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觀點摘要:我國已成為設施種植業第一大國,為我國蔬菜、水果、花卉、食用菌、西甜瓜等多元化食物周年供應及農民脫貧致富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國設施蔬菜(含設施食用菌)生產面積近3500萬畝,年產量2.65億噸,占蔬菜食用菌總生產量的1/3,占商品菜的50%以上,設施園藝產業產值超過1.4萬億元,占農業總產值1/4以上。未來保守估計我國發展設施種植業尚有節省0.5億畝以上優質耕地的潛力,非耕地資源還有1500-2000萬畝可開發用作設施種植業。若將設施種植業產業發展水平劃分四個等級,目前我國設施種植業處于1.0水平(設施和種植均無標準)的比例約占2/3,2.0水平(設施和種植有了初步標準)約占1/3,3.0水平(設施和種植實現自動化和機械化)還不到1%,4.0水平(設施和種植實現智能化)還只是探討之中。建議:我國設施種植業要走“低能耗、低成本、生態安全、高產優質高效”的中國特色發展之路;堅持生態優先、不與主糧爭地的原則;優先擴大設施蔬菜、食用菌和西甜瓜的規模,適度發展設施果樹、花卉、中藥材等其他經濟作物;全面實施設施種植業提質增效工程,持續設立設施種植業一體化科技創新專項,突破中國特色設施種植業現代化關鍵技術,實現設施建造裝配化、環境調控自動化、作物品種專用化、生產環節機械化、產品質量標準化、產業管理智慧化;完善設施種植業政策支持保護體系,尤其是要進一步明確設施種植業發展的用地政策。
01
我國設施種植業發展現狀與問題
近40年來,我國以設施園藝為主體的設施種植業迅猛發展,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一)我國設施種植業的現狀
從面積來看,目前設施園藝總面積4270多萬畝,占世界設施總面積的80%以上。其中,日光溫室面積1217萬畝(占29%),大中棚2276萬畝(占53%),大型連棟溫室27萬畝(占0.6%),小拱棚758萬畝(占17.4%)。在這些設施中,蔬菜(含食用菌)、果樹和花卉種植面積分別占81%、11%和7%。
從產量來看,目前設施蔬菜(含設施食用菌)生產面積近3500萬畝,年產量2.65億噸,占蔬菜食用菌總生產量的1/3,占商品菜的50%以上,年人均近190kg。設施水果和西甜瓜年產量近0.5億噸,年人均35kg。
從產值來看,目前我國設施園藝產業產值超過1.4萬億元,占園藝總產值2/5以上,占農業總產值1/4以上,占農牧漁業總產值1/8以上,用不足3%的耕地,生產出種植業總產值25.3%的產品,其經濟效益是大田作物的20倍以上、是露地園藝作物的4-5倍。據測算,在設施蔬菜重點產區,設施蔬菜產業對農民人均年收入貢獻額超過1萬元,占農民人均年純收入超過90%。
從產業帶動來看,設施園藝產業提供就業崗位估計7000萬個以上,每畝地就業崗位可比大田作物增加15倍以上,比露地園藝作物增加4倍以上;設施園藝發展帶動了建材、薄膜、鋼材、肥料、農藥、貯運、種苗、環境控制設備、小型農業機械等產業的快速發展,估算年產值達4500億元以上,提供就業崗位2000萬個以上。
從生態效益來看,設施園藝拓展了作物種植時空,其高產效應可節省園藝作物生產優質用地3000萬畝以上;設施園藝生產具有資源高效、節能減排、生態安全等效果。設施蔬菜可比露地蔬菜節水50%以上;1000萬畝不加溫的日光溫室每年可節煤2.5億噸以上,約占全國煤炭消耗量的1/15,減排CO2 1.5億噸。
(二)我國設施種植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若將設施種植業產業水平劃分四個等級,目前我國設施種植業處于1.0水平(設施和種植均無標準)的比例約占2/3,2.0水平(設施和種植有了初步標準)約占1/3,3.0水平(設施和種植實現自動化和機械化)還不到1%,4.0水平(設施和種植實現智能化)還只是探討之中,僅有的少數植物工廠也未能實現智能化。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是規劃落實不到位。《全國設施蔬菜重點區域發展規劃(2015-2020年)》明確了不同地區的設施發展類型和作物種植基本原則要求,但未能很好落實。部分地區設施種植業盲目發展,思路不清,特別是一些地區盲目照搬照抄其他地區設施結構類型,或貪大求洋盲目引進國外設施類型,與當地資源稟賦及勞動力結構不匹配,設施光熱資源利用不合理,運行成本高,比較效益低,生產效益差。
