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01
引言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做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論斷。
在此背景下,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居民的飲食和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變化,肉蛋奶以及豆制品的消費量激增,這就導致對大豆食品以及豆粕(作為肉制品來源的牲畜的主要飼料來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而國內產量遠遠不能滿足需要。
加之對大豆進口的限制有所放松,我國迅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尤其近年來,我國大豆對外依存度超過90%,民族大豆產業發展面臨著挑戰,國家糧食安全面承受著一定的沖擊。
在此背景下,中央一號文件在2019年提出實施大豆振興計劃,2020年提出加大對大豆高產品種和大豆間作新農藝推廣的支持力度,2021年提出完善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穩定大豆生產,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標準的“領跑者”。
大豆及大豆產業鏈已連續三年寫入中央一號文件,顯示了新發展階段農業農村工作對大豆和大豆產業鏈的持續重視。因此,分析我國大豆進口沖擊下的內在機理和作用機制,以此為基礎,提出相應政策建議,對于促進我國大豆產業高質量發展以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趙小龍等根據我國大豆進口貿易的現狀進行多維度分析發現,當前我國大豆產業進口貿易來源國較為集中,且進口量較為龐大。我國大豆產業需要通過調整進口結構,拓寬進口來源市場等多種渠道保障產業高質量發展。全海恩等認為隨著外部貿易摩擦的不斷加劇,巴西、阿根廷將會承擔我國進口美國大豆市場份額減少的轉移,同時面臨著國際跨國糧商的壟斷。鄧熠楓等研究發現我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大豆貿易存在較強的貿易互補性和競爭性,試圖分散大豆進口來源過于集中的風險。
現有眾多的研究成果大多表明大豆進口對我國大豆行業和糧食安全產生了一定威脅,但是較少運用實證手段分析大豆進口對我國大豆產量和種植面積產生的影響并進行量化,且采用定性分析作為理論依據和研究前提。文章通過定量與定性手段的綜合運用,探明我國大豆進口的內在機理和作用機制,研究大豆進口對我國糧食安全等方面產生的多維度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促進我國大豆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措施。
02
大豆產業對于我國的戰略意義
01、大豆產業關乎我國糧食安全
當前我國糧食生產供給能力能夠保障國民的需求,供求基本上保持動態的平衡,但是我國糧食供給側存在結構性問題。由表1可知,2010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55911萬噸,2019年進一步增長至66384萬噸,十年間增長幅度達到18.73%,糧食產量持續十數年的增長有力地保障了我國的糧食安全,但是進一步細分糧食產量結構可以發現,2010年我國豆類糧食產量占比僅為3.35%,2019年進一步下跌至3.21%,其增產量貢獻率僅為2.48%,嚴重低于稻谷、玉米和小麥類增產貢獻率。豆類糧食生產能力的低下不僅越來越難以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蛋白質和植物油需求,而且對我國糧食供給能力的穩健性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威脅。
表1 四大糧食類別產增量
數據來源:中國農業統計年鑒,下同。
02、大豆產業關乎數千萬行業從業者
大豆是我國四大主糧之一,同時我國還是全球第四大大豆生產國,但是產量較低,相對于美國、巴西及阿根廷等大豆生產大國具有較大的差距。據測算,我國大豆種植面積約為1億畝(1畝≈666.7平方米),從事大豆種植的農民約有4000萬人,主要位于東北、黃淮和長江流域。近年來,大豆種植利潤微薄,加之相關政策不完善,農民種植大豆積極性降低,對豆農收入水平產生較大的影響。此外,大豆的大量進口進一步抑制了我國傳統大豆種植區的豆農種植積極性。大豆產業關乎數千萬豆農和相關產業鏈企業,其健康發展與否影響著眾多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03、大豆產業關乎我國糧食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定價權
我國進口的大豆主要用于制成飼料豆粕和加工成食用豆油。面對中國日益增長的肉蛋奶消費需求,豆粕作為全球最優質供應最大最穩定的蛋白來源,是中國養殖業不可或缺的飼料。近幾年,我國大豆進口量基本維持在8000萬噸以上(圖1),占據我國糧食進口總量的近80%,超過全球大豆進口量的50%,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盡管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費市場,但是國際四大糧商控制著我國80%的進口大豆貨源,加之我國大豆行業資源整合能力較弱,大豆進口的議價權和定價能力遭到嚴重削弱,承受著高昂的進價成本。此外,國際糧商為了獲取壟斷利潤,故意抬高進料成本,通過技術扶持以及低價策略等,不斷參股控股國內大豆生產加工企業,逐步蠶食我國國產大豆生產能力,我國大豆產業面臨著嚴重的威脅。
圖1 我國大豆進口量與增速
03
