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大豆[Glycine max(L.)Merri.]起源我國,栽培歷史悠久,目前在世界上98個國家和地區均有種植,其營養價值豐富,是重要的糧食和油料作物,對畜禽產品生產和大豆油產量有著直接影響。世界大豆產量由1970年的0.44億t增至2020年的3.53億t,增長到8.0倍,世界大豆需求量逐年上升。
隨著我國大豆需求量不斷增大,產量和進口量增長迅速,產量由1970年的877.50萬t增至2020年的1 960.40萬t,增長到2.2倍;進口量由1970年的63.70萬t增至2020年的10 294.50萬t,增長到161.6倍。我國對進口大豆依存度逐漸提高,1970年進口大豆僅占全國大豆需求量的6.8%,2020年進口大豆占全國大豆需求量的84.0%,大豆長期穩定供應面臨嚴峻考驗,亟需振興國產大豆產業,改變進口大豆依存度高的局面。
文章以1970—2020年世界五大主產國巴西、美國、阿根廷、印度、中國的大豆種植面積、產量變化及貿易數據為研究對象,探討半個世紀以來世界大豆產業發展情況。
通過對我國大豆產業存在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我國大豆產業未來發展建議,以期為我國大豆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01
材料與方法
01、數據來源
原始數據來自1970—2020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數據庫中世界五大主產國巴西、美國、阿根廷、印度、中國的大豆種植面積、產量及貿易數據
02、分析方法
采用Excel 2019對數據進行計算和分析處理。
02
結果與分析
01、世界大豆產業現狀
2.1.1 2020年世界大豆產業基本情況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數據顯示,2020年世界98個國家和地區大豆種植面積為1.27億hm2,產量達3.53億t。種植面積排名前五的國家分別是:巴西、美國、阿根廷、印度和中國,其大豆種植面積占世界大豆總種植面積的85.8%,我國大豆種植面積占比為7.9%。產量最高的五個國家分別為:巴西、美國、阿根廷、中國和印度,其大豆總產量占世界大豆產量的89.2%,我國大豆產量占比為5.7%。
由附表可知,2020年,在五大大豆主產國中我國大豆產量排名為第四位,種植面積排名為第五位,單產水平排名第四位。我國大豆單產水平僅為美國的60.6%,巴西的58.8%。與巴西和美國相比,單產水平差距較大。
附表2020年五大主產國大豆產業基本情況
2.1.2世界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變化情況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數據顯示,1970—2020年,世界大豆種植面積呈逐年增加趨勢,從1970年的0.30億hm2增至2020年的1.27億hm2,增 長 到4.2倍(見圖1)。如圖2所示,世界大豆產量變化趨勢與種植面積變化趨勢一致,呈逐年增加趨勢,從1970年的0.44億t增至2020年的3.53億t,增長到8.0倍。
結果表明,種植面積增加、生物技術在大豆育種上的廣泛應用、綠色高質高效技術的集成配套及高產優質大豆品種的大力推廣是大豆產量提升的關鍵。
圖1 1970—2020年世界大豆種植面積變化
圖2 1970—2020年世界大豆產量變化
2.1.3 五大主產國大豆種植面積變化情況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數據顯示,世界大豆種植面積最大的五個國家可以分為3種類型(見圖3)。
第1種類型,從無到有快速發展國家。阿根廷大豆種植面積從1970年的2.60萬hm2快速增至2020年的1672.14萬hm2;印度大豆種植面積從1970年的3.20萬hm2快速增至2020年的1210.00萬hm2。
第2種類型,從有到迅速擴大發展國家。巴西大豆種植面積從1970年的131.88萬hm2快速增至2020年的3718.82萬hm2,成為世界上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排名第一位的國家。
第3種類型,穩定發展國家。美國大豆種植面積從1970年的1 709.73萬hm2穩步增至2020年的3331.33萬hm2。近20年,美國大豆種植面積穩定在3 000.00萬hm2,2019年被巴西超越。相較其他4個大豆主產國,我國大豆種植面積最為穩定。自2019年“大豆振興計劃”實施以來,我國大豆種植面積逐年增加,2020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增至986.94萬hm2,為50年來大豆最高種植面積。
圖3 1970—2020年五大主產國大豆種植面積變化
2.1.4 五大主產國大豆產量變化情況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數據顯示,1970—2020年,巴西、美國、阿根廷大豆產量呈顯著上升趨勢,尤其是巴西,大豆產量從1970年的150.85萬t快速增至2020年的12179.77萬t,50年來,產量增加到80.7倍。