二是設施裝備水平低。設施結構類型五花八門,簡易設施面積約2/3;環境自動控制溫室不足1%,多數溫室靠人工感應調控環境,缺乏適于不同作物的綜合環境最佳管理指標,難以實現環境精準及時調控到位;適于設施生產的專用機具少,設施種植機械化水平低,機械化率約35%,僅為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率的50%,人工勞動強度大。
三是生產技術水平低。多數地區設施種植缺乏可操作的技術規范,種植管理以“大肥、大水、大藥”為主,部分地區設施生產施肥、用藥量超過實際需求量的3~5倍,缺乏適于不同地區不同茬口的生產模式與技術標準。目前全國設施蔬菜大面積平均產量約為4500余kg/畝,日光溫室蔬菜大面積平均產量約7000余kg/畝,日光溫室黃瓜、番茄等果菜最高產量也僅有3萬kg/畝,遠低于荷蘭的最高產量7萬余kg/畝的水平。
四是高質量品種不足。我國設施作物的許多品種仍依賴進口,適合我國設施環境的多抗優質高產作物品種不多,如設施串收番茄80%以上、沙拉專用辣椒90%以上品種需要進口。我國設施專用品種選育團隊尚未形成“集團軍”,仍處于“游擊隊”水平,團隊小而多,同質性重復性選育嚴重,育種技術和手段創新不足,育成優質設施專用品種速度慢。
五是科技支撐能力弱。我國在節能高效設施結構和環境控制裝備、環境調控及水肥控制理論與技術、設施專用小型機械、設施作物宜機化種植模式、設施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方面創新突破不足。高層次人才培養不能滿足設施種植業產業發展需求,盡管我國設立了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也設立了設施園藝學碩士和博士點學科,但目前人才培養規模仍然不大,交叉學科人才培養仍然不足。
六是產業鏈條不健全。我國設施種植業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尚未形成,設施種植業金融、信息、技術、供應、生產等服務體系不健全,公益性和非公益性服務體系的基本構架尚未建成。設施作物產品市場體系不健全,采后處理、分級包裝、貯藏保鮮、冷鏈運輸等嚴重滯后,產品銷售環節多,產品銷售平臺和主體批發市場統一規范建設不完善。
七是政策體系不完善。我國設施生產專項補貼資金少,支持設施種植業發展的金融扶持政策及產品缺乏,社會融資渠道有限,生產經營主體普遍面臨融資難的問題。設施生產缺乏保險支持,險種少、保額低,應對自然災害、市場風險能力較弱。各地設施生產用地政策不統一影響生產經營主體投資積極性。
02
我國設施種植業的發展潛力
從產業規模來看,目前全國蔬菜播種面積3.22億畝,其中設施蔬菜(含食用菌)面積3500萬畝,若設施蔬菜面積再增加一倍,可減少露地蔬菜播種面積1億畝,特別是目前大中城市周邊仍有70%的露地菜田可轉為設施生產。同時目前設施蔬菜周年生產空閑期至少還有30%以上的利用潛力。綜合起來,保守估計我國蔬菜生產用優質耕地尚有節省0.5億畝以上的潛力。
從資源拓展來看,我國非耕地資源利用具有拓展潛力,沿海灘涂和礦山廢棄地開發潛力巨大,戈壁沙漠及荒山荒坡在確保生態環境下也有適量開發潛力,可開發1500-2000萬畝用作設施蔬菜、瓜果和花卉等生產。特別是果樹上山政策,為設施果樹高效利用荒山荒坡非耕地提高了保障。
從產業提升來看,目前我國設施作物產品商品率僅為80%-90%,尚有8%-10%的提升空間;貯運營銷過程中產品損失率高達25%左右,可以降到10%以內;產品品質方面,大小、形狀、色澤、外傷、病斑等外觀品質提升潛力在30%以上;此外目前產品采后分級包裝不到位,商品價值體現不充分,因此分級包裝也有較大提升潛力。
03
政策建議
(一)走中國特色設施種植業的發展道路。我國絕大多數地區氣溫年較差在40℃以上,不能照搬荷蘭等一些國家高耗能高投入的設施種植業之路。如果采用荷蘭式的連棟加溫玻璃溫室,耗能將較荷蘭增加一倍以上。我國必須堅持發展以日光溫室和單棟、連棟塑料大棚為主體的設施種植業發展模式,走“低能耗、低成本、生態安全、高產優質高效”的中國特色設施種植業發展之路,不應該支持耗能大的設施種植業發展,公共財政不能盲目支持“高大上”的設施形象工程。