我國大豆市場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大豆產量呈“U”字型波動,即表現出先增長后下降再增長的變化態勢,波動幅度均在百萬噸以內。自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大豆產量不斷提升,1978年大豆產量為756萬噸,1992年增長至1100萬噸,增長率超過45%,此后我國大豆產量增速大大放緩,到2019年為止,我國大豆最高年產量不超過2000萬噸。2015年,我國首次提出供給側改革概念,隨后我國各領域開展提高供給質量、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舉措。在農業生產領域,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優化農業生產結構。
2015年以來的五年內,大豆相關企業注冊量呈現波動增長。企查查數據顯示,2015年共新注冊1.5萬家,2017年的注冊量達到了五年來的最高峰,為1.88萬家,同比增長12.6%。2019年共注冊1.82萬家,同比增長16.7%。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從政策、科技和投入等多角度促進大豆產業良性發展,大豆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產量達到歷史最大值,為1809萬噸。與此同時,大豆相關企業數量進一步增加,大豆產業生態鏈進一步完善。目前我國共有12.98萬家大豆相關企業,其中黑龍江以3.83萬家排名居首,占全國總量的29.5%。安徽、山東分別以1.82萬家、1.6萬家排名第二、三位。2019年新注冊相關企業1.82萬家,同比增長16.7%,2021年上半年新注冊0.93萬家,同比增長10.7%。
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居民對食用植物油和植物蛋白的需求迅速增加。此外,我國大豆產業鏈條不斷完善以及畜牧行業不斷發展,極大地刺激了市場對于大豆及相關附屬產品的需求。2016年,我國大豆消費量第一次超過1億噸,此后數年,大豆需求量一直維持在高位運行態勢(圖2)。據統計,2019年我國大豆壓榨消費量達到8445萬噸,食用消費量為1396萬噸,較上一年增長11.4%。2021年我國大豆產量達到1860萬噸,大豆消費量提高至1.13億噸,市場缺口超過9000萬噸。
圖2 1990~2018年我國大豆產量和消費量
04
我國大豆進口沖擊的機制分析
21世紀以來,我國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飲食和消費結構發生轉變,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對食用植物油和植物蛋白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而大豆富油脂,高蛋白,用途廣泛,并且是主要的油料和飼料來源,也是重要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工業原料,因而市場需求迅速增加。但是國內大豆供給結構和供給能力無法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無法完成國內大豆市場循環,進而引入國際大豆市場循環。
國內市場對于大豆的需求總量龐大,且國外對于大豆的需求結構和需求總量與其供給結構和供給能力嚴重不相匹配,進而國際市場的大豆供給能力與國內大豆需求進行對接,完成國內與國際市場的雙循環(圖3)。國內市場循環和國際市場循環的對接需要以國際貿易規則作為媒介,國際貿易規則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深刻影響著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形式,結構和特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質量高低與否也對內部需求和供給的動態良性變化產生巨大的作用。當前的大豆國內國際雙循環已經對我國糧食安全、大豆產業發展和居民飲食消費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在此背景下,提高大豆供給總量,優化大豆供給結構勢在必行。
圖3 大豆進口沖擊機制分析
05
大豆進口對我國的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現實影響的定性判斷
1.高度的大豆對外依存度
我國擁有世界最大的大豆消費市場,但是國內大豆供給能力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為彌補市場缺口,只能從國際市場大量進口大豆。而國際大豆生產國主要是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等國家,進口渠道較為單一。近年來,我國大豆進口日益增加,外貿依存度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
1992~2019年我國大豆進口對外依存度如圖4所示。從1995年開始,我國大豆對外依存度開始迅速增高,在2003年對外依存度開始持續超過50%,2008年開始穩定持續增加,2015年達到歷史最高值,約為86.8%。之后開始逐漸下降,但仍超過80%。我國大豆嚴重依賴進口,且進口來源較為單一。當今,國際貿易市場不確定性因素不斷增加,大豆是人民的糧油必需品,大豆價格的不穩定勢必會影響其他農產品價格,進而不利于維持農產品價格平穩,對我國經濟高質量及社會穩定構成威脅。
圖4 1992~2019年大豆對外依存度
2.逐漸上漲的進口成本
我國大豆進口來源較為單一,跨國糧商等中間貿易商操縱國際大豆市場價格,使得我國大豆議價能力較弱,面臨著較高的進價成本。此外,自我國對進口美產大豆加征25%關稅以來,對于我國消費者而言,就面臨著增加25%的稅費成本,消費者福利減少。將對美產大豆的進口量轉移到巴西、阿根廷等國時,在一定時期內又會形成供不應求的狀況,進而國際大豆市場價格也會隨之上漲。美國、巴西、阿根廷對中國的大豆出口需求缺乏彈性,在外部大豆貿易環境惡化的情況下,為了維持我國大豆價格的穩定,對于大豆缺口,即使巴西大豆價格坐地起價,也不得不增加對巴西大豆的進口。
