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育種技術作為種業的基礎和關鍵,當前種業的研發重點已逐步從傳統育種技術向基于新一代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 基因編輯技術和信息技術等轉變,從而建立起常規育種與基因、分子育種相結合的現代化生物育種技術手段,提高育種效率。
我國種業市場規模呈“U”形變化,2021年已達1306.15億元。《中國種業行業發展深度研究與投資趨勢預測報告(2022-2029年)》就玉米、水稻、小麥、大豆等細分市場進行行情研判,并預測未來趨勢。
玉米:保持高產的前提下,注重特色種質資源的引進和原始創新。
水稻:最低收購價格政策發生一系列調整。
小麥:公開拍賣、競價交易,實現完整的“收購-存儲-銷售”的流通鏈關系。
大豆:繼續實施大豆振興計劃,改善土地規模過小、機械化程度低、種植成本高等難題。
01
全球種業行業市場發展現狀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種業行業發展深度研究與投資趨勢預測報告(2022-2029年)》顯示,隨著世界人口的增加、居民人均財富的提升以及人類飲食變化等原因,促使人類對糧食的需求不斷提高,人均食品支出預計也將進一步增長,對農產品的比例也將不斷增加。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對人類農業生產提出嚴峻挑戰。
目前世界發達國家的種子行業已發展成集科研、生產、加工、銷售、技術服務于一體、具備完善的可持續發展產業體系,位居世界前十強的種業公司大多為歐美國家的種業公司,少數幾家大型種子集團壟斷了世界種子行業的大部分市場。
從市場規模來看,全球種業的市場規模由 2018年的803.78億美元增長至 2020 年841.15億美元,近年來保持穩定。預計未來生物育種的種子市場滲透率將不斷提高,種子技術含量的提高,人們對于植物蛋白質和蔬菜的需求不斷增加,以及雜交小麥的推廣,全球種業的市場規模將長期保持穩定。
資料來源:觀研報告網《中國種業行業發展深度研究與投資趨勢預測報告(2022-2029年)》
從全球市場分布來看,國際種業集團正通過并購不斷提升集中度,種業規模呈上升趨勢,種業產業鏈一體化態勢明顯。作為農業大國,種子一直是中國最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中國農用種子行業空間次于美國在全球位居第二,中美兩國種子需求總量占全球種業 60%。從地區來看,全球種業行業的市場主要分布在亞洲、北美和歐洲地區,其中北美和亞洲地區占比最大,分別占比為39.18%和34.23%,歐洲地區占比為14.76%,其他地區占比11.80%。
資料來源:觀研報告網《中國種業行業發展深度研究與投資趨勢預測報告(2022-2029年)》
02
中國種業行業市場發展現狀
1、市場規模
我國種子行業發展起步較晚,種子市場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后才得以初步建立并緩慢發展,在當時特殊的內外部環境下,種子行業的生產與經營等活動完全由政府主導。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與外部環境的改變,這種政府主導型的全封閉發展模式已難以適應種業發展的新形勢,自20世紀90年代我國一系列種子行業改革政策出臺以來,我國種子行業逐步走上了產業化、市場化的道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種業發展支持政策,為種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我國種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農作物選育水平、良種水平和供應能力顯著提升,2021年,我國種業市場規模達到1306.15億元。
資料來源:觀研報告網《中國種業行業發展深度研究與投資趨勢預測報告(2022-2029年)》
2、供應情況
2012年國務院《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提出,重點支持具有育種能力、市場占有率較高、經營規模較大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到2020年前50強市場占有率提高至60%。
企業實力的增強大大利于大規模生產供應,2021年全國各類農作物商品種子供應量約為1065萬噸,比上年度供應量增加22萬噸,連續多年保持增長。
資料來源:觀研報告網《中國種業行業發展深度研究與投資趨勢預測報告(2022-2029年)》
3、需求情況
2021年,我國農作物商品種子使用量達到955萬噸,保持連續增長的態勢,其中小麥、水稻、玉米是最主要的商品種子單一需求來源。
資料來源:觀研報告網《中國種業行業發展深度研究與投資趨勢預測報告(2022-2029年)》
資料來源:觀研報告網《中國種業行業發展深度研究與投資趨勢預測報告(2022-2029年)》
4、細分市場
?(1)玉米
玉米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同時又是重要的飼料作物,還是食品、化工、燃料、醫藥等行業的重要原料,因此我國玉米種植面積一直位于各農作物種植面積前列。我國玉米種植分布廣泛,玉米種植的優勢區域主要分布在東北經黃淮海向西南西北延伸的廣闊地區,主要包括東華北春玉米區、黃淮海夏玉米區、西南山地玉米區和西北旱地玉米區。目前,玉米是我國播種面積和產量雙第一的農作物。
發展玉米生產,種子是基礎。我國玉米雜交種子商品化率接近100%,因此玉米種植面積的增加對種子需求有直接的拉動作用,玉米種子市場需求量與種植面積成正比,通常每公頃需要玉米種子22.5-30 公斤。隨著雜交玉米新品種研發的不斷推進,玉米種子科技含量不斷提升。雖然品種的選育、改良及生產成本的增加導致種子價格有所提高,導致每畝種子費用增加,但是,消費市場(口糧、飼料原料、工業原料)的擴大以及國家臨時收儲政策的推動,增加了對玉米的需求,從而拉動了玉米種業的發展。
資料來源:觀研報告網《中國種業行業發展深度研究與投資趨勢預測報告(2022-2029年)》
未來玉米仍將是我國第一大作物,也是保持糧食安全、飼料安全的主要作物,我國年需求玉米量在2.2億噸以上,這就需要我國玉米種植面積應保持在5.3億畝以上。將來生產和市場最為需求的依然是多抗廣適、中早熟、高產穩產型品種,適合全程機械化的玉米品種和糧飼通用型玉米品種,發展前景廣闊。玉米品種發展應該在保持高產的前提下,注重特色種質資源的引進和原始創新,提高育成玉米品種的產量和品質,以及耐熱性、耐旱性、抗病性、抗倒耐密性、籽粒灌漿和脫水速率,降低推廣風險。節本增效、高產優質,依然是玉米產業發展的主題。