(二)堅持設施種植業規模拓展的基本原則。一是堅持生態優先、不與主糧爭地的原則。不僅不能與糧爭地,而且要高效利用中低產的普通耕地,大力開發非耕地,特別是要積極開發沿海荒灘非耕地,謹慎開發干旱少雨生態脆弱的戈壁沙漠非耕地,要為確保糧食安全節省更多良田。二是明確我國設施種植業的規模拓展領域。首先優先拓展設施蔬菜、西甜瓜和食用菌規模,如果再增加一倍生產面積,可在滿足蔬菜、西甜瓜和食用菌市場供應的前提下節省1億畝露地蔬菜播種面積;其次是發展設施果樹和花卉規模,滿足人們對高檔水果和花卉的需求;還要積極發展設施中藥材等其他經濟作物,適應大健康戰略需求。
(三)加快設施種植業提質增效和提檔升級步伐。目標是規范化、標準化、高效化(提高土地產出率30%,勞動生產率30%,資源利用率15%),方法是實施設施種植業提質增效工程,加強設施種植業產業集群和標準化基地建設,建立適合不同地區的設施類型標準,改造不符合標準的設施和設備,在產業集群內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并建設好金融、信息、技術、生產、安全等完整的服務體系,實現設施建造及環境調控標準化和規范化,主要生產環節規范化和輕簡化,資源利用生態化和高效化,產品規格優質化和品牌化。
(四)強化科技創新和科技隊伍建設。一是強化設施種植業科技創新,強化建設一批適應南北方設施種植業發展的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持續設立設施種植業一體化的科技創新專項,加快中國特色設施種植業提質增效集成技術創新,聚焦現代設施種植業關鍵技術突破,積極開展設施種植業智能化技術探索,實現設施建造裝配化、環境調控自動化、作物品種專用化、生產環節機械化、產品質量標準化、產業管理智慧化。二是強化設施種植業科技隊伍建設,要建設一批設施種植業人才培養優勢學科,強化設施種植業科技創新、技術推廣、園區開發及生產經營等人才培養體系建設。
(五)完善設施種植業政策支持體系。一是要進一步明確已有設施種植業園區、新建設施種植業園區、貧困且適宜設施種植業發展地區等不同情況下的用地政策。二是要明確設施種植業園區的規劃設計規范,實施設施種植業園區建設的依法依規審批制度。三是要建立設施種植業發展的支持政策,包括設施設備和機械裝備補貼政策,園區給排水、供電、道路修建的支持政策,金融信貸保險的優惠政策,免費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政策,產業鏈構建的扶持政策。四是要規范和推進適度規模經營,要以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為核心制定不同地區規模標準,實施規模標準范圍內的土地流轉補貼政策。五是要實施資源高效利用的獎勵政策,包括非耕地利用、秸稈基質化肥料化、增施有機肥、水高效利用、太陽能高效利用等的獎勵政策。
研究專家:
李天來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農業大學現代設施園藝工程技術中心教授
陳源泉 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科技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齊明芳 遼寧省政協委員、沈陽農業大學現代設施園藝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教授
孟思達 沈陽農業大學現代設施園藝工程技術中心辦公室主任、講師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88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人工智能+農業案例】朝一養殖:如何玩轉“人工..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