差異化競爭能力,逐步構建大中小、多層次企業協調發展的產業主體格局。
專家建議,在種業產業主體培育中,要著力打造航母型領軍企業、特色優勢企業、專業化平臺企業等三類企業,支持特色優勢企業在經濟園藝作物、畜禽地方品種等細分市場發揮作用,培育特殊資源、特色品種、獨特模式等競爭優勢,打造“隱形冠軍”,培育一批在種業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重點環節上提供專業化技術支撐或服務的平臺型企業。
“我國現階段植物新品種保護采取植物保護聯盟1978年文本,對原始創新保護不夠。”張桃林表示,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監管制度和技術標準,健全打假機制,實施全程監管,力爭到2025年,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明顯提升,假冒侵權、“仿種子”問題得到根本遏制,保護種業創新的制度得到有效落實。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93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人工智能+農業案例】朝一養殖:如何玩轉“人工..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