?(2)水稻
水稻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我國60%以上人口均以稻米為主食。在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域中,19個省份的人口將大米作為主食。長江中下游地區和東北地區是我國主要的兩大稻谷產區。剛性的市場需求推動了水稻種植業及相關產業的大力發展。
我國水稻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
2017年,國家首次全面下調了稻谷收購價,拉開了調整稻谷收購價的序幕。
2018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下調2018年生產的旱秈稻(三等)、中晚粕稻和粳稻的最低收購價格。同時,為彌補農民因價格下調可能帶來的收入損失,保護種糧農民收益,國家在相關稻谷主產省份實施稻谷補貼。
2018年5月,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印發小麥和稻谷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的通知》,對最低收購價執行起始時間、執行預案啟動條件、收購糧食的質量等級等方面進行了規定。
2020年2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2020年1月2日)中指出,要調整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穩定農民基本收益。推進稻谷、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
同時,2020年2月28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的《關于完善稻谷最低收購價有關政策的通知》(國糧糧〔2020〕41 號)中指出,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繼續實行并進一步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自2020年起對最低收購價稻谷限定收購總量。限定2020年最低收購價稻谷收購總量為5000萬噸(粒稻2000萬噸、粳稻3000萬噸),并通過分批下達、動態監測的方式展開收購。水稻最低收購價格政策的一系列調整,逐步推動水稻市場收購由政策性收儲為主向政府引導下市場化收購為主進行轉變。
目前,我國雜交水稻種子商品化率接近100%,常規稻種子由于其自交的性質,農戶可以自留種,商品化率略低。
資料來源:觀研報告網《中國種業行業發展深度研究與投資趨勢預測報告(2022-2029年)》
?(3)小麥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生產國。2006 年,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保護農戶收益,維護種植積極性,我國開始實施小麥收購價政策。小麥收購入庫之后,收購價小麥的銷售工作隨之進行。通過糧食批發市場進行公開拍賣、競價交易,將收購的小麥銷售到市場,實現收購價糧食的流通。收購價小麥收購與銷售的關系,一收一放,實現完整的“收購-存儲-銷售”的流通鏈關系,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收購價小麥的銷售,是保證我國小麥市場糧源供給的重要途徑之一,對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
由于小麥目前均為常規種,可以進行留種繁育,因而小麥的商品化率整體低于玉米。
資料來源:觀研報告網《中國種業行業發展深度研究與投資趨勢預測報告(2022-2029年)》
?(4)大豆
大豆屬于土地密集型農作物,適合大規模機械化種植。我國大豆生產面臨的困境是農戶土地規模過小,且機械化程度低,種植成本高,難有規模效益。2015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下降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低水平,2016年以來,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下,大豆種植面積連續增加。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多途徑擴大種植面積。
2020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印發的《2020年推進現代種業發展工作要點》指出,積極推動大豆振興計劃,落實好大豆制種大縣獎勵政策,實施大豆提純復壯項目,集中篩選一批高產、高油、高蛋白的優良大豆品種。
2021年2月,《農業農村部關于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2021年農業農村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指出,繼續實施大豆振興計劃,穩定大豆生產。
資料來源:觀研報告網《中國種業行業發展深度研究與投資趨勢預測報告(2022-2029年)》
?(5)供需平衡分析
由于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原則上種業的產銷率(消耗量/供應量)是不能高于1的,即便是接近于1,也是有些危險,一定程度的供大于求才是對整個社會有益的。近年來我國商品種子產銷率總體保持在80%-90%的區間,處于相對較為健康的水平。
資料來源:觀研報告網《中國種業行業發展深度研究與投資趨勢預測報告(2022-2029年)》
來源:觀研天下、中國種業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73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人工智能+農業案例】朝一養殖:如何玩轉“人工..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