3.潛在的轉基因大豆質量問題
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進步,轉基因大豆相對于傳統大豆具有更強的優勢,國外主要大豆生產國大面積種植轉基因大豆,規模的增加帶來成本的降低,轉基因大豆國際競爭力優勢顯著。我國是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且進口大豆主要為轉基因大豆。關于轉基因大豆產品的質量安全、會對人體產生何種危害等問題,學界一直爭論不斷。
二、實證分析
1.向量自回歸模型(VAR)
傳統的計量經濟方法是以經濟理論為基礎說明和描述變量的關系,但是對于變量之間的動態關系聯系,通常經濟理論難以給出一個較好的說明。但是VAR模型不以經濟理論為基礎,采用多方程聯立的形式,在模型的每一個方程中,內生變量對模型的全部內生變量的滯后值進行回歸,進而估計全部內生變量的動態關系。VAR模型常用于預測相互聯系的時間序列系統,也經常用于分析隨機擾動項對變量系統的動態沖擊,進而解釋各種經濟沖擊對經濟變量造成的影響。
VAR模型表述如下:
其中,yt是k維內生變量,A1,…,Ap是k×k維帶估計系數矩陣,εt是隨機擾動項,p是滯后階。本文對于大豆進口沖擊的研究主要通過VAR模型完成,如式(2)所示,SPA代表我國大豆種植面積,SYD代表我國大豆產量,SIS代表我國大豆進口量。進而構建模型:
2.樣本數據與變量說明
選取1992~2018年我國大豆相關統計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為避免偽回歸和異方差性,對所有數據進行取自然對數處理。數據來源為中國農村統計年鑒。變量說明見表2。
表2 變量說明
3.平穩性檢驗
單位根檢驗是判斷數據序列平穩性的重要方法,同時可以有效避免出現偽回歸現象。本文使用ADF檢驗方式,當變量同階單整時,通過平穩性檢驗。具體檢驗結果見表3??梢钥闯鰈nSYD和lnSIS為平穩序列,lnSPA不平穩序列,lnSPA一階差分后為平穩序列,所有變量序列在一階差分后均為平穩序列,即一階單整。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分析。
表3 變量平穩性檢驗
注:???、??、?分別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顯著,D代表一階差分。
三、模型構建
1.模型穩定性
為判斷所構建的VAR模型的穩定性,由圖5可知,單位根均位于單位根圓中,因此可以判斷基于本文變量所構建的VAR模型是穩定的,可以進一步做大豆進口對我國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的脈沖響應分析。
圖5 VAR模型AR根檢驗
2.脈沖響應分析
由圖6可知,實線代表大豆種植面積受到大豆進口的沖擊,虛線代表標準差基線??梢耘袛?,大豆種植面積在受到大豆進口的初始沖擊后,會立即產生一個較強的負向響應,在第2期達到沖擊最大值,之后沖擊響應開始逐步降低,逐漸趨向于0。大豆進口對我國大豆產量的沖擊相對于大豆種植面積具有相反的特性,根據圖7,大豆進口對于我國大豆產量具有逐步上升的正向響應,在第4期達到最大值,之后逐漸下降并趨于0,總體而言,大豆進口對于我國大豆產量的作用程度較弱。綜合上述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斷,數量龐大且價廉的進口大豆對于我國大豆種植區產生了強烈的負向導向激勵,其他作物種植區面積擴大;但是伴隨著國外大豆的進口,先進的大豆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理念也隨之引入中國,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大豆產量的提升。
圖6 大豆進口對大豆種植面積脈沖響應
圖7 大豆進口對大豆產量脈沖響應
06
政策建議
01、擴大大豆進口來源渠道
適當減少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等國大豆進口量,減少進口依賴程度。同時,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合作,充分利用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及俄羅斯等國家地廣人稀等資源優勢,與我國廣闊的市場、先進的技術和充足的資本進行有機結合,從而有效緩解我國大豆種植面積減少、勞動力匱乏等狀況。同時,鼓勵我國糧食相關企業“走出去”,積極開展跨國糧食企業并購重組,以租借或合作等多種形式與非洲、中亞及南美等富裕土地國家開展深入合作,進行大豆國際化生產,從而解決我國大豆對外依存度過高問題。
02、加強大豆種植技術研發,提高政府補貼力度
政府要加強對大豆的重視程度,進行頂層宏觀設計,不斷培養農業領域的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以及經營管理人才,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農業生產效率提升的巨大推動作用。優化和提升大豆種植補貼政策,提升農民種植積極性。對大豆等糧油農產品相關科研機構加大科研資金扶持,積極研發優良無害大豆品種和大豆種植工藝,努力提升大豆畝產。
03、需求大豆替代產品
我國進口大豆主要用于制作食用植物油和飼料等產品。食用植物油方面,我國可以擴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其他食用植物油規模來降低對大豆植物油的依賴程度。飼料方面,增加雜粕進口,推廣低蛋白日糧飼料配方可實質性減少大豆需求。
來源:市場周刊2022年第1期
作者:陳佳俊,高維新(廣東海洋大學經濟學院)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70 篇
瀏覽:36989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人工智能+農業案例】朝一養殖:如何玩轉“人工..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