我國和印度大豆產量呈穩定增長趨勢,印度自2008年以來,大豆種植面積超過我國,但從大豆總產上分析,我國領先印度。2020年我國大豆總產達1960.44萬t,印度大豆總產為1 122.6萬t。1970—2020年,50年來我國大豆種植面積僅增加到1.2倍,但產量卻增加到2.2倍。
圖4 1970—2020年五大主產國大豆產量變化
2.1.5 世界大豆貿易變化情況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數據顯示,1970—2020年,50年來,世界大豆出口量從1970年的1262.69萬t增至2020年的17336.72萬t,出口量增加到13.7倍;出口產值從1970年的13.02億美元增至2020年的640.80億美元,出口產值增加到49.2倍。世界大豆進口量從1970年的1229.46萬t增至2020年的16704.92萬t,進口量增加到13.6倍;進口產值從1970年的13.61億美元增至2020年的666.62億美元,進口產值增加到49.0倍。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全年大豆進口量創下新高,首次突破1.00億t,達10294.50萬t,占2020年世界大豆產量的29.2%,占世界大豆進口量的61.6%。
02、國際大豆產業競爭格局對中國大豆產業的影響
2.2.1 對大豆產業生產環節的影響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數據顯示,50年來,世界大豆產量增長8.0倍,種植面積增長4.2倍,單產增長1.9倍;我國大豆產量增長2.2倍,種植面積增長1.2倍,單產增長1.8倍。我國大豆進口量2020年首次突破1.00億t,從1970年的63.70萬t增至2020年的10294.50萬t,增加到161.6倍。我國對大豆需求量激增促使相關部門出臺促進大豆生產措施,2019年我國實施“大豆振興計劃”,2022年提出大力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計劃在16個省份推廣玉米大豆復合種植100.00萬hm2以上,從擴大種植面積上入手,提高大豆產量。
2.2.2 對大豆產業加工環節的影響 當前,我國大豆加工企業多數處于初級加工階段,如僅壓榨大豆油或生產豆粕產品,獲利能力弱,除九三糧油工業集團、山東禹王集團等少數幾家競爭力較強的企業外,大部分國內大豆加工企業表現為小、散、弱,處于虧損狀態。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大豆精深加工能力不足10.0%,精深加工產品附加值低,精深加工產業鏈不完整。為改變不利局面,未來大豆加工企業將向精深加工要效益、向高附加值產品要利潤,圍繞副產物綜合利用和產品精深加工持續發力,增加科技投入,在大豆產品食用價值和功能效用方面進行深度開發,帶動大豆全產業鏈升級,實現豐產增收。
2.2.3 對大豆產業貿易環節的影響2020年世界大豆貿易量為1.66億t,大豆油貿易量超過1100.00萬t,豆粕貿易量超過6200.00萬t,大豆及其制品貿易總額接近1 000.00億美元,在農產品世界貿易中排名第一位,高于小麥、水稻、玉米的世界貿易額。
20世紀40年代前,大豆貿易沿襲了小麥、玉米等大宗農產品的國際貿易定價機制,“四大糧商”等跨國糧商在大豆貿易中采用“一口價”定價;20世紀40~60年代,大豆貿易在采用“一口價”定價模式基礎上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20世紀60年代后,大豆貿易從“一口價”定價機制逐漸轉向基差定價,降低買賣雙方面臨的價格風險,但定價權仍掌握在跨國糧商手中,因此,目前亟需培育我國國際一流大豆企業,爭取大豆貿易主導權。
2.2.4 對大豆產業科技環節的影響1996年,美國轉基因技術取得突破,孟山都公司成功將抗草甘膦的EPSPS基因導入大豆,獲得了第1代抗除草劑轉基因大豆品種RoundupReady,隨后,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同時,轉基因大豆育種技術加速發展。
截至2019年,國際上大豆性狀田間試驗許可共獲批2 915項,其中我國獲批許可占比不到10.0%,獲得轉基因安全證書材料僅有3個。孟山都等跨國種子公司培育出的抗麥草畏轉基因大豆品種已經進入第3代,且一個品種集合了2~3個目標基因。相較而言,目前我國培育的轉基因大豆品種多數為單個基因,因此,亟需提高我國轉基因大豆育種水平。
03、我國大豆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2.3.1 大豆依賴進口的局面短時間內不會改變2020年,我國進口大豆數量占全國大豆需求量的84.0%,進口量首次突破1.00億t。進口大豆以加工成豆粕為主,約占80.0%,主要用途為飼用;以加工成植物油為輔,約占20.0%,主要用于滿足食用油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肉蛋奶供應需求穩步提升,作為飼料主要來源的豆粕需求不斷增加,短時間內大豆依賴進口的局面難以改變。
2.3.2 “四大糧商”掌控世界大豆資源“四大糧商”中,美國獨占3家,分別為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法國有1家,為法國路易達孚,“四大糧商”掌控著巴西、美國和阿根廷的大豆資源。
2020年,世界大豆產量的80.2%是從巴西、美國和阿根廷的土地上收獲的。外資榨油企業,尤其是“四大糧商”經濟實力雄厚,利用手中掌握的大量大豆資源,形成遠超其他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在利潤的驅使下,“四大糧商”不斷整合,形成壟斷地位,對我國大豆產業發展產生嚴重威脅。
2.3.3 技術創新能力和技術儲備不足與美國、荷蘭等先進農業國家相比,我國大豆技術創新能力相對薄弱,技術儲備少,特別是在基因編輯、高通量表型分析、自動化機器人、智能數據采集、云計算、人工智能、衛星監測等先進技術方面,技術創新能力和技術儲備明顯不足,迫切需要在農業育種、種植、加工過程中應用基因編輯、基因組測序、自動化收割、人工智能采集分析應用等先進技術,使大豆產業向著更高產、更優質、附加值更高方向發展,實現產業增效,農民增收。
2.3.4 科研與一線生產結合不緊密 在我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大豆育種的主力軍,種子企業僅輔助參與大豆育種工作,參與度低。目前,種子企業科研能力較弱、技術含量低、創新能力不強,多數種子企業僅參與種子擴繁、種子簡單加工和種子銷售,大部分品種的經營是通過購買品種經營權獲取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少。
在以色列實行“科研與一線生產緊密結合”模式,免費幫助合作社建立農技研究推廣中心,使合作社擁有從屬于農業生產組織自身的農技中心。在我國,無論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還是種子企業,均未形成以色列式的“科研與一線生產緊密結合”模式,極大限制了大豆育種產業發展,因此,應實行“科研與一線生產緊密結合”模式,大力發展大豆育種產業,助力大豆生產發展。
03
未來發展意見建議
01、提高我國對大豆產業鏈供應鏈的掌控能力
通過各種資源要素不斷培育壯大我國大豆企業,提升全球資源整合能力,鼓勵拓展國外業務,形成國際大豆產業中具有主導權的一流跨國公司。重點培育壯大九三糧油、禹王集團大豆“鏈主”企業和中糧、中儲糧糧食“龍頭”“鏈主”企業,使其發展成為可與“四大糧商”相抗衡的“巨頭”企業。加快世界大豆產業布局,推動我國大豆產業在更高水平開放中提升發展質量。調優進口大豆結構,增加進口大豆合作國家及區域。全面深入研究國外綠色壁壘體系和技術性貿易壁壘體系,梳理應對反傾銷調查事項,針對國外最新動向及時調整國內標準,充分發揮技術壁壘和標準信息平臺作用,降低大豆產業鏈中涉及企業對外貿易風險。
02、打破資本力量對大豆領域科學技術的壟斷
從1990年開始,原孟山都、先鋒等公司大力發展生物育種技術,通過現代育種技術培育出抗蟲、抗病、抗除草劑且油酸含量高的轉基因大豆新品種,為提高其品種控制權,同步建立了知識產權有償使用制度,重視新技術、新品種的原孟山都、先鋒等公司逐步發展成跨國種業集團。
隨著科學技術積累,品種不斷創新,跨國公司對世界大豆種業市場壟斷逐年提高。為打破壟斷,我國應重點支持基因編輯、基因組測序、人工智能等現代先進技術,做好、做實、用好大豆領域技術儲備,打破資本力量主導的跨國公司壟斷,同時打破跨國公司以利潤為目的技術壟斷。
03、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發展大豆產業
我國未來大豆產業發展應借鑒荷蘭和以色列發展模式,而非美國發展經驗,原因為:美國作為世界典型地多人少國家,耕地資源豐富,大豆產業科技先進,機械化、規模化程度高,但存在著高補貼、高消耗、低就業(提供就業崗位少)等問題。荷蘭、以色列、丹麥作為世界典型地少人多國家,耕地資源匱乏,特別是以色列,近60.0%為沙漠,但以色列生產的蔬菜、瓜果、花卉不僅能夠充分滿足本國需求,還大量出口歐洲。以色列農業的另外一個顯著特點是針對農戶和農產品的補貼少,對農業科研和農業保險扶持力度大。荷蘭農業的顯著特點是農業基本依靠合作社進行發展,大多數農戶為合作社社員。丹麥幾乎所有的農民均為專業合作社股東或社員。
我國未來大豆產業發展道路應充分學習借鑒荷蘭、以色列、丹麥發展先進經驗,采取勞動和技術密集投入、節約自然資源、充分應用農業現代化技術、推進大豆加工企業采取精深加工方式走高就業(提供就業崗位多)、低成本的生態可持續發展道路。
來源:大豆科技
作者:曲厚蘭、姜振、李晶、趙亮(濟寧市任城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嘉祥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濟寧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濟寧市農業農村局)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61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人工智能+農業案例】朝一養殖:如何玩轉“人